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演講稿(精選3篇)
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演講稿 篇1
語文要從拼音學起,數學要從數數字學起,目的都在于打好基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了好的根基,所學才能有成,只有不斷的積累,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元末明初陶宗儀是江蘇松江的一位鄉村教師。《明史》上記載,他教學之暇耕耘農田,小憩的時候,每每把自己的治學心得和詩作、見聞寫到伸手摘下的樹葉上,然后把它們放進一口甕里,滿了,就埋在樹下。10年過去了,裝滿樹葉的甕有了幾十個。一天,他讓學生把那些甕都挖出來,再將樹葉上的文字加以抄錄整理成書,這就是長達30卷的《輟耕錄》。
著書是一個艱苦的事情,但陶宗儀卻在不知不沉中完成了30卷的著作。如果,我們也能把自己突然的靈感寫下來,會不會也可集成一本書呢?
并非只有在國內才有這樣的事例。杰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他的學識全是靠自修得來的。他經常把詞典和書里的詞句抄在小小的紙片上,然后把這些紙片掛在窗簾上、衣架上、柜櫥上、床賬上,甚至塞在鏡子縫里,以便在刮臉、穿衣、睡覺前后都能隨時看一看、記一記。他還把一些紙片放在衣兜里,出外參加音樂會、拜親訪友或散步時,抽出空閑的時間念一念。由于不斷地記誦,他終于掌握了大量的詞語,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了。雖然,杰克、倫敦的方法看起來有些笨拙,但世界上什么是不下笨功夫可以學到呢?
正是因為杰克、倫敦對于詞語的大量積累,才使得他攀上文學這座高峰。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賈蘭坡,平時很注意積累資料。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他的衣物和其他東西都丟失了,惟獨裝有周口店發掘記錄資料的箱子一直攜帶在身邊。幾十年以后,這些資料成了他回顧周口店遺址發掘情況的重要依據。初期,他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資料被毀棄一空。1969年,他又重新開始積累,他的書架上有18本《泛讀漫記》,就是從那時以來閱讀報刊時作的筆記。那一行行工整蒼勁的蠅頭小楷,一幅幅比例精當的人體解剖圖和動物骨骼畫圖,里面浸透著這位老科學家為攀登科學高峰付出的心血。
什么東西是你最珍貴的,這取決于你對人生的追求和目標。對賈蘭坡而言,科學資料顯然是最重要的,他長期孜孜不倦的搜集為我們留下寶貴的資料。
厚積而薄發,善積累,攀高峰!
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演講稿 篇2
小時候,喜歡讀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其中有一句話讓我感受良深:“創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卻是他底下細小的泥沙。”的確,也許有許多人會看到那滾滾的波浪,卻少有人注意到波浪下那些細小而不起眼的沙石。然而,正是這些細小的沙石,經過積累,創造出了新的陸地。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作為學生,學習總是擺在第一位的,好的學習成績,不是靠一天兩天就能成就的,而要從平時的“跬步”中去積累,從“小流”中來收獲。我常常喜歡到奇妙的數學王國去漫游探索。通過幾年參賽,我發現,在平常的課堂中,老師經常會提到一些課外的知識點和常識,雖然不會很詳細的講,但我總會很留心的聽取和記錄,不太明白的地方在課后向老師討教。這樣一點一點積累下來,一個月,我往往能積累近二十個知識點。再加上平時做題所積累的,一個月積累的知識點總是不少于三十個。這樣,在以后的奧數路上,我輕松了不少!
積累是一種毅力,也是成功的前提。積累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由微小到偉大的捷徑。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你認真準備了,你就會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你不付出努力,那就決不會有成功的可能。
現在,面臨中考,許多同學對于復習,會表現出一些焦躁和茫然,會覺得所要記憶和掌握的知識太多。這些,要求我們平時學習注重積累。而我,針對自己的實際,定下了一些“積累細則”,如:針對英語,我規定自己每天熟記五個單詞,一個月熟記一百五十個單詞;每天認真做好做透一篇閱讀訓練,兩個月下來就掌握了六十篇閱讀理解……如此“零存”了一個多月,我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得心應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級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學會“零存”——學會積累,爭取成為科學文化知識的“大富翁”!
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演講稿 篇3
我有一位博覽群書的爺爺,我們爺孫倆的關系十分親密,常常談天說地,無所不言。爺爺的許多觀點一直影響著我,記得爺爺曾對我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記住享受過程,學習也如此,不要太看重結果,要注重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過程中所帶給你喜悅和精神上的充實,這樣會使你對學習更有興趣。”
于是我開始享受學習的過程,數學和語文以及其他學科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不再只注重解題的方法和答案,而是再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及涉及到的課外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雖然耗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我的知識面開拓了不少,也使我對更多的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方面在享受過程中積累了不少新知識,常常能在課堂中回答出一些其他同學都無法解答的問題,使自己更加自信;另一方面由于知識面廣,對一些邊緣科學也有所了解,報名參加市、區的金鑰匙科技競賽,連續兩年獲獎。換種方式看待學習,我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我發現學習充滿了樂趣。初二階段,新的班主任要求我們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作文。老師還朗誦了一首歌德的短詩以激勵學生:“當我不能忍耐時,就會想起地球的堅強耐力,地球每天一刻也不停地運轉,每天更要繞著太陽做更大的運轉,我現在還想做什么呢?”老師還讓同學每人去買一本硬本抄,真有點寫不完明年別來見我的意思,我當時還真被她這個氣勢嚇住了,心想:“每天要以篇400字左右的文章。那一年下來豈不要寫上10多萬字啊!我哪寫得到啊!”沒辦法,師命難違,只能硬著頭皮寫了,每天晚上,我都要面對本子冥思苦想,構思我那篇400字的作文。一開始,每次寫時都花上一個小時,而且寫得非常無聊,字數也往往不夠。
然而時間長了,我覺得自己有了進步,字數漸漸多了起來。每天注意觀察生活,內容開始豐富了,寫的時間也漸漸縮短了,最重要的是,我從以前的覺得沒什么好寫,開始轉變到可以寫較多,1000字的文章也能較為輕松地寫下來。一年以來,我把那本寫得滿滿的硬面抄交給老師時,老師什么也沒說,只是意味深長地一笑。我想,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這是一種積累,若不動搖,不放棄,最終,一定能夠做到更好。每天的寫作過程,不斷磨練我們在生活中取材,提高寫作的能力。
每天寫一點,長久下來,就像聚沙成塔,收獲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