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志愿服務工作座談會講話稿
(四)加快推進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必須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做保障,方能確保志愿服務能夠有效運行、健康發展。一要建立健全招募注冊記錄制度。招募、注冊、記錄制度是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根據群眾的實際需要,由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公益慈善類組織、社會服務機構等,及時發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據標準和條件,吸納公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各省轄市要加快建設志愿服務注冊平臺,為有意愿的群眾進行登記注冊。剛才,濮陽市就志愿服務注冊記錄系統進行了講解和演示,他們的軟件設計開發成本并不高,記錄生成和查詢等環節很有創造性,大家可以學習借鑒。希望各地迅速行動起來,建設自己的注冊記錄平臺,力爭年底實現全省普及。二要建立健全激勵回饋制度。包括志愿服務星級認定制度、嘉許制度和回饋制度。要參照民政部關于志愿服務記錄時長和星級評定的標準,對志愿者給予相應的星級認定。對優秀志愿者進行表彰、褒揚和嘉獎,授予榮譽稱號。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提供一些社會服務方面的回饋。志愿服務是公益服務,是志愿者不計報酬的無私奉獻。嘉獎和回饋一方面體現了社會對志愿者行為的認可和禮贊,一方面是為了鼓勵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務的行列,因此,一定要把握適度的原則,不能搞成等價交換。三要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把志愿服務的要求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政策之中,提倡和鼓勵志愿服務行為,維護志愿者的正當權益。教育部門和團委要研究制定學生志愿服務管理辦法,鼓勵在校學生人人參加志愿服務。要根據志愿服務活動的需要,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志愿活動順利開展,同時根據一些活動項目的需要,為志愿者購買保險。要把志愿服務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活動之中,把志愿服務的具體要求細化量化為考核標準,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測評體系》,加大權重和比例,促使各地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志愿服務工作。
(五)以“鄰里守望”為主題,大力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社區是社會的基礎。隨著社會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服務越來越基層化社區化,許多政府服務項目和工作直接落實到社區,社區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多地肩負著社會管理的職能。因此,把志愿服務力量更多地投放到社區,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的要求,也是建設平安河南和文明河南的要求。廣泛開展“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是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成立后向全國發出的第一個倡議,是接地氣、受歡迎的一項品牌活動。我們要把這項活動作為一項造福社區居民的德政工程,作為一項長期任務,立足社區,扎根社區,扎實推進,抓出成效。一要大力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鄰里親”志愿服務活動。弘揚“遠親不如近鄰”、“鄰里相助”等傳統美德,組織同樓院居住的志愿者與空巢老人“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扶,提供家政服務、生活照料、心理撫慰等志愿服務。二要大力開展關愛殘疾人“鄰里扶”志愿服務活動。以社區、溫馨家園為依托,開展康復醫療、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維權咨詢、居家照料、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三要大力開展關愛農民工“鄰里幫”志愿服務活動。以技能培訓、權益維護、文化服務、素質提升等為重點,為農民工提供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關愛農民工子女,開展情感關懷、陪伴成長等活動,促進同伴交往及社區融合。四要大力開展共建美麗家園“鄰里美”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社區志愿者進行治安巡查,化解鄰里矛盾,整治衛生死角,普及文明禮儀,宣傳環保知識,倡導勤儉節約,營造文明和諧的社區環境。五要大力開展豐富社區文化“鄰里情”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社區一家親”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和文化娛樂、節日民俗及全民健身活動,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融洽鄰里關系,增加鄰里親情,凝聚社會力量。要采取“專業社工+廣大志愿者”的做法,在社工的指導下,組織志愿者有針對性開展服務。要通過政府購買公益崗位等做法,適當提高社工的工資待遇和生活水平,防止社工人才流失和轉崗。
三、堅持真抓實做,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發展
根據中央要求,結合河南實際,我省志愿服務制度化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已經明確。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利用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契機,轉變作風,落實責任,真抓實做,把志愿服務各項工作做深入、做扎實、做細致,推動全省志愿服務活動常態長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