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觀點表述的幾種新方法
5.由淺入深
有時關于某一問題已形成結論并被人們當做“定論”廣為接受,似乎再也沒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實際情形遠非如此,只要我們再往前走一步,就會發(fā)現(xiàn)“風景那邊更好”。如索尼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過一本極為暢銷的書《始于幼兒園為時過晚》。當時人們普遍認定的是:大學教育的基礎在中學,中學教育的基礎在小學,而井深大則把問題再深入挖掘一層,認為還要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最后的結論是:不!幼兒園也已經太遲。從大腦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生下來的嬰兒具有100億以上的腦細胞,同沒有“接線”的計算機一樣,在這樣的頭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是否給予刺激,將決定“接線”即組成頭腦的形狀的好壞,所謂“接線”在四歲時要完成60%,八九歲時要完成95%,十七歲時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兒時,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這雖然不是一個演講實例,但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對演講的創(chuàng)新思維無疑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