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精選3篇)
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1
江水,深愛著這美麗的重慶。重慶有很多富有特點的外號,有的人喜歡稱她為“霧都”,有的人更喜歡叫她“山城”,還有的人迷戀她如“小香港”一般的夜景。而這一切均是我深愛重慶的原因。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霧都”。重慶的早上空氣中時常是浮著濃霧的,能見度很低,有的時候甚至要開路燈。而后會慢慢轉為薄霧,在薄霧中看遠處的山,模模糊糊的,就像一幅寫意的山水畫。中午太陽亮照,霧也慢慢地散了,顯出城市的真面貌來。重慶真美啊,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商店、飯店、書店、玩具店隨處可見……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山城”。重慶的山是很美的,四面環山的地形就像被媽媽的手輕輕地捧在手心一般。重慶有幾個南北走向的小山脈,其中靠西側的一條就是縉云山脈,山上風光無限。縉云山是一座有著悠久宗教歷史文化傳統的養生名山,來到這里的人既可以享受美景,也可以享受養生,真是一舉兩得。另外,金佛山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雄險怪奇的巖體造型,神秘而幽深的洞宮地府,變幻莫測的氣象景觀和珍貴的文物古跡而榮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內外專家評定為極有開發價值的自然風景區。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小香港”。每當夜幕降臨,重慶就亮起來了。整個重慶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觀音橋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解放碑商圈照明燈,草坪燈,禮花燈裝點著美麗的街道。龍頭寺公園一到晚上樹上的彩燈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的家鄉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特色美食,如重慶火鍋,怪味胡豆,奉節的臍橙,涪陵的榨菜,合川的桃片……重慶在山的環抱中,在薄霧的籠罩下,猶如披上一層薄紗,到了晚上,重慶又像一位朝氣蓬勃的妙齡少女。近幾年重慶的經濟快速發展,騰飛中的重慶便是我最愛的家鄉。
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2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讀著席慕蓉的《鄉愁》,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我的體內發作,如五臟俱焚,神魂顛倒,分不清朗朗乾坤,欲罷不能。這種思念,這種離愁在夜闌人靜、孤獨寂寞的時候尤為清晰和真切。
異地他鄉工作多年,時常有一種淡淡的鄉愁印在我的腦海,千回百轉,夢牽魂繞。鄉愁涌起的時候,我常常向著北方眺望,在渭北旱腰帶上有我的家,那里有我的親人和朋友。親人和朋友那殷切的目光就是那牽引著風箏的線,我感到我就是線頭那飄忽的風箏,永遠都離不開那根線的牽引。故鄉就成了我魂牽夢縈的眷戀。
真想回老家看看啊!一睹老家是否風采依舊?猜想老家的綠水是否蕩漾碧波千里?猜想老家的青山是否還是當初的綠意盎然,依然是人們心中的天然氧巴?兒時親密玩伴多年后相逢是否見面曾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慨萬端?初離家親自栽下的垂柳是否高大、強勁、依依如風姿卓約,姿態端方?
……
我是如此地強烈地懷念著家鄉的一切啊!感觸老家的點點滴滴都是我的珍愛……
那一年四季唱著歡歌的小溪流飛快流淌向遠方;那錯落有致、長滿青草上下起伏的田埂;當初在家牽著的老牛,慢悠悠地隨我去老地方吃著可口的草,我則懶散地在太陽的余輝中躺在松軟的草地上,仰望著晚霞滿天的天空,任思緒飛揚在無垠的云霧中。愜意的感覺,妙不可言,至今回味無窮!
離開家鄉后,也曾回鄉探親幾次,每次回鄉都有了不同的感覺。記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回到家鄉,人們已經把工作的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家鄉的父老已專心抓生產,受盡貧窮的鄉親們終于填飽了肚子,臉上露出了笑容,再也不用為吃飽飯而發愁。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又回到家鄉,鄉親們再也不為吃穿發愁,通過種植蘋果、搞多種經營,口袋里也有些錢,經濟狀況有了明顯好轉。跨入新世紀,我再次回到家鄉,家鄉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蓋起了一排排嶄新磚房,用上了高壓電,自來水,鋪設了水泥路,建成了優質富硒蘋果園,新鮮果品源源不斷運往各大中城市。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推廣,家鄉人民更是喜笑顏開。種地不用納稅反而有了補貼,60歲以上的老人和城里人一樣領上了“工資”,住院還能報銷,難怪種了一輩子地的三大爺說,我活了一輩子還沒有見過這么好的政府。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知識素養迅速提升,眼界越來越寬闊、雄心越來越大、創業的思路、方式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城市學習、上班、在城市成家立業。年輕人到影樓拍婚紗照,旅行結婚。著裝五顏六色,發型異彩紛呈。
看著家鄉的變化,我內心感到無比欣慰,把淡淡的鄉愁化成了對家鄉美好未來的向往。
關于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3
小時候
麥田是我的天堂
伴著清風在綠地毯上飛跑
把麥苗當做韭菜
就像把高粱當做花椒
后來,飄零在外
麥田是我的望鄉
最愛流連街心的花池
若有幸看到一片綠茵場
便依稀看見了流著汗的爹與娘
如今,我回到了家鄉
麥田褪下綠絲綢
吐出了園林與工廠
耕耘與收獲的火苗越燒越旺
因為,我依然聞到了
那熟悉的麥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