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高三學生家長會上發言稿
三是重視教學信息的收集和采用,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在高三后期,不僅要收集來自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部考試中心的有關高考的政策和命題的方向,而且要收集各類研討會、內部資源、報刊雜志上專家們對考試說明的分析意見和應試策略。
(四)以質量為根本,通過“三抓”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
一是抓緊復習教學。要求各科教師在學校和年級組的宏觀指導下,大膽、靈活、主動,有重點、有特點、有針對性地微觀把握各自的復習,做到因班而異、因人而異,做到無薄弱學科、無薄弱章節、無薄弱要點,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梳理知識、構建框架,做到夯實基礎、突出能力、練有所得、講有所獲
二是抓好試題的選用。在高三的后期,各地的試題、試卷多如牛毛,而學生的時間又非常寶貴,這就要求教師能認真抓好試題的選用。一般說來,應做到每道試題精心采集,每份試卷集體審定,重要題目避免遺漏,一般題目避免重復,以保證練得對路,練得有效。
三是抓實“磨尖糾偏”。高考中,學生有任何一科“瘸腿”都將影響高考成績,同樣沒有
“XX年高三家長會上發言材料”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一科成績“冒尖”高考總分也不可能很理想。所以在高考攻堅階段,磨尖就是要在幾科中崛起一個龍頭,糾偏則為學科分值的提升帶來一個更大的空間。在高三后期,除了調動學生自己磨尖糾偏的積極性外,教師還要確定班級磨尖糾偏名單,建立磨尖糾偏檔案,實施磨尖糾偏措施,跟蹤掌握磨尖糾偏成效,以使學科尖子凸現,使“瘸腿”學生“健步”,使中檔學生躍進。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三班級管理的科學、有效。
三、考前沖刺、高考中家長應該做些會么
隨著高考日期的臨近,大多數孩子會或多或少地出現緊張、煩躁、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頭痛、失眠等癥狀。這時候,家長不管暗地里是如何的心急如焚,表面上你都得扮演的輕松愉快。做為孩子的父母,在這一階段應該注意些什么?怎樣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下面僅圍繞學生心理素質談談我的想法:作為高三學生家長首先要了解高考不是單純的知識的考試、能力的考試,是全方位的素質考驗。知識、能力僅是考好的必要條件,但不充分,考試的成效還取決于第三因素——心理素質。每一位家第都要高度重視決勝高考的第三因素——心理素質。因為:
1.高考是難度的考試,是速度的考試,——緊張快速之中能否靜心思考是心理的考試。
2.高考是考生向自己極限的一次沖擊,——所以考生除了要具備一定的智力因素,還要具備非智力因素:心理、意志、品質、習慣、情操。達到知識、能力、心理的完美結合才能超越自己的極限。
3.高考是選拔考試,高考追求的是區分度,因此不是每一道題都是為每一個考生預備的。——所以考生遇到不會做的題要能坦然處之。
4.高考復習的過程,考試的過程實際上是考生知識的能量、心理的能量同時釋放的過程。而心理能量釋放的過程是知識能量釋放過程的基礎,催化劑。
心理素質主要包括:動機、抱負、品德、情操、情緒、興趣、決心、意志、氣魄、膽識等因素。其中情緒與意志在考試時起直接作用。有個考生說,當前面那道題“開窗”之后,自己心中一直不安,無心做后面的題目,明知道 這樣不行,但也無法控制自己,如果不是考試,這些題目我是應該會解的。這就是情緒失控的。有個考生說,我一看那道題,題目那么長,數據又那么復雜,平時又沒見過,我肯定自己解不出,就干脆沒有做,如果不是考試,我還是有能力把那道題看懂的,這就是意志不堅。不少考生高考考不好決非知識問題,也不是簡單的能力問題,主要是心素質沒有到位造成的。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家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一)“盡量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
有些家長為照顧孩子長期不看電視,房間小怕影響孩子,甚至下雨天到房外站著,把考生當成家庭的“中心”過分地關懷,高考越近家長越小心,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使考生更擔心自己考不好的后果了。家長“盡量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去年幾位高考狀元的父母首先強調的都是這一句話。文科狀元王璞的父親說:“快高考了,孩子本身思想壓力就不輕,做父母的應該淡化高考氣氛,讓孩子自己去復習。”理科狀元楊頌的媽媽說:“高考之前家里和平時一樣,沒有緊張氣氛。”她覺得家長關心得太多,會讓孩子產生“我要考不好,對不起爹媽”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負擔,對考試不利。
其實,功夫在平時,孩子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時候沒有必要打亂。就算家長平時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也不要在最后階段突然過分關心孩子,這樣做反而會打亂孩子的學習生活規律,給孩子造成壓力。
當然學生的情況千差萬別,對那些至今仍不知努力學習的學生還是要增加一點壓力。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是管出來的。在管理過程中地定要注意管理的方法。
(二)降低過高的期望,讓考生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