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地揣摩他人心理
這故事是說,實際上不想做的事情,人們倒最容易答應下來,人有時候心口不一。由此看來,察言是很有學問的技巧。人內心的思想,有時會不知不覺在口頭上流露出來,因此,與別人交談時,只要我們留心,就可以從談話中深知別人的內心世界。
①由話題知心理。
人們常常將情緒從一個話題里不自覺地呈現出來。話題的種類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對方的性格、氣質、想法,最容易著手的步驟,就是要觀察話題與說話者本身的相關狀況,從這里能獲得很多的信息。
與中年婦女交談時,她們的話題多是她們自己,因為她們覺得自己才是她們最大的關心對象。有時也談論文夫或孩子,那是她們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談論他們也等于在談論自己。對于這樣的中年婦女,你要作為一個傾聽者的形象出現,承認她們是賢惠的妻子、偉大的母親。
在年輕小伙子的世界里,他們最愛談論的話題是車子。關于車子的雜志也跟音樂、足球雜志一樣暢銷。小伙子的話題幾乎都涉及與車子的品牌、行程距離、速度等有關的話題,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暫時買不起車。其實,他們那么熱衷于車的話題,無非在表示自己將來有能力購車,或者是自己對這些懂得很多,這也是一種時髦的話題罷了,無非是顯示自己。因此,你要聚精會神地聽他們侃車,最好不要擺出討厭或不耐煩的臉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②措詞的習慣流露出的"秘密"。
語言表明出身,語言除了社會的、階層的或地理上的差別外,還有因個人的水平而出現差別的心理性的措辭。人的種種曲折的深層心理就會不知不覺地反映在自我表現的手段——措辭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現的自我形象無關,通過分析措辭常常就可以大體上看出這個人的真實形象,在這種意義上,正是本人沒意識到的措辭的特征比詞語的內容遠為雄辯地告訴我們其人自身。
使用第一人稱單數的人,獨立心和自主性強,常用復數的人多見于缺乏個性,埋沒于集體中,隨聲附和型的人。
人們總是認為是在用自己的話說話,寫文章。實際上無意中在借用別人的話,有自我擴大欲,反過來探尋這一點,就能窺見其人的內心深處。例如,對說話者是使用難懂的詞和外語的人多會感到困惑,其實,這種人多是將詞語作為掩飾自己內心弱點的盾牌。擇業時,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是必要的,但若過分矯飾,反而畫蛇添足,讓別人如墜云霧的效果是最不利的。這種情形常常不過是反證了對自己的智能的自卑意識,將詞語作為盾牌,掩飾自己的自卑感。《圍城》中的張先生在方鴻漸面前大肆賣弄自己的洋文,以顯示自己博學,實際上只反映出其知識的貧乏。
③說話方式才能反映真實想法。
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感情或意見,都在說話方式里表現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細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從說話的簾幕下逐漸透露出來。
(l)說話快慢是著破深層心理的重要關鍵。
如果對于某人心懷不滿,或者持有敵意態度時,許多人的說話速度都變得遲緩,而且稍有木油的感覺。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說謊時,說話的速度自然就會決起來。
假如說有一個男人每天下班都按時回家,而這一天他下班后卻留在辦公室與同事打撲克,回到家時,他就馬上跟老婆說他加班了,而且還要詛咒現在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活兒干不完等等之類的話。他的說話語調也一定會比平常快,這樣,他可以解除內心潛在的不安。
遇到男人這樣時,做老婆的一定要慎重,什么事一旦有了開頭,就會有下次,不可掉以輕心。
(2)從音調的抑揚頓挫中看破對方心理。
上述的那位"加班"的男人,當他回到家時,他說話的語調不僅快,而且慷慨激昂,好象今天的"加班"的確讓他很反感——他是很不愿意"加班"的。
當兩個人意見相左時,一個人提高說話的音調,即表示他想壓倒對方。
對于那種心懷企圖的人,他說話時就一定會有意地抑揚頓挫,制造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有一種吸引別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顯示欲隱隱約約地透露出來了。
(3)由聽話方式看破對方心理。
構成談話的前提包括了兩種不同立場的存在者,即說話者與聽話者。我們可以根據對方對自己說話后的各種反應,來突破對方的深層心理。
如果一個人很認真地聽話,他大致會正襟危坐,視線也一直瞪著對方。反之,他的視線必然會散亂,身體也可能在傾斜或亂動,這是他心情厭煩的表現。
有些人仔細傾聽對方的每一句話,等到講述者快說完時,他也會透露自己的心聲,由此看來,這位傾聽者完全依靠堅強的耐心j再配合一股好奇心,才能最終突破講話者的秘密。
如果你想套知某人某方面的消息,你就會和他從一個平常的話題切入,然后認真傾聽、提問、傾聽……一步步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方在高興之余,也忘了提防,相反還會認為你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善解人意呢。
3、臉上的表情,天上的云彩
觀色是指觀察人的臉色,獲悉對方的情緒。這與老獵人靠看云彩的變化推斷陰晴雨雪,是一個道理。
丈夫小a和妻子小b剛結婚時,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離。可是,隨著生活的日漸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后的生活,再也沒什么新鮮感了,卻常常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而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