寬容為主題的國旗下演講稿范文(通用3篇)
寬容為主題的國旗下演講稿范文 篇1
寬容他人,會使天空變得更藍;寬容自己,會讓前途一片光明。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寬容,讓我們更快樂。
寬容他人,天空笑了
幼時,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我放學回到家里,準備拿出作業本寫作業,但在書包里翻來覆去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作業本的影子,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慌了手腳,找了半天終究是沒有找到,我急哭了,怕明天老師會責怪我,但怕也是無用的,我只得先把作業寫在了紙上。晚上,我懷著不安與恐懼進入了夢鄉。第二天早上,天空下起了小雨,霧蒙蒙的空氣籠罩了整個世界,讓人覺得透不過氣來,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了學校。剛一進教室,就看見了那個讓我忐忑了一夜的作業本,它正平躺在同桌的桌子上,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騰飛起來,我跑過去質問同桌我的作業本為什么在她那里,她站起來不好意思的說“對不起,我昨天下午一著急就把你的本裝在了我的書包里,真對不起”。聽到同桌這樣說,我的怒氣也消了大半,對她說:“沒事了,找到就行了,你別自責了”。同桌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我坐到了座位上,望著窗外,發現窗外已有了另一番景色——雨停了,風小了,太陽出來了,空氣折射出彩虹的`光芒,讓人心情舒暢,天空笑了。
寬容自己,前途亮了
小時候,總覺得自己哪里都不好,所以常常封閉自己,不愿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有什么事也不說,總不相信自己,可是,當我慢慢長大了才漸漸明白“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這句話,我也開始變得開朗起來,不再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虐待自己,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并加以改正,當我真正昂起頭走路的那一天,我才發現原來前面是那么的亮。
寬容,不僅僅是一句“我原諒你了”。更是對心靈的考驗,對品德的錘煉。寬容他人,就等于升華了生活;寬容自己,就相當善待了世界。
寬容,使世界充滿了陽光,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
寬容為主題的國旗下演講稿范文 篇2
寬容,是一束照射在冬日里的陽光,使誤解這座冰雕融化;寬容,是一座亮麗在黑夜中的燈塔,使迷途者找到航行的港灣;寬容,是一縷飄飛在大地上的清風,使犯錯者頓獲一股清醒劑……
寬容是長者式的,不但表現為一種胸襟,也表現為一種睿智。寬容者,人恒愛之,人恒敬之。何樂不為?行者無疆,一蓑煙雨任平生。寬容者踏過凋零的白玉蘭,凝留的是“尊嚴”的芳香,即使與寒冬、白雪不伍,也留下寬容的胸襟,氣度,留住高潔的品格!
寬容者猶有“將軍額上能騎馬,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大度,讓犯錯的人們有著重新審視自我,反省自我的勇氣和信心,使刻薄的小人感到自己的卑鄙齷齪,自慚形穢。
或許一個自由微笑,一句肺腑之言,一雙善解人意的眼神足以讓迷途羔羊找到方向,得到真、善、美。這樣,寬容便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理解的橋梁,成為彼此體諒的紐帶!
是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犯了過錯,也不要冷眼相對,惡語中傷,落井下石,畢竟“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寬容他人的同時也寬容了自己,升華了自己的人格,古有廉頗“負荊請罪”于藺相如的美談;有“春風化盡千層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絕唱,這是因為寬容是一種心靈的釋放,是一種晶瑩剔透的高尚。
誠然,放眼于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需要寬容這個通行證。寬容是和諧社會的法寶,是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只要人人都懂得寬容,社會就多一份安寧,多一份歡笑,多一份和諧安定的幸福圖景。矛盾存在于社會中,存在于人與人之間,但有“退一步海闊天空”便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這樣人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穩定!
心胸開闊,心懷坦蕩者,人敬人愛;心胸狹窄者,人人避而遠之。人生在世不必為一些芝麻小事而耿耿于懷,更不必大動干戈,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樣既不傷大雅,也減少彼此的不快!用寬容的心來看待別人的詆毀流言,時刻保持寬容的心態!你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愜意,自然!
寬容,人格的光輝點。是德高望重者的風范,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的胸襟。它如清泉一般滋潤你的心田,如黎明為你捧出旭日,如畫筆為你描繪人生華章……
寬容人生橋梁!
寬容為主題的國旗下演講稿范文 篇3
相傳,古時有人騎一匹國馬(指平時養于民間,戰時由國家征用的馬),另一人騎一匹駿馬,兩人一路同行。駿馬咬傷了國馬的勃頸,國馬血流如柱,但若無其事,行走自如。后來駿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飲,渾身顫抖。國馬主人說:“它大概是為咬了國馬而羞愧,我把國馬牽來,勸勸它就好了。”國馬牽來后,用鼻子親近駿馬,和駿馬同槽共食,不到一個時辰,駿馬就恢復如初了。
故事雖小,卻揭示了天地間最動人的品德—寬容。
寓言中動物的寬容是以德抱怨,佛教中彌勒的寬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理解寬容的呢?
“寬容”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的意思。“寬以對人”、“寬大為懷”、“宰相肚子能撐船”、“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中國的古訓。不僅如此,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還寫到:“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對別人表現寬容……”。更重要的是,“寬容”也是當今立足于社會,求得更好發展的要求。
要做到“寬容”,必須有開闊的胸襟與全局的眼光,必須破除儒家的等級觀念。當然,“寬容并不等于縱容,應當掌握適度的原則,再許可的范圍內恰當地行使寬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