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精選9篇)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1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是人們常常說的一句話,許多人家中都有自己家的家規,家風。一個家有一個好的家風,就會是一個好的家庭,反之亦然。當然,我家自然也有家風,而且是“家風”是伴我成長
家風——誠實
當我開始記事的時候,媽 媽就教導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記得小時候,一次考試考的太差,心里特別的忐忑,想到媽 媽兇的樣子,我就渾身發抖。當回到家,媽媽問我成績的時候。我支支吾吾說:“沒…沒知道成績……”媽 媽二話不說,給了我一巴掌,我一個釀蹌。捂著嘴巴,眼眶紅紅的。“干嘛打我!”媽媽用食指指著我鼻子,很氣憤的說:“你撒謊!我為什么不能打你?”我犟嘴道:“我說不知道就不知道!”媽媽又給了我一巴掌:“你數學老師已經打過電話給我了,說你考的很不好,試卷已經發下去了,叫你好好訂正!你怎么解釋!”我見過媽媽發火,但沒見過她發怒,就算我考的再不好,她也不會這樣發怒。我不說話,我害怕。只是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畢竟錯在我,沒敢大聲嚎哭。媽媽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嘆了口氣。又把我拉到她身邊:“媽 媽不怪你考的差,只怪你撒謊,難道不記得媽媽和你說過,永遠要誠實,不要撒謊,明白了么?”我點了點頭。“走吧,我給你看看試卷錯哪兒了,臉疼不疼了?媽 媽下手重了,對不起啊。”媽媽又給我看了看臉。我這時才大聲的哭出來,“媽 媽…..我..錯了。”媽 媽摸了摸我頭。誠實是金。
家風——堅持
“既然你選擇了書法,你就要堅持下去。”這是爸爸對我的話。爸爸陪在我身邊,練著那討厭的行書。漸漸的我也靜下了心,雖然依舊很熱。后背早已濕透。但我卻堅持了下來。寫著《蘭亭序》,體味著王羲之“飄若游浮云,矯如驚龍”書法特點。堅持是玉。
家風——寬容
“海容百川有容乃大”這是我給我自己的座右銘。只有一個寬容的人,他的心才會廣闊。寬容是種美。寬容如水。寬容,原諒他人的過錯,不必耿耿于懷,不逼錙銖必較,和和氣氣,做個大方的人。寬容如水般的溫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流過焦躁的心頭,使人冷靜、清醒。
家風伴我成長。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2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正如“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家和萬事興,只有把億萬家庭建設好,才會有13億多人民的美好生活。這就要求黨員干部正確處理好家與國的關系,既把個人家庭建設好,又不能只盯著自己的小家,而要把實現家庭夢融入中國夢之中,在點點滴滴中關注國家這個大家,為國家繁榮富強作出應有貢獻。
”換一個視角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愛子,教之以義方”。對黨員干部而言,家風絕不是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事關黨性原則的大事,重視家風、管好家人是從嚴律己的一個重要體現。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一些黨員干部不注重家風建設,過分遷就溺愛家人,公私不分,縱容和包庇家人利用自己的影響大肆收受賄賂、插手工程、非法經營、坐收漁利,最終影響自己、害了家人。“子不教,父之過”。家人出了問題,表面是配偶、子女行為不當,其根源還在于黨員干部本人。“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黨員干部要從自身做起,廉潔修身,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在家庭不僅當好榜樣和表率,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而且要言傳身教、處好家事,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掌好權、用好權,切實做到廉潔從政、干凈干事。
家風也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員干部的家風好壞,不僅關系到一身之進退、一家之榮辱,更關系到黨風、政風、民風。“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良好的家風,能養成廉潔的作風;反之,如果家庭沒有正氣,就很容易變成滋生腐敗的溫床,造成身陷囹圄、禍及家人的家庭悲劇。對黨員干部來說,家風建設既是廉潔建設的“必修課”,也是廉潔從政的“防火墻”。黨員干部只有把家風建設作為自身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傳承好的家風,才能讓修身齊家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更好地做到為政清廉、秉公用權。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_關于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始終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用好的家風培育好的作風,自覺做新時代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他們兢兢業業地擔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們。孩子的出色,代表了家長的正直;家長的善良,決定了孩子的熱心。他們認真教導我們履行自己的家規。
陽光分外毒辣,猶如一根根針扎在人們的皮膚上。天空萬里無云,似乎也生怕這刺人的針落在自己身上。繁華的商業街上人流如潮,黑壓壓的一大片。爸爸攜著我的手極為艱難地穿行在人群中。
突然地,毫無落腳之處的街道上空出了偌大的一塊水泥地。我不由自主地投去好奇的目光——一個看起來年逾古稀的白發老人拄著一根拐杖斜靠在路邊的石墩上,衣衫襤褸的裝扮與周圍路人身著的花花綠綠的品牌衣飾形成了天壤之別般的對比,干枯的手腳上沾滿了泥土與灰塵。或許是因為老人身上有什么病菌吧,群眾們忙不得離他遠遠的;稍近的人也趕緊捂上寶貝的鼻子,一溜煙跑出好遠。偶爾一枚閃亮的硬幣劃過一道炫目的拋物線落進老人面前的破碗,就像暗沉黑夜中引人注目的一點星光。
爸爸忽然停下腳步,從口袋里掏出一卷紙幣,彎下腰來輕輕放進那只碗里,隨后拉著我再次無聲的步入茫茫人海,與身旁的人融為一體,沒有太大差別。我看著附近走過的行色匆匆的行人,就問爸爸他們為什么看也不看行乞的老人。爸爸盯著我的眼,一字一句道:“這些大多是生而嬌貴的社會上層人士,享受了太多既無磨難又無痛苦的生活,不知貧窮、饑餓為何物,只把乞丐看做社會的害蟲,當然不會想到這些。所以孩子,就算你無力給予經濟上的幫助,請不要投以嫌棄的目光……”從今以后,我牢記父親的這句話,遇見了孤苦伶仃的乞丐,就算不能給予經濟上的幫助,也會投去善意的目光。
善良、熱心,是父親給我上的最重要的一課,也是我的家規中最重要的一條,我把它銘記于心,我要做好這堂課的“學生”。要在生活中忠實履行熱心人的義務,不愧對自己的良心。做好自己,善待他人。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八(8)班的劉科煜,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好家風伴我成長”。
古人有云:“齊有人焉,于斯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稟家風。”家風,是由父母祖輩提倡并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的風尚,也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我們家的家風是:愛和尊重。
愛,從孝親敬長開始做起。我的父母總是身先力行,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感染著我。從我記事起,每個月,爸爸媽媽總是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帶我去外公外婆家看望他們。不管是艷陽高照的夏日還是寒氣逼人的嚴冬,爸爸媽媽總會給外公外婆送去真切誠摯的關懷,一袋袋醇香的大米,一株株鮮嫩欲滴的白菜,一件件厚實暖和的大衣,都蘊藏著爸爸媽媽的孝心和愛。驕陽明月之下,坐在小院里,扇扇蒲扇,聊聊家常,望著外公外婆發自內心的笑容,我也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學會了孝敬和感恩。無論多忙,我都會回到那個碧水青山間的小山村看看外婆外公,在日常中多多幫父母分擔勞動和煩惱。孝敬之風,在我們家中永久不散。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是父母教會我的重要內容。前幾年,熱愛歷史的我常常趁著假期去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追尋歷史文博。每次在路途中,媽媽都會提醒我,在博物館里不要用手觸摸展柜,要靜靜地觀賞與聆聽,尊重關愛每個熱愛文博的游客和辛苦的清潔人員。我也把這些話時常記在心里,在圖書館時,我會安安靜靜地品讀一本本書;在收掉快遞外賣時,我總會為派件小哥送上一句溫暖的感謝。賈誼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也使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與他人和諧友愛地相處,總是成為那位幸運的“愛返者”。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更是每個華夏兒女成長的精神足印。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延續良好的家風家訓,成為它的傳承與實踐者吧!
謝謝大家!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所謂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媽媽常常告訴我,做人要有誠信,待人要友善,還要有文明教養,從小到大媽媽每天都會這樣說,也會這樣要求我和弟弟,慢慢地這就成為了我們的家訓。
比如坐車的時候,看到別人從車上往外亂丟垃圾,或在車上隨地亂丟垃圾的時候,我們不能學別人亂扔垃圾,垃圾是要扔在垃圾桶里!如果每個人都這樣不守文明,這個城市就會變得臟臟臭臭,無法居住了。
比如在學校的時候,遇到老師或是同學和家長時,都要有禮貌的對他們打招呼說“老師好!同學好!叔叔阿姨好!”這樣才能做一個友善的孩子,讓人喜歡的好孩子。
比如平時在學校,同學有不懂的地方,問你題目怎么解題時,你不能因為那不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你不喜歡的人,就故意不告訴他,這樣同學們就知道你不是友善的人,以后也不會想理你,不想跟你做朋友了。
其實這些小事還有很多,媽媽常說:“當你對人好,人們也會對你好!”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我想要做個誠信的人,首先就是不能說謊騙人,小時候媽媽曾說過《狼來了》的童話故事給我們聽,就是希望我們不能說謊,一但說謊了,人們再也不會信任你了!比如平時媽媽問你作業寫完了沒的時候,你不能怕媽媽罵你,就騙她說你已經寫完作業了,要知道媽媽是在關心你作業的進度,并不是要罵你的意思,可是當媽媽發現你的謊言時,媽媽可就真的會生氣了,而對你的信任也就失去了。
媽媽的話很瑣碎,但是已經在我心里根深蒂固,成為了我的行動,變成了我的習慣,希望長大后的我,也會這樣教給我的孩子,讓他成為媽媽說的誠信、友善、文明的人喔!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良好家風,從我做起”。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它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我們的仁義、寬厚的個性和忠誠國家、孝敬父母的觀念。
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良好的家風,注重修養,注重行為,以身作則,傳道授業,培養和傳承良好的家風。從我開始,良好的家風可以使個人獲得進入社會的基本素質。
在道德觀念上進行自我約束,特別是為實現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樹立道德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家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多年構成的為人處世的風尚,或者是家規、家格、精神、性格等,包括家庭成員的態度和行動原則。
建立良好的家庭風格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達父母或家庭主要成員的思想、觀念、態度和行動。其次,是家庭的規則,雖然大多數家規沒有書面記錄和要求,但身教、口傳的傳統美的教育非常關鍵。
最后,具有良好傳統家庭風格的家庭,自古以來在中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對孩子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思維方式,行為規范。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基礎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作風、風格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準則。
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力量。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孩子的思維,塑造我們的性格。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一本無聲的書,一種無聲的力量,是最基礎、最直接、最頻繁的教育,它對我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良好的家風是一所好學校。在普通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舉止上。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有家教,那孩子沒有家教。
家教也是一種家風的表現,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家風不僅是一種道德教育、禮貌教育,更是一種規范、一種文化、一種風氣。良好的家風是一所好學校。
只有把良好的家庭氛圍融入到每個家庭的血液中,不斷規范自己做事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使良好的家風堅不可摧,經得起風吹雨打。只有讓良好的氛圍和千家萬戶的共同價值觀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才能在全社會激發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每個成年人都必須把掌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因為只有良好的家庭作風才能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左傳·定公十年》書:“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古老的華夏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醞釀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出色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被世人稱為“衣冠上國,禮義之邦”。
《大學》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可見為人之根本是修身明德,我們自小就被教育著要尊老愛幼、尊師敬長、與人為善、勤奮自強,這些不僅是我們應該繼承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更是國家與社會的禮儀規范和道德準則。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只是社會中有規范,人們在家中也有家規、家訓,我家的家規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從小時候起,只要我自己能做到的事,父母就會堅持讓我自己去做。
小時候,當我因瘋趕打鬧或者走路不看路而摔倒時,父母并不會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立刻跑過來慌慌張張地將我抱起、唯恐我受一點傷,而只是站在那里,向我伸開雙臂,目光堅定地望著我;我便決不能躺在原地哭鬧,我會自己爬起來,拍拍衣服上的灰,再奔向父母的懷抱。這條家規教會了我“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
長大后,夏天的換洗衣物我必須自己洗,冬天薄一些的衣物也要自己洗,如果因為偷懶而拖延著,就會一天天越積越多,到頭來即使再累,也得自己洗完;我自己的鞋要自己擦洗,否則會臟到“白色變成黑色”,沒法穿出門。我因而懂得了“今日事今日畢”。
我家的家訓中有個“勤”字。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因為有老一輩人們的勤苦奮斗,才有了如今我們所處的良好社會風氣和學習環境,我們實應繼承并發揚這種美好品質。
當父母在廚房忙碌時,我會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菜、切菜、準備佐料、飯后洗碗,偶爾也會學著炒一道菜、煲一道湯,因此我學會了做幾道簡單的菜,若父母有事外出,我尚能自己照顧自己。
當父母在進行大掃除時,我會主動幫忙拖地或掃地。
我堅信,只有做到勤奮、自立自強,才能修身明德、馬到成功!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一座航向標,在我人生的海洋里,時刻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家風更像一面鏡子,時刻發現我心靈上的弊端。
好的家風就好比優良的種子,良種出好苗,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人走得更遠。我的家風就是事無大小,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絲不茍的精神。
我的奶奶雖然年紀很大了,但是她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絲不茍地去完成,比如奶奶拖地,雖然動作緩慢,但地拖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如果發現有不干凈的地方,奶奶就會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在奶奶的影響下,我的爸爸也凡事都一絲不茍。
記得有一天晚上,媽媽做好晚飯,我和媽媽在飯桌旁等爸爸下班回來吃飯,等了好長時間爸爸還沒回來,媽媽給爸爸打電話,爸爸說等手頭工作做完就回家吃飯,可是我和媽媽左等右等,等了好長時間,飯菜都涼了,爸爸還沒回來,媽媽就讓我一個人先吃飯,媽媽繼續等爸爸,直到我做完作業上床睡覺時,爸爸還沒有回來。
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爸爸是因為要連續做完單位交給的一件工作,才不能回家的。這就是我的爸爸,做事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也就從那時起,爸爸的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深刻得埋在了我的心中。
在爸爸的影響下,我也變得做事一絲不茍。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項整理筆記的作業,別人很快就整理完了,而我除了按照老師的提綱之外,又翻閱好多資料,延伸整理,費了我好多時間完成了這項作業。最終被老師當眾表揚。這就是我一絲不茍的戰果。
家風伴我成長,凡事都要一絲不茍的去完成,就會贏得自己想要的回報,我要時刻把我的家風銘刻在心,并傳承和發揚下去。
中華傳承優良家風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風氣和家訓,這對每個人都有著微妙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雨潤物一樣,影響著人們。
說到家風,我認為它是家庭成員的一種行為。待人熱情開朗,做事執著,不食言,遇到困難不退縮,所有這些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家風。一個家庭的繁榮不是取決于一時的財富,也不是取決于財產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家庭的好壞,一個好的家庭應該知道努力工作是人生的首要目標。
好家風可以使一個孩子能夠成長得很好,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好家庭中。
在家里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互相責備,責罵,在我面前表現出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
在家里,媽媽會經常嘮叨:在學校里如何尊重老師和同學,更會說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話會不時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與其說是生養我的母親,倒不如說她是我生命中第一位良師益友。
中國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的家庭座右銘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所有殘障人士;勤儉節約,知道如何持家;遠親不如近鄰。這些家訓,自古以來就存在于每個人的心里,但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把它們作為家庭的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記住中國5000年燦爛的歷史和文化,我將努力做到這一點,同時也影響到周圍的人,使他們能夠做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人士都必須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好的好的家風和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建設,只有接受嚴格的家風和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