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以謙虛為話題的演講稿(精選5篇)
關于以謙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1
偉人都能做到虛心學習的態度,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取他人的長處補自己不足之處,不正是在為自己留一條縫隙嗎?在每次的學習過程中,都給自己留下進步的空間,日積月累,就能有更大的進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謙虛的演講稿吧。
謙虛之心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曾經聽媽媽說起這樣兩句話,我卻一直沒有理解它的意思,直到那一次。
記得三年級以前,語文考試,我每次都只能考60幾分。終于,有一次,我考到了85分,我感到開心、興奮。放學回家,走起路來都一蹦一跳的,看上去像一只調皮的小白兔,有些得意忘形。
回到家中,我得意地拉開書包拉鏈,把那張寫著“85”的試卷給了媽媽看。媽媽露出了笑容,這時的我盯著媽媽,早已滿臉驕傲。媽媽見了我這樣,沉默未語。
在那段時間,我再也沒有被別人叫學渣。天天四處嘚瑟,感覺全身輕飄飄的,很是驕傲。
不知不覺間,又一次考試的成績下來了,結果令我大吃一驚,“61分!”我看了后沉默不語,沮喪地拿著試卷,離開了校園,沒有了之前的神氣,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回到家中,我把試卷慢吞吞地從書包中拿出遞給媽媽。媽媽并沒有批評我,而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做人也要謙虛,不能自滿,否則就會失敗,你看你上一次多么驕傲,多么神氣。”聽了媽媽的話,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媽媽嘆了口氣,又對我說:“這是一個教訓,你以后不可以這樣子了。”我點了點頭。之后,我把媽媽的話,刻在了我的心中。
直到這一次,我才明白這就是謙虛,只有謙虛,才能成就大事業;“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句話,一直都刻在我的心中,時刻提醒我,要有一顆謙虛之心。
關于以謙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2
謙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德,想在現實社會中尋找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例子,卻很難把它找到。像“謙讓”這樣的事情在我的身邊很少發生,原因很簡單:我是個直性子的人。哈哈,照此來說,那“謙讓”的例子不就沒有了嗎?您別著急,在各種宴會上,比如結婚時客人就坐,不就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謙讓”關系了嗎?
我聽朋友講過《聊齋志異》中一個關于“謙讓”的樂極生悲的小故事:一群人熱鬧地讓座,有一個人拉住另一個人的袖子,想把他拽上座去。那個被拉住的人使足全身力量向后躲閃。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突然,拉袖子的人手一松,被拉袖子的胳膊猛地向后一沖,正好撞在后面看熱鬧的人的大板牙上,一聲脆響--雙牙落地!我聽完后,不禁感到后怕:幸虧我不愛看熱鬧,不然,我的板牙恐怕也會落個像這個人一樣的悲慘下場啦!
近年來,考場讓座之風頻繁出現。本人也經歷過一次。
學校期末考試時,因為是打亂順序分考場,我也不害怕別人抄襲了,便放松了警惕。我來到考場時,坐在前面的男生說:“大姐啊,我知道您的語文成績最好,總是第一,您……讓我看看行嗎?”我想:
“這個人怎么這么神通呢,啥都知道,先假裝許諾,不讓他看!”我說:“行吧,你可別讓老師發現了!”他說:“誰我不敢抄啊?”我心想:得,這回碰到個能抄的主,真慘!
后來,監考老師轉悠到我旁邊就不走了,我心里暗暗高興,前面的“神抄”一看有老師,哪還敢抄啊?!考完以后,他說:“這老師是不是有毛病啊,不到前面看著,在后面看?”
考場讓座之風之所以如此盛行,就是因為一些學生品德的敗壞和好學生的軟弱,所以,父親給我的教誨,真是總結了這一點:該讓時讓,不該讓時不要讓……我將永生銘記……
謙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處處講求競爭的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主張謙讓的人說“謙虛忍讓不僅是修養好更是大智慧。”
反對謙讓的人說“謙讓早就過時了。弱肉強食,競爭就該當仁不讓。”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類似謙讓的事情在你我身邊似乎已很難發生了。無論是乘車、購物、排隊、買票,還是與人合作、相處,優先考慮個人利益不僅是人性使然,也是現實生活所激發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實秋曾在一文中寫道:“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
難道謙讓真的過時了嗎?當然沒有。
關于以謙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3
當你遇到挫折,你會怎么辦呢?當你得到夸獎時,你會怎么想呢?當你處于上風,超越了別人時,你會怎樣看待呢?這些問題之前我從沒有想過,也許我會做出與一般人一樣的舉動,但自從前幾天我拜讀了《正確面對現實》一文之后,我對這幾個問題有了新的見解,并從中受益匪淺。
《正確面對現實》主要敘述了做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應該如何認識自己,面對事情,并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
以前,我一聽到同學們的贊揚,就開始飄飄然了。看了這篇文章之后,又想了想,比我成績還好的內當家那么謙虛,我立刻清醒了腦子。“取得這么點兒成績就自夸了?”我暗暗責怪自己。文章上寫了:成功時不沾沾自喜,不驕傲自滿,應再接再厲,不斷進取。俗話說得好: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自不量力,在你攀向科學高峰,走向社會的漫漫長途中,有多少人比你強啊?我克制了自滿情緒,看到了自己的缺點。這樣,我的水平又有了提高。
在生活中,我膽大如虎,在課堂上發言時,我卻膽小如鼠,因此,不敢舉手便成了我求學道路的“攔路虎”。讀罷此文,我深深地懂得了:我要善于適應逆境,學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區區舉手,怕什么?我要敢于逆流而上,不輕易放棄,因為我的座右銘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社會不斷發展,環境不斷變化,新事物不斷涌現,身為現代小學生的我,要開始訓練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遇到挫折就退卻是我的“致命弱點”,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個缺點總是像“跟屁蟲”一樣粘著我。幸好在我拿它無可奈何,心灰意冷時,這篇文章猶如我的“救世主”似的“從天而降”。我終于找到了這些即將走向“滅絕”的邊緣----挫折的克星了!那就是:克服,克服,再克服。我需做到的是: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擊倒自己的短處,以增強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的毅力,并樹立自信心,千萬不要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挫折呀,就是成功之父。
《正確面對現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遇到挫折不妄自菲薄,要看到光明的前景,因為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十全十美,有挫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成功時不要趾高氣揚,高興固然是對的,可過高地估量自己,就會得意忘形。還有貶低別人是大忌,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也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困難面前不失信心,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戰!
我堅信,我會一步一個腳印,穩步走向光明的成功之路。
關于以謙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4
自信是現代人應當具有的一種生活態度,反過來說就是信自,即相信自己。我們應當相信自己,假使你連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值得你信任的呢?只有相信自己,才會建立起成功的信心,才會取得成功。很多人不自信是因為自卑心理,自己認為自己不行,自己都放棄了希望,那么又能期望從別人那兒獲得希望嗎?所以我認為相信自己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可以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聽起來固然十分瀟灑,但并不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誠然,我們應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為外人所干擾。但當別人是真誠地向你提出建議時,我以為我們應當虛心接受。“滿招損,謙受益”指的就是過度的自信會招致損失,而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則會得當好處,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正確處理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的關系。
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謙虛地接受別人意見而不盲目聽從,要充分地了解和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善長的方面,在能夠自信并且善長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了解的領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時候適當地聽取他人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長,前進中布滿了荊棘。我們總是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轉折。如何邁進每一步都要我們自己做出抉擇。沒有人能夠幫助我們,我們必須依靠自己,必須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無悔地走下去。“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我們不能依靠他人,但我們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見,尋找最好的方法。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已經逐漸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聽取別人善意的建議那樣,我們走著自己的道路,接受別人理性的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嶇,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彼岸的希望。
“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我們反對極端的想法,我們也擁有辯別是非的能力。正確地認知自己的位置和想法,仔細地思考他人的意見,將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結合起來,作到謹言慎行,堅實地邁出你人生的每一步,在不遠處一定會看見彩虹。
關于以謙虛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5
有一則故事說:一個男孩和父親去散步,父親聽見了馬車聲,并準確分辨出是個空馬車,男孩問為什么,父親說:馬車越空,噪音越大.這則故事能夠告訴我們:越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越穩重,也就是說越謙虛.
謙虛是所有美德中最閃耀的一顆星。它會使成功的人更加成功。失敗的人永不氣餒。謙虛是無價的,它掌握著人生的方向。謙虛是真正的智慧,更是成功的基石。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時到一家人家作客。齊白石先到,他布衣布鞋,而其他人全都是西裝革履,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久,梅蘭芳到了,主人高興相迎,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看到老師時,就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教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都很驚訝。
梅蘭芳不為自己的名氣而迷惑雙眼。謙卑待人。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待人,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品德和素質,從而提升在集體中的威信。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
受世人崇敬的周恩來,一生謙虛謹慎。身為總理雖日理萬機,但每到一處都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60年代有一次他到上海考察與電影演員們會面,在親切交談中,有同志向他建議:“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可他回答說:“我當上總理以后犯下很多錯誤,如果我寫書,就寫一生中的錯誤,讓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別再犯同樣的錯誤,以便更好的建設中華民族。
周恩來為我國的成立和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他也是踩著謙虛這條路走來的。從不夸耀自己的優點,使他成為了人尊敬的總理。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大家不要做“空馬車”讓我們養成謙虛的態度。使自己充實,做一個高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