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精選7篇)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糧食,甚至有的人把節約叫做吝嗇、小氣。而許多人卻不知道每一粒糧食背后有多少令人心酸的故事。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農民伯伯用黝黑的手,撒出一株株帶著泥土芬芳的麥苗,不知不覺中,汗早已打濕了他的衣服,從臉上滴下來的汗水滋潤著在泥土里的麥苗。在寒風凜冽的冬風中,在鵝毛般的大雪中,農民伯伯毅然出了門,來到麥田里,伸出早已凍出裂口的黝黑的大手,撫摸著一棵棵麥苗。在收獲的季節,麥稈被飽滿的麥穗壓彎了腰,農民伯伯滿懷喜悅的心情收割麥子。就這樣一粒粒小小的糧食,隱藏了多少農民伯伯的汗水。
現在祖國繁榮昌盛,可有的山區卻很貧困,跟繁榮昌盛的祖國截然不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光盤行動”,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可還是有很多人浪費糧食。有的人不僅浪費糧食,還用公款吃喝。想想我自己,也是常常浪費糧食,吃飯的時候都是撒了一些白花花、晶瑩剔透的.大米,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我,要我改正錯誤,可我卻常常狡辯。吃飯的時候,總有人為了炫耀自己富有,常常點很多的菜,都吃不了,有的人明明自己已經吃飽了,卻還要拿吃的。如果世界上少這么多浪費糧食的人,那我們可以救活餓死的人。
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每年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國家將“世界糧食日”所在一周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周”,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它是根據我們國家國情確定。
我國有十三億人口,占世界人口22%,就是世界平均每四個人當中舊有一個中國人。而我國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7%——人口多耕地少,吃飯就成為我國第一大問題。也許有同學肯定會說這怎么可能呢?我們這里一日三餐講究搭配,講究營養價值,雞鴨魚肉已是平常人家家常菜。但是只要你們去查一查資料,多看一些新聞媒介,你們就會知道,在我國邊遠地區,由于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你們一樣大孩子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何談讀書上學呢?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十三億人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廣場——_廣場還要大。
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可節約2186萬斤,這么多米可以救濟35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1080多名學生吃60年,所以節約糧食有特別重大意義。
但是,在我們同學中,卻普遍存在著浪費糧食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每天早上在咱們校門口垃圾箱內,有許多同學把吃剩饅頭油條面包丟在里面;在學校吃飯同學,也經常把大碗大碗飯菜倒在泔水桶內,這實在令人心痛。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粉糧食,足夠6000萬人吃一年,多么驚人浪費啊!
我想在座每一位同學都會背古詩《鋤禾》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可以從這首古詩中可以看出糧食珍貴。據統計,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多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心血汗水。
目前,我國人均占有糧食還不足350公斤,剛才我說了還有少數盆困地區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而且我國耕地面積仍在逐漸減少,人口都在不斷增加,嚴峻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缺糧國家,糧食是不能浪費。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新一代,要繼承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在“節糧宣傳周”里,在以后每一天,要開展愛糧惜糧,節約糧食宣傳活動,要求人人從自己做起,個個養成愛糧節糧好習慣。
演講人:
20xx年XX月XX日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 篇3
我相信有很多人認為珍珠項鏈非常珍貴,可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是糧食。糧食,這不起眼的兩個字,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沒有糧食,人就不能生存。
但現實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歷歷在目。每當你走進學校食堂吃飯,就會發現許多人在浪費食物:有的人看見飯菜很難吃,沒吃兩口倒掉了,有的人甚至連看都不看就直接倒掉了。有一次,我們在飯店吃飯,看見隔壁那桌大魚大肉,可不一會兒,人都走了,許多菜還沒吃掉,也沒有打包,看著服務員把菜統統倒掉時,我的心很酸,有種說不出的感受。哎!可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的人啊!
記得有次早上上學快要遲到了,我就把媽媽買的早飯隨便吃了兩三口,就想走了。媽媽見了,嚴厲地批評了我:“你知道嗎,這些糧食得來不易啊!夏天,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耕耘,經過辛勤的勞動,在秋天終于有了收獲,這些米飯都是這樣得來的。現在城里的孩子過上了好日子,你竟然如此浪費。你要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珍惜每一粒米飯。”第一次受到這么大的批評,我羞愧地把剩下的早飯全吃了。現在想想,感覺自己真不應該,沒有意識到糧食的重要性。
從現在起,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杜絕浪費,感受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生產的艱難,培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美德。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所講的主題是文明餐桌節約糧食。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都學過吧,可是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義嗎?從一顆秧苗種子到你碗里的那粒米飯,要經歷多少道工序及為之付出的辛苦勞動呢?我們同學都不知道吧!為什么我這么說呢?平時在學校里,我看到有些同學在午餐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口味與飯菜不合,常常把自己不愛吃的飯菜倒掉,造成很大的浪費。我認為,這種行為是十分可恥的,應該杜絕。
把中午的飯菜吃光,不僅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了能量,也是一種反對鋪張浪費的表現。我為什么這么說呢?有些同學,飯菜不吃,零食不斷,這既不利于營養的吸收,又造成金錢的浪費。雖然我不提倡挑食,但如果有的菜,你實在不愛吃,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拒絕浪費,你可以問問周圍其他同學,或許他們愛吃,會給你解決一下。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實現“節約”這個目標。
因此,我在這里倡導同學們,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節約糧食,從現在開始。
謝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 篇5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大年初一,我吃了很多零食,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又強制我要吃完一碗飯。我坐在凳子上盯著那滿滿的一碗飯發呆。怎樣才可以不吃飯而不讓爸爸知道呢?我絞盡腦汁,怎么想也想不出一個巧妙的辦法。這時爸爸發現我一直沒吃飯便問我:“你怎么還不吃飯呀?是不是不舒服?”我楞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哦,沒事。現在就吃,就吃。”說罷便裝模作樣地吃了兩口。這兩口飯在我看來就是世界上最苦的藥,讓人難以下咽。怎么辦?怎么辦?被爸爸發現我沒吃飯了……我急中生智,眼前一亮:爸爸平時吃飯那么快,等他吃完了我就去倒掉這碗討厭的飯。可不知怎么的,爸爸慢吞吞的,急得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好不容易等到爸爸把飯吃完,他一走,我立刻就把飯倒掉了。哈!太棒了!我興奮得又叫又跳,剛才的焦急與不安早已飛到了九霄云外。媽媽也無可奈何。冷不防爸爸出現在我面前:“干什么?你的飯呢?是不是倒了?快說!”我嚇壞了。媽呀,是不是長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呀?這么厲害!沉默是金,我堅信這句話。
爸爸見我不說話,便已明白了七分。他拉我坐下,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接著,爸爸給我講了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出稻子的。我聽了。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真希望時光能夠倒流。
以后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看到別的人浪費糧食我會教育他。感謝這件事,它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糧食。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 篇6
同學們:
大家一定都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它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
可是,在我們的校園里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有的教室亮著全部的燈;涼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里的電扇還是馬力全開;洗手處的水龍頭滴滴嗒嗒地淌著水,來來往往的同學視而不見;空蕩蕩的餐廳,零亂擺著的餐盤里卻還剩有許多的飯菜……
節約,實際行動比說任何好話都實在的多。我們每個人都應參與節約行動,“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大家所有的力量,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締造一個節約型校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于耕種,如何能有收成?同樣有了收成,揮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會在轉眼間化為烏有。可見要想取得收獲,離不開“勤”與“儉”。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
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的好隊員!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主題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寫的`《憫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一份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在清朝時,慈禧太后每次吃飯時,都有200多道菜,看到這些美味的菜,大家一定會口水直流。不過,慈禧太后吃每一道菜時,頂多嘗一扣,或只看一眼,有時連看都不看一眼。這么多菜,就白白被慈禧太后浪費了,其實不是這些菜不好吃,而是她沒有胃口。這就是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20__年總產量9380億斤,消費量9978億斤,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因此,開展愛糧節糧、反對浪費宣傳教育活動,是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大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國家糧食局確定“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的主題為“糧食與建設節約型社會”。每一位市民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自覺從如今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要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