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必須要具備的儀表風度
在社交場合,一個人的舉止、談吐、儀表、體態、服飾、打扮會給別人留下一個與他人不同的印象。這就是一個人的獨特風度。演講者的風度美是其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的統一。其風度美的獲得,一般有以下途徑:
第一、要堅持在實踐中刻苦磨練。演講者的風度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受家庭、社會以及個人經歷和修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熏陶,經過自己長期不懈的奮斗追求,自己磨練而成的。周恩來1913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初學演講時,由于蘇北口音較重,加上沒有經驗,所以初次登臺心情緊張,演講效果不佳。為了提高演講能力,他針對初次登臺暴露的弱點,堅持從內容到聲音,從儀表到姿態進行訓練。以后不論是在多么復雜的情況下,他的演講,都立論精辟,生動感人,他的氣質和形體都給人以美感,具有政治家、活動家、外交家的大雅風度。
第二,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人們在衡量一個人有沒有美的風度時,主要看內在的氣質,講究“內秀外美”。演講者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充實內在氣質,使外在美趨向于內在美。
第三,虛心接受他人的教育和指導,借鑒成功者的經驗。現在國外有許多的儀表禮儀咨詢公司,他們的廣告詞是:“優雅的舉止,優美的談吐,堂堂的儀表,翩翩的風度是職務晉升的條件。”由此可見,培養優美的風度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每個人的社交場合必備的良好素質,因此我們要注意糾正那些不良的言行舉止,改正不講衛生、不講禮貌、不修邊幅的壞習慣,使自己成為一個心靈美好,外表端莊,舉止文雅,風度翩翩的人。
總之,在現實生活中,風度、儀表是人與人交際活動中的第一印象。倘若你朝氣蓬勃,就會使人感受到你身上散發清新的時代氣息;假如你落落大方,就會顯現你是誠信而開朗;要是你喜歡故弄玄虛,別人就會覺得你輕浮而不可信,縱然你口吐蓮花,舌綻春蕾,人們也不會對你產生欽佩之感。俄國作家契訶夫說過:“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好的,心靈、面貌、衣裳。”只有塑造美的形象,用儀表這種無聲語言才能占有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顯現自己的風度和氣質。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對這一點說得很具體,很精深,他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這里的“質”是指內在素質,“文”是指外在表現。這意思是說,只注重內在素質而忽視外在表現,就會顯得粗俗、野蠻;只注重外在表現而忽視內在素質,就會導致浮華、迂闊。只有文質兼備,即內在美與外在美,精神充實與外貌風采完美統一,才稱得上是君子風度。風度是不能裝的,裝也是裝不出來的,這是需要很深的“內功”,而“內功”是需要長期的“修煉”的;風度也不是虛幻的、不可琢磨的,它總是從具體的言談、舉止、儀表中表現出來。演講者的風度,直接影響演講的效果。作為一名優秀的演講者,只要堅持在“內在”和“外在”兩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培養出優美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