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全省輪胎產業發展水平座談會上的講話
從有利條件看:一是具有政策區位優勢。規劃建設的半島、魯北兩個產業集群分別處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內,魯西南橡膠助劑產業集群處于魯南經濟帶內。三大產業集群可以借助區域戰略的政策優勢和吸納能力,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輪胎產業集約化發展。二是產業自身已具備做優做強的潛力。目前,我省整個行業的規模占全國半壁江山,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骨干企業在規模、資金、科研開發、市場營銷網絡、品牌建設、現代企業管理等方面已具備了較強的實力。配套原材料蓬勃發展,除一些合成橡膠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助劑外,我省基本上都可以生產。三是新的發展模式正在形成。青島市與世界知名國際橡膠城—美國阿克隆市合作建設的中國橡膠谷,將匯集全球各地橡膠制造、技術服務、中介服務機構、商貿流通等相關行業,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橡膠產業聚集的平臺。
從不利條件看:一是缺少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制定或參與制定標準的意識不強,缺乏先進、強制性的行業標準與法規,成為制約行業由大變強的重要因素,與輪胎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二是自主創新能力普遍不強。雖然幾個龍頭企業研發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但行業整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還是較少。三是世界品牌建設和網絡化服務欠缺。產業長期處于制造環節,低端產品占有比重大,特別表現在轎車子午胎能為世界名牌汽車配套少,主要用于維修替換;網絡化服務跟不上,限制了知名度的提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高端高質高效產品。四是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量多分散,規模效應難以發揮,低價競爭,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三、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提升輪胎工業綜合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今年是工業調整振興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輪胎行業面臨著新一輪競爭,我們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努力提升我省輪胎工業發展水平。
(一)明確輪胎工業發展方向、目標和任務。輪胎工業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省輪胎工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進一步增強提升輪胎工業發展水平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十二五”期間,我省輪胎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轉變發展方式,以市場為導向,提升質量、水平、效益和競爭力。要抓住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堅持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戰略,密切跟蹤世界輪胎產業發展趨勢,調整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完善產業鏈條,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推動我省輪胎工業向產業價值鏈高端轉移,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二)加快輪胎工業改造升級。去年9月,工信部發布的《輪胎產業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準入條件,規定除搬遷和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外,XX年底前不再新建、擴建輪胎項目;提出到2015年,全國乘用車胎子午化率要達到100%,輕型載重車胎子午化率達85%,載重車胎子午化率達到90%。對照以上目標,我省尚有大量的輪胎生產線需要更新改造,各級政府要創造環境、落實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嚴格控制單純擴大普通產品產能的項目,促進輪胎企業實現內涵式發展。同時,要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原則,加快輪胎企業兼并重組,改變我省輪胎企業小、散的局面,龍頭骨干企業要著研究制定長遠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資金、品牌和市場優勢,進一步壯大企業實力,爭取打造幾家世界級知名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