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的學習演講稿(精選4篇)
熱愛的學習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六(1)中隊演講的主題是“珍惜時間, 熱愛學習”。
我們經常會這樣說,明天會更好。是的,明天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明天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它要靠我們今天的智慧、勤勞和刻苦,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換來明天的美好。
同學們,當你們玩著迷人的電腦游戲,坐著快捷高速的列車,接聽著越洋電話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了科技的力量,知識的力量?
熱愛學習
知識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啊!處在人生黃金時期的我們應該珍惜時間,熱愛學習。
我們來看看魯迅的故事吧。魯迅先生少年時期,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來讀。江南的夜晚是寒冷的,人們早早地享受著被窩的溫暖,魯迅卻在昏黃的燈下津津有味地讀著世界名著。由于他熱愛學習,熱愛讀書,文學功底深厚,后來終于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科學家牛頓非常喜歡做實驗。有一次,牛頓感覺肚子餓了,就想煮一些雞蛋吃。煮了很長時間后,鍋里的水沸騰了,他掀鍋一看,“啊!”地驚叫起來,鍋里煮的竟是一塊懷表。原來他專心考慮問題時,竟然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煮了。牛頓傻嗎?好像很傻。其實,正是因為有這種熱愛學習、廢寢忘食的精神,才使牛頓成為了“萬有引力”的發現者。
同學們,不要再抱怨學習枯燥乏味了,“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我們身邊那些優秀的學習者,哪一個不是熱愛學習的人呢?
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熱愛學習,做學習的小主人,讓知識為我們插上理想的翅膀吧!
我們的演講結束了, 謝謝大家!
熱愛的學習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什么叫習慣呢?首先請同學們聽一個故事: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荒謬的場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可見,所謂的“習慣”是指長期重復地做并逐漸養成的不自覺活動。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鐘表的機器那樣有規則。”達爾文所說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
學生時代是各種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認真學習、善于思考、勤于動腦動手動口的習慣、培養獨立學習、主動探索、積極進取的習慣。學習上一定要注意:先預習后上課,先復習后作業;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復習。要科學安排好時間,選擇最佳學習時間和方法,合理分配時間,注意勞逸結合,交替用腦,還要注意養成自學習慣、定計劃的習慣、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編錯題集等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作家王蒙說過:“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我們要養成認真負責地學習的好習慣,為了我們的明天,為了展示我們的風采,讓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吧!
熱愛的學習演講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快樂學習》。
荀子曾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
我首先想和同學們談談學習的苦和樂的問題。
“學海無涯苦作舟”,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程門立雪……在知識的海洋上自古以來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
人們常說:“學生時期是一生最苦的階段。確實在理。清晨,聞雞起舞,迎著晨風操練,伴著晨曦涌讀的是學生;晚上,更深夜靜,挑燈苦戰的也是學生。
在安靜的課堂上,大腦隨著老師的講解不停的轉,眼看,耳聽,手寫,心記,全神貫注,不得松懈。
為了一道沒解出的題,急的抓耳撓腮,下了課還在思考著難點、疑點,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考試成績上不去,各方面的壓力便隨之而來……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題磨得人憔悴”,苦不勝言!
學習中的苦難以盡言。然而,學習中的樂卻更多。
當你經過艱難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難題時,會喜形于色;當你在學習中取得優良成績時,會感到由衷的喜悅;當你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解決了實際問題時,會樂在其中;當你中學,大學畢業,運用所學知識在祖國建設中做出貢獻時,更會感到無限的幸福和歡樂。學習本身包含著權大的樂趣。凡是愛學習,刻苦攻讀的人,都會樂在其中!
俗話說:“沒有苦中苦,哪來甜上甜。”學習中的苦與樂就是這樣的,要想掌握真知識,真本領,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對于學習來說,苦中有樂,樂中有苦,苦與樂是對立的統一,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夠正確對待學習中的苦,不被暫時的困難打倒,從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為獲得學習中的“甜上甜”而艱苦奮斗。只有這樣苦中尋樂,以苦求樂,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奮斗拼搏,才能享受到勝利者無限的幸福與歡樂。
我還想說說學習的方法問題。
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鶩遠,前面的內容沒有學懂,就急著去學習后面的知識;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鉆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
學習必須勤于思考。中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期間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種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傾向。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一個問題可以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學習必須一絲不茍。學習切忌似懂非懂、不懂裝懂。例如,習題做錯了,這本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發現錯誤并改正它。切不可奉行“拿來主義”,長此以往,思維能力很難有所提高。
學習必須善于總結。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溫故而知新”的道理。學完一章,要做個小結;學完一本書。要做個總結。總結很重要,不同的學科總結方法不盡相同。常做總結可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形成較完整的知識框架。
學習必須持之以恒。俗話說“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常常自我監督,嚴格要求,每天或分階段自己或讓父母檢查,是否完成了學習計劃,為什么沒有完成,怎樣補救等等。總之,學習不能只憑一時熱情,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是做不成大事的。
學習方法,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藥,不能千人一方。同學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除了學習方法,我覺得還要善于激發自身的潛能,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些呢?
一是目標激勵。每一個人在一生中,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奮斗目標,目標往往可以激勵自己去拼搏,去進取,去追求。我們同學正處于人生中打基礎階段,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珍惜青春,揮灑汗水,為將來的發展積蓄力量。
二是要學會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愛你的父母,你的老師,你也會奉獻愛心,你不僅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老師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會使你知道什么是責任,會使你擁有不竭的學習動力之源。
三是要經常進行生活體驗,感受社會,認識在社會的大舞臺上,每一個人都要扮演一個角色。我們將來也要進入社會,登上社會大舞臺,我們將會扮演什么角色,我們自己說了算,我們就要有自己的目標,找準自己的位置,將來為社會做貢獻。
同學們,“學然后知不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讓我們揚學習的帆,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吧。
熱愛的學習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我能在這里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經驗。
我認為要想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是,好的學習方法絕對離不開課前認真預習、上課認真聽講和課后及時復習這三個方面。
1、認真預習。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預習是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課前沒有做好準備的話,聽課就會十分被動,而且還會手忙腳亂,課堂效率也不會很高,在復習的時候更是顯的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么上課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課堂筆記也就有了重點,對老師的提問反應就會更快,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抓住課堂。學習重在平時的努力上,不適于突擊復習。平日里學習最重要的是課堂的40分鐘,聽講要聚精會神,思維緊跟老師走。要集中注意力聽講,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聽講才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肯定會影響上課效率,有時也會一無所獲。其次要帶著問題聽課,帶著問題去聽課,能促使自己積極開動腦筋,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及時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還要積極舉手發言,積極舉手發言是一種參與,它既能較好的促使自己專心聽課、動腦筋思考,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最后要認真做好筆記,筆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復習舊知識的依據,同時我們還可以從筆記中發現新的問題。
3、及時復習。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便成為了我們的短時記憶,如果不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被逐漸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復習之后,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變成我們的長時記憶,這些知識就會在大腦中保持更長的時間。由此可見,及時復習是我們掌握好所學知識的關鍵。
所以只有把握好預習、聽講和復習這三個環節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成。
以上是我學習心得和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真誠希望大家學習上都有所思考,有所判斷,早日找到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