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的教師職業(通用3篇)
我愛我的教師職業 篇1
小時候,我總以為教師很美麗,很神氣,因為教師說上一句話就能驚天動地。確實如此,長大后,我也愛上了這個職業。雖然我們清貧,但我們是最富有的,因為我們是播撒種子的人,我們心中有著秋收的期盼。雖然教學生活是那么地單調,那么地乏味,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有一村,我們總會在教室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發現有蝴蝶翩躚,有秋水長天,有落霞孤鶩。
然而,教師空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擔任教書育人的重任,只有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才能作為人師,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但也是學生行為的楷模。教師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射自己的同時也折射了別人,好的言行熏陶出好的學生,不文明的言行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必須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舉止感染學生。教師必須以思想點燃思想,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寬容培養寬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綻放祖國的花蕊,折射孩子們美好的人生。
我走上講臺雖然不久,但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教書匠還是傳播愛心的使者,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感召,沒有愛便談不上教育。就如魯迅所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愛。”我親眼目睹了老教師們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作為。親耳聆聽了王茂華老師為了救孩子而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朱文君、曾祥志為了孩子而放棄縣城優越的工作環境的感人舉止。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的明天,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用愛心開展工作。陶行知先生說:“待學生如親子弟”。愛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不僅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
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那是因為我們手捧人類文明的火種,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火花。教師是辛勤的園丁,那是因為我們正澆灌著民族未來的花朵,使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是因為我們締造了美好的心靈,舉起了百花齊放的舞臺。教師是春蠶是蠟燭,那是因為我們編織的是夢想,放飛的是希望,燃燒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別人。
“只愿一生育桃李,不問辛苦為誰忙”,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是啊,就讓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每當我面對孩子們時,我都感到神圣與自豪。因為我從事著綠葉的事業,我是人民教師。
我愛我的教師職業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
平常在和園長們的交談中,發現她們常常為管理問題感到困惑:當各種制度逐漸完善,執行也日益嚴格時,教職員工的精神狀態卻日漸疲憊,工作表現近乎機械。許多教師渴望能調動工作單位,個別教師甚至辭職,更多的教師則是維持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
一、關注幼師的“煩”,解決疲憊不堪的困擾
由于教育對象年小無知、自我保護能力差,許多事都要教師親歷親為,可以說幼兒教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孩子們中間“疲于奔命”。同時,幼兒教師與其他教師職業不同,她們獨自擔負著幼兒的全面教育工作,教育內容涉及各個領域,還要負責家長工作和部分保育保健工作。除此之外,還有五花八門的文案,怎能不叫她們疲憊不堪呢?
1.控制“師幼比例”。有些幼兒園或因短期利益驅使,或因承受不了優質資源不均衡的壓力,盲目擴大幼兒園規模,班級幼兒人數迅速膨脹,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引起教師對職業的倦怠。幼兒園應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面對事業發展,按國家標準嚴格控制班級人數,保證合理的班級“師幼比例”。另外,幼兒園教師以女性為主,一般都會遇到婚期、孕期、哺乳期及各種需要請假的事情,幼兒園要做好應對措施,遇有教師請產假或非短期病假、事假應及時調配教師。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如自閉癥、多動癥、心理有疾病的幼兒等),應適當增加保育人員或相應減少幼兒人數。只有合理安排教師工作量,才能保障她們在職責和任務明確的情況下做好日常工作。
2.樹立效率意識。為減少教師的工作負擔,管理者要率先樹立效率意識,注意引導教職工克服女性愛聊天、辦事拖拉、目的性不強的弱點,引導教師早計劃、早安排,緊緊抓住主線,不要在細枝末節上花太多時間;應避免大肆表揚加班加點的教師,要有意識地樹立速度快、質量好、效率高的榜樣,引導教師講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盡量不用周末或下班時間開會,大部分幼兒園每周都會利用一至兩次下班后的時間組織教師進行業務或政治學習,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時間。管理者可以利用上下午時間分別組織不帶班的教師進行學習,這樣,雖然組織學習的行政人員比較費時,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多數教師能按時下班。
3.減少文案工作。教師的文案工作五花八門,有專業學習記錄、教育反思、家訪與預約談話記錄、家園聯系手冊、活動設計、教研活動記錄、觀察與個案記錄等等,繁雜的文案工作往往壓得教師們喘不過氣來。管理者應根據工作實際考慮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對于無價值的或價值不高的文字材料應堅決去除。對于日常工作中必須的文案工作,由于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差異,也不應一刀切,而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對高級教師或大家公認的優秀教師可要求少寫、略寫或簡單寫,讓其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研究教育教學,以便盡快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和特色,更好地引領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對年輕教師或專業水平較差的教師則要求詳寫、細寫,使其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盡快熟悉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尋求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4.鼓勵資源共享。資源共享,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浪費,還可以解放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大大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減少或緩解因準備、收集資源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幼兒園應注意發揮集體力量,允許同年級教師在共享教育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再根據本班實際進行調整。同時,要大力提倡、引導、鼓勵教師合理交流課件、教具、玩具及環境創設的材料,讓教師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共同提高,從而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達到資源共享、共同進步、輕松工作的目標。
二、關注教師的“懼”,解決擔心出事的困擾
在對待幼兒意外傷害事故的問題上,大多教師已經到了“談傷色變”的程度。出過事故的教師成了“驚弓之鳥”,沒出事故的教師則“惴惴不安”。然而,在處理事故時,幼兒園往往只一味關注事故給幼兒園形象帶來的損害,對責任教師不但不理解反而進行懲罰,這對已受到家長責難的教師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給她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
幼兒傷害事故是家長和幼兒園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意外事故不幸發生,應客觀面對,依法分清責任,不應以主觀的感覺來判斷。然而,目前在處理此類事件時,很多幼兒園常常抱著息事寧人的心態,以損害幼兒園的合法權益為代價,以“私了”的方式解決糾紛,盡量滿足家長的索賠要求。這種做法,往往會給當事的老師帶來心理負擔,產生對安全的恐懼感。在當前依法治教的大背景下,幼兒園應該增強法律意識,有條件的可以聘請法律顧問,以法律為準繩,自覺運用《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及《民法通則》等法律武器,維護幼兒園、教師的合法權益,客觀公正地劃分雙方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不是一味地讓步和妥協。在對待事故責任教師時,管理者應多一些理解和關懷,多一些換位思考,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幫助她們消除因事故帶來的恐懼和不安,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當然,對于由教師玩忽職守造成的事故則應對責任教師嚴肅處理。
三、關注教師的“悶”,解決焦躁抑郁困擾
幼兒教師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自身能否集中精力完成教育任務,更會關系到幼兒良好人格的形成。幼兒教師具有細膩敏感、情感需要特別強烈等特點,她們希望體驗集體的溫暖,感受他人、特別是管理者的認可和鼓勵,當她們的情感、需要一直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那種強烈的失落感也會造成她們對職業的倦怠。
1.疏導不良情緒,讓教師遠離“焦躁抑郁”。心里有了壓力,若沒有及時得到疏導,教師就很有可能將不良情緒向家人、同事甚至是幼兒發泄,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幼兒園管理者應隨時了解教師的心理狀態,及時和教師談心、溝通,消除她們的疑惑、誤解,疏導不良情緒。還可以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設心理健康咨詢熱線、定期為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檢查。
2.進行賞識激勵,讓教師充滿自信地投入工作。每個教師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她都有閃光的地方,都需要得到別人,特別是管理者的賞識。在平常活動中,管理者只要發現教師在某個方面有一點進步或收獲,都應用贊賞的語言和態度,抓住時機給予激勵。讓她們在一次次感受成功的同時樹立自信心,進而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3.滿足不同需要,讓教師心情舒暢地工作。管理者要關注每一位教師,盡量“讀”懂教師、了解教師的心理,仔細觀察她們在情緒、表現、態度等各方面的變化,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還要創造足夠的溝通機會,從言談中、生活中、工作交往中充分了解教師的不同需求,從而針對不同的教師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在生活上、工作中滿足教師們的不同需要。在業務上,應該為不同層次教師的成長提供不同的專業支持。如:為年輕教師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讓她們多走出去學習,滿足其專業成長的需要;為中年教師提供專家引領的機會,滿足中年高級教師盡快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需要;為老教師提供自愿換崗的機會,滿足老教師調整身心的需要等。在生活上,要讓教師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體驗到領導的人文關懷。如:對生病的教師噓寒問暖,向有困難的教師伸出援助之手,關心教師生活上的需要……這些措施有助于削減教師的工作壓力,有助于她們心情舒暢地工作。
我愛我的教師職業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
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主要表現為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等癥狀。對教師而言,情緒衰竭是由于過度消耗情感資源,導致失去工作熱情,產生較強的職業疲勞感;人格解體表現為在工作中以一種負性和冷淡的態度有意疏遠學生;成就感降低指教師個體的工作勝任感下降,具有消極工作成績和意義的傾向。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很多,從社會、學校到教師自身,從經濟負擔、心理壓力到事業發展,錯綜復雜。要想讓教師擺脫職業倦怠,重新煥發工作熱情,同樣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社 會
1.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一種職業的社會地位取決于它的經濟地位和職業的吸引力。加大財政投人,進一步改善教師待遇,解除教師的后顧之優,使社會對教師職業的高要求與其待遇相一致,是減少教師職業倦怠的有力措施。
2.社會應該通過輿論導向、政策傾斜等多種途徑全方位地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社會要對教師建立一種合理的期望,教師是凡人,而非古之圣賢,教師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無所不能的。因此,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應對教師抱以合理的期望,對教師工作中存在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對待,多一分寬容和理解,給教師一個適當寬松的環境,以減少教師的心理壓力,為教師行業創造一個較為寬松的人文環境。
二、學 校
1.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學校管理人文化和民主化的缺失是教師工作不滿意的根源之一。缺乏人文關懷和民主平等,官僚作風嚴重,待遇與考試分數掛鉤,實行末位淘汰制等,給教師帶來的只能是被動、消極和壓抑。教師置身于缺乏人情味、無歸屬感的學校環境中,自然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此,校要盡量為教師創造一個優良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如學校應實行開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讓教師參與決策,傾聽他們的訴求,分享他們的成功和經驗,積極聽取和采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這將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動力,使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感與歸屬感,減少職業倦怠。
2.處事公平、公正。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問題,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影響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小學,在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問題,如職稱晉升、評優評先、考核與評聘等方面存在著較多的不公平現象,事情的操作過程缺乏透明度,人為化因素多,由此造成教師的不滿和無奈,工作熱情衰減。鑒于此,學校管理應注重提高組織公平程度,要增大透明度,避免管理者的人為化和各種不公平現象,從而增強教師的滿意度,降低和減少職業倦怠感的產生。
3.完善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確實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衡量指標的方式,改革教師體系,將教師的工作業績與多方面因素結合起來,全面教師的工作,強化發展性,淡化的甄別功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創造條件組織、鼓勵教師參加不同層次的業務培訓和理論學習。這既是教師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課改的需要,也是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增強教師工作的自信心和自我發展能力的需要。教師通過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適應教改的能力,從而消除教師工作的職業枯竭感。在學校內部,要為教師搭建如從教學新秀、十佳青年教師、教學能手、名牌教師到首席教師的成長階梯,并在與物質方面予以鼓勵。
另外,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關心教師身心健康,也是減緩教師職業倦怠的有效途徑。
三、教師個人
1.加強學習,開闊視野。不斷為自己進行專業知識“充電”,知識上的富足有助于自信心的提升,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和業務能力。隨著教育改革制度的推行,傳統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已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需要,因而作為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努力創新,逐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2.心態平和,勞逸結合。 教師應該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不要因為不恰當的期望和努力失敗而產生消極情緒,應該承認自己是個平凡的個體,也會有喜怒哀樂,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做一個真實的人。在工作中要盡力改變過于急躁、求勝心切、好高鶩遠或者自怨自艾的不良習慣,培養積極向上、樂觀幽默、實事求是的優良品質。這樣不但可以抵制職業倦怠的產生,還可以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避免由于人際關系不良造成的心理壓抑。教師的生活單調,工作繁重,有形無形的限制多,身心容易失衡,需借助適當的休閑活動來調節生活,彌補身心的疲乏,恢復充沛的體力,以維持健康的身心,淡化或消解工作中的倦怠感。
3.注重交流,品味生活。與其他勞動者相比,教師的勞動主要是以個體的形式在封閉的空間中進行。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與社會的聯系較少,社交圈普遍狹窄,人際關系互動非常有限,導致與社會強烈的隔離感。教師在生活中應注意增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可認識和結交更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多與他人交流、溝通,傾聽別人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感受,將自己融入到社會、朋友之中,體味生活的樂趣,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是緩解壓力的一個好方法。教師要學會品味生活,放松自己,平時多參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營造一個身心愉快、健康充實的業余生活。
4.澄清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分析自己主要是為職業生存還是因職業使命而從事工作,如果是前者,那么出現職業高原期后必定是持續徘徊直至職業倦怠。如果真正把教書育人當作職業使命,一定能夠在工作中產生樂趣,感受到幸福,達到享受工作的境界。適當梳理與調整職業價值取向,關心工作本身比關注工作帶來的榮譽和地位更重要,更讓你有充實和安全感。
5.避免低水平重復教學,從“好奇”探究中體驗愉快。如果你關注學生的良好發展,探究學生成長發展的系統規律,那么無論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和教學研究方面,都會發現有很多教育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當你的專業水平發展到精湛之時,你就會被學生和社會強烈需要,成功的愉悅,使你的工作熱情將會源源不斷。
6.發現自己的潛能,巧設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著力改善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要朝著形成自己的教育、精湛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風格高水平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