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德課堂的演講稿(精選3篇)
關于道德課堂的演講稿 篇1
通過道德課堂的學習是我理解了它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尚的課堂形態;是以學生為主題,呈現尊重、關愛、民主、和諧學習生態的課堂。
如果說“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則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學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圍繞“道”“德”二字,我們要重新建構四個全新的概念:即學道、學德;師道、師德。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盡職盡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盡快完成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道德課堂,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中的育德問題,也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問題;而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德性問題、人性問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的目的、行為和結果的一致性問題。
它要求教師一定要具備八大教學素養:
一、回答好三個問題。
(1)你要把學生帶到那里去?
(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里?
(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里?
二、具備三種基本功。即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三、把握三個前提。即把我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四、做到三個讀懂。即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
五、完成六個轉變。即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師變學室教材編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六、明確課堂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
七、解讀課程目標。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科學設置課堂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志;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八、構建道德課堂生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推進課程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任何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在“營造”著一種課堂文化氛圍和課堂生態,學生都在進行著某種“文化適應”和自然成長。通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構建道德課堂,重在行動研究。我們不應該把道德課堂神秘化、復雜化,而應該簡單化、行動化。
關于道德課堂的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同事:下午好!
非常感謝兩位主持人給我這個發言的機會。今天參加我院的道德講堂收獲很大,尤其是看了院士的視頻,感悟至深,倍感親切,好象又回到了20xx年前;20xx年前我有幸到醫院進修學習,直接接受老的教誨,老及他的團隊在肝膽外科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讓人不能望其項背,象視頻中這樣的病人吳老他們處理的難以計數,老在查房時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醫者不能輕言放棄”,因為我們放棄了,病人就失去了生的希望。當年高考時選擇醫生這個職業是受父親的影響,因為醫生不容易失業,在自己當了20多年的醫生后使我深深懂得了醫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說的,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的道理,此時我記起了時任中山大學校長的戴季陶先生為醫學院的題詞:“救人救國救世,醫病醫身醫心”。
今年我們發揚醫者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有多名嚴重肝外傷,胰十二指腸嚴重外傷病人得到了成功救治,因為這些病人在手術當中都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有放棄的想法,但一想到我們放棄了,病人就沒有生的希望,我們有再大的困難也要頂住。總之,我們要以老為榜樣,做一個有品德、有本事的好醫生。
關于道德課堂的演講稿 篇3
道德,常常掛在我們嘴邊,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道德的真正含義,也許在許多人眼中道德并不重要,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與道德有關,道德是人們生活、行為的準則規范,是做人的基本標準,有些人認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原來很簡單。我覺得道德就是誠實守信,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愛護公物……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的幾乎觸手可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記得有一次,外婆帶著我乘公交車回家,我們上了一輛車,車內十分擁擠,沒有一個座位,我和外婆非常艱難地站在搖搖晃晃的車上,我感覺呼吸都要停頓了。可就在這時,我們身邊座位上的兩位年輕的叔叔站了起來,微笑著對外婆說:“大媽,您領著孩子,您坐吧。”外婆開心地說:“謝謝你們!”帶著我坐了下來。我感激地看著身邊站著的兩位叔叔,心中立即涌上一股暖流,盡管車上非常擁擠,但兩位叔叔還是主動地把座位讓給了我們,讓座雖然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正是這件平凡的小事,體現出了兩位叔叔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想這就是道德,發生在我身邊,讓我親身感受到的道德行為。
道德是一種修養,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無處不在,一個動作、一句話、一種付出都是道德。在學校里,一位同學摔跤了,旁邊的同學會很自然的去扶起來,雖然是一個小動作,但也是一種道德體現;在家里,給爸爸媽媽倒水雖然是一種小事,但爸爸媽媽總是會夸我們懂事了,懂得孝順大人了,那也是一種道德體現。
記得在20xx年5月12日的下午,電視播放了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的新聞,那里的人們失去了親人,沒有了住處,生活變得非常困難,看到這一切所有人都會落淚,大家紛紛捐款、捐物,幫助災區的人們,我心想:一定要幫助他們,為他們做些什么。我參加了學校為災區捐錢的活動,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積蓄拿了出來,捐給了災區的人們,盼望他們能盡快振作起來,重建家園。我想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愛心,也是一種道德體現。
道德在人生中是渺小的但也是龐大的,世界上除了生命,沒有任何東西比道德更重要,知識不健全的人能用道德彌補,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不能用知識彌補。道德不是知識,不是學問,是人的“靈魂”,沒有它世界就不完美。道德是一種財富,一種智慧,它是人生中的花朵,你一點一點的付出,它就會一點一點綻放;你什么也不付出,它就會一點一點枯萎,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