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模范座談會發言稿(精選3篇)
勞動模范座談會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日夜夜的不懈奮斗,8月2日深夜1點多終于將不法分子當場抓獲,扭送公安機關處理。維護了企業的利益,并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我用勞動延續著輝煌,不讓它牢固的根基有絲毫動搖,公話業務是用戶窗口之一,稍不留神若被其它競爭對手挖走一個的話,就相當于損失幾十、甚至是上百個普通用戶。我采取在有其他運更多精品文檔,歡迎來我主頁查詢
營商話吧的周圍也開通話吧的辦法,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用戶。蒲城紅旗路上有一家話吧,但因電腦年代太久,而三天兩頭出問題,常常是晚上話務最繁忙的時候,系統就出現癱瘓,只要用戶有申告,無論是在夜深人靜,還是雷電交加,我總是立刻趕到現場。今年某運營商剛一進縣城,其負責人就對這家話吧天天進行游說,他們甚至提出了贈送電腦,終生免費使用其寬帶、話費返還60%等誘人的條件。但我們以多年來的優質的網絡和服務,最終贏得用戶,讓用戶滿意并放心的使用業務。今年1-6月份,我共發展、安裝話吧44戶,超過了歷史的總和,對剛興起,但用戶不一定能接受的智能公話,逐門逐戶、上門服務宣傳,一年來共發展用戶四百余部,每月的話費基本穩定在3萬余元左右,為相對低廉的公話市場增添了新的活力。
我用勞動報答家人的理解和關愛,讓他們因我而自豪,作為一個普通的人,當想起我的家人,深感愧對他們。那是我永生難忘的一天,94年8月19日,當時正是程控開通電話大發展時期,母親已是病危,但當我忙完工作趕到醫院時,母親已離我而去,在她老人家咽最后一口氣時,沒能服侍在她跟前,讓她再看兒子最后一眼,那一刻,我欲哭無淚。生活是殘酷的,剛剛飽嘗失去親人撕心裂肺的痛苦,一年后,父親又突患腦溢血,一直昏迷了半年多才蘇醒,直到現在都是全身癱瘓。好在繼母人好,全心全意照顧我的父親。我的妻子也默默地承擔著家務,照顧著不滿3歲的孩子。家人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而我的進步和成長也是對家人的報答。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后榮獲省局青年十大服務明星、渭南市青年崗位能手,連續十四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當選為渭南市二屆人大代表及共青團省委九屆后補委員,20xx年五一前夕被陜西省省委、省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
有一種事業,需要用青春和理想去追求;有一種追求,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力和心血汗水。我愿我所從事的事業,永遠年青而壯麗、興旺而發達!
勞動模范座談會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今天能又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全國勞動模范先進事跡,暢談學習勞模心得體會。
“勞模”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是全社會勞動者的優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國家的棟梁、社會的中堅。他們以實際行動鑄就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偉大勞模精神。今天從我們身邊也走出了這樣一位全國勞動模范-。這既是他個人的榮譽,也是我們所有地質人的驕傲,為我們樹立了學習榜樣。
記得我剛上班的時候,“”這個名字就經常在我耳邊響起,別人的嘖嘖稱贊在我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記。當時我的心情就像如今的“粉絲”一樣,非常想親近名人,想近距離接觸他。后來,因為我的專業原因,經常要幫做幻燈片,處理一些文字報告,這使我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去了解、去洞察、去感悟一路走來的人生歷程。時常為之感動、為之折服、為之感染。
我之所以感動,源自于他兢兢業業,奉獻地質事業的精神。1976年招工來到地質隊,他就與鉆探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干就是30多年。干鉆探專業十分艱苦,一個項目從設計方案、前期調查,到工程的建設開工、施工管理、矛盾協調、竣工驗收等等,都要傾注大量的精力,遇到工期緊,任務重的項目,完全顧不上家人,也顧不上自己身體,經常半夜都能看見*辦公室的燈都還在亮著,他還在忙。為攻克 “定向鉆探”方法技術項目,他曾有一次動手術住院,刀口還未拆線,就急忙出院了,躺在車上與南京大學教授們一道趕到江蘇泰州施工現場,為的是解決鉆探中原狀樣取心問題。在從事野外探礦科研工作的歲月里,在工地鉆機過年是常有的事,當春節震耳鞭炮和新年鐘聲敲響之時,想念親人,他內心難免有些酸楚?伤麉s說:“鉆探施工雖然艱苦,但苦中也有樂,每當我與同志們一起解決了一項技術難題,心里就非常高興”.鉆探技術工作已成為他的一種樂趣,他從內心愛這一行。
我之所以折服。是因為他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刻苦鉆研的精神,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他立足鉆探崗位,從“五小”成果創新活動開始,每一項小發明、小改革的成功,哪怕獲得一張獎狀、一部小收音機的鼓勵,都能激發他搞科研的熱情。上世紀80年代初,他設計研制了水力噴泥漿攪拌器和單點定向儀在鉆探施工中推廣應用,效果很好,分別獲得國家青工“五小”成果二等獎和安徽省青工“五小”成果一等獎,之后一發不可收,他在鉆探一線樂此不疲地完成了多個科研項目。由他主持研究成功的“受控定向鉆井技術”系列成果,為地質找礦勘探方法及巖土工程施工關鍵技術解決和突破做出了較大的貢獻。解決了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區施工布孔、鉆進、取芯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1000米以下人工控制“導航”鉆進,能在一個孔中分支成傘狀、羽狀、“S”型等多個方向的鉆孔,該勘探技術在從1985年開始就被采用以來,先后在多個大型礦區進行應用,解決了陡礦體,異型礦體、地面障礙物下部無法勘探礦體等技術難題,其潛在價值達數千億元。這些只是成果中的冰山一角。在從事探礦技術工作的30多年中,先后參加和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局級科研項目,獲得科研成果獎幾十項;參加主編的《定向鉆進規范》行業標準,由中國地質出版社出版發行;在國內公開出版的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8篇獲得省部級優秀論文獎。他曾獲全國地礦系統十佳科技工作者、發展創新工程先進個人和 “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殊榮。今年“五一”前夕,他榮獲了“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2月又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我之所以感染,是因為他淡泊名利、無怨無悔的精神,上世紀90年代,地質隊處在“低谷”狀況,地勘任務逐年減少,地質隊面臨生存危機。沒有彷徨、沒有迷茫、沒有后悔,多次謝絕了一些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科研院所的聘請。為了使單位生存和發展,他咬定鉆探專業技術不動搖。率先成立了一支專業技術強、工作作風硬的“特鉆工程處”.憑借著國內領先的定向鉆探技術優勢和良好信譽,南下廣州,北赴首都,東進上海、浙江,西挺鄂北,中守南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下了輝煌業績,打造出自己的特鉆品牌。記得今年七一前夕,記者來我隊采訪,問取得勞模稱號的感受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雖然榮譽在我一人身上,但事情是大家做的,我只是他們中的一員。”在帶領下,探礦所先后涌現出了多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部級勞模、市局級先進人物。
同志們,如今“地質立局、強隊富民”的戰鼓正愈擂愈響,宏偉的藍圖已經展開,地勘行業正處在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正需要你我的奉獻!因為我們的事業,只有靠我們的辛勤工作,才會有更加燦爛的今天和明天;而我們自身也需要奉獻,因為我們平凡的生命只有在奉獻中才能得到升華和完善。是的,我們不能金戈鐵馬、轟轟烈烈,但我們可以像那些平凡的而又不凡的勞模一樣,立足本崗,兢兢業業。我們雖然平凡,一樣能走向不平凡。一位哲人說過:偉大往往是在平凡的夾縫中閃光。同志們、朋友們,亮出你的真誠、執著和自信,在平凡的崗位中,讓我們創先爭優。因為--平凡是真,奉獻最美!
勞動模范座談會發言稿 篇3
1949年5月17日,這座歷史名城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60年后的今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那些一大批在這片紅土地上頑強奮斗過的人們:那些于敵特斗智斗勇的地下工作者,那些在白色恐怖下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那些在為的解放而英勇頑強的老前輩們,是老前輩們用熱血鑄就了我們的新中國,是老前輩們用英雄的氣概換來了蓬勃的新。
作為一位市民,作為新時代的勞模,我強烈感受到,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締造了新中國,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太平盛世,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唯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排除萬難,努力奮斗,戰勝一切困難,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才能告慰先烈,才能不辱使命,才能承前啟后,才能繼往開來。
當前,市委提出了“爭得應有地位”的奮起趕超目標。在實施“強工興城”的工作重點中,一方面通過優化工業布局、做強工業園區、推進國有企業改制,集中力量做強工業,做大經濟總量,另一方面加快城市建設,實現中心城區從甘棠湖、南湖時代走向八里湖時代。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我為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而感到欣喜,但也清楚地認識到,要實現奮起趕超的目標,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因此,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是我們每一名人應盡的責任。這些年來,我取得了一些榮譽,但這些榮譽是各級領導授予的,是人民給予的。這些年來我取得了這些榮譽以后,確實感覺到壓力很大,我時常在想該怎樣去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怎樣使自己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要使自己在所提高要做到三個字,那就是“變”和“不變”,“變”就是形勢已經在變,作為我不能停滯不前,要跟著新形勢而變,要轉變自己的思想理念,要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服務手段,要努力充實自己。“不變”就是十多年養成的愛崗敬業的精神不能變,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變,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宗旨不能變。
成績和榮譽只屬于過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化榮譽為動力和干勁,按照市委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學習老前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斷加強學習,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再立新功,為爭得應有地位的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