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理想的演講稿(精選4篇)
談理想的演講稿 篇1
我有一個平凡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生理想,那就是做一名醫生。
在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我就一直幻想著為祖國的建設效力,努力的盡出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為祖國的江山社稷獻出自己的生命和青春。
中國在侵華戰爭之后,就日益衰敗,政府腐敗,人民民不聊生。特別是醫術,許多人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醫療而慘死;許多沖上前線的戰士因為無知與無能將生命獻給了沙場。
我如果成為了醫生,我就要用自己的醫術救死扶傷,讓臨死的人重現歡笑;讓病危的人重獲心聲;讓傷殘的人運動起來;讓不同人變為正常。
我如果成為了醫生,我要用醫術造福人類,使世界變得美好可愛;我要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醫術上,使人們不再為自己的病痛而煩惱。我要奉獻自己的生命甚至是每一滴血液,如果病人需要輸血,我就會義不容辭的奉獻出自己的血液。
我從小就堅定的認為,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永遠做人民的堅強的前盾,保衛著人們的健康。
一個國家必須有醫生,也就是醫務人員。我想;即使我沒有做醫生,那也沒有關系,我要每年去獻血,為祖國做一點點貢獻。
獻血雖然是小事,可是也許就是這一點點對自身來說微不足道的血液,卻能救活一條鮮活的生命甚至是兩條。就像——流星,在天空劃過的剎那間,心里就決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永恒的價值。流星雖小,卻能永遠留在人們心中;獻血雖小,卻能救治人們寶貴的生命。
我常常覺得我的理想很平凡,是每個人都能想到的。有時我也想過要放棄,但是一想到病痛的面容,一想到疲憊的病人,心就冷冷的痛起來,如果我能變成流星,在天空中劃下七彩的光芒,可以治好人們的傷痛那我會義不容辭的情愿獻出寶貴的生命。
談理想的演講稿 篇2
當黑暗籠罩了整個房間,世界靜了下來,數不清的紙團在一個垃圾桶里安靜的睡了下去。“嘭——”又一個皺巴巴的紙團穩穩的落在了垃圾桶里。“沙——”窗簾被拉開,陽光瞬間淹沒了黑暗。幾只罐子和幾個蘋果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可那卻是一副畫。
“同學們,把手上的畫先放下,把上次的作業拿出來。初中至高二的作業拍成三排做評比!”老師沙啞的聲音讓我的心一緊。我慌張地望向四周,好多人都自信滿滿的將作業交了上去。無奈,只好拿出作業交給了老師。同學們排隊站在了那三排畫前面,而我由于身高問題站在了第一排。我看著自己的畫,低下了頭。又想起早上自己拼命的畫畫的場景,這幅畫線條太亂,不好!揉成一團,扔了!這幅畫明暗不明確,扔了。再畫。如此反反復復,才誕生了眼前的一幅,應該還好吧?不會太爛。可再看看高中的作品,我的心頓時涼了一截。
“你們覺得哪幅最好?”老師的問題讓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了高中作品上。我的心疼了起來。難道改了很多次的作品依然要面臨失敗么?
“看這幅!”老師的話再次讓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角落里的一幅不起眼的畫上,我抬頭,看見我的畫正向我微笑。
“這幅畫的明暗關系拉開了,線條該虛的虛,該實的實。過渡得也很好,細節處理也比較完整。誰的畫?”
我立刻舉起了手“我的。老師。”
“恩,比高中的畫得好。”
涼的心熱了起來,我又想起了那一團團紙,在黑暗中,他們堆滿了垃圾桶。我覺得我又向夢想邁進了一步。每一幅成功的畫的背后,總有無數的垃圾做鋪墊。垃圾越多,畫就越成功。世界上沒有一幅滿分的畫,只有高分的畫。也就是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次的作業就是一個進步,讓我離我的畫畫夢更進一步。我不怕現在自己是有多么的苦。我只要再進一步,再進一步。
向理想前進吧!以自身的努力換去明日的太陽。
談理想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我來自機設一班,我的名字是許繼東。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放飛夢想》。
每個人都懷揣著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
然而,什么是夢?什么又是夢想?夢是期待,夢想是堅強——是你把飄渺的夢堅持作為自己理想的勇氣和執著,是你對自己負責的最高境界。但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人能夠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夢想?
我們的夢想,也許是二十歲的豪情壯志;也許是青春期的迷茫與沖動;也許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聲,渴望成功。無數的“可能”,無數的“希望”,因為我們的青春歲月充滿奇跡,我們心中大大小小的夢,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里芬芳彌漫。
親愛的朋友們,回眸自己走過的路,還記得每一個夢想帶來的悸動,在生命中留下了怎樣的足跡嗎?
人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還有人說,最貧的是無才,最賤的是無志。由此可見立志的重要性,所以,人不可沒有夢想。雄鷹和母雞都有一對翅膀,但雄鷹可以搏擊藍天,而母雞只能撲騰于庭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母雞的理想是一把米糠,雄鷹的理想是展翅翱翔!所以,我們立志就要立大志,志當存高遠!
我們青年人好幻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夢想。但如果不經過奮斗,那夢想終究是夢想,絕無實現的可能。大家一定聽說過“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窮和尚和富和尚都立志要去南海,結果窮和尚憑一瓶一缽去成了南海,而富和尚“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原因何在?就在于窮和尚勇于立志,更勇于踐行志向;富和尚則只敢想,卻不敢做。
心動不如行動,努力永遠不會太遲!讓我們馬上行動起來吧!做一件事情,只要開始行動就可算是獲得了成功的一半。演講大師齊格勒曾說過這么一段充滿哲理的話:
世界上牽引力最大的火車頭停在鐵軌上,為了防滑,只需在它的八個驅動輪前面各塞一塊一寸見方的木塊,這個龐然大物就無法動彈。然而,一旦火車頭的時速達到100公里,一堵5英尺厚的鋼筋混泥土墻也能被它輕而易舉地撞穿!從幾塊小木塊就可令其無法動彈到能撞穿一堵鋼筋混泥土墻,火車頭威力變得如此巨大,原因不是別的,就因為它“動”起來了。
其實,人的威力也會變得巨大無比,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障礙也會被你輕松地突破。當然前提是:你必須開始奮斗。奮斗是萬物之父,,只要你肯努力奮斗,是沒有不成功的。人都有惰性,都有太多的欲望,有時難免戰勝不了身心的卷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誘-惑。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廢,功虧一簣。須知只有早日改掉這個陋習,才能離夢想更近一步。
古希臘最著名的雄辯家狄摩西尼原有口吃毛病,他每天口含一石子對著大海演講,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而成為一位偉大的演說家。他為了使自己能專心一致的工作,剪掉了自己一大半頭發,這使他很長時間不能出門,不能會客,于是工作效率大為提高。當一個人沒有退路可逃時,他就只能一門心思地朝前奔了。我們應該向狄摩西尼學習,斬斷自己的退路,破釜沉舟,勇往直前!
大多數人都想改造這個世界,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其實改造自己才是最難的事情。只要我們每天改變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離成功,離騰飛的日子就會更近一點。
無論歲月給我們留下了多少遺憾,無論世事在我們胸口劃過多少道傷痕,只要我們還有呼吸的力氣,就擁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只要我們還有生存的氧氣,就擁有締造激-情的勇氣!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選擇堅持,選擇珍惜,選擇成就生命的激-情,讓我們勇敢的成就心中最初的夢想吧!
謝謝大家!
談理想的演講稿 篇4
各位學長、學姐,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聽了前面同學精彩的演講,我真是如沐春風啊!不過春風固然美好,可千萬不要被催眠了哦。
“理想”這個詞啊,可真像一壇陳年老酒,愈久彌香啊!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就寫過這樣一篇命題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我當時是這樣寫的:長大后,我一定要做一名全能的醫生,專治各種疑難雜癥,不管什么樣的病人,只要到了我手里,都能陰轉多云、多云轉晴。也挺偉大的吧!我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一個理想呢?這里面還有一個“典故”,那一年,我恰好失去了一位親人,是我的一個伯伯,非常疼愛我,有一天忽然就病倒了,然后從縣醫院轉到市醫院、再轉到長沙湘雅醫院,結果卻連是什么病都沒查出來,回到家里,不久就去世了。
這件事對于當時上四年級的我來說,震撼是很大的,于是就有了前面的故事。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愿望慢慢的淡了,直到去年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終于塵埃落定。
說到這里,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我相信,在座的大多數同學和我一樣,最初的理想并不是做一名人民法官、檢察官或者律師。我想說的是,這沒關系,誰都不能因此而否定我們人生的價值。畢竟,像愛因斯坦、毛澤東、比爾·蓋茨這樣的時代偉人是屈指可數的。我們世界上60多億人口,那概率是多少啊?億分之一還不到吧,從純數學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不可能事件。所以,我們沒能成為時代的偉人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兒。however,我更想強調的是,下面這句話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我們不可能做出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我們也必須要學習偉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那么,這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呢?保爾·柯察金給了我們一個選擇: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應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幾乎成為幾代人追求的經典,但是我們是否可以質疑一下呢?上個世紀60、70年代,從紅衛兵到知青,你能說他們沒有理想嗎?你能說他們虛度年華或者碌碌無為嗎?但是,你又能說他們實現了人生價值乃至全社會文明的大目標么?當世界各國都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候,我們智慧的中國人、中國最有希望的年輕人,卻拿著最原始的農具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接受“再教育”。
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絕不平庸,但是,不平庸不等于推動歷史的進步而不是倒退。
所以啊,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沉痛的。身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對于理想,我們有理由深思。
最后,借用于丹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