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長征路上演講稿(精選3篇)
最新長征路上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早上好,今年是紅軍長征XX周年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前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七律。長征]是一首豪邁,大氣磅薄的革命交響曲。[七律。長征]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光魂麗推出,毛澤東對長征的重大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下面請欣賞詩朗誦《長征》。
1934年10月11日,日華革命軍事委員會實行戰略轉移命令中共率領中央紅軍主力從江西瑞金出發,紅二,六軍軍團紅四方軍先后從各自的根據地出發,路上3舉世震驚的二萬五千里征途。請欣賞歌曲《過雪山草地》。
1936年十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歷時兩年,行程兩萬五千里。在漫長征路上,有烏江天險、有彎彎東水、有大度激流。據美國記者期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各省份,占領過62個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追擊的中央軍。終于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70年后的今天,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中國這個古老的名字在東方這條路閃閃發光。中國已是一個強勝的國家,我們永不忘記老一輩的革命歷史。
最新長征路上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牢記長征精神共圓中國夢》。
長征,一部兩萬五千里的浩瀚史詩;長征,一首豪邁磅礴的勝利凱歌;長征,一幅波瀾壯闊歷史畫卷;長征,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長征,一座中華兒女心中屹立不倒的精神豐碑。
曾幾何時,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畔,響起了紅軍“嗒嗒”的馬蹄聲; 曾幾何時,冰封雪蓋的夾金山上,駐扎著紅軍長征的營地; 曾幾何時,峰峰如劍,直入云霄的婁山關前,流傳著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從四渡赤水到飛渡烏江,從巧渡金沙江到強渡大渡河,從飛渡瀘定橋到激戰臘子口,從東征戰役到西征戰役,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七百多座縣城,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大雪山,他們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最終勝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10萬紅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長征的勝利,用理想信念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在長征中,流傳著紅軍戰士們自編自唱的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干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的《牛皮腰帶歌》。”流傳著18歲警衛員,為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年輕生命的感人事跡,流傳著為掩護戰友甘當人梯的英雄主義壯舉………一幀幀、一幕幕的歷史畫面,驚天地、震山河、撼心靈,是無數烈士和無數動人的事跡鑄就了長征精神,詮釋了長征精神,長征為人類歷史寫下了最壯麗的一頁!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征程已經悄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雖然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長征精神卻永遠烙印在我內心深處。作為新時期的少先隊員,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今天我們了解長征、感悟長征、歌頌長征,就是要牢記長征精神,銘記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讓長征精神世代相傳,讓長征精神永放光芒!
每當看著校園里的五星紅冉冉升起,每當聽到雄壯的國歌在耳畔回響,心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由然而生。是啊,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的和平安寧是無數仁人志士用青春和汗水澆筑的。我們不會忘記,我們不能忘記,我們也不敢忘記,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今天強大的祖國,沒有強大的祖國又怎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這群沐浴著祖國陽光雨露茁壯成長的少年,我們感謝偉大的黨,感謝偉大的時代……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發奮學習,苦練本領,爭當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爭當崇尚科學,遵紀守法的好少年;爭當艱苦奮斗,誠實守信的好少年。
長征精神是旗幟、是火種、是號角,是我們前進的力量,我們要牢記長征精神,擔負起“圓夢中國”的歷史重任,今天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讀書,明天我們為實現家國夢想而貢獻力量!
親愛的同學們,祖國在召喚我們,人民在期待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來實現,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揮動奮進的翅膀,為早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最新長征路上演講稿 篇3
每當五星紅旗隨太陽一同升起,耳邊又響起雄壯昂揚的《義勇軍進行曲》,總會令我激動不已,每當這時候,我就會想起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征時為什么不喝健力寶,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對于他們,長征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它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一位重走長征路的年輕軍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名:
“地址都成了遺址,笑容都成了遺容;“長征是他們的苦難,苦難是他們的光榮。”
就在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剩下了3萬,而他們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云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著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諾,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在當地要飯,聽說兒子在部隊當官享福,便氣沖沖找上山去。隊伍正好開飯,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她流淚了,提起籃子將自己要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里。就這樣,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為了歡迎這位母親的到來,戰士們演唱了自編的《牛皮腰帶歌》:“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干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老媽媽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面前,她怎能不為之動情,為之自豪?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斗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里緊緊攥著一塊白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黨費。
長征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里驚呼這是前所未聞的神話。而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為“東方魔力”。令他們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跡?其它很簡單,就是頭頂上那顆鮮紅鮮紅的紅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輝的希望之光。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斗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倉”;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即將邁入新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將會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并以此告慰長征路上那二十幾萬不屈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