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二)深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舉措。推進科學發(fā)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風是第一保障。當前,我市黨員干部作風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也必須看到,有些干部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現象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作風,比如:現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層去的反而少了;通訊發(fā)達了,與群眾的溝通反而難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干部作風,關系人心向背、事業(yè)成敗。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對于凝聚黨心民心、改善黨群干群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轉變干部作風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要體現在廣大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上。開展這項活動就是要使黨員干部走下去、住下去、扎下去,與群眾打成一片,話說到一起,心想到一起,事辦到一起,了解群眾的疾苦和呼聲,體驗群眾的苦樂和冷暖,在為基層群眾服務的過程中錘煉黨性、轉變作風。工作隊員要走進每一個農戶。這是黨員干部直接服務農村、服務群眾、服務發(fā)展,不斷轉變作風的一個重要契機,對于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深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是鍛煉、培養(yǎng)干部的重要途徑。總理曾經要求:“各級從事農村工作的領導,尤其是縣鄉(xiāng)領導干部,要經常進村入戶,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了解農民的真實想法和實際困難,了解農民對政府的要求。”近幾年,我們每年都從市直單位選派100多名黨員干部組成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到農村開展工作,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還使很多黨員干部開拓了視野,掌握了實情,增長了才干,提升了素質,一些干部建功立業(yè)在基層,美名流傳在鄉(xiāng)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fā)于卒伍”。實踐證明,越是條件比較艱苦、任務比較繁重,越能夠考驗干部,歷練人才。開展這項活動有利于黨員干部從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施展抱負;有利于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品質、煉就堅忍不拔的毅力;有利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提升我市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深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是服務“三農”、促進跨越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三農”是重點。市委、市政府提出,期間要把荊州打造成為湖北長江經濟帶的“鋼腰”、江漢平原中心城市和長江沿岸地市級明星城市,加快荊州的復興崛起,推動農業(yè)的現代化是基礎和關健。我市作為農業(yè)大市,基礎在農村,潛力在農村,沒有農村的發(fā)展就沒有荊州的全面發(fā)展,沒有412萬農民的小康就沒有荊州的小康。只有全市100多個鄉(xiāng)鎮(zhèn)、2500多個村的經濟都發(fā)展起來,荊州的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實現。近些年來,雖然我市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形勢較好,但是總體而言,我市農業(yè)農村經濟仍然處于奮力爬坡階段,仍然有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農業(yè)發(fā)展的基礎還比較脆弱,農業(yè)現代化的進程還比較緩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有待完善,農村社會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亟待加強。在全市深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為農民群眾送精神、送政策、送科技、送溫暖,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既是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的積極行動,又是破解“三農”難題、推動荊州跨越發(fā)展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