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精選10篇)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1
哪里有苦難,哪里就有拯救之力。而拯救之力,蘊含于犧牲精神之中。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中國共產黨革命史凝成的至理,也是人類文明史形成的鐵律。
第三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恰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深入開展之時。此時,我們清晰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精神脈動。
中國正走在弘揚民族精神與革命精神的道路上。一種社會氣象的形成,必定有其動因。一個時期以來,中國呼喚高尚情操乃至犧牲精神。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必然需要從革命先輩的精神遺產中汲取營養。走“上樹信仰,中立價值坐標,下劃紅線”的道路,用黨風影響政風和民風,必然需要從歷史中尋找精神之源。
80年前那次長征,產生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堅忍頑強、不怕犧牲。長征前,紅軍已達30萬人,長征結束,剩下不到3萬人。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才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經過30余年改革開放,社會財富巨大增長,我們已經享受著較為充裕的物質生活,但一部分人精神沒有跟上,失去了方向感和價值感。避免哲學家叔本華所說的“絕對價值的喪失”,以及由此而來的恐懼,是大眾所共同期待的。
人類文明史早就證明,任何民族要自我超越,尤其是實現歷史性跨越,注定不會只局限于物質層面。哪怕起于物質,終究還是要上升到精神和價值觀層面。
中國革命史上,長征是最重要的歷史性轉折,長征精神是超越民族歷史的偉大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的支撐,保證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設中取得長足發展,并在所有對手面前始終占據精神制高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一次新長征。道路曲折艱難,“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要超越前所未有之艱難,必須培育一種與目標和艱難度相匹配的新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來自哪里?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得益于一種長期駐存、從未消失的拯救之力。這種拯救之力發展到當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的強大犧牲精神。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不會也不應再重復近代發生的苦難。要保證我們實現中國夢,必須依靠新的偉力。有些終極命題必須經常追問: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什么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怎樣獲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何為幸福,如何贏得幸福?而最有效的回答或最佳詮釋者,正是為人民利益敢于犧牲自己一切的先烈。
不忘初心、激發信仰偉力,走好新長征路,這應該是我們在烈士紀念日里感念,在參加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活動中追思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2
今年是中國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說起長征,大家腦海里肯定浮現出的都是艱難困苦的畫面,而忽略了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惜拋頭顱撒熱血,把鮮血和生命獻給了偉大的共產黨,正是因為前一輩共產黨人不怕犧牲、不懈追求偉大理想信念,所以才換來我們現在的美好幸福生活。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一次偉大的勝利,是一次偉大的遠征,不僅僅是因為二萬五千里這個距離,更重要的是他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社會道路。當時的紅軍前有敵軍堵截,后有追兵,中國共產黨決定翻雪山、過草地,走上了二萬五千里的長征之路,我們很難想象他們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沖破層層阻礙并最終取得偉大勝利。
其實,正是因為許許多多偉大的革命先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信念,突破艱難險阻最終贏得全面勝利。有句歌詞這樣寫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筆者覺得還應該加一句:沒有長征就沒有新中國。帶頭重走長征路,既緬懷先烈,又學習、繼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還到村入戶看望慰問干部群眾,時刻把群眾的生產生活放在心上,把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放在第一位。習為全黨同志做出了表率,希望全體黨員同志要不忘初心、堅持和不斷弘揚長征精神。
如今,我們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時期,全體黨員干部的責任重大,這些難啃的硬骨頭還等著大家去咬,所以就要求全體黨員干部要堅持長征精神,艱苦奮斗,才能確保全面小康社會和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這是共產黨歷史上的又一次新長征。
紅軍長征已成歷史,但紅軍長征精神是永存的。無論歲月如何更替,無論條件如何變化,這種精神都要發揚光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正在進行的新長征,盡管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不過是新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3
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只腳,長驅直至兩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占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二萬五千里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里沒有浸透著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里沒有譜寫著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斗,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布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么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后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么讓他們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斗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恒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和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注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征;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里,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為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4
這座豐碑上鐫刻著永不磨滅的長征精神:勇敢頑強、不屈不撓、團結樂觀、勇于犧牲……七十年的風風雨雨,長征精神依然熠熠閃光。長征是一部驚心動魄萬人敬仰的英雄史詩。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七十年的時光飛逝,一曲曲頌歌卻嘹亮依舊。長征生活水深火熱。過祁連山時,祁連山被一片嚴寒封鎖著,沒有人煙,沒有草,也沒有路,只有參天的原始森林和密密層層的刺叢。
紅軍戰士衣服被刮破了,皮肉被刺開了,都不管不顧。糧食沒有了。采野果子充饑;野果子采完了,吃樹皮草根;樹皮草根也難以維持時,身上的皮帶也成了“奢侈品”。饑餓奪去了許多戰士的生命。山上寒風料峭,只穿著一件很單薄衣服的紅軍戰士渾身直打起哆嗦。晚上睡覺他們只好撿些牛糞和枯樹枝生火取暖,人靠人圍成一圈。大家疲倦得連眼都睜不開,為取暖褲子燒了幾個洞也不知道,直到被刺骨的寒風吹醒,才發覺身上堆了一層層厚厚的雪,連眼毛上也是白的,活像一個雪人……可長征故事驚天地、泣鬼神。
當年,紅軍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領部隊為紅軍殿后,掩護主力隊伍撤退時,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翻山越嶺退回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它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著他向上級邀功時,陳師長居然忍著刀絞般的劇痛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后壯烈犧牲。陳樹湘那年僅29歲的青春讓天地為之動容! 長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太多:茫茫草地上,倔強的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為了不拖累別人而英勇犧牲;皚皚雪山上,軍需部長把有限的棉衣發給了士兵,自己卻凍成了一座雕塑;沼澤地上,當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里……瞻仰著這座屹立了七十年的不朽豐碑,捧讀著這部感人肺腑的二萬五千行英雄史詩,我突然覺得自己渺小的身軀充實起來:關心他人、團結互助、樂觀豁達、英勇無畏……紅軍戰士的偉大靈魂賜予了我無窮力量!我知道,我的長征之路才剛剛開始。
但我相信:有紅軍長征精神的鞭策,有英雄賜予我的力量和智慧,我的長征之路一定會通向光明和輝煌!祖國的新長征之路一定會走向繁榮和富強!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6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毛爺爺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80年前的長征,是用汗水、信念、執著走出的一條路,一條光明之路,一條幸福之路,一條解放勞苦大眾的路。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奇跡,它的偉大、壯觀、神奇,至今仍深深地感染著我們。它的精神,跨越時代,在歷史的時空中閃爍著動人的光彩,激勵著我們新時代的少年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還記得嗎?在長征的路上,紅軍戰士經歷了多少山水阻隔,戰勝了多少艱難困苦!面對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他們翻越白雪皚皚終年積雪的高山,走過泥濘不堪沼澤遍布的草地,不知有多少念母思歸的英雄兒女,為了革命的理想信念犧牲在漫漫的行軍路上!大家還記得《豐碑》中的軍需處長嗎?為了讓一位戰士溫暖些,他竟把身上厚厚的棉衣讓給了那位戰士,而自己卻凍死在寒冷的雪山上。死時,他的面容寧靜,他用無私的愛,化作雪山之上巍峨的豐碑!還有那普通的紅軍戰士謝益先,在過草地時,僅分到4斤干糧,卻瞞著隊友,把它送給了饑餓的母子三人,自己卻每天吃野菜、喝涼水,終因體力不支,犧牲在行軍的路上。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著母子三人的情況,當得知“他們很好后”,他微笑著離開了人世。到底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做出了如此英雄的抉擇,讓他們在如花燦爛的年華,無憾地離開了人間,離開了那些他們惦念也深深地惦念著他們的人。我想,這就是長征的精神,這就是革命必勝的力量,這就是那沖破黑暗,走向光明的偉大夢想!
談到長征,我的腦海里,又浮現出那個可親可愛的老班長,他正在為病號找野菜、挖樹根,他瘦弱的身軀緊皺的眉頭卻因發現幾棵野菜顯現出無法掩飾的狂喜;他用縫衣針彎成釣魚鉤,靜靜地坐在河邊,那堅如磐石的信念,讓他的背影化成草地上最美麗的剪影。他用釣來的魚給戰友們做著新鮮的魚湯,自己卻吃著別人剩下的東西。他終因饑餓,帶著對戰友們深深地愛死去。可敬的老班長,可敬的紅軍戰士,正是有了你們,有了你們這種舍生取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這種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們中國紅軍才能在368個日日夜夜,翻越18座大山,涉過24條湍急的河流,穿越12省,突破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包圍,躲過30萬武裝精良的敵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征服了二萬五千里的艱難險阻,完成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因為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重溫長征,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讓我們明白,偉大的中國,需要偉大的人民!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新時代的少年,將用永垂史冊的“長征精神”,點燃人生的夢想,用勤勞的雙手去建設美麗的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母親變得更加繁榮富強!“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80前,先輩們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波瀾壯闊的長征之歌;80年后,讓我們傳承長征精神,點燃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為了偉大的民族復興,奮斗不止,繼續前行、播種希望,收獲未來!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7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初讀這首詩時,并沒有被詩中的情感所感動,也并未被長征的艱難所折服,而今,當我看了電影《我的長征》后,卻有了新的領悟,這才真正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究竟是何等的艱難。
二萬五千里長征路,漫漫長長,時至今日,予于我們而言,重走長征路也絕非易事,由此可想在當初,走過這段路是何等的艱難啊!在那缺食缺衣的條件下,又有多少人能挺過去呢?挺過去的人們又經歷了何等的艱難險阻呢?我無法想象當時的情形,但我堅信,在他們心中,有一種名為“信念”的力量支持著他們,這信念帶領他們走了出來,走出了草地,走出了冰山雪地,也終究走過了長征!
跟著黨走,跟著勝利走,跟著人民走!這一路上,膽小的瑞伢子(如果是電影中的人物要提前指出,防止讀者一頭霧水)經歷了戰爭的殘酷,親人的犧牲,也為戰爭的勝利盡了一份力,最終成長成了一名有著堅定意志的共產黨員!
這似乎也在啟示著我們:人的一生終究是少不了坎坷,少不了迷茫的,。但是,不論何時,我們要讓心中有一盞指路的明燈,指引我們前進。跟著走,跟著信念走,跟著目標走,現在的我們雖無法親歷戰場,也不必經歷那些槍林彈雨的挑戰,但困難依舊存在,考試成績的不如意、既定目標的偏移、學習中的失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確立心中的信念,跟著走,像瑞伢子一樣、像達爾火一樣,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出坎坷、走出迷茫。
當我們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挫敗時,想想長征的老前輩們吧!在長征途中,他們不知遭遇了多少次的絕望、,又不知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他們仍是堅定地跟著走,最終走出了茫茫白雪,走出了那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艱苦環境。
長征,路漫漫。僅僅一部電影是無法描述長征的慘烈的,但通過這部電影,我卻學到了許多:面對坎坷的態度、面對挫折的勇氣、面對失敗的不氣餒……這一切的答案只有三個字一句話:跟著走!跟著信念走,跟著目標走!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8
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長征的勝利,靠的是紅軍將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長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長征的勝利,實現了在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基礎上全黨的空前團結、紅軍的空前團結。沒有這種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團結,中國革命勝利是不可能實現的。經過長征的千錘百煉,我們黨在思想上不斷成熟,成為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成為中國革命贏得最后勝利的中堅力量。
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面對正義和邪惡兩種力量的交鋒、光明和黑暗兩種前途的抉擇,我們黨始終植根于人民,聯系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是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
長征是一次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長征途中,我們黨通過艱苦卓絕的實踐探索,成功把解決生存危機同拯救民族危亡聯系在一起,把長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進陣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變,為奪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說,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斗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貪圖安逸、不愿繼續艱苦奮斗的想法是要不得的。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偉大的理想,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進展,奪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成效,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貪圖安逸、不愿繼續艱苦奮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驕傲自滿、不愿繼續開拓前進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長征永遠在路上。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9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途。這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它的魅力如同一座豐碑,巍然屹立于大半個世紀的光陰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時代,跨越疆域,跨越國界,震撼著每一顆流淌著滾滾熱血的心靈!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盡的艱辛險阻,道不完的嚴峻苦難。皚皚雪山無情阻截了多少去路,茫茫草地輕易吞噬了多少生命,更毋論那峽谷急流、烏江天險、彎彎赤水、大渡激浪……加之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彈盡糧絕的恐懼與絕望……哪一樣不在長征戰士面前虎視眈眈。但是!他們就僅僅靠著兩只腳和鋼鐵般凝聚的意志,縱橫跋涉十一個省,長驅直至兩萬余里!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占臘子口……兩萬五千里長征路,兩萬五千里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里沒有浸透著紅軍戰士殷紅的熱血?哪里沒有流傳下紅軍戰士動人的贊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真真正正的英雄好漢!縱使萬般艱險,又如何能將他們輕易征服!他們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斗,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布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最終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人們難以置信,究竟是什么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后繼地奔向同一個目標?是什么讓他們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革命理想無盡奮斗的精神!這,難道不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嗎?!
巍峨雪山掩蓋了戰士們的軀體,
卻埋藏不住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
茫茫沼澤吞噬了戰士們的身軀,
卻消融不了他們堅信勝利就在前方的強烈信念;
槍林彈雨奪去了戰士們的生命,
卻奪不去他們如鋼水般熊熊燃燒奔流不息的革命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散盡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70周年,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恒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的烙印,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和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注解,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征,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韌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砥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在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的道路上進行著新的長征!在21世紀,我們仍然需要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為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需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確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必然在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振興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的英勇足跡鐫刻在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長卷中,始終為中國人民所銘記;長征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主題演講稿 篇10
不忘初心,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緬懷先烈;不忘初心,更是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走好新的長征路。
歷史,總是能夠從現實的關照中折射出精神的磅礴力量。我們深切緬懷先烈,是為了不忘記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偉大遠征,它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它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創造了一種全人類都為之景仰和欽佩的精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可以這樣說,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共產黨,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人民的幸福生活,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
今天,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雖然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目標,也更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這個歷史目標。但應該看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顯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非輕而易舉就會來到,更不會一蹴而就就能實現,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是其應有之義。無疑,與80年前的長征相比,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仍然是今天一次新的長征。
革命精神是最好的營養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薄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紅軍在長征中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歌頌和學習,但更是我們進行今天新的長征必須汲取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源泉。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也是我們奪取新的長征勝利的利器。于全黨而言,就是要不忘初心,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有了這樣的精神,就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就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能夠繼續在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