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長主題的演講稿(精選5篇)
小學生成長主題的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好習慣伴我成長。
今年9月份,我們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成了一名小學生了。雖然開學才三個月,但是我們一年級的同學個個都有很大的變化。在這三個月里,好習慣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
由于我們剛剛入學,年齡小,學校離家遠的原因,我們嚴格按照學校要求做到“四個不”——不當害群之馬、不當黑老大、不當奸油皮、不當小耗子。喬老師將我這個搗蛋鬼選為村北的路長之后,我在想:作為領頭羊,我必須要以身作則。每次放學路上我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不再和同學們打鬧了,不再我行我素了。我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了。同時我們班的紀律也有了很大改觀,放學路上的我們不再像一群羊。整齊的隊伍換來了家長們的一聲聲夸贊;我們按時回家,爸爸媽媽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夸我們是個懂事的孩子。同學們,是什么改變了我,是好習慣!我做到了,相信大家都能!
同學們,你們聽“謝謝老師!”這是陳凱麗抄寫認真,得到老師的小獎貼后說的。“喬老師,再見!”這是我們每次放學大家一起說的一句話。“老師,辛苦了!”這是從隔壁的三年級教室里傳出來的。“對不起啊,我錯了”這是同學間常聽到的……這是我們平泉小學的優良作風。這是我們平泉小學生的好習慣!這朵文明禮儀之花將會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
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我們還小,但是我們也能夠用自己的小小手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班將雙休日定為感恩實踐日,每個星期一老師都能收到許多爸爸、媽媽寫來的感恩小紙條。讀著一張張小紙條我們最想說“爸爸媽媽,我愛你!”。教師節前夕,同學們動手繪畫敬愛的老師,并用稚嫩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對老師的愛;陳凱麗將自己家院子里最美的花摘下來帶到學校悄悄放在老師講桌上,老師開心地笑了,大家都笑了。此時我們最想說:“老師,我愛你!”
播種一個好習慣,收獲一份好人生,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個好習慣做起吧!讓好習慣伴我們一起成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生成長主題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李姝曈,是南山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已經11歲了,我還是一名威海晚報的小記者。
在班級里,我是班長,品學兼優,工作負責。同學們喜歡我,老師信任我。我的愛好就是看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書的海洋里,我總覺得自己好渺小。在我的書架里,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有《小布頭奇遇記》、《十萬個為什么》、《淘氣包馬小跳》……從世界名著到漫畫是應有盡有!此外,我還喜歡唱歌跳舞,唱歌跳舞不但能讓人心情愉快,還有助提高免疫力哦!
我還是一個愛勞動的小女孩,雖然我不是衛生委員,但是在勞動時,我可一點兒也不偷懶!值日時,我會拿起掃帚,認真地把垃圾掃掉;大雪時,我會帶來鐵锨,跟老師一起掃除厚厚的積雪;大掃除時,我會擰干抹布,來回地在窗臺上擦動……
在家里,雖然我有時任性,愛耍小脾氣,但我可是爸爸媽媽的小幫手,會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刷碗、掃地、幫忙做飯,爸爸媽媽非常愛我,我也非常愛他們。
這就是我!一個在快樂中成長的我,希望我會成為大家的好朋友!
謝謝大家!
小學生成長主題的演講稿 篇3
這個浮華的社會上,各種紛繁而又無限美好的誘惑無時不刻不在吸引著人們的善變的目光,不知不覺中人與人之間少了關愛,淡薄了情誼。《感恩的心》這本裝幀談不上精美,詞藻算不上華麗的書用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個個生動翔實的例子向我們講述著中華傳統美德在默默中的延續,也引導著我們在翻閱本書的時候不斷的思考、反省。
常在網絡上看到有人說,忘記感恩是人的天性。的確,當我們從偶然中來到這個鮮活的世界上,在我們剛睜開眼睛審視這個陌生的人世時,我們就已經讓周圍關心我們的父母、親人欣喜若狂,同時也讓我們父母在接下來的人生中開始了無盡的擔憂與期待。他們擔心的是我們的健康,是我們人生旅途的坎坷與否;他們期待的是我們第一句含糊不清的“爸爸、媽媽”,我們第一次得到老師的表揚,第一次拿回優異的成績單,以及我們成長過程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書中一句樸實的“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要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提醒著我們在任何場合和時間不能因為各種各樣的蒼白的理由和借口去敷衍父母無時不在的關心和愛護。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曾經有一個真實而又感人的例子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也感動了我。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小女孩以她自己帶著重病的親人刻苦讀書,她數年如一日的孝行感動了她的同學、校友,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普通市民,以及全國各地無數看到相關報道的人,在論壇的留言簿上留言的人將自己真實的感悟毫無保留的留在了網頁上,傳為佳話。這種類似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肯定不止一例,但是正是這種未經加工的生動實例喚醒了我們內心伸出那顆感恩的心,使我們捫心自問——面對父母無私的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對父母感恩戴徳!我們有什么理由去忘卻父母生身之恩、養育之情!我們對父母付出了多少!我們對父母的關心又有多少!
網上流傳有這樣飽含哲理的一句話——一個人只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的意義。在大學時看鄧小平的記錄片中,正是懷著感恩的心,一代偉人鄧小平在古稀之年飽含深情的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懷才能說出這樣一句話,放眼整個中國,也只有鄧小平才有資格說出這句讓無數國人認同的話語。鄧小平以他樸實、務實的態度為我們中國的迅速發展與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國人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使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飛速提升。在他讓我們中國人贏得尊重的同時,他也得到了我們全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尊重。他之所以得到這些是因為他在他的整個一生當中懷揣著一顆拳拳的赤子之心,始終感恩我們共同的祖國與人民。正因為如此,他才在古稀之年說出了那句感動億萬中國人民的話,他無愧于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無愧于偉人的稱號。從鄧小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他不是一個常懷感恩祖國之心的人他能為中國做出那么大的貢獻,并且得到我們全民族的敬仰和世界的尊重么?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感謝朋友無私的幫助,感謝同事的一臂之力,感謝上級的賞識和鼓勵。的確,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現在社會,個人的力量越發顯得渺小,缺少了朋友的幫助,我們生活當中步履維艱。如果沒有領導的賞識和鼓勵,我們得不到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會,缺少了同事的鼎立協助,我們將在工作中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常懷感恩之心,才能使我們以知足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讓我們在平淡無奇的日子里,發掘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常壞感恩之心,才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應對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每一個人在啟蒙教育初期都會學習“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德教育,而在很多人的一生當中,有多少人能發自內心的說他在他的一生中真正時時刻刻都履行了這一道德規范?讀完此書后調整好良好的心態,去積極應對生活中各種事物,才能體會到生活和工作的樂趣。
書中另一讓我關注的觀點是感恩對手讓我在競爭中成長一章。該章節列舉了自然界和實際社會存在的競爭事例,其實就是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物競天擇,適者的道理。同時,讀者只要略做思索便可體會到作者的用心,認同作者的寫作意圖。有許多成功人士在分析自己事業的成功無不把出現在自己奮斗路途中的競爭者作為自己的動力之一。只有優秀的競爭對手最能夠發現他的競爭對象的軟肋所在,同時也是最擅長用他的長處來集中突擊對手的短處。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競爭對手,正視競爭本身并勇敢的應對競爭才能使自己在競爭中獲得發展和進步,而感恩自己的競爭對手其本質就是代表一種應對競爭的積極心態。
感恩是一種心態,它能讓我們樂于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感恩是一種素養,它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感恩是一種催化劑,它能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憶;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
小學生成長主題的演講稿 篇4
生活就像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我在大地的襁褓中感受到溫暖,在雨露的滋潤下體會到親切。但是,在這座神秘莫測的森林中,除了甘霖,也少不了荊棘。
當我剛剛步入這篇森林時,稚嫩的我就像一片新葉,對時間一切充滿著無盡的好奇與豐富的遐想。
然而,當我厭倦了這一成不變的環境,面對另一片森林而躍躍欲試時,卻有一個熟悉的聲音正在呼喚著我的名字。后來,我沉下心暫時擱置這個念頭。
我難以忍耐在森林中的枯燥、寂靜,我莽撞地選擇了逃離,但我卻無能為力。在這幾棵大樹的層層包圍下,我越掙扎,越想抽離,就被束縛的越緊。
到了夏天,陽光普照著這一整座森林,新葉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它如饑似渴地向太陽和大樹汲取養分,并因此而茁壯成長。
而當這萬物生長的時機即將結束之時,我竭盡全力地掙扎,想要逃離乏味的生活。這一次,我成功了。我向著遠方努力奔跑,而大樹卻在身后用含滿淚水的眼睛注視著我一步步走遠,而我卻未曾回頭。
我追逐著清風與花,夢想著桃源與仙境。但是,當我幾乎耗盡全身氣力時,我看到的僅僅是一片被黑羽毛的烏鴉所占領的沼澤。一棵棵枯得發黑的老樹毫無生機地僵硬在沼澤上。這里險境叢生,到處充滿著危機與殺氣。鱷魚,毒蛇隨時可能讓我的理想破滅,我的掙扎在上帝看來也會顯得那么蒼白無力,費盡全力的抽離,決不能葬送于此。
高曉松說過:“生活不止眼前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我握緊拳頭,奮力奔跑,穿梭在沼澤間,我不記得我有跌倒過多少次,但是我絕不會放棄!
我抬著頭向前,追逐雷雨閃電,擦干朦朧的淚眼,越過沼澤與山澗;我揮著手告別,曾經幼稚的同年,望著遠方的田野,意識到奔跑永不停歇!
小學生成長主題的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好習慣伴我成長》。
有一個哲學家說過: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習慣中。喜讀書是一種好習慣,愛運動是一種好習慣。尊敬師長,遵守公德也是一種好習慣。
托爾斯泰六七歲開始,就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后來他還培養了收集名言警句的習慣;把自己關在書屋里,終日與書為伴,專心讀書是他一生都在堅持的習慣。豐富的積累,成就了他的世界名著:《戰爭與和平》。
每天放學回家,我首先會靜靜地坐在桌前,拿出課本溫習當天的課程,那一幕幕就像電影一樣,在我腦海中拂過。然后,我會一絲不茍、認認真真地寫作業。最后,我還會把第二天老師要講內容預習一遍。溫習、作業、預習,這個習慣從小至今我堅持了五年。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說:“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自己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去。”良好的習慣陪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的習慣讓我時間更加富裕,學習更加輕松,心情也更加不亦樂乎!
兩年前,我喜愛上了竹笛。開始幾個禮拜,我連最基本的“多來米發”都吹不出。笛子發出“呼呼呼”的難聽枯燥的鼾聲,令我沮喪。媽媽對我說:“萬事開頭難,堅持,才能改善。”于是我就每天堅持練習,時間再緊,游戲再好玩,我都要擠出時間,摸一會,吹一會,琢磨一會。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笛聲越來越動聽,我能吹出小橋流水,也能奏出萬馬奔騰。今年我順利通過了笛子八級專業考試。在暑假“華夏藝術風采”活動中,榮獲了金獎。艾迪生說:“天才等于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我想說,習慣是咬緊牙關堅持出來的;習慣就是這99%的汗水。
習慣成自然!當您沒有好習慣時,請用一個好習慣去征服這個壞習慣。當您有好習慣的時候,那就堅持下去,讓它為自然。
與其說態度決定人生,不如說好習慣造就好人生。
謝謝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