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抗震救災演講稿:向生命致敬
我們幾個隊員商量著要把他接到湖南來,一起供他上學,陪著他一起成長。可是有一天我們巡診回來,發現帳篷全部撤走了,張鵬可能被其他的志愿者好心人接走了。勇敢的張鵬,你現在過得好嗎?你的手還疼嗎?你書包上的泥巴洗干凈了嗎?無論你走到哪里,請一定記得你還有我們湖南的親人啊。
我們還碰到一個101歲的老奶奶,她被埋了4個小時才被解救出來,受傷的小腿又紅又腫,臉上還有大片淤青。然而她對生活的那份熱愛和那份執著,她頑強旺盛的生命力,讓一切災難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在接診臺,老奶奶一邊伸出受傷的腿給醫療隊員清理傷口,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白面饅頭。
從17日起,醫療隊一部分繼續在醫院接治傷員,另一部分則深入災區第一線巡回醫療。我們曾到過通濟鎮一個十分偏遠的小山村,那里的受災群眾還沒來得及集中安置,分散在一個狹長的區域。在這里,我們碰到一個73歲的老農,他的后腦到耳朵部位受傷了,鮮血直流,可是他好象一點都不在乎,平靜地跟我們聊天,他說:“只要人活著,一切都好辦。”他熱忱地非要拉著我們去吃飯。旁邊的人悄悄告訴我們“他26歲的女兒死了”。我們都驚呆了,默默地陪著他一起做飯,雖然這些“飯”只是一些稀粥和菜湯,我們卻覺得這是我們吃過的最可口的美味佳肴。
去災區巡診,我們什么車都坐過,拖拉機、三輪車、小客車,甚至是軍車,在路上只要你招手,任何一輛車都會停下來,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救助災區人民。我們每次進山,兩旁的景觀都不一樣,在風景區銀廠溝,我們親眼看到一座大山比我們剛進山時矮了100多米。
19日那天,我們巡診來到一個山體滑坡的山腳下,手機收到一條短信:今天中午1:50有余震,請全體醫護人員注意安全。但是想到山里還有等著我們去送藥的災民,我們繼續往里走。接著又有預報說下午3點有余震,隨時可能滑坡埋人。山體不時發出轟鳴,泥石流還在繼續下滑,山路越來越崎嶇陡峭,已經無路可走了。此時我們又跟已經進山的第二醫療隊失去了聯系。這時,領隊黃進華教授堅定地說:“你們先撤退,我留在山里等,絕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手機沒有信號,余震正在發生,萬一被他們被掩埋了,怎么辦?雖然我在醫院見多了病痛和死亡,雖然我知道災難面前每個人都要勇敢堅強,可我一想到那些失去聯絡的隊員,想到我們身處險境的黃隊還在焦急的等待,我的淚還是流了下來。
巡診時發生余震的時候,我們甚至連方便都不敢,因為不知道蹲下去之后還有沒有機會站起來。后來,我們學了些經驗,隨身帶上手電、巧克力、水和救命的哨子,這樣遇到危險時還能獲救。我們白天巡診,晚上仍回彭州市人民醫院,19日晚上,彭州市人民醫院所在地發生了6-7級的余震,由于帳篷不夠用,我們就把自己的帳篷全部讓出來給受傷的災民住,那天晚上開始降雨,我們在濕地上壘起幾個磚頭,鋪上撿來的木板,睡在上面。清晨起來,發現睡袋褥子衣服都濕了,頭發像剛洗過一樣,腳浸泡在水里都起皺了。連日的高強度工作使大家非常疲憊,別說睡帳篷睡地板,就是坐在椅子上稍微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也能偏著頭睡著。繁忙的工作,加上精神高度緊張,使得隊員們無暇顧及自己的生活,有的隊員三四天沒洗澡,全身都漚餿了。后來,我們找到了一家招待所,那里有一間只能容身一人的浴室,20多人輪流使用,雖然浴室的門壞了,蓮蓬頭也掉下來了,墻上還有一條地震后留下來的裂縫,但我們已經很滿足了。這個時候,我們顧不得這么多了,心里只想著再多救一個人,再多救一個人,恨不得自己能長出三頭六臂來,讓每一個災區同胞少受一點苦難。
因為工作忙,也因為通訊時常中斷,我們很少跟家人聯系。一次巡診回來,我們的護士長何玉妮接到家里的電話,原來他5歲的兒子感冒了,想媽媽,我們聽到電話里傳來沙啞的童聲:“媽媽我想你,你要注意安全,早點回來。”護士長強忍著淚水說:“乖,媽媽很快就回來了。”那一刻,我們都想哭了。雖然,我們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但此時此刻,我們更是光榮的護士,我們用真情造就了一片幸福,用愛心守護了一方平安。我們不是不愛家人,而是無法割舍對職業的那份牽掛,無法割舍對受災傷病員的那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