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友事跡演講稿(精選3篇)
魏德友事跡演講稿 篇1
7月22日上午,水管處機關黨支部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集中學習了兵團優秀共產黨員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跡和老軍墾精神。生動的詮釋了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執著堅定,是模范踐行新疆精神、兵團精神、老兵精神、龍珍精神、愛崗敬業、忠實履行兵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典型。
學習完后,水管處黨委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召開座談會,會上處領導就如何“強化黨的意識”帶頭發言,要求全體黨員要認真學習黨章、自覺遵守黨章,像魏德友一樣以做好實際工作的行動維護黨章。處機關其他黨員也逐一做了書面交流發言,暢談心得體會,表示要像魏德友那樣理想信念堅定,富有責任擔當、堅持艱苦創業、矢志維穩戍邊的兵團人。
會上,黨員干部積極踴躍發言,紛紛表示今后要以魏德友同志為榜樣,更加深入學習實踐,以黨章、黨規為準則,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嚴守政治紀律,立足本職扎實開展工作,推動水利事業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突破。會后,全體黨員干部積極撰寫心得體會。
黨員干部學習魏德友先進事跡發言稿精選篇一:
近日,新華社等媒體對魏德友同志的感人事跡進行了深入報道,引起強烈社會反響。7月15日,兵團黨委組織部、兵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協調小組發出通知,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兵團黨委領導批示精神,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廣泛開展向魏德友同志學習提出要求。
通知指出,魏德友同志作為一名入黨33年的老黨員和老軍墾,以扎根艱苦偏遠邊境地區半個多世紀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獻身黨的事業的赤膽忠心和高度自覺;生動詮釋了兵團黨員干部“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優秀品質;生動詮釋了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執著堅守。
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把開展向魏德友同志學習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魏德友同志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
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遵守紀律、服從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得失、甘于吃虧的奉獻精神,忠于職守、堅韌執著,腳踏實地、認真較真的崇高境界,熱愛家鄉、保衛祖國,勇于犧牲、寸土不讓的國防國土意識,與兵地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和諧相處,樂觀向上、低調淳樸的生活態度,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要真心實意為老軍墾老同志排憂解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關心、生活上照顧、精神上關懷,使老軍墾老同志始終感受到黨的溫暖。
要以開展向魏德友同志學習為契機,深入宣傳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對兵團事業、對兵團老軍墾、對兵團黨員干部群眾的關心關懷,深入挖掘、積極選樹、廣泛宣傳身邊典型,教育和激勵兵團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樣理想信念堅定、富有責任擔當、堅持艱苦創業、矢志維穩戍邊的兵團人,為推進兵團事業、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魏德友事跡演講稿 篇2
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托武則天協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圣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關于武則天的事跡演講稿600 2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動朝野的事,那就是他執意廢掉了原來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寵愛的武昭儀為皇后。這位武昭儀后來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則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給她上的尊號,也是她死后的謚號。
武則天十四歲時,被唐太宗召入宮,封為才人(唐代一種妃嬪的稱號),賜號武媚。她稱帝后,又特地造了一個“瞾”字作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當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則天等妃嬪被遣送到感業寺當尼姑。高宗李治在當太子時,就在太宗宮中見過武則天,彼此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業寺拜佛,與武則天再次相見。武則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來。高宗很感動,就想找機會把她接入宮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對上不肯奉承皇帝,對下人也不知體貼,再加上沒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蕭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寵愛。當時后妃之間的爭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則天來打擊蕭淑妃。她派人讓武則天留起頭發,后來又把武則天接進宮中。高宗見了正合心意,就將武則天封為昭儀,越來越寵愛她。
武則天從小就聰明,有智謀。當年她被征召入宮時,母親為她送別,哭得很傷心。武則天卻神色自若地說:“我去見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兒女那樣悲傷。”她母親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則天還有很好的文史知識修養,愛好文學、書法。她出眾的才華,使得只知道為爭寵而爭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見絀。高宗便產生了廢黜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須聽取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見,因為他們是太宗臨終時托付過后事的顧命大臣。為此,他還親自到長孫無忌家去說明心愿。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堅決反對,他們認為王皇后出身名門,是太宗皇帝為李治迎娶的,不能輕易廢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應當從名門望族中選擇更好的女子。武則天的父親,當年只是一個木材商人,只是因為幫助高祖李淵起兵,后來才當了工部尚書,封為應國公。因此武則天的出身實在很低微,不配做皇后。
他們的意見,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階級的利益,而武則天代表的則是庶族地主階級。從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階級的勢力就在不斷跌落,庶族地主階級的勢力則在不斷上升。而唐高宗當時又想擺脫顧命大臣對他的控制,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則天。
一天,屬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覲見高宗。高宗便問他:“朕想立武昭儀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執,堅持認為不可。他是顧命大臣,事情弄到這樣,該怎么辦?”
李回答說:“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務事,何必去問外人!”
聽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決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詔,將王皇后和蕭淑妃都廢為庶人,打入冷宮;將武則天封為皇后;又將那些反對此事的大臣或誅殺,或放逐,連他的舅父、顧命大臣長孫無忌也被逼自殺。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頭暈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處理朝政。武則天對政治很有興趣,而且權力欲也很強,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從此以后,武則天便參與國政。她極力樹立自己的權威,不久就凌駕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臺侍郎上官儀便對高宗說:“皇后專權,有失民心,請陛下廢黜她。”高宗就讓上官儀起草廢后的詔書。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報給武則天。武則天聞訊趕來,厲聲責問高宗。高宗嚇得把責任一古腦兒推在上官儀身上。不久,武則天就找了一個罪名,殺掉了上官儀。
從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簾并坐。不論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說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朝廷內外,將他們二人并稱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則天先立兒子李顯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個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則天說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張,把皇后的父親從小小的參軍提升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為侍中。
武則天對此十分憤怒,立刻把中宗貶為廬陵王,另立豫王李旦為帝。但只過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廢了,改元為光宅,親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則天隨便地廢立皇帝,是對封建社會男權的挑戰,也是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著她的勢力橫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開反對她。
先是徐敬業、駱賓王等人在揚州揭竿而起,他們公開提出口號:推翻武太后專權,擁護李顯復位。不幾天就聚集了十萬之眾,攻占了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淮陰等地。為了號召全國響應,作為唐代著名文學家的駱賓王,還親筆寫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飛揚、膾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則天責罵得非常厲害,但武則天看了以后卻贊不絕口。她不僅不生氣,反而認為朝廷沒能任用駱賓王,實在是“宰相之過”。由此可見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則天派大將軍李孝逸,率領三十萬大軍,鎮壓了徐敬業。此后又有唐宗室諸王起兵,反對武則天,但也被武則天鎮壓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將國號改為周,自己加尊號“圣神皇帝”。就這樣,她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寶座的女性。
魏德友事跡演講稿 篇3
寒假,我用兩天的時間讀完了《武則天傳》,感覺自己像一位歷史的旁觀者,在作者的娓娓道來中,縱觀了這將近半世紀的唐室興衰,很暢快。
關于武則天這個女人,其實說來也并不難懂,她的種.種個性在她一生所作所為中顯露無遺:機敏、沉著、精神旺盛、野心無限、對權利欲望出奇強烈、頭腦清晰卻也荒淫無度。對于這樣一個歷史奇人,我只能在讀完她的傳記之后撫案長嘆,遙想那個早已遠離卻真實存在過的年代,因為此人的功過得失,歷史早已給出了最恰當的評價。但我一直好奇的一個問題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這個女人如此膽大妄為,從一個卑微的才人走上至尊皇位?
這兩個地位差別之大讓人無法想象她的跨越,更何況是在女人的地位可以被忽略的封建時代。但她確實做到了,讀完書后,我認為應該是主觀和客觀的因素都起到決定作用的。
主觀方面,是她的性格成就了她。除了她的機智,冷靜,我覺得主要是以下。書中提到一個故事,當時太宗問武氏說:有一匹烈馬,你如何馴服?武氏說:只要三件東西,一根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利劍。若不能用鐵鞭制伏,就用鐵錘,若還不能,就用劍刺進它的脖子。那時她只有二十多歲,這種不同尋常的勇氣和狠毒是她日后的步步攀升的必要條件。同時,她的權欲是同她的攀升成正比的,從才人,到昭儀,到皇后,到皇太后,最終到女皇,幸她是想不出什么更高的權位了,否則就成女神了。她可以為了權利而不顧一切,掐死自己女兒,謀害妃子和皇后,毒殺皇親國戚,殘戮忠良大臣與無辜百姓無數……這樣的女人,史上少見了。背后驅使她的是與生俱來而不斷膨脹的貪欲。
客觀上,又是當時在位的皇帝助了她。之前太宗在位時,并不喜歡她,因為一個剛強有謀的男子是不會喜愛一個像武氏這樣健碩精明的女子的。但機會在太宗駕崩后,當高宗這個軟弱無能的新皇帝登基后到來。高宗是喜歡武氏的,甚至可以說是依賴她,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政業上,這就給了她很大的發展空間。武氏就這樣步步為營除去一個個心頭之患,繼而建立起一個以自己為絕對核心的中央政治團體,等到高宗真正認識了她而轉為痛恨她時,因年事已高身體虛弱而根本無力對抗了。武則天也就這樣平步青云了,以歷史年鑒學派的說法,她也就是特定歷史環境下的一種產物。
主觀與客觀的條件驅使下,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我若去評價她的功過,這已無意義,只是在閱讀歷史時,讓我發現在她的所作所為的不可思議中,其實也是有著必然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