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通用8篇)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關注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和諧的基礎,是構建美好未來的紐帶,它像風,帶來美好的問候,把我們往昔中褶皺的情感撫摸的平平展展,抑或似火,送來最貼心的溫暖,將我們冷如冰霜的心感化地如水般柔媚萬千,那既是這樣,我們怎么能讓和諧如流水般從身邊悄悄溜走呢?怎樣讓人際關系永駐心間,又如何在這偌大的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呢?我想,擁有健康的心理至關重要。
首先,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經常聽見有同學抱怨,學習成績不好,壓力大,悲嘆自己的運氣不好。于是成天悶悶不樂,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虛度光陰。而實際上,人生的道路總是要經歷無數風雨、坎坷,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但是,只要你們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標,積極地去努力,去奮斗,去拼搏,養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就能目光遠大,心境愉快,就能勝不驕,敗不餒。
其次,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真誠相待,真誠,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前提,是心與心互相理解互相接納的支點,一句真誠的問候,一絲真誠的微笑,便可以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亦能給人以慰籍和鼓舞,在社會文明迅速提高,人際關系日益廣泛的現實生活中,在競爭自立的觀念不斷涌現的時代里,真誠待人愈發重要。
第三,要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分享。用欣賞代替嫉妒,孟子言“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與尊敬。因此,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關心和尊重對方是建立友誼,增進溝通的基礎。與他人分享,他人必然也樂于與你分享,這樣,通過一次真誠的分享,你可能會收獲到雙份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另外,我們還應該有寬廣的胸懷,用寬容和諒解代替憤怒,在錯綜復雜的人際交往中,也許有那么幾個人對你不友好,處處與你作對,也許,你會受到羞辱,誤解,甚至會被人欺騙,對于這些事情,如果我們斤斤計較,針鋒相對,反而會激化矛盾,把事態擴大,倒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希望別人怎樣對你,就怎么樣去對待別人,相信世界上沒有暖不化的冰,人間沒有暖不化的凍土。敞開自己的心扉,與他人共享一片溫暖的陽光,讓每一個小小的瞬間幻化成蝶翼般的輕盈與美麗,留在我們的心底。
讓我們將真誠傳遞,以健康的心態,對周圍的人和事,讓微笑盡情灑落,讓健康、幸福的陽光沐浴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人人都擁有一個陽光心理,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2
“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專業外,教師的樂觀心態,快樂情緒則是“學生最受歡迎的老師”的最重要因素。
樂觀包含著寬容、賞識。有寬容精神的教師,他決不會對他的學生有太多的指責與抱怨,他對學生也不會有太多的挑剔。讀到這里的時侯,我眼前仿佛又看到班級里黃欣同學:他為人熱情、大方,待人有禮貌;他的摸樣很可愛,圓圓的小臉蛋上兩只小眼睛特別有神,加上一頭自然彎卷的頭發,讓人一看就喜歡上他。可是,在學習上,他一直是教他的老師的“一塊心病”:他常常不做作業,有做時也是“應付了事”。因為這才讓教過的老師煩惱過、抱怨過,我接任教他語文科時,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試著用各種方法嘗試著教育他:有時,我和他談心,鼓勵他夸獎他;有時,我請同學幫助他;有時,我請其他老師和他談心,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也曾多次請他家長到學校,告訴家長孩子在校的表現;我也曾罰他重新寫作業,可是已經有三個學期了,這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還是老樣子——不做作業。每當遇到這種時候,我的臉一下子變紅了,我知道我內心上也生氣了。想起這些,我不禁汗顏幾分。是啊,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弱點,也是人性的優點,日常生活中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孩子也一樣,他們渴望得到家長、老師的呵護,渴望的理解與寬容,這個時候孩子沒有做作業,孩子犯錯了,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教師俯下身來,耐心的教育和開導,只有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老師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才能讓這樣的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們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利,糾正學生犯錯誤教師的責任,何樂而不為呢?何氣之有?
樂觀的人,寧靜而有激情。我贊同這種觀點,我認為這里的寧靜包含著對工作的執著與認真,包含著對工作的負責,對學生的負責,是對學生充滿著希望,這樣的老師快樂。孩子喜歡這樣的老師。其實快樂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當我們把快樂、笑聲傳遞給別人,傳遞給孩子時,孩子的每一天就快樂。記得有一天早晨,當我走近我的辦公桌,只見上面端端正正地擺放著一封信。心想:“是哪個小家伙打的‘小報告’呢?”我漫不經心地打開信封,只見信上工工整整的寫著:謝老師,您好!真想您。您是我們心中的好老師。我們經常想起您,想起和您在一起的快樂的情景。那時候,您是我們的班主任,還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您不但教我們知識,還給我們講您自己的故事,每次聽了您小時候的故事后,同學們都會捧腹哈哈大笑;每次聽了您中學時代的故事時,同學們又會被您的求學精神而深深地感動了,每當那時候,我們渾身就充滿學習的干勁,除此之外,您還常常跟我們講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放學了,我們常常跑到您家里,有時,您和我們一起玩跳棋,一起看電視,有幾次,我們還一起做飯,您教我們包餃子,想起品嘗您包的餃子,就垂涎三尺,有好幾次,您在洗衣服,我們在一旁幫您提水,您邊洗衣服邊和我們談心。您是我們心中快樂的老師。讀完學生的書信,我掩卷沉思:學生需要的好老師,不一定是人們所說的一定要在教學上取得優秀的成績,或者是他一定要有什么獲獎的論文,獲獎的優質課,其實,學生需要一個快樂的老師,需要一個能時刻把快樂帶給他們和身邊每一個人的老師,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學習的快樂,讓他們感到生活的美好,老師應該從生活上和學習上關心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感到生活、學習都有所信賴,有所依靠。
做個快樂老師,和孩子們一同快樂,用真誠善待每位孩子,成為孩子信賴的朋友。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3
同學們:
我們今天講心理健康教育就得知道他的標準,那么、小學兒童的心理健康標準是什么呢?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智力發育正常。
智力是人認識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發育雖然不能與成人相比,然而他們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個正常與非正常的問題。智力發育的落后將導致兒童一系列的問題,使他們在適應環境時遇到嚴重問題。智力落后是兒童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對兒童的學習、生活有較大的影響。因而智力發育正常與否是衡量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二、適應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涉及到兒童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社會事物評價能力的發展,不良的人際關系反映了孩子在適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小學兒童對事物有廣泛的興趣,天真無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戲和學習。如果如果他總是遠離大家,經常孤獨地玩,經常一言不發地獨自學習和生活,這就顯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頭,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了。所以我們自己應當培養熱愛班級集體,樂于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參加體育會班集體的建設活動。
三、情緒的正常化。
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人的情緒狀態是整個心理活動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緒與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情緒是小學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重要條件,在愉快、高興、喜悅的心情下,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會增進;而在憤怒、焦慮和恐懼或悲傷情況下,孩子的心理會更加偏離常態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極情緒為主導心態,長期的不良情緒積累的結果,會導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時還將導致兒童機體上的某些疾玻
四、心理與行為的統一與協調。
人的心理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大體分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應該是知、情、意三個方面的協調與統一,在外在行為表現上,也應與其他心理活動相適應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形成統一的人格。舉例來說,小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思想認識,形成了一定的態度時,行為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傾向,如果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辦事毫無條理,行為經常紊亂,不協調,或者行為與其內心活動相互矛盾,這就屬于不健康范圍的一種表現。
下面我講以下幾個小學生成長中的幾個問題:
一、 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
在這里我跟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只黑色的烏鴉站在公園的大樹上,正好有一只孔雀在樹下的草地上驕傲地走過。烏鴉尖叫道:“怎么能讓這樣一只怪鳥走進這座公園呢?他散步時的那副驕傲的樣子,就像這里的國王,還長著那么難看的一雙腳。他的羽毛像藍色的幽靈,我絕不喜歡穿上那種顏色的羽毛。他像狐貍一樣拖著尾巴到處轉。”說完,他靜靜地等待著回答。有一小會兒,孔雀什么也沒說。然后,孔雀微笑著開始說話:“我覺得您說的不符合事實,您所說的我的那些缺點可能是一種曲解。您說我傲慢,事實上我昂著頭是為了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開,而且我的雙下巴也使我的脖子變得很難看。實際上,我一點也不傲慢。我知道我長得丑,又長著一雙皮包骨頭皺巴巴的腳,為此我不得不仰著頭,免得看見那雙難看的腳。您只看到了我身上難看的地方,卻沒看到我的那些美麗動人之處。您注意到了嗎?您所批評的,恰恰是人們贊美我的地方。”
這個故事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姿態,你認為是美麗的地方,在別人眼中可能是丑陋了,你認為是善良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可能是惡毒的,這就涉及到怎樣認識和評價自己,這是自我接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只有自我接納才能克服自卑,很好的接納自己才能很好的接納別人。
那么怎樣才能克服自卑使自己更自信呢?那只有一個辦法:欣賞自己,這里還有一個故事:一位少年對一位老人抱怨說自己沒有金錢、沒有地位、沒有人真心愛他。老年人說:“這樣吧,我們來做一個交換。你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一百萬。”少年很吃驚,大聲說,“你給我一千萬也不換。”老年人又說:“那把你的腳給我,我讓你當州長。”少年搖頭說:“你讓我當總統也不行。”老人再次建議到:“把你的雙眼給我,我讓你娶到全國最美麗的女子。”少年好不猶豫的拒絕了:“你就是給我一個天仙也買不了我的眼睛。”老人奇怪的說:“你有一雙價值超一百萬的手,又有重要超過總統地位的腳和比天仙還要緊的眼睛,你還缺什么呢?”這時少年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身上就有非常珍貴的東西,我為什么不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長處呢?
二、走出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堅信自己的判斷,往往不屑考慮別人的意見或做法,對自己不善于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日常處事唯我獨尊,很少顧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兒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進入童年期,隨著兒童認知水平和交際水平的發展,逐步實現脫離自我中心,并且發展出良好的伙伴關系。但是,由于獨生子女獨特的家庭結構,他們從小沒有兄弟姐妹,一個人獨享父母的關愛,再加上祖父母的溺愛,使得幼兒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強化而固著下來,成為一種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務中,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表現出自私和狹隘的弱點。如果不及時加以克服,輕則對今后的社會交往帶來不利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實生活,重則可能引發人際沖突,成為誘發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
(可以講兩只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我想這樣可以走出自我中心:
1、豐富自己。一個人越有知識,越有能力,越有修養,就不會陷入自我中心的圈子中。
2、拓寬自己的心胸。一個人胸懷開闊,豁達大度,就不會為個人的一點小事斤斤計較了。
3、淡化自我意識,擴大自己的交往,這樣可加深彼此的了解與溝通,有助于開闊心胸。
4、自我檢查。可堅持寫“成長日記”,及時檢查自己性格的不足。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課前預習習慣:
1、課前預習課程,每天晚上和上課前,都要將要學習的課程做簡要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字典、查資料等方法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家長詢問,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地學習。
3、預習時要學會用筆在書上做不同的標記,如:重點的內容在文字下面標“△”有疑問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畫“_”,并在字邊寫上“?”等,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
4、預習時要精力集中,培養自己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
(二)、課堂學習習慣
1、 課前將課本、練習本、文具盒及其他學習材料準備好。靜坐看書,等候老師上課。
2、學會正確地使用鉛筆或鋼筆,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注意用筆衛生。
3、課堂上認真接受老師指導,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4、課堂上培養對多門學科的興趣,尤其是英語、科學、社會等學科。
5、 積極踴躍發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莊。、
6、有疑難問題時,及時舉手發言。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并能闡明自己的觀點。
7、虛心聽取別人的發言,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譏笑別人的錯誤。
8、善于合作學習,在進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時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9、學習各科知識時,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地解決問題。
10、學會記課堂筆記,按時完成課堂作業,書寫認真、工整。
最后祝愿全體師生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陽光的心態,快樂幸福的人生!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非常榮幸能與大家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話題進行討論。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育和良好行為訓練。只有尊重科學,強化教育,立足實際,服務學生,探討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方法和途徑,才能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培養,是體現以人為本,是對人的可持續發展負責的基本。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培養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因此,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按照相關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主管主任為副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組,積極開展心理教育研究。為開發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努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發展的個體品質與群體氣質。幾年來,學校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學校從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入手,給與一定的投入,于20xx年建立心理咨詢室,訂閱相關的辦刊書報,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圖板。咨詢室的建立,從學校機制上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證,心理教師利用心理咨詢室的(這個)舞臺,開展了一系列如心理咨詢、建立學生心理成長檔案、組織各種專題培訓、針對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同學為家長提出許多指導和幫助的活動。
其次,我校堅持每周舉行一次主題班隊會,凈化了學生的心靈,解決了學生心理困惑問題。主題班會向家長開放,廣大家長走進課堂,和學生一起觀摩主題班會,受到家長的稱贊。使學生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交際能力和心理品質得到了提高。
第三,通過宣傳櫥窗、黑板報開辟“心雨專刊”,班級開設“心靈俱樂部”、“知心園地”、“真情溝通”、“心語架新橋”等班刊專欄,時刻為學生傳授心里健康知識。
第四,每個班級創辦了由3—5名學生和小干部組成的“心靈互動小組”。協助教師、幫助同學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
在此基礎上,學校認真研究小學生心理作用與行為變化的相互關系,研究確定了適合本校校情和學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學習心理、情緒心理、意志心理、交往心理、考試心理、創新心理。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實施,達到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如在低年級,教師重點幫助學生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在中、高年級,教師重點幫助學生克服厭學、考試焦慮、膽怯、抑郁、孤僻、自卑、忌妒、情緒脆弱、過度依賴、意志薄弱、怕苦怕累、抗挫折能力差、不善自我調節等心理,體驗交往、樂學、開朗、成功的樂趣。在教育過程中,做到“三方滲透、四個結合”:即學校管理滲透,學科教學滲透,特色活動滲透;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外化教育與內化教育相結合,共性教育與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立足實際,切實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我們學生的一些心里問題。首先我們的孩子和學生最常見的問題那就是馬虎。我們總說的是這孩子不是不會就是馬虎。這話聽起來其實沒有太多責備的意味。我們雖然知道馬虎不好,但并不認為他有多嚴重,以為大了就好了。學習這么久之后我們才知道馬虎不是小事,它是一種習慣,當一個毛病成為習慣就比較可怕了。什么是馬虎?不認真是馬虎!為什么不認真?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馬虎即然是習慣那就可以養成不馬虎的習慣。
對此,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必須養成作題或作業后檢查的習慣,在學校如此在家也必須如此。自己先檢查然后老師家長再檢查有錯時不告訴他具體錯哪了。劃定范圍讓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學習時不能讓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別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邊。別開電視,小聲說話別有事沒事地問一句餓嗎?渴嗎?難嗎?心理學上說一個習慣的養成最少要六天。可這個習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除此之外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這表現在上課時有時不注意聽講,常做小動作,老走神。注意力有專門的訓練方法,為此我校采取了這幾種方法。
一、聽覺集中訓練法:
閉上眼睛,用心來聽鬧鐘的滴嗒聲,并要求他伴隨著這種聲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環境安靜,可以是一兩個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組。每天五次每次兩分鐘左右,堅持六天。
二、視覺想象訓練:
要求環境安靜,閉目靜坐,先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個黑點,再想象由這個點向右無限延長的黑線。每天練習三次。每次五分鐘。隔兩天后再想象,由黑點起無限旋轉的螺旋線形。療程為7天。然后減少量堅持2周。(鞏固)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幫學生克服“走神兒”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幾張小卡片,上面寫專心聽講、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時常看得見的地證詞如文具合時書桌上,家里的寫字臺上墻上等這樣無論上課聽講還是回家做作業都可以提醒自己別走神。
2、記錄法:準備一個小本,專門用來記錄走神兒的內容。比如,今天數學課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賽來著,那就要在本上記錄:數學課足球賽約2分鐘。這樣記錄幾天后認真看一遍會發現自己胡思亂想的東西多無聊,浪費了多少時間。想信用不過多久本上的記錄會越來越少的
3、自我獎懲法:就是在每次業或復習功課之前。先給自己定個時間表,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完成什么內容。如果在規定時間完成了學習計劃,并且始終專心致志的。那么就獎勵一下自己:看會兒電視或聽一段音樂;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計劃落空,那你就
該毫不留情地懲罰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務或跑樓梯等。這樣長此以往就會為了獎勵避免懲罰而漸漸養成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了
種子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才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破繭而出,必須經過苦苦掙扎才會有彩蝶的翅膀美麗如畫。21世紀的小學生,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5
a strong antagonistic nature of antagonistic pairs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daily study and life are harmful, if left unchecked, will likely result in children's mental defects, serious or even affect the future life, study and work. theref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stance of rebellious, to help children to overcome the rebellious, for the parents is very important.
the child'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inly as follows: first, a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ce, showing a high desire, like putting in distress when they always want to express a unique insight to make an unusual move, in order to get attention, to demonstrate its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e second is the psychological curiosity. psychologists believe that when something is disabled, it is easy to arouse people's curiosity and thirst for knowledge. especially in the prohibition only without any explan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a strong mystery more cause for speculation. those "young people should not get"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advertising is the use of young people curious about psychology, so as to achieve to attract more young people to watch purposes. the third is the psychological opposite. once among people hold negative attitude, but also on his view, behavior negative attitude. for example teachers are less advanced students always criticize and backward on the teacher said the students could not listen to the words of cynicism among the general. fourth, extreme psychological. during adolescence, children social experience shallow, still quite a lack of knowledge to see if the problem is too simple, or even very one-sided, often focusing on one point less than the rest, but for this complacency.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6
同學:
我們今天談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知道他的標準。那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是什么呢?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智力發育正常。
智力是人認識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發育雖然不能與成人相比,然而他們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個正常與非正常的問題。智力發育的落后將導致兒童一系列的問題,使他們在適應環境時遇到嚴重問題。智力落后是兒童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對兒童的學習、生活有較大的影響。因而智力發育正常與否是衡量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二、適應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涉及到兒童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社會事物評價能力的發展,不良的人際關系反映了孩子在適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小學兒童對事物有廣泛的興趣,天真無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戲和學習。如果如果他總是遠離大家,經常孤獨地玩,經常一言不發地獨自學習和生活,這就顯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頭,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了。所以我們自己應當培養熱愛班級集體,樂于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參加體育會班集體的建設活動。
三、情緒的正常化。
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人的情緒狀態是整個心理活動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緒與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情緒是小學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重要條件,在愉快、高興、喜悅的心情下,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會增進;而在憤怒、焦慮和恐懼或悲傷情況下,孩子的心理會更加偏離常態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極情緒為主導心態,長期的不良情緒積累的結果,會導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時還將導致兒童機體上的某些疾玻
四、心理與行為的統一與協調。
人的心理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大體分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應該是知、情、意三個方面的協調與統一,在外在行為表現上,也應與其他心理活動相適應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形成統一的人格。舉例來說,小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思想認識,形成了一定的態度時,行為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傾向,如果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辦事毫無條理,行為經常紊亂,不協調,或者行為與其內心活動相互矛盾,這就屬于不健康范圍的一種表現。
下面我講以下幾個小學生成長中的幾個問題:
一、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
在這里我跟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只黑色的烏鴉站在公園的大樹上,正好有一只孔雀在樹下的草地上驕傲地走過。烏鴉尖叫道:“怎么能讓這樣一只怪鳥走進這座公園呢?他散步時的那副驕傲的樣子,就像這里的國王,還長著那么難看的一雙腳。他的羽毛像藍色的幽靈,我絕不喜歡穿上那種顏色的羽毛。他像狐貍一樣拖著尾巴到處轉。”說完,他靜靜地等待著回答。有一小會兒,孔雀什么也沒說。然后,孔雀微笑著開始說話:“我覺得您說的不符合事實,您所說的我的那些缺點可能是一種曲解。您說我傲慢,事實上我昂著頭是為了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開,而且我的雙下巴也使我的脖子變得很難看。實際上,我一點也不傲慢。我知道我長得丑,又長著一雙皮包骨頭皺巴巴的腳,為此我不得不仰著頭,免得看見那雙難看的腳。您只看到了我身上難看的地方,卻沒看到我的那些美麗動人之處。您注意到了嗎?您所批評的,恰恰是人們贊美我的地方。”
這個故事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姿態,你認為是美麗的地方,在別人眼中可能是丑陋了,你認為是善良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可能是惡毒的,這就涉及到怎樣認識和評價自己,這是自我接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只有自我接納才能克服自卑,很好的接納自己才能很好的接納別人。
那么怎樣才能克服自卑使自己更自信呢?那只有一個辦法:欣賞自己,這里還有一個故事:一位少年對一位老人抱怨說自己沒有金錢、沒有地位、沒有人真心愛他。老年人說:“這樣吧,我們來做一個交換。你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一百萬。”少年很吃驚,大聲說,“你給我一千萬也不換。”老年人又說:“那把你的腳給我,我讓你當州長。”少年搖頭說:“你讓我當總統也不行。”老人再次建議到:“把你的雙眼給我,我讓你娶到全國最美麗的女子。”少年好不猶豫的拒絕了:“你就是給我一個天仙也買不了我的眼睛。”老人奇怪的說:“你有一雙價值超一百萬的手,又有重要超過總統地位的腳和比天仙還要緊的眼睛,你還缺什么呢?”這時少年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身上就有非常珍貴的東西,我為什么不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長處呢?
二、走出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堅信自己的判斷,往往不屑考慮別人的意見或做法,對自己不善于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日常處事唯我獨尊,很少顧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兒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進入童年期,隨著兒童認知水平和交際水平的發展,逐步實現脫離自我中心,并且發展出良好的伙伴關系。但是,由于獨生子女獨特的家庭結構,他們從小沒有兄弟姐妹,一個人獨享父母的關愛,再加上祖父母的溺愛,使得幼兒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強化而固著下來,成為一種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務中,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表現出自私和狹隘的弱點。如果不及時加以克服,輕則對今后的社會交往帶來不利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實生活,重則可能引發人際沖突,成為誘發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
(可以講兩只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我想這樣可以走出自我中心:
1、豐富自己。一個人越有知識,越有能力,越有修養,就不會陷入自我中心的圈子中。
2、拓寬自己的心胸。一個人胸懷開闊,豁達大度,就不會為個人的一點小事斤斤計較了。
3、淡化自我意識,擴大自己的交往,這樣可加深彼此的了解與溝通,有助于開闊心胸。
4、自我檢查。可堅持寫“成長日記”,及時檢查自己性格的不足。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課前預習習慣:
1、課前預習課程,每天晚上和上課前,都要將要學習的課程做簡要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字典、查資料等方法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家長詢問,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地學習。
3、預習時要學會用筆在書上做不同的標記,如:重點的內容在文字下面標“△”有疑問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畫“x”,并在字邊寫上“?”等,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
4、預習時要精力集中,培養自己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
(二)、課堂學習習慣
1、課前將課本、練習本、文具盒及其他學習材料準備好。靜坐看書,等候老師上課。
2、學會正確地使用鉛筆或鋼筆,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注意用筆衛生。
3、課堂上認真接受老師指導,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4、課堂上培養對多門學科的興趣,尤其是英語、科學、社會等學科。
5、積極踴躍發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莊。、
6、有疑難問題時,及時舉手發言。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并能闡明自己的觀點。
7、虛心聽取別人的發言,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譏笑別人的錯誤。
8、善于合作學習,在進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時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9、學習各科知識時,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地解決問題。
10、學會記課堂筆記,按時完成課堂作業,書寫認真、工整。
最后祝愿全體師生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陽光的心態,快樂幸福的人生!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我的題目是關注心理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但如果我問大家,什么是健康,多數人一定會覺得,身體沒病就是健康。的確,長期以來,人們的健康觀念就局限在身體方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沒有身體疾病的癥狀和表現,還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意志、清晰的認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構成我們迎接未來社會必須具備的優良心理品質。”古代名醫華佗說過,善醫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意思是說,一個好的醫生,一定是先調整人的心態,然后才去治療他身體上的病。由此可見,一個健康的心理對我們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活的節奏一天天加快。對同學們而言,學習負擔也在變重。在我們同學中間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有的同學不能正確對待學習,上課不能夠專心聽講,不能按時完成,對學習缺乏自信;有的學生會無緣無故地悶悶不樂,感到孤獨寂寞;有的同學意志消沉,悲觀失望;有的同學自卑,心理脆弱,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承受不起挫折或失敗等等。所有這些都與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關。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響著一場考試的得失,影響著一場比賽的勝負;大而言之,影響著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影響著班級、學校的和諧,社會的安定。
一個良好的心理是需要培養的,我希望同學們能首先從以下幾個基礎方面做起:
一 要對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經常聽到同學們說,心理不健康就是神經病,去咨詢室的人就是有病,是去看病的。但其實,世界心理衛生組織對人的心理做了這樣一個劃分,人的心理分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你們所說的神經病、病,往往都是屬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圍,是需要藥物輔助治療的心理疾病,而我們的日常心理咨詢只是讓同學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去過心理咨詢室的同學一定知道,那里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家,是一個讓你們休息、調整、充電、加油的地方。現在很多學校都還沒有這樣的條件,但我們有,為什么我們不去好好珍惜和利用它呢?
在西方國家,人們去求助心理咨詢,就像治療感冒那樣普遍,是一種文明的表現。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詢和治療,不論其問題大小與嚴重程度。我們的陽光的心靈偶爾也會“感冒”,同學們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時候,你們活潑、開朗、富有激情和朝氣,然而這充滿朝氣的季節,也會時常飄落著苦澀的花瓣雨。身體感冒了,體魄好的人可以自我治愈,身體素質稍差一些的人則需要求助于醫生,心靈的“感冒”也一樣,同學們要善于自我調節,自我疏導。但是,當我們無法獨自面對時,我們也要學會求助于老師、同學、家長等。
二 要更好地認識自己。
在所有能給你溫暖和幫助的人當中,一定不要忘記最重要的那個就是你自己。了解自己,正視自己,悅納自己,無論高矮胖瘦,鏡子里那個端正的人就是最好的你。所以我們的男同學,干凈清爽的短發就很好;我們的女同學,簡單的校服就很美,自然的面容就很美,年輕的你們不需要太多的修飾!除了外表,我們也要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我們經常聽到同學抱怨自己的運氣不佳命途多舛,但是,一帆風順對誰來說都只能是個美好的夢,人生路上的風雨和坎坷是誰也避免不了的,有空去悲嘆人生,不妨堅定自己的信念,向著自己的目標奮斗,陽光總在風雨后,只要努力,總能看見彩虹。
三 要提高道德修養。
孔子說,仁者壽,知道仁義并且施行仁義的人會長壽,說明一個高尚的道德品質與健康有著很大的關系。古人還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也說明有高尚的道德就能有快樂的心態,有快樂的心態才能長壽。所以一些小事能夠做到的就不去計較利益,或許你做的很多事情受益的都是別人,但是由此形成的品德是自己的。學會把心放寬,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筆財富。
我們常說,讓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傷痛,而是內心深處的困惑。讓臉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難,而是禁閉心靈的結果。同學們,當你有滿溢的幸福需要分享時,當你有滿腔的心事需要傾訴時,請別忘了,每周二、周三中午,設在圖書館四樓的“心理小屋”的大門在向你敞開著!在那里,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心理輔導室的老師將耐心傾聽同學們的心里話,并堅持保密的原則,幫助你戰勝心理困擾,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各種挑戰!
同學們,幸福離我們并不遙遠,心靈的“感冒”更不可怕。讓我們攜起手來關注心理健康,用真誠和熱情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共同去開拓健康的綠洲,促進我們的健康。
最后祝我們全校師生身心健康,微笑面對每一天,天天都有好心情。
關于心理的演講2025 篇8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爺爺和他的孫女。
有一位年過七旬的爺爺,別人在這個年紀都已兒孫滿堂,享天倫之樂了,除了老伴前幾年離他而去了,他的生活和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可就在前幾年,他被測出了患有眼疾。不久后,他失明了。他極度的難受無法適應。恐慌無措,懊悔充斥著他的內心。他開始變得不安,少語有時甚至暴怒。就在這時,她的小孫女對他說。爺爺,不要難過。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是你還有我們,我會做你的眼睛。于是孫女一旦有了空閑,就陪爺爺聽聽戲,陪她出去散散步,曬曬太陽。講新鮮的事兒給他聽。就這樣,爺爺度過了生命后最難熬的時期。
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里人開始對爺爺變得冷淡,被他的要求變得不耐煩。雖然爺爺失明后變得有些敏感,但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和親人能夠多給他一些關愛。現實往往與所求相反。而同時那個關心她的孫女也到了高三學業繁重,陪伴爺爺的時間越來越少,美美對爺爺的囑咐呼喚都有些力不從心。就在說要去上學的時候,爺爺都會緊緊的握住她的手說。不要瘦了,要好好讀書哦。
就在沖刺高考的期間,經常聽見媽媽和嬸婆說,你爺爺是不是病了,經常賭氣不吃飯,經常故意摔倒,經常大呼小叫,經常大題小做,經常……經常叫著你的小名兒,孫女知道爺爺不是病了,他只是寂寞了,就像一個隔絕世俗的隱士人,太久沒有接觸人氣了太寂寞了,于是孫女就在媽媽嬸婆爺爺的關系中游走著,希望她們多給爺爺一些關愛,也希望爺爺可以敞開心扉,試著依靠自己。
后來孫女考上了大學,離開了家,在電話那頭問起家中的情況時,媽媽總是說上個半個多小時,說的無非就是爺爺怎樣的任性,怎么樣的無理取鬧,聽著媽媽委屈的訴說著她的不容易,孫女也遲疑過矛盾過,爺爺是不是真的病了,變得老年癡呆了,于是國慶小長假的時候回了趟家目睹了現實,爺爺真的變了。
就在重返大學之際,爺爺還是一如既往的緊緊握住孫女的手,仿佛握著什么世間珍寶一樣,并說:要好好讀書啊,自己照顧好自己,不要瘦了。就在去后不久的一個晚上,孫女接到了爺爺去世的電話,原來爺爺不是病了也不是變了,而是發現自己時日不多,想在彌留之際用這種偏激的方式取得親人的關注,哪怕是一句責罵,一句抱怨,一句嫌棄,爺爺也開心,回到家后,看到冰館里爺爺安祥的面容,那因顯瘦也凸起的眼眶,孫女的眼淚忍不住了流下來,懊悔自己為什么沒有再給爺爺多一些的關愛,懊悔自己當初的遲疑,為什么沒有在爺爺緊緊握住自己的時候也回握爺爺,在爺爺說你要好好照顧好自己的時候也對爺爺說一句,爺爺你也要好好吃飯啊。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這個孫女是誰了吧,到現在我都在遺憾,為什么沒能堅持到最后,為什么一開始給了他依賴,給了他關愛。到最后,爺爺需要我的時候,卻沒能陪伴他。人生啊,往往要失去了才珍惜,要造成了遺憾才懂得彌補。
希望大家聽完這個故事后,可以關注到自己身邊真正需要珍惜的人,意識到需要堅持去做很多時候你們的煩惱來自成績,你們的生活充斥著分數,使你們喘不過氣來,你們常呼吁:理解萬歲!希望老師、家長多留些空間給你們去自由的飛翔。然而往往這樣的自由你們得不到,于是你們埋怨、你們叛逆……但其實,哪個家長不愿自己的孩子好?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材呢?由于在大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所謂的自由,于是,你們更渴望得到同學的友誼與支持。然而,要得到一份真正的友誼是多么的不易,在諸多的交流與碰撞中,你和同樣屬于叛逆期的同學們,就很容易產生大量的沖突和摩擦。怎么辦?看來我們很有必要來探討一下怎樣與父母、與老師、與同學相處!
前不久,我在一個班上課。有一個同學幫我做了一個調查,看看班上有多少同學在上網,結果非常可惜,沒有找到沒有上過網的,上過N次的還大有人在。你們上網干什么?無非是聊天和打游戲,有的出于好奇甚至再看看什么不良的東西!上網怎么會這么吸引你們?它到底有什么魅力?網絡是虛擬的,正是因為在現實中你們得不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理解與尊重,所以才會慢慢地從網絡中尋找慰藉,漸漸的迷戀上了網絡,但網絡就象是慢性毒藥,很容易侵蝕你們弱小而不成熟的心靈,而且,會使你們漸漸脫離這個現實世界,脫離與同學、家長、老師的相處,這太可怕了,同學們,要知道你們是生活在現實中的啊!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能找到一條與身邊的人友好相處,真心交流的方法,那么我們的世界就不會那么容易被電腦控制,從而成為一個有個性,出色的中學生!
一、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惜
荀子說:“人之生也,不能無群。”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見得最多的就是我們周圍的同學。因此如何與同學相處就是初中生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與同學交往貴在真誠,以心靈換得心靈!初中三年是人生的轉擇期,同時,這時候的你們又是非常的單純以及脫離幼稚的時期,友誼對于你們來說更是不加瑕疵。所以首先,打開你的心門,主動的與同學去交流,不帶任何的功利與懷疑,只有真心的交流才能換得真正的友誼!
有些同學比較內向,與陌生人說話就會臉紅,更加不敢主動與人交流。其實,不要害怕,自信是你首先要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多考慮我要怎樣才能順其自然的表現自己而不是擔憂人家是否會注意自己、嘲笑自己!采用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多說幾遍:我能行!你就一定能行,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先試試與同桌、同組交流,再擴散開去,多參加些集體的活動,即使失敗也無所謂,要知道積極參加社會鍛煉將來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有的同學說,我每次都是真心對朋友,可是他卻好象滿不在乎,有時還會做些傷害自己的事,比如,出去玩不約上自己,和別人一起數落自己的不是,等等!其實,與人交流貴在問心無愧,上課的時候說過,你希望別人怎么對你,你就首先要自己做好。所以遇到上述的情況,不要沮喪,先看看自己做的好不好,是不是問心無愧了,然后大膽的對朋友指出那些你不能容忍的行為,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他一定會為你著想,并改正,當然這時要懂得說話的技巧,不要一上來就說:“我覺得你……很不對,應該……”這樣會傷害朋友的自尊心,要委婉的溫和的,最好面帶微笑用商量的語氣說,比如:“上次你……我覺得如果……可能更好,你覺得呢?”同時,是朋友就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容忍他的一些錯誤,互相提點才是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如果他對于你說的根本不在乎,或者根本沒把你當朋友,那么這就不是你的錯了,有何必為此傷心呢?每個人都有選擇朋友的'權利,只要讓自己做好,就什么都不要在乎了!
另外,我們在班上總能發現有這樣的同學,他們上課時喜歡接老師的下嘴,時不時還發出些怪聲音,下了課還偏要去同學面前搗蛋,為什么?還有的,一天一套衣服,更有甚者半天一套,怎么會這樣?對了,無非是想讓同學注意到他,讓老師知道有這么個人存在。而這些同學大多是平時成績和表現不怎么好的,大家從小到大有這么一個習慣就是要和成績好的同學玩,不和成績差的同學在一起,免得近墨者黑了。這樣,在正常的情況下得不到友誼的他們就想采取嘩眾取寵的方式來得到大家的關注,其實這毫無必要。為什么不從改正自己的缺點做起呢?要知道嘩眾取寵只能得到同學一時的注意,或者只是一笑,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友誼,要得到別人真正的尊重就要多檢討自己,把壞習慣改了,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夫,當一個人真正值得別人去尊重時,他才可能得到大家的發自內心的善意的關注。
再者,現在的你們正處于青春期,而這個時期與異性的交往又成了非常敏感的話題!你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常想“我長得瀟灑(漂亮)嗎?”“我聰明嗎?”等,經常對著鏡子“孤芳自賞”,并十分留意周圍人的眼光、態度及對自己的評價,希望引起別人特別是異性的注意,因此在這個時候就特別注重梳妝打扮以及一言一行。
在與異性交往時,你們一方面表現出不安、羞澀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內心里關心、向往甚至愛幕異性,渴望與異性接近,喜歡悄悄議論異性。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普遍現象。其實正常的異性交往是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的,男女同學之間交往的好處至少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類型是有差異的。男女生經常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就可以取長補短,差異互補,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動水平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