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學術人格的鍛造,是“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精神之旅,是涵養用敬、修辭立誠、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的人生閱歷,更是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事業獻身、為人類謀福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當然,北大給大家的滋養還不僅如此。盡管在座的同學畢業后有著不同的選擇,或扎根基層,或負笈海外,或留守燕園,或縱橫職場,但不管你們將要走什么樣的道路,我都希望,你們在北大所造就的學術人格能夠成為未來學習、工作、生活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同學們,堅守學術人格離不開對學術的忠誠。作為新時期的優秀青年人才,我們在注重“才”的同時,更應把這份“忠誠”化為我們的高貴品格和人生操守,不懈追求,這忠誠首先是對理想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今年5月4日,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0周年大會上,秘書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為廣大青年提出5點希望。首要的一點,就是希望廣大青年堅持遠大理想,勉勵廣大青年把個人奮斗同人民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奮斗緊密結合起來,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矢志不渝朝著崇高理想奮進,在為黨和人民事業的奮斗中創造人生輝煌。 北京大學從創立之初起就和我們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北大學子也一直把自己對理想、對事業的追求同祖國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京師大學堂第一任總監督張亨嘉在就職儀式上只對學生說了一句:“諸生聽訓:諸生為國求學,努力自愛!边@是北大歷史上最簡短的校長演說詞。那句“為國求學”,樸實無華而又莊嚴無比。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事業獻身、為國家昌盛和人類謀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一開始就烙印在每個北大人的內心深處,融入進每個北大人的精神氣質當中。
我希望同學們不僅要對國家忠誠,還要對你們所從事的事業忠誠,對你們的家庭、朋友、同事忠誠。忠誠是一種品質,是一種操守,也是一種責任,一種榮譽!在這個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眾多有能力的人能夠匯聚一起成就事業,一定是能夠忠于共同目標,團結一致的結果。
同學們,畢業后你們將要實現人生角色一個重要轉變,你們不再單單是在象牙塔中的學生,你們作為社會個體,將要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你們和別人是相同的,但又是不同的。你們是經過大學和研究生階段教育和培養走到社會的,更重要的,你們是北大的畢業生。最近,《人民日報》連發四篇署名文章,探討“我們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價值”。我希望大家也能認真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做好學術,是學者的本分;我們堅守忠誠,是做人的要求;但我們除了這些,還應為我們這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為這個時代的和諧發展,為這個歷史的進化提升,發出我們的聲音,做出我們的行動!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社會轉型往往伴隨著不同價值觀念的交織。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是非判斷、行為選擇并不是就沒有遵從,我們的自由也不是沒有節制。社會有公德、國家有法律,做人有底線。我們不能無視那些普遍規則和原理。我們不能以丑為美,以惡為從,我們不能隨意消費我們的榮譽和尊嚴,也不應該對世事淡然人情冷漠。我們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同樣我們也能夠理智清晰地處理事情。我希望我們每位同學,走出校門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也同時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