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堅守信仰信念增強規矩意識討論發言稿(精選3篇)
衛生局堅守信仰信念增強規矩意識討論發言稿 篇1
最近黨支部正在開展“兩學一做”的系列學習教育活動,期間我結合學習了同志于寫的《擺脫貧困》一書,重溫了曾經發生在我們閩東這片熱土上關于“滴水穿石”的故事,對比身邊的人和事,讓我感概萬千。作為一 名人民教師、黨員,我們只有經常學習、反思,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種意識”,認真履行黨員職責,做到自律、自強,我們才能論及我們的工作成效,才能促進學校的總體發展。在此我談談我的一點點感悟:
首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重要部署。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堅持步步深入、環環相扣,以嚴肅的態度、嚴抓的韌勁,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良好態勢鞏固發展下去,做到真管真嚴、長管長嚴。
第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常態化的重要實踐。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目的就是按照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要求,推動黨內教育由集中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進一步解決黨員干部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第三,“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有力抓手。我們必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既定決策部署,發揮好每名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每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決不讓一個村掉隊,確保到20xx年如期實現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在學透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基礎上,堅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堅定理想信念,不碰政治紅線。要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將黨章黨規學習作為基礎性、根本性學習,不斷鍛煉和提高黨性修養,筑牢理想信念基礎;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系列重要講話,作為理論學習的重點內容,切實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嚴守黨紀黨規,不越規矩底線。要時刻保持底線意識,不斷增強“四種意識”,始終與黨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做到慎獨慎微,確保“大節”不偏、“小節”不失;同時,要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自覺遠離低級趣味,堅決抵制歪風邪氣。
堅持嚴以律己,不破紀律防線。要養成紀律自覺,不斷強化紀律意識,嚴格遵守黨紀國法,不斷提高依紀依法辦事的能力水平,更要防止在政治信仰、思想認識、遵章守紀上懈怠和疏忽。同時,要自覺接受組織與群眾以及社會的監督,對紀律防線產生敬畏之心,暴露的薄弱環節才能得到及時整改和加強。
堅持嚴實并舉,做一名合格黨員。在學習教育中,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以問題整改的成效來衡量自己、檢視自己,這樣才能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問題整改前后呼應、持續推進、見到實效,也才能做到與這次學習教育“做合格共產黨員”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完美契合。
衛生局堅守信仰信念增強規矩意識討論發言稿 篇2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討論,我對堅守信仰信念增強規矩意識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黨性是衡量黨員覺悟高低和立場是否堅定的準繩。堅定的信仰必須以堅強的黨性作保障。信仰是相信并奉為準則或指南的某種主張、主義。托爾斯泰認為:信仰是人生的動力。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我認為,信仰就是對一種主義、主張堅定不移的相信和態度。對共產黨人來講,動搖了信仰,就會背離黨性、丟掉宗旨、迷失方向。要堅定信仰信念,必須做到“三個強化”。
什么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黨內紀律的剛性強不強、要求嚴不嚴,直接決定著黨組織戰斗力的高低。
“任何一名黨員,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成就大小,都必須自覺遵守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在指導蘭考縣委班子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各級黨組織都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認真貫徹執行黨章和黨內各項制度規定,努力提高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性和戰斗性。
“國無法不安,黨無紀不治。”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用什么來治?就是靠嚴明的紀律。
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鐵的紀律,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也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鮮明標志;自覺遵守黨內生活準則,嚴格執行黨內紀律,是黨保持先進性和強大戰斗力的根本保證。因此,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自覺遵守黨內生活準則,就應當嚴格遵守“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準則;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防止由少數人說了算,更不允許個人專斷;每一名黨員對組織都要忠誠老實,要講真話、報實情,不能耍小聰明,不糊弄和欺騙組織;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勇于堅持真理,敢于同歪風邪氣作堅決斗爭。
自覺遵守黨內生活準則,就必須嚴格遵守黨的各項紀律,讓黨內紀律真正成為通電的“高壓線”。高壓線不通電,充其量是一具唬人的“稻草人”,是“牛欄關貓”式的擺設。
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就必須牢固樹立黨章意識,全面掌握黨章基本內容,嚴格遵守黨章各項規定,自覺用黨章規范自己的言行,共同來維護黨章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堅定跟黨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遵守黨的紀律是全面的、無條件的,不能做選擇題。”現實生活中,有的干部,工作很辛苦,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老百姓卻不那么認可,究其原因,不是群眾的要求高了、口味變了,從根本上說還是某些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出現了偏差,黨的群眾紀律執行得不夠好。扎實抓好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在著力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制度機制,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實踐充分證明,嚴格、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準則,真正用好民主集中制、批評和自我批評等重要法寶,黨員干部就會受到嚴格的黨性鍛煉,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就更加牢固,對外部環境的誘惑、滲透就能具備更強有力的防范和抵抗力。
通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黨風政風取得了令人民群眾耳目一新的變化。這種變化,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正在于鐵面問責、剛性約束、嚴格執紀,讓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從而釋放出從嚴治黨、改進作風的正能量。
衛生局堅守信仰信念增強規矩意識討論發言稿 篇3
對嚴于律己反復強調,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我們要從黨的歷史中發揚優良傳統,從反面典型中吸取深刻教訓,從時代使命中把握必然要求,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終如一地嚴以律己,更加堅定自覺地守紀律講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絕對講忠誠,堅決維護黨的權威。堅持對黨忠誠、為黨盡責,把“一切行動聽指揮”作為堅定信念和自覺堅守。做到政治清醒不偏向。黨員必須姓“黨”。把說怪話、發牢騷當成“有個性”,把傳謠言、猜內幕當成“有本事”,把唱反調、出風頭當做“有能耐”,這是政治上的糊涂。要帶頭貫徹落實黨的決定、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部署,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信念堅定不動搖。信仰是一個人的靈魂。要從骨子里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到紀律嚴明不含糊。堅持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構建由“不敢”到“不能”、“不想”的制度環境。
自覺講大局,堅決增進黨內團結。團結就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要把增進黨內團結作為政治責任履行。以黨性原則來維護。哪個地方明是非、講黨性的空氣濃,哪個地方的政治生態就風清氣正、山清水秀。“你好我好大家好”,“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不是真正的團結。要追求在堅持黨性原則中建立起來的純真團結,在堅持“五湖四海”中建立起來的廣泛團結,在堅持坦誠的思想交流和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建立起來的真誠團結。以制度執行來維護。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實現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要在決策中講程序、守規矩,廣泛深入地問計、問政、問需于民。以坦蕩胸懷來維護。做到有胸襟、有氣量、有境界,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不說不利于團結的話,不做不利于團結的事,以同頻共振實現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動合拍。
嚴格講規矩,堅決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這是檢驗黨員干部是不是合格的“試金石”。要心有所畏。時刻懷有敬畏之心,面對組織不陽奉陰違,面對權力不忘乎所以,面對誘惑不迷失自我。要言有所戒。說什么、不說什么,要以紀律和規矩為準繩,絕不能信口開河、無所顧忌、我行我素。要行有所止。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要強化組織意識、遵守組織程序,把自己的行為規范在組織之內,約束在組織之下,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時刻講服從,堅決執行組織決定。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是對黨內生活秩序的總概括。黨員執行組織決定,必須堅定不移。要不講條件,做到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不回避問題,不逃避困難,不躲避矛盾。特別是面對進退留轉,不能斤斤計較、討價還價。要不打折扣,以嚴的標準和實的作風執行組織決定,堅決避免出現“腸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的現象。不搞小動作,特別要堅決做到不參與黨組織以外的任何組織,不參與組織之外的任何非組織活動,與各種小圈子、小團體劃清界線。
凡事講原則,堅決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領導干部的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雖不掌權,但身份特殊,沒有規矩約束,就可能擅權干政、謀取私利。要重家教、立家規、正家風。強化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在家庭角色中承擔起“慈、孝、廉、敬”的責任和義務,教好、管好配偶子女。要抓細節、管小節、重名節。“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取一文,則為人不值一文”。管理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堅持嚴之又嚴、細之又細的標準,從小節抓起,從點滴做起,不留任何隱患。要設防線、劃紅線、守底線。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要“約法三章”、劃線明規,打好“預防針”。特別是要把握基本的回避原則和廉政準則,把握不能逾越的從政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