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如子演講稿(精選3篇)
愛生如子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是湯神廟中心小學的教師王陽麗,我演講的題目是——師愛無限,愛生如子。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著名學者許亢梅也說過:“看見學生想到自己的孩子,看見自己的孩子想到學生,因為愛子所以愛學生,因為關心自己的孩子,所以關心每一個學生,因而心中牢記----愛生如子。”從這些話語中,我領悟到:教育其實就是一門愛的藝術,就是一種寬容,一份鼓勵,一句提醒,老師的教育就像綿綿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都會讓學生備受鼓舞,獲得無窮的信心。
轉眼間,我走上教師崗位已經五年了。這五年中,有過太多的酸甜苦辣,我因此而微笑過、哭泣過、感動過、彷徨過,甚至還懷疑過自己能否勝任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五年的歷練,我明白了教師最應該具備的東西,那就是一顆愛學生的心,一顆嚴慈相濟、愛生如子的心。所以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學校里,我就是班里四十一個孩子的媽媽,我既有責任和義務教他們知識,更有責任和義務教他們做一個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于是,我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用一顆愛生如子的心面對和學生在一起的每一天。當學生犯錯時,我會關切地問他們原因;當學生失落時,我會不斷地鼓勵他們;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會熱情地幫助他們。愛是神奇的,可以點石成金。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語言,是激發潛能的最好動力。記得上學期的一個早晨,我班閆弘利同學突然肚子痛,我連忙跑過去看她,細問之下才知道:她根本不是肚子痛,而是早上沒吃飯,餓得胃痛。我知道她是單親家庭,父親外出打工,年邁的奶奶對她也是照顧不周,便把她帶到辦公室,將我的早餐遞給了她,讓她吃。那一刻,我從她的眼中看到了淚花。她誠懇地對我說:“老師,我會好好讀書,長大了也要當老師。”我問她:“為什么?”她認真的說:“因為我想像您一樣„„”當時我的心沸騰了,升騰起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那一刻,我體會到了“教師”二字的真正含義。
曾有人問我:“幸福是什么?”我想:對于饑餓的人,幸福是一張烙餅;對于忙碌的人,幸福是一個難得的休假;對于愛美的人,幸福是一件漂亮的衣服。而我的幸福是能和學生開心地學習,是家長的認同,是一堂成功的課,是一篇獲獎的論文,是一張學生送來的節日賀卡,是很多很多沒被發現的欣喜,但我最大的幸福是----能用我的愛子之心,讓學生做到了“親其師,信其道。”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短短五年的教書生涯,雖然辛苦,雖然清貧,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場面,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可我體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當我面對孩子們純真的眼神流露著對知識的渴求時,當我看到孩子們作文中寫著對老師的無限信賴時,甚至當看到孩子們因我的努力而取得哪怕是一丁點兒的進步時,我都在心里默默承諾:今生不為別的,就為這些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學生,我也要把工作做好。做到師愛無限,愛生如子,今生無悔!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愛生如子演講稿 篇2
首先我感謝領導給我這次稱為愛生如子五好教師的機會。我進入教師崗位已有七個年頭。七年來,我一直本著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用心去構建和諧班級。經過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我一直堅信高爾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的確。老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多與每一個學生接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切實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最信任的領路人。下面是我擔任班主任以來的一些實踐過程,算是一些摸索吧!
對于學生來說,信任是推動其上進的力量。我們班上有幾位同學在學習上有些困難,比較典型的一位——王志。因為他學習目的不明確,再加上自己貪玩,家長過于溺愛,教育方式又不正確,造成了學習成績及各方面習慣都比較差,并且常受到同學們的鄙視。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掌握了該生的一些基本狀況,與他單獨交談,讓他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再如有的同學是因為思想懶惰、不認真聽講、作業不按時完成,學習習慣較差,造成成績上不去。面對這種情況,我幫助他克服了懶惰心理,校正了學習習慣,讓他們變得愛學習了。
作為班主任,我對于這些特殊學生的策略是:親近他們,尊重他們,在學習上耐心引導,生活中熱心關懷,經常同他們交談,了解思想狀況,抓住時機,盡量做到多表揚,多鼓勵,多給他們改錯的機會,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幫助,盡快提高學習成績。所以,我一直認為: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心靈, 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好與每一個學生的接觸和交流,盡量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
生“打成一片”。也正因為這樣,班上有很多學生在課余時間碰到我,都友善的喊一聲:“陽哥”。我覺得這不是體現的對我的不尊重,反而說明了我和他們的距離拉近了。我也正是因為帶著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信念,三年來,決不諷刺、挖苦、歧視、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決不隨意將學生趕出教室或停課處理問題學生;決不強迫或變相強迫問題學生轉學、退學。所以,三年來從沒因為這些原因導致一個學生輟學。
正確評價,鼓勵學生,培養學生全面成長。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評價每學生,才能使學生信服,從而激發起奮發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評價每一位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不護短,對學習差的學生不歧視,注意發現優生的不足,防微杜漸;善于發現差生的閃光點,并使之發揚光大。一次大掃除中,有些學習差的學生勞動表現積極,不怕臟、不怕累,爭做重活,而有些所謂的好學生卻怕臟、怕累,在一旁轉圈。勞動結束后,我及時作了全面的實事求是的總結,同學們聽后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對于班干部同學要求更加嚴格,要求他們每周寫出工作總結,每月召開一次干部會議,推廣各自的工作經驗,對于取得成績的同學適時地表揚,使他們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體驗,以便更加努力學習。
較差的同學,經過了解,他們大都因為把初中的學習當了兒戲,以致基礎太差。到了高中,想學習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悔不已。但他們并沒有因為成績差而氣餒,他們仍然在堅持學習,哪怕是極小的進步。針對這一現象,我鼓勵這一部分同學在堅持文化成績學習的同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音、體、美等藝術科類大力發展。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自己文化成績上的不足,從而走一個好的藝術類學校。經過三年的長期訓練,他們都淋漓盡致的發揮了自己的學科優勢,并取得了不斐的成績。說真的,我為他們高興。因為他們讓我提前感知了,
自己的子女有著優異成績的喜悅。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名普通教育者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事情吧!
關心學生,轉化后進生。十分普遍:很多成績處于中等、及其中下水平的學生大都在初中畢業后出去打工,過早的投身于社會實踐中,以致于處處碰壁。而農村學校的高中學生卻大都是屬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針對這樣的一群學生,我將一直鼓勵著他們去學習,去進步。三年來,鼓勵他們堅持、永不言敗的話也就成為了給他們作思想工作的必備主題。我非常清楚,這樣的一群學生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而是因為初中學習不夠努力,導致現在基礎太差;我也更清楚的認識到,既然他們仍然在堅持讀高中,說明他們還沒有放棄學習,他們仍然帶著希望——圓自己的大學夢,找一份讓自己滿意的職業。想通了這些, 如何去提高他們各自成績的問題,就成為了一個捆擾我很久的難題。不過,好在我有一群與我同心協力的好同事。
個感受:這孩子在外面一定吃了不少的苦頭,可能還遭到了別人的奚落。我沒問這些,也欣然的答應了他要求讀書的請求。因為我堅信,他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近兩年來,我與幾位科任老師在課余時間無償的為他補課,并時時為他打氣。雖然,他的基礎較差,但通過他自己的努力,現在已經能夠達到本科水平。在第二次診斷考試中還考出了513分的優異成績,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我不得不感嘆,一位曾經的后進生,能有如今的成績的確很不容易。我也明白了后進生,同樣能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擺脫學習的困境,發生轉變。
了阻礙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擺脫貧困,大部分的學生家長都已外出打工,學生無人看管,看管留守兒童的重任就自然的落到了我們的身上。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對于這一普遍現象,我調查了班上的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盡力為貧困學生正確減免和補助,減輕他們因為經濟問題所帶來的困難,并發動學生幫助班級中存在困難
的學生。針對留守兒童回家無人照顧的問題,我為他們爭取留校的機會,并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讓他們能夠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或許是因為給予這些孩子們的關心和照顧,他們大都在學習上有明顯的進步,在生活上逐步的提高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教育,專心做它,做到極致。我這么做了,就是盡了做教師的本分。 以提高自身素質為準繩,提升新課程教學理念為基準的思想,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在培訓活動中提升了自身能力,并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促進了自身素質的不斷更新; 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相應的提高;方面,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在與其他教師的探究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例如自己的課堂導入能力、課堂教學中如何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
“愛生如人,愛生如生,愛生如友,愛生如子,愛生如己”。我嚴肅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臉色,注意自己的言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重視自我修養,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實踐中我認識到做為學生老師的班主任,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去指導每個學生。才能做到對學生的關心,體現出班主任的責任心,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良好的教育。當然,在工作中我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思想不積極,不愿接受新事物,仍有貪玩好耍的心理等現象。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把滿腔的愛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我會克服困難,力爭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愛生如子演講稿 篇3
愛是生命與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工人愛機器,農民愛土地,我們教師更應該愛學生。像父母愛子女那樣熱愛自己的學生,把自己的愛毫無保留地傾注到每個學生的身上,貫穿在整個教學工作中,用愛的情感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啟迪他們的聰明才智,激勵他們的進取心,使他們茁壯成長。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學生的贏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有了歡快,我將永遠保持它;有了憂慮,我將設法消除它。面對那些調皮搗蛋、敏感易動、愛發脾氣的孩子,就難免有些“想愛卻愛不起來了”,這如何是好?我覺得還是應該把握好心態,一視同仁,給他們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細心。
“既選擇從教,則首應愛生,與學生建立深厚友誼,力建和諧優良的師生關系;既選擇從教,則應樂教,飽含責任感,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既教育學生成人成才。”這句話就是我對“愛生樂教”的理解,也許淺薄,但卻是我最真實的感悟。
從“愛生”中所得:“要想教好學生,首先要愛學生;要讓學生喜歡這門課,首先讓學生愛你這個人。”過去我們說的“愛”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愛。這種愛,很多時候表現為長輩對晚輩的關心、領導對下屬的關愛,兩者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我們現在提倡的“愛生”,著重強調“平等、友善”,這是一種職業愛。表現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學校與教師所做的一切,都要替學生著想,不僅要考慮到滿足他們對知識、技能的需要,還要考慮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方式也應適應他們的接受方式。因此,愛生教育實際上就是以學生為本,建立有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和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師有時候難免會在“尊師”與“愛生”的問題上產生分歧,當一個老師把“尊師”放在首位的時候,她會要求學生無條件地遵從自己,認為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師生是領導與被領導的主從關系,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為學生必須“銘記在心”。而當一個老師把 “學生”放在首位的時候,她會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思考學生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我會享受每一天與學生一起走過的日子,從“愛生樂教”中一路走來,讓我清楚地看到,在付出大量辛勤勞動的同時,也收獲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喜悅,也體驗著不斷自我超越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