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干實事、見實效”,即堅持干實事、見實效的原則,為廣大農民群眾做一些實實在在的、成效明顯的事,重點抓好農田水利、沼氣建設、移民、南水北調、氣象服務等工程。
“研究機制、探索模式”,即根據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運行機制和模式。不僅要為鶴壁老百姓做貢獻,把鶴壁的工作做好,還要為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特別是糧食生產做貢獻,探索一些帶動全省農業生產、具有普遍性和指導性的機制、模式。
總體來講,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特色一定要特,亮點一定要亮,實事一定要實,效果一定要好,機制一定要科學,模式一定要通用。要達到這些要求,今年工作必須提升。提升主要靠總結,總結是為了下一步做的更好,不總結就不能吸取經驗教訓、不能發揚成績,就不會提升。因此,必須認真進行總結。
三、關于當前幾項具體工作
第一,關于夏糧生產
基本思路:“主攻單產,穩定面積,提高總產”,突出“主攻單產”。
總體目標:“新突破,創一流”,具體講,就是浚縣單產超噸糧,全市趕噸糧。通過調研了解,近年來浚縣小麥單產500公斤左右、玉米單產550公斤以上,浚縣單產超噸糧目標是客觀的、可以實現的。近年來,浚縣爭取上級項目資金之所以超過滑縣、固始、鄧州等農業大縣,主要是因為鶴壁農業的特色、品牌、亮點效應。今年溫總理剛剛來鶴視察,農業部等部委都對鶴壁密切關注,浚縣實現單產噸糧縣意義重大。因此,浚縣今年一定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力爭實現噸糧縣。
主要抓手:一是實施高產創建計劃。浚縣在全縣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淇濱區、淇縣具備條件的重點鄉鎮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二是實施“8318”計劃。“8”,即80萬畝旱澇保收田,在沒有特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確保增產;“3”,即30萬畝具有一定灌溉條件的水澆地,確保不減產,能增則增;“18”,即18萬畝西部山區的丘陵、山崗地,要確保少減產或不減產。通過實施“8318”計劃,力爭今年小麥總產在60萬噸以上。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要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業效益,推動農民增收,爭取把種糧面積調整到120萬畝左右,實現糧食種植“8310”格局,即80萬畝旱澇保收田,30萬畝具有一定灌溉條件的水澆地,10萬畝山崗薄地。
當前的夏糧生產主要任務,重點是抓好澆水、施肥、中耕、防治病蟲害等麥田管理工作,技術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指導,解決農業科技棚架問題。各縣區要研究、探索機制,特別是浚縣、淇縣、淇濱區,要解放思想,研究社會化服務統管機制,組建社會化服務農業家政服務組織,開展小麥保姆、玉米保姆等托管服務。服務組織可以走政府入股、企業化運作、社會化服務模式,也可以走企業化運作、社會化服務模式,比如浚縣、淇縣,要充分利用200萬元抗旱資金,建立一個政府、企業(種糧大戶)、社會三家組成的抗旱服務組織,進行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
第二、關于畜牧業發展
基本思路:一手抓發展,一手抓防疫。一是在原有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升,做大、做強、做好。二是抓防疫。防疫工作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社會責任。鶴壁養殖密度,特別是家禽類養殖密度大,防疫壓力重。重大動物疫病防護不好,不僅會給鶴壁畜牧養殖業帶來災難性打擊,而且會影響全省畜牧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