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3分鐘演講稿(精選4篇)
阿甘正傳3分鐘演講稿 篇1
看《阿甘正傳》這部片子,我感受太深。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明白那一塊屬于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并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于自我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僅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 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到達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么,這個人必須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放學后,同伴們在路上譏笑他,玩弄他,追趕著扔石頭。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不在束縛著他,他奔跑如飛。同伴們追不上他,眼睜睜的束手無策。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后又進了大學并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 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可是,就跑。”阿甘于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那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后回到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準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夸張,可笑。有的人常感覺生活負擔過重,面前困難重重,所以整天垂頭喪氣,郁郁不歡。阿甘的信念這樣的單純,目標這樣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窮山惡水,他也以平常心視之,并最終一一跨過,這并不是說愚人之福,堅持這種態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減輕他許多關于生命的重負,而使他到達生命之巔。
阿甘一生中僅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能夠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我并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話)……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僅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齊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甘正傳3分鐘演講稿 篇2
在一次課堂上,教師給我們看了《阿甘正傳》。回來以后,我再一次細細品味了它,欣賞和阿甘一齊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一個小老百姓的生活,那么傳奇,那么富于力量,那么鼓舞人心,那么讓人感動。
不禁思考,阿甘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
不得不承認,其實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會因你的處心積慮而更接近終點,卻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給你的努力以一個最恰當的褒賞。他執著,所以他會在珍妮離開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個美國,一向不停,他告訴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東西為理由,他跑遍了美國的大江南北,卻成為美國長跑的領軍人物。他忠誠,所以在越 戰中他獨自脫離了危險的時候,他仍然跑回叢林中去找他的戰友他在戰爭中舍生忘死連連救下自我的戰友,成為了真真正正的英雄。他守信,他答應了戰友要共買一艘捕蝦船,但戰友死了,他卻在旁人不可思議的眼神中為他實現了遺愿,也為自我贏得了巨大的財富。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雙腿的中尉一向對自我不能戰死在戰場上卻仍以殘廢之軀茍且偷生而羞愧、惱怒,是阿甘用友善喚回他對生命的信心,使他發現,即使沒有雙腿,人生依然能夠充滿生機。
很多時候我們就象阿甘一樣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時候我們都遠不及阿甘,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十分輕易地半途而廢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就象片頭和片尾中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轉身,總還是能夠由自我控制的,你只須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
那份愛,深藏在生命里。
思考過后,我最終得出了結論:阿甘是至誠男友,至親孝子,至真朋友。阿甘是美國匆匆而過的人流中普通的一員,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智商僅有75的阿甘卻用獨特的方式開辟了人生的新天地他每時每刻都將別人放在自我生命的第一位,唯獨忘記了自我。這份胸襟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
與阿甘不一樣,珍妮和巴布都有既定的人生目標,有刻意的追求。所不一樣的是,一個出于成名的欲望,一個出于熱愛。他們的遭遇,我想,也許代表著兩種不一樣的命運呈現形式。
珍妮一心想成為民謠歌手,并且為此不懈追求,然而夢想最終還是破滅,淪落為一個餐館服務員。在曼菲斯城一個戲院的舞臺上,她獨自一個坐在舞臺上,抱著吉他,彈唱著《答案在風中飛》,臺下擠滿觀眾。然而,他們都只是為了觀看她的肉體的。她對生活一度感到迷惘,有一個鏡頭我印象很深:夜晚的天臺上,珍妮站在天臺邊沿的欄桿上,張開雙臂,試圖以一次墜落告別虛無與絕望。風無情地吹動她的長發和略顯衰老的臉,她回頭望了望,頓了一會,最終還是爬下欄桿,無力地落在椅子上,眼淚從她的眼角溢出。天空中,月亮被烏云遮去。
巴布是個趣味的人物。他的夢想就是做捕蝦船的船長。有關蝦子的事情,他無所不知。他成天掛在嘴上也總是蝦子。第一次見到阿甘,他就和他談論起蝦子。他說,他打算退伍之后做蝦子生意。巴布想做捕蝦船的船長,然而,他卻死在了越 戰戰場上。巴布的死有人說太過于悲涼。是啊,巴布是一個多么簡單的一個人吶。對人世間的一切沒有任何欲望與紛爭,可政治把他與阿甘推到了越南戰場,為了一個虛無飄渺的政治理念,被迫戰死沙場,而換來的卻是一場無結果的結束。而他僅僅的一個夢想就是去家鄉的海邊打蝦,自我當船長,阿甘當大副。可這么簡單的愿望他沒能夠實現。在越南的河邊,臨死的巴布喃喃的說道:”我想回家”。令人忍不住悲從中來。也許,這就是命運,誰也無法預知。
而丹中尉,視榮譽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丹認為,“人的命運早已注定,沒有一件是巧合,都有安排。”人們不應當試圖去改變并且也無法改變自我的命運。他在越南告戒巴布與阿甘,必須要保護好自我的雙腳,但他卻變成了一個沒腿的殘廢。丹出身軍人世家,祖上幾代都為美利堅犧牲在戰場上。他認為自我應當死在戰場上,這是一個軍人的榮譽,能從戰場上回來——并且是在失去雙腿后——完全就是自我的恥辱。由于這種觀點的支配,回到美國后,丹靠"喝國家的奶"度生,生活混亂堪。之后,在阿甘的影響下,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并在管理企業方面展現了他的天賦。
漫漫人生路,我們能為這個社會做的又有多少人應當將有限生命付出到值得為之努力的事情上,而不是空空的抱怨公與不公。其實,阿甘也和我們一樣,是個在平凡可是的普通人,甚至還不如我們聰明。我們要做的僅僅只是像阿甘一樣,坦蕩的應對生活,把自我僅有的智慧,信念與勇氣集中到一點,憑著自我的直覺,不停的奔跑這就足夠了。
阿甘正傳3分鐘演講稿 篇3
看完了阿甘正傳,覺得它弘揚了很多正能量。劇中的阿甘雖然智商欠缺,但他也懂得愛別人。他愛他的媽媽,他愛珍妮,他愛他的戰友,他愛他的兒子,他善待每一個人。他誠信——他可以履行對逝去的戰友所許下的諾言;他勇敢——他可以在生死關頭拼死拯救他的戰友;他癡情——終生只愛珍妮一個······所有的一切不能彌補阿甘的先天不足,但證明了阿甘有一顆赤子之心,永遠的單純善良。后來,他的誠信與執著使他擁有了一大筆財富,他的勇敢使他獲得了榮譽,他的癡情,使他收獲了愛情。
在我們的概念中,這一切與他的先天條件極其不相符,他如果淪落街頭無依無靠似乎更容易被世人所想象。但是,阿甘告訴我們,不要對命運有所屈服,他不能左右你。反之,則要扼住命運的的咽喉,讓他看看,只有自己能改變自己。
阿甘正傳3分鐘演講稿 篇4
今天看了電影 阿甘正傳 主人公在人們不斷嘲笑‘傻’的環境中屢次成功。究其原因,我想是人們的嫉妒心詆毀他人的成長。多數人會在這個時候灰心,沮喪。但是阿甘的‘傻’卻可以一抵抗這種病毒。
我一直以為只有中國才有樣的情況。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揀到一分錢,要交給警察叔叔。可是當我這么做了。周圍的小朋友會在背后說我傻。于是我不給警察叔叔了。
阿甘的執著以及生活態度也是他屢次成功的原因。因恐懼而奮力狂奔,到橄欖球主力。從打乒乓球到乒乓球冠軍。他心里只有一點。‘眼睛不要離開球。'其他什么都不想。或許這是他成功的原因。只要抓住一點就可以。放下其他的,不要因為有一點成就改變了最終目標。不要為成功路上的景色而停止休息。當你到達成功的頂點。才能領略別人無法看到的景色。才能感受別人無法感受的心情。或許你的心靈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