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壓力演講稿中學(通用3篇)
克服壓力演講稿中學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__班___,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快樂學習,減少壓力。
期末將近,沖刺在即,各科都要全面復習,一張張試卷快把我們壓得透不過氣了,相信在這個時候,很多同學都是緊皺著眉頭,屈著手指,緊張地清點著這為數不多的日子吧,是的,這樣的學習很苦很累,似乎沒有什么快樂可言。但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態,甩開那些無聊的抱怨和焦慮,以微笑的姿態仔細思索一番,其實學習中的快樂無處不在。當我們睜開惺忪的雙眼,沐浴在新鮮的陽光中,輕松地走進學習的殿堂是,這種希望不就是快樂嗎?當我們奮筆疾書,攻克學習中的一道道難關時,這種成就與自豪不就是快樂嗎?當我們一次次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時,這種堅韌不也就是快樂嗎?所以,學習的過程中,其實并不缺少快樂,缺少的是尋找快樂的心態。
用快樂的心態對待學習自然更容易獲得學習的快樂。當然,快樂的心態不是憑空而來,它應該是源于一種內在的追求,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其實,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的同學,他們懂得并善于進行快樂學習。君不見那些參加各種學科競賽的同學,他們自覺主動的放棄一個個星期天和節假日,利用課余時間參加輔導,查找資料,研讀專著,強化練習。這一切在我們看來是多么辛苦,但他們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大家可能還聽說過李萊茵的事跡。她曾就讀于深圳東湖中學和深圳中學,后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錄取。她就是一個懂得勞逸結合,快樂學習的典型。她讀中學時利用課外時間,多次參加希望之星英語大賽,并獲得20__年第四屆希望之星英語大賽全國總決賽中學組冠軍。
她還擅長歌唱,跳舞,彈古箏、鋼琴,畫畫,體育運動等等。李萊茵同學的事跡告訴我們:懂得勞逸結合,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參加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非但不會影響學業,反而使自己放松疲憊的神經,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之道,貴在一張一弛,張弛有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現在,臨近期末考試,在緊張的復習迎考的課余時間,有很多同學仍能堅持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在活動中放松疲憊的身心,從而緩解學習壓力。他們將學習與快樂相結合,學習更多書本上不曾有的知識,且有利用課外活動來鞏固自己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當然,怎樣才能獲取學習的快樂,各人途徑不同,這需要我們積累自己的學習經驗,也需要學會借鑒吸收他人成功的經驗,,不斷地總結領悟,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途徑,這樣我們的學習才可以事半功倍。
寒假來臨,春節將至。我相信同學們已有了假期計劃,或是和父母一起去拜望親友,或是三五個好友去游覽風光名勝等等。但這一切都要以“平安”為中心。是啊,平安是福,安全重于泰山,它歷來都是個人,家庭,集體,社會最基本的生命線,因此在玩樂的同時,大家也應該注意安全。
最后,祝愿同學們在期末考試中展示出自己整個學期的勞動果實,并有一個完美的假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克服壓力演講稿中學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站在這里發言,我的主題是“松增緊減增減平衡”。
生活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們只有促使其做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才能使社會進步。那么,在“增壓”和“減壓”這一對矛盾體中,我們該如何統一雙方,實現增減平衡呢?
加壓是為了增強生命的耐力。荀子《勸學》中有云:“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只有積累到了一定程度的量變,才有可能產生質變。而當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也能給人以重大影響。譬如雙腿癱瘓的史鐵生,在生與死的思索中感悟到的人生的真諦,寫下了《我與地壇》;澳大利亞尼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在積壓之下,學會了游泳、打球、騎馬等技能,還獲得了兩個學位,把許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如此看來,人生需要懂得自我加壓,過分的安逸會使人變得懈怠,變得弱不禁風,只有不斷的自我加壓,勇敢的挑起生活的重擔,人生的步履才會邁得更堅實,更穩健,更有力。如邁克爾。喬丹所說的一般,“如果有人取笑我,或者懷疑我,那都將成為我超水平發揮的動力”。
減壓是為了蓄足生命的張力。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言:“如果你老是把弦崩得緊緊的,弓很容易就會折斷,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時就能頂用。”在“快餐式”教育盛行的時代,無論是“衡水學生舉報學校提前開學”事件,還是“北大學子與父母決裂”事件,都體現了教育在某些方面所存在的誤區。而“雙減”政策的出臺讓大家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不要深陷“唯分數論”的泥潭,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過度給學生施壓,不僅破壞了教育生態,為其埋下隱患,也有可能因此讓尋求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成為天方夜譚。
如此看來,人生需要懂得自我減壓,懂得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以便養足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正如西班牙哲學家格拉西安說:“承受壓力的重荷,噴水池才噴射出銀花朵朵。”
于松弛中增壓,于緊繃中解壓,做到增減平衡。不論是過度增壓還是過度減壓,都可能讓我們在某些方面失衡。因此,同學們我們需做好“增壓”與“減壓”之間的杠桿,達到雙方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樣才能恒以持久,行以致遠。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克服壓力演講稿中學 篇3
前幾天看了一期《天下女人》,是關于劉嘉玲的訪談錄。作為一位著名藝人,必然要面臨必我們普通人沉重得多的壓力。談到如何釋放壓力,嘉玲說她一般會選擇兩種方式,一是精心打扮自己,穿上靚麗的衣服使自己心情好轉,二是到大自然中去,親近自然,舒展心情。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壓力,也都需要適合自己的釋壓方式。如果還不懂得什么樣的方式才能給自己降壓,就一定要用心去發現、去嘗試。
就我的經驗看,釋放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轉移注意力。記得一位朋友在開導我的時候曾作過這樣一個比喻:我們看待問題和壓力就像看一張白紙上的一個小黑點,如果我們的眼睛死死地盯住這個黑點,就會覺得這個黑點怎么那么黑呀,于是心里滿滿的都是這個黑點,而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寬了,放眼整張白紙,這才發現,原來,那個黑點在整張大白紙上原來才那么不起眼的一丁點而已,白紙還是很白的呀!
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那么糾結于一個問題,產生某一方面的壓力,久久難以釋懷,只是因為我們過于關注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身上,越是這樣,便越覺得它仿佛占滿了我們的心房,成了生活的全部,于是,就越覺得壓抑和沉重。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像看白紙上的黑點一樣,看得更寬些,更遠些,把注意力從那個黑點上移開呢?
感覺到壓力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我通常的做法是,找一些能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情來做。比如: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看一些情節跌宕、引人入勝的小說;或者,穿上舒服的休閑服和平底鞋,出去逛逛街,給自己買一件漂亮的衣服或者喜歡的首飾;又或者,想想有什么自己喜歡吃但很久沒吃到的美食,然后揣著錢包狠狠地去吃一頓;如果實在抑郁得很,也可以找一兩個好朋友,去KTV吼一嗓子,把所有的怨氣都吼出去。
總之,只要是舒服的,自己喜歡的,能轉移自己注意力的事情,都可以去做。
當時間一點點過去,到了某個時刻,也許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煩悶的心情已經舒緩了許多,而那些讓你煩悶的事情,也或許已經有了新的轉機。
我們常說,“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車到山前必有路”,這的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是,當我們遇到坎、看不到路的時候,總會無法抑制內心的慌亂與彷徨,總會倍感壓力。如果,我們能學會釋放壓力,悠然地等待過坎的時機,那么生活將會多出許多快樂,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