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孝為主題的優秀演講稿(通用3篇)
以忠孝為主題的優秀演講稿 篇1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忠孝無價。
回眸往昔,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猶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東方世界。忠孝觀念凝聚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中華文化,古而不老,歷久彌新,
忠孝是夾在中華民族史冊上的一枚書簽,從魏晉南北朝的“以孝治國”,到岳武穆的“精忠報國”,忠和孝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兩大支柱,中華文明的光輝之所在。古人崇尚忠孝,謳歌禮贊,他們眼里,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才是無愧于心的人,才是頂天立地的人。
忠孝是扎根在炎黃子孫心中的長青樹,即便時光的腳印在華夏大地上匆匆掠過,它也永不褪色。眾所周知,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歷史見證了許許多多讓我們刻骨銘心的大事:有恥辱,有榮光;有血與火的教訓,也有鮮花和掌聲;有令人心痛的分離,也有振奮人心的重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為之歡欣鼓舞。與此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國民素質大幅度提高,進一步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年輕一代有幸碰到如此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更要努力提升自身素養,從源遠流長的忠孝傳統中汲取愛國、敬老的可貴思想,剔除封建愚忠、壓抑人性的糟粕,弘揚忠于國家、忠于民族的精神。
作家畢淑敏曾說過:“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里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可以從容盡孝。”我想說:“我同樣相信,每一個赤膽忠心的華夏兒女,都會向祖國許下‘忠’的宏愿,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報效祖國。”
去過岳麓書院的人,都會對那里的“忠孝廉節”碑留下深刻的印象。朱熹遒勁有力的筆觸,使“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折射出亙古恒新的光芒。其實,忠孝二字不只是刻在石碑上的古訓,更是寫在歷史日記上,烙在我們心中的經典!它——永遠無價!
以忠孝為主題的優秀演講稿 篇2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講究“忠孝仁悌,禮義廉恥”,這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道德準則的基石,是我們傳承了幾千年的文明和美德,是我們可以驕世的國之精粹,是我們中國人文精神的精髓。但是不知為了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將它歸入了另冊。似乎一提到它,便與封建倫理沾了邊,與先進科學相抵觸了!
忠是忠于事業,忠于職守,忠于民族,忠于國家。孝是孝敬父母,孝敬老人。仁是寬厚,具有仁愛之心,寬于待人,善于待人,不小肚雞腸,不妒賢嫉能。悌是敬愛兄長,順從長上;在事業中,尊重領導,服從組織,嚴守紀律。
禮是什么?禮是文明禮貌,知書達理,為人的素養。義是什么?義是公道正義,講誠信,重友情,大義秉公,光明磊落,作風正派,不搞陰謀詭計。廉是什么?廉是清廉,高尚,無私無欲,不貪不占,潔身自好,奉公為民。恥是什么?恥是羞恥心,是做人的最起碼的底線,否則,就不配做人。
我們的現實中,許多的官員寡廉鮮恥,威信掃地,失去了民眾的信仰;為富不仁,恃強凌弱,敗壞了社會的風氣。越來越多的公民,也作出了越來越驚世駭俗的舉動,竟然發展到了大學生在教室接吻的現象。這真是我們文明古國的悲哀!
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明曉“忠孝仁悌,禮義廉恥”。應該在學校的教育中適當選入有關“忠孝仁悌、禮義廉恥”的內容;在全民中、尤其是官員中,開展“忠孝仁悌,禮義廉恥”的教育。讓“忠孝仁悌,禮義廉恥”不斷地提醒人們,照射人們,凈化人們。讓我們在耳濡目染中,將這八個大字牢記心中,化作行為。那人們的情操必會趨于高尚,社會必會趨于和諧。
以忠孝為主題的優秀演講稿 篇3
塑料大棚弓成個牢獄
軟禁我的父母
終年侍奉著黃瓜茄子
沒有節假日和星期
擰緊日子
太陽鏈接著月亮
拔了蘿卜栽蔥
蔬菜們殷勤地輪番換季
父母也有放風的機遇
那就是東奔西跑地趕集
賣了太陽,賣月亮
大弓棚不讓父母透一口氣
我是一臺自動抽水機
被父母安在校園里
一年兩個學期
張著吃飯學習的水龍頭
不停地抽取著父母的汗滴
父母啊——
您用老繭筑堤
皺紋開渠
輸送來源源不斷的血汗
澆灌著我瘦弱的成績
我不知道我的地皮
何時能長出孝敬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