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父母(精選5篇)
演講稿父母 篇1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同學們,我們從哪里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因此,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懂得感謝父母。
當我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時候,第一次獨立邁開一步的時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寫出一個字的時候……是父母在身邊耐心地教導我們。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托。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還是父母。
……
現在我離開了遠方的父母,來到了新華,母親問我會不會想家的時候,我很堅定地說:“不會,肯定不會!”
可是來了學校,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正心煩意亂的時候,家里來了電話,母親恰到好處地問我好嗎。我的眼淚很快就下來了,強忍著才沒讓她發覺。
沒慢慢熟悉了后,雖然不再如當初那么想家,但總有不開心的時候,很多次夜晚來臨,心情寂寞的時候,就會自然的想起遠方的家人,想起那在遙遠的山村中自己生活了十幾個春秋的家,打個電話問候一聲,聽聽父母那慈祥的聲音。
母親的話總是那幾句,卻每次都讓我心里的煩悶一掃而空,不知去向:“孩子,在學校好嗎?家里什么都好,不要太過掛念。”
母親時時刻刻想念著我,記掛著我的飲食起居,詢問著在遠方的我是否還習慣異鄉的生活,時時的囑咐著我要保重身體,母親的聲聲關愛,又怎讓我不掛念家人呢?
電話里父親的聲音有些沙啞,老實的父親不會說太多的話,電話里的他總是問我“吃飯了沒有,有沒有生活費,要吃的好一點,?”但是我心里清楚地知道,父親用他的勤勞養育著他的孩子,用他的質樸的性格教育著他的孩子,父親為他的孩子而感到驕傲。不善言辭的他把他滿腔的愛融進了向別人講自己孩子時的那一臉燦爛的笑里。
我們家在農村,撫養我和哥哥很不容易,更何況要送我們都讀書。面對巨額的學費,父母咬牙堅持著,任生活的重擔把他們的肩膀壓彎,毫無怨言。
現在,我們都在外面學習或是工作,守著空空的房子,接電話就成了父母最快樂的事了。我們一個個打電話回去,父母樂滋滋地告訴其他幾個的情況。我想,那也許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雖然遠在他鄉,離父母何止十萬八千里,但是父母給的關愛還無時無刻的在我的身邊圍繞著,父母給我的無窮力量鼓勵著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寂寞時刻,他們始終是我精神的支柱。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難做到。
演講稿父母 篇2
有誰在成功學會感恩身邊所有人?有誰在得到幫助時懂得感恩他人,又有誰在開心是知道感恩是什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小時候背誦的詩句就是感恩,會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是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的。但又有誰真正理解這句詩里面的含義呢?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一件實例:是關于讓城市的孩子們搬到農村住,讓農村的搬到城市里,讓他們知道什么是辛苦,讓他們體會。大家都知道,城市里的人都很挑剔,不能吃苦。去到弄村肯定是不適應,然而,在農村去城市的孩子都討人喜歡,,即使他們去到城市里,也是很有禮貌的,遇到困難,別人幫助后,他們都知道感恩,知道得到幫助都后說謝謝,而在農村的城里人卻讓人煩惱,因此形成了對比。
由這個事例我們都可以知道。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原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為什么有些人不會感恩?有些人不懂得感恩?更有些人不愿意感恩?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愛的基礎。那些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的人一定是遭人唾罵的無恥小人。一名就讀于某城某高校的女大學生,因事和父親鬧了點別扭,心里有氣,又因電腦壞了,急需用錢,就在其居住的村里張貼了幾張“借錢啟事”目的是寒顫寒顫他的父親。看,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尚且都不知道感恩,反而還抱怨父親,這還是大學生嗎?這是父母辛辛苦苦把你養大得到的回報嗎?學會感恩,回饋父母給你的愛!真正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是讓人性善的反應。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感謝社會的關愛之恩。
學會感恩,就是學會懂得尊敬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
學會感恩,就是要讓你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學會感恩首先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只要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得到感恩。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和友情的世界就將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讓我們蕩漾這縷感恩的春分中,使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美好。使我們的未來更加燦爛。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平安和和諧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演講稿父母 篇3
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么,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游.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于是他在巖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
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么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青春的花兒開得最美,因為陽光照著她甜美的笑靨。
十七十八歲的我們,是青春的組合,用手中緊握的畫筆,描繪未來繽紛的藍圖。
我們在成長,我們在奮斗。
為了理想,為了目標,為了不枉瀟灑走人生!
成長的歷程有煩惱,有困苦,正如小鷹試飛是需經磨難的.,但在最困難的時候別忘兩顆溫暖的心:那是父母的愛心。
我們是白云,他們是藍天;我們是魚兒,他們是大海。
他們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是最愛我們而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人,我們成功,他們給予歡呼,我們失敗,他們給予鼓勵,他們無私的付出只為了一句話:因為我們是他們最可愛的孩子。
愛需要奉獻也需要回報,我們面對父母的奉獻也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哪怕一句最平常的問候,一張節日里最樸素的賀卡,也會給予他們冬日里的溫暖,讓他們感到鬢鬢白發里的欣慰。
因為,我們長大了,我們讀懂了父母的心,感受到了往日點點滴滴的情!
愛,也許很簡單,但一顆感恩的心卻來之不易。
感受幸福,珍惜幸福,最重要的是,把幸福也傳遞給親愛的父母。
感恩父母心!
生活是一個五味壇,父母的五味因為子女而有了重重的鮮味,生活也因為子女而色彩斑斕。
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她無微不至的呵護子女,自小事中顯得細膩,在大事中顯得堅韌。
父母總是窮盡心思去猜測子女的想法,他們要給子女最好的,要給子女最多的。
有時他們顯得夸張,急躁,要知道那是愛的聚變。
當歲月無情的在他們臉上留下痕跡,當烏首變成白發,即使有蒼海桑田的變化,父母關心的那個話題永遠不會改變:“孩兒呀,你吃的好嗎?穿得暖嗎?”
曾經有一位母親,她的兒子從小到大,要什么她便給什么。
一天,兒子蹦蹦跳跳來到母親身邊。
“孩兒呀,媽媽什么都沒了,你還要什么?”
“娘,我想要您的心”,母親看看兒子,拿起刀,取出了心。
母親走了。
兒子滿心歡喜捧著心出了門。
“嘣”,兒子被門檻絆倒了。
娘的心重重地摔到地上。
可從心里發出的第一句話還是疼而是“兒呀,你摔疼了嗎?”
兒哭了,因為再也沒有那白發的老母扶他起來了。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句叮嚀,一個眼神,一滴淚水,一個擁抱,那些是父母的心呀!一句話,傾注的是無限的情。
父母一生的擔憂、關心不為你的千金回報,你給他們一個吻,為他們洗洗腳,將他們放進心里,用心去體味、去在乎。
那么他們就會無比滿足,無比幸福。
感恩父母是一句簡單的話,但感恩所代表的卻是無限復雜:那是理解,是設身處地的想,是關心,是體貼,是語言,是動作,是……。
不要讓為你奔波,勞苦了大半輩子的母親孤獨無一,不要讓他們身心都疲憊。
就象陳紅《常回家看看》那首歌中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
感恩就從現在開始吧!不要有遺憾,讓家庭充滿溫暖。
演講稿父母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一年級x班的_,今年七歲了。我能參加這次美德少年“孝敬父母”之星的評選活動感到非常高興。
“百善孝為先”,首先會孝敬父母才會去善待別人。因為爸爸常年工作在外地,身邊又沒有其他親人,自幼媽媽就上著班一個人帶我,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要照顧我的一切,每天很晚都不能休息。隨著我漸漸長大、懂事,發現媽媽太累了,為了讓媽媽省點心,我便自己自覺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主動寫作業、練琴、洗涮、洗毛巾襪子等小衣服,自己整理書包、床鋪,幫爸媽捶捶背、捏捏腿、擦擦桌子、掃掃地等。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周末,媽媽突然發燒到38度9,她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還說頭痛的好厲害。我一聽好緊張,媽媽要是病倒了,家里的一切可怎么辦呀?我便按照說明趕緊給媽媽找了些消炎、感冒、退燒之類的藥讓媽媽吃,媽媽感動的流了淚,說我長大了,學會照顧人了。吃完藥后一會兒媽媽便睡著了,我摸著她的額頭漸漸不再那么燙了,我便松了口氣。我開始學著媽媽的樣子整理房間,掃地、拖地。就在快拖完地時,感覺鼻子熱乎乎的,用手一摸不小心喊了出來:“哇 !流鼻血了······”這時媽媽一下子從床上跳了下來,幫我止鼻血。我連忙說:“沒事,可能是喝水少了······”媽媽看到被我收拾得整齊、干凈的房間,感動得淚流滿面,病情也似乎好了好多,最后我倆抱著笑了。
我現在還小,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能從小事做起,通過這次評選活動,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自己的努力去感恩身邊更多的人。
謝謝大家!
演講稿父母 篇5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
同學們,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學校,我們有著很多很多不同的經歷,但有一樣我們相同的,同樣擁有父母的愛。親愛的同學今天你坐在這里,你知道父母在做什么嗎?你知道父母那邊的天氣嗎?是冷?是熱?是晴?是雨?不知道。但我們的父母一定知道我們在做什么,他們更知道我們這里的天氣如何,因為他們每天收看天氣預報時,必定會因為我們而關注石家莊的天氣,天冷了你一定能收到加衣服的信息,下雨了一定能收到“別忘帶傘”的。父母就這樣執著的把自己的心放在孩子身上,而我們能試試牽掛他們嗎?同學們,請輕輕地閉上雙眼,回想一下最近一次看到父母的形象,他們的額頭是否有皺紋,他們的鬢角是否有霜痕,他們的眼睛是否已昏花,他們的脊背是否還挺直?
同學們一定清晰地記得,開學前父母為我們收拾行囊的那一刻,手不停,嘴不停,那一聲聲的叮嚀里包含著他們多少個不放心,包含著他們多少個牽掛。當火車啟動時母親的身影越來越遠直至看不到了,但我知道她依然在車站佇立,并且已經落淚了,“兒行千里母擔憂啊”。
然而,同學們是否曾捫心自問:我對父母的牽掛有多少呢?翻看相冊,看看自己成長的足跡吧,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我們何曾一時一刻脫離過父母的關愛,吸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親得手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多少個夜晚在母親的童話中入睡;多少個清晨在父親的呼喚中醒來;多少次生病讓母親徹夜守候;多少次跌倒讓父親高高舉過頭頂;多少次犯錯讓母親揪心犯愁;多少次成長讓父親心花怒放……花開花落我們長大成人了,而我們的父母一天天老了,上個月母親過四十五歲生日,發完祝福的信息我心情很沉重,此時此刻我深深理解了孔子的一句話“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母親也是奔五十歲的人了,而我卻還不能自立,還要時時刻刻讓母親牽掛著,在母親生日之際身為人子送不上像樣的禮品,只能發一條信息,真是慚愧難當啊!
同學們,烏鴉尚知反哺,羊羔尚知跪乳,孝,更是為人之本,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盡管我們目前還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但我們可以讓父母為我們少操心,盡管我們目前沒有豐厚的物質去孝敬父母,但我們可以給父母打個電話,發個信息,報上平安送去問候。
同學們,讓我們銘記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的養育。風雨人生路,讓感恩與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