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學雷鋒紀念日活動講話稿(精選3篇)
領導學雷鋒紀念日活動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聽了剛才幾個單位同志的發言很受啟發。作為教育系統,開展學雷鋒活動總體看有兩個特點:一是條件好——管轄學校師生多,受教育面大,利于擴大影響造聲勢;二是責任重——學習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責任主要在學校、在教師。基于這兩點認識,教體局十分重視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學習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一是建立組織。教體局和各中小學都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成立了一批志愿服務隊伍,自上而下形成工作體系,及時傳達布置,確保認真落實。
二是響應號召。積極參加環境整治志愿服務,局機關、各中小學按照指定區劃,先后五次出動4000多人次,清理小廣告、清掃路面、鏟除垃圾,為整治城鄉面貌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堅持經常。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3月5日和5月4日,局機關和中小學校志愿者都高擎校旗、團旗、隊旗到主街上打掃衛生、發放宣傳單、參加咨詢服務。
四是形成特色。各校不斷豐富志愿者活動內涵,第七中學成立了志愿護校隊,24小時輪流值班維護校園和師生安全;逸夫實驗小學開展了“日行一善”志愿服務主題道德實踐活動,用行動承傳雷鋒精神;濱河路小學生每人一本“道德銀行卡”,以加減分形式,隨時記錄學生校內外表現,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其他三鎮小學在教體局和所在鎮團委的領導下,也積極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五是訓戰結合。在各校防火、防震等防自然災害疏散演練過程中,應急志愿分隊所有成員都在第一時間到達指定位置,組織同學有序疏散,遠離危險樓體。在“4.9”山火發生后,教體局及相關中小學校教師應急志愿分隊接到指令后連夜奔赴火場一線,參與滅火,提供后勤服務;在其后的防火工作中,教育系統志愿隊伍與澇洼灘村積極配合,查火種,觀火情,創作并錄制防火宣傳快板,沿村入溝反復播放,成為防火工作中的一個亮點。
通過今天參加區文明委組織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推進會,我們感覺到前段的志愿服務活動還有一定的不足。一是被動活動比較多;二是校內比校外活動多;三是作為市級文明單位,引領帶頭作用發揮的還不夠。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在延續一些有益做法的基礎上,將以“三化”活動為重點,扎實全面做好如下工作:
一、志愿服務宣傳常態化。一是健全志愿服務組織。以教體局為統領,各校分工協作,樹立志愿服務“一盤棋”思想。二是及時調整充實志愿服務隊伍;尤其是在每學年第一學期新生入學后及時補充隊伍,保持志愿服務隊伍活動的延續性。三是豐富宣傳手段創設濃厚氛圍。充分利用每周一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宣傳板報、游走字幕、《學校簡報》等形式手段,不斷夯實學習雷鋒精神的輿論和思想基礎。四是及時表彰典型引路。廣泛開展各類星級評比,大樹特樹身邊典型,讓身邊的事跡感染同學,讓身邊的典型帶動同學,形成人人參與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
二、志愿服務內容特色化。結合教育系統特點,重點開展兩項活動:一是開展“城鄉學校手拉手”活動。教體局將組織開展主城區中小學與各鎮小學志愿幫扶活動,每個學期都從主城區學校抽調黨員教師志愿服務隊,到三個鎮小學義務開展送教下鄉、電教指導等教學技能傳幫帶活動,共促教育均衡發展。二是在各校開展關愛貧困生活動。主要是以成立“志愿幫扶基金會”形式,每月末最后一天為自愿捐款日,號召教師獻愛心捐款物,號召同學們將節省下來的零花錢納入基金會,用于為貧困學生添置學習用具,代繳規定費用,幫扶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在這項活動中,堅決做到公正、公開,確實讓貧困生“解渴”。
三、志愿服務范圍社會化。做為市級文明單位,我們有責任培育和弘揚文明道德風尚,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我們將在組織有序,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由校內延伸至社會,下步計劃開展的工作有:1、發揮師資優勢服務街道社區。學校將主動與附近街道社區聯系,派出音、體、美教師定點對社區的文化體育活動進行指導幫扶。2、在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我是一名學生,我更是社會一員”文明禮儀服務活動。義務開展社會秩序維護活動,其中包括主城區中小學及北馬圈子中小學與鐵路車站派出所聯系,進一步拓展愛路護路志愿服務工作,維護鐵路設施和正常運營。3、開展定點關愛活動。將對全區的敬老院及公益設施進行一次摸底,由居住較近的同學組成志愿服務小組,定期開展慰問和環保服務。4、發揮“小手拉大手”優勢。由教體局統一印制發放《市民文明公約》《市民行為準則》、森林防火、交通安全、改善環境等內容的宣傳單,形成學生拉動家長、家長帶動鄰里、鄰里影響社會,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人人爭當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圍。
教體局將加強對上述具體志愿服務措施的組織領導和監管評價,讓活動項項都得到落實,讓項項活動都經得起檢驗,為礦區的兩個文明建設、兩個環境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領導學雷鋒紀念日活動講話稿 篇2
各位同志們:
大家好。
那一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日本軍國主義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的沉痛災難。那一年,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從1937年到1945年,八年的抗日戰爭,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身軀筑起了民族魂。
這一年,是20xx年,抗日戰爭勝利xx周年。思往昔,看今朝,我們心潮澎湃。對于現在處于和平時期的我們,對于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xx年前的那段恥辱!這段恥辱,因為有你,革命先烈們而改刷。如今的中華民族,驕傲、自豪,不再受外敵欺辱,我們做得到!
那幾年,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軍沉著應戰。
那幾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臺兒莊”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余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這一年,在今天這樣的日子里,作為盧龍人,我們更多地想到我們身邊的英雄,那些可親可敬的先烈。清明節前夕,我作為敬仰革命老兵的一員,來到邵洪生烈士墓,追悼先烈,聽抗戰老兵講邵宏生烈士的先進事跡。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每一個口號,鑄就著每一個堅強的靈魂。在戰役打響的時刻,沒有一個人退縮,每一個革命戰士在用生命經歷著血與火的考驗,這之中,就有我們盧龍的爆破英雄邵洪生。
那一年,是,盧龍縣人邵洪生出生。那一年,是1942年,邵洪生投入到抗日斗爭的洪流中。在接下來的幾年,他奮勇殺敵,不懼生命的威脅。他1943年參加民兵組織,在鋤奸防特,保衛后方機關,配合主力部隊作戰中,屢建功績。194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冬,參加人民軍隊,被編入冀東獨立四師十團一營二連一排二班當戰士。
那一年,是1947年。邵洪生被編入冀東獨立四師十團一營。
1948年4月,在夏墊攻堅戰中,邵洪生在執行爆破任務時腸子淌出腹外,但他用手按住傷口,在攻打夏墊的戰斗中,為炸掉敵人最后一個大碉堡,他冒著敵人的彈雨向碉堡前進,快靠近敵碉堡時,被敵人發現。他不幸左腹部中彈,腸子從腹部流出。他咬緊牙關,忍著劇痛,把腸子塞入腹內,又迅速接近敵堡。他利用兩個機槍眼的死角,奮力將藥包推向敵堡頂部,腸子又一次溢出,他再用手塞進。此時導火索又被血液糊住,在緊急關頭,他以驚人毅力,克服難以忍受的劇痛,用一只手在碉堡上將導火索點燃,炸掉了敵人的碉堡。這位盤腸大戰的英雄壯烈犧牲。
為此,冀東軍區追認邵洪生為正式共產黨員,為他追立三大功,并授予全軍最高獎勵——“毛澤東獎章”和寫有“爆炸英雄”字樣的光榮匾,送到邵洪生烈士的家中。《冀東子弟兵》報于1948年8月26日在第一版刊登決定,并發表社論號召全軍學習,軍區文工團創作《歌唱邵洪生》歌曲廣為傳唱。1948年11月,部隊將邵洪生靈柩護送家鄉,中共盧龍縣委、縣政府隆重舉行公祭追悼大會。軍區政治部代表介紹烈士英雄事跡,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贈送軍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吳德題詞的“爆破英雄”光榮匾。
追憶往昔,我們不由在心底大聲呼號:因為有你,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光明;因為有你,才有了抗戰的勝利;因為有你,才能讓我們的生活這樣充滿陽光。抗日戰爭勝利xx周年,銘記烈士的鮮血,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在盧龍縣劉田各莊鎮柳河北山的盧龍烈士陵園中,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著我,不,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歷史在這里驟然高大,它連接著生與死、愛與恨、悲與憤,還有一個民族與國家的尊嚴;歷史也在這里凜然奮臂,高呼出一個時代強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在抗日戰爭xx周年,讓我們祭奠先烈,祭奠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祖國和平的同胞們。謝謝您,親愛的革命先烈,因為有你,我們才能從那段悲壯的歷史中吸取偉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啟發,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來的方向。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領導學雷鋒紀念日活動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1999年12月20日是個什么日子嗎?20xx年前的那天,澳門回到了偉大祖國的懷抱!這是一個值得舉國同慶的美好日子!
20xx年來,特區政府與廣大澳門市民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澳門人口中90%是華夏兒女,他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的后代,祖國的昌盛,使他們和內地同胞一起分享國力強盛的驕傲和經濟繁榮的喜悅。祖國和他們扯著筋、連著脈,他們比誰都更能深刻地體會到祖國大家庭的深刻含義。“一國兩制”方針最早是為解決中國臺灣問題提出來的,在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上率先得到成功的運用,海峽兩岸同胞骨肉情深,血脈相連。我們了解臺灣同胞的歷史遭遇、現實環境和心理狀態,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是海峽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點,那是決不可動搖的。澳門是中國的澳門!中國臺灣也是中國的臺灣,在封建統治者無能屈辱下,她們漂泊過,在新中國強大后,她們必將回來。
聽,21世紀的鐘聲還在聲畔響徹,我們有幸成為跨世紀的一代。同學們,歷史賦予我們這代青年人神圣的使命: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在上個世紀的交匯點上,梁啟超曾歡呼:今日之世界全靠青年,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弱則國弱。青年雄于世界則國雄于世界。同學們,讓我們不負祖先、前輩的教誨,同心同德、自強不息、再接再厲,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世界強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