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座談會發言稿
三、選調生成長的關鍵
我從走出大學校門,來參加工作兩年多時間了,經常會思考選調生的成長發展,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今天說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也是和大家共勉。選調生要成長發展,就必須把握好一些關鍵的點和環節。首先,就是要立足當前,干好工作。要多了解,多接觸,多走動,多下鄉,多做事,要多崗位鍛煉。“拒絕工作就是拒絕進步”,我們作為年輕人,說近一點沒有理由和工作過不去,說遠一點沒有必要和自己的前途過不去。因為我們今天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明天能夠更好地發展。要學會耐住寂寞、忍受孤獨,把簡單的事情干好同樣能夠體現水平,把細節的東西處理好才能做好全局工作。其次,就是要多思考,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現在的社會很浮躁,學習成了一些干部的“短板”,只知道開會、讀文件、忙碌地應酬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選調生,這些是不可取的,我們必須經常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現在學習的渠道很廣泛,網絡、電視、報刊,哪怕是一片紙、一行文字都是良好的素材,關鍵取決于我們的心態和態度。社會是最好的大學,我們還要放下身段、放低姿態,向普通群眾學習,向社會實踐學習。只有讓自己的頭腦變得豐富起來,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發展。再次,就是要視野開闊,放眼長遠。不光要“身在看”,更重要的是要“跳出看”。要考慮特殊性,但更要把放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背景下去比較、去研究、去探討,不能只做井底之蛙,那樣就跟不上時代步伐了。未來在我們手中,改革發展的重擔也會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有信心,更應該有責任。第四,就是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人終究會被社會化、被一些規則同化,但我希望在座的選調生這個社會化的過程比別人慢一點。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說實話、干實事、見實效。我的觀點就是,在這個特殊的地方工作,選調生必須成長為實事求是的典范、愛崗敬業的典范、思想創新的典范、民族團結的典范。最后,就是要具備良好的品牌意識。我在思考一個問題,能否把選調生打造成一張“品牌”或者“王牌”?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開好步、定好調。近年來,通過各位選調生的努力,表現不錯,做出了成績,逐漸贏得了干部群眾的認可,今后我們還要努力,還要保持,還要提高。
四、幾點工作建議
組織部是干部之家,更是我們這些遠離故土的選調生們的“娘家”。在工作中,我們也存在不少的實際困難和困惑。今天我提出來,懇請組織部門能夠最大限度地予以解決、幫助呼吁。當然,這不是訴苦,也不一定代表大家的心聲,但至少可以反映一些真實的情況,希望能對選調生工作、組織工作、干部工作有所啟發和參考。一是解決實際生活困難。據我估算,“”期間有將近500名年輕人進入工作,包括選調生、公務員、村官、特崗老師、醫生等,其中相當一部分不是xx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住房難、吃飯難、婚戀難等實際問題。今后進入工作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如何留住人才,積蓄發展力量?應該長遠考慮。懇請組織部門幫助呼吁,爭取在縣城新區開發、廉租房建設中適當考慮干部周轉用房。二是出臺選調生管理辦法。目前的現狀是,哪個單位缺人就從選調生中臨時抽調、借用,我認為這樣并不一定科學。“無規矩不成方圓”,建議組織部門根據中央和省、州公務員(選調生)政策規定,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出臺一部涉及選調生工作分配、掛職學習、輪崗鍛煉、交流使用、跟蹤管理等范圍的管理辦法,更加科學、合理、規范地管理選調生。三是對外推薦輸送優秀干部。我們不光要培養優秀的干部,還應該培養優秀的領導干部,這個意識有必要加強。現實中不難發現,哪個地方出干部多,哪個地方發展就快。留住人才當然重要,但能否換個角度思考,把優秀的選調生干部積極往州、省部門推薦,促使他們成長為更高級別的領導干部,形成良性互動鏈條,實施另外一種模式的人力資源戰略,做長遠打算和長期投資。當然必須符合干部成長規律和干部管理規定,而不是拔苗助長。四是創新選調生管理模式。由于近年來我省選調生招錄政策的調整,對考生政治面貌要求放寬,因此我縣部分選調生不是共產黨員。最近我州創造性地提成要在民族聚居縣成立“蘇施”(彝語,意為優秀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議組織部門成立“xx縣選調生蘇施特別黨支部”,將全縣選調生納入其中,作為組織工作創新舉措。職責為:1.解決部分選調生入黨問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2.以此為平臺和契機,重點培養一部分優秀選調生干部;3.在全縣干部隊伍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鼓與呼。
說的有點多,但都是我來四川工作兩年多來的一些思考,也是自己的心里話。如果有不妥之處,希望各位領導、選調生朋友們及時批評指正。懇請組織部門能夠一如既往、更大力度地關心選調生成長成才,打造具有模式、特色鮮明的選調生干部隊伍。春節臨近,預祝大家新春愉快,鼠年大吉,新年新起點,新年新希望,新年新氣象,新年新作為,工作、學習、生活更上一層樓。謝謝大家!
選調生座談會發言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是富平縣覓子鄉三河村大學生村官王磊,今天能在這個會上發言,我感到十分榮幸。衷心感謝組織能夠給我們提供這個交流的機會。
三河村位于富平縣西北20公里的覓子鄉境內,東臨210國道,西沿趙氏河,全村轄秦河、陳河、李河三個村民小組,人口383戶,1460人。耕地面積2900余畝,人均耕地2畝。該村數渭北旱塬地帶,村內溝多坡陡,旱地坡地面積較大。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糧食產量較低,是省市縣重點扶持的貧困村之一。近幾年來,三河村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村兩委會班子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已發展成為富平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我是10月6日正式到覓子鄉三河村任職的,在與鄉、村領導見面座談后,便迅速地投入到工作當中,適逢我鄉西呂村富卡斯琪柿業有限公司開業,10月8日--10月14日,鄉上安排我到該村協助廠方及村干部進行開業前期的準備工作,從村容村貌的環境治理到廠區會場的布置,各個環節我都予以積極配合。10月14日,該柿業公司順利開業,縣委賀書記、縣政府鄭縣長到會祝賀,該公司首批生產柿餅30萬斤,開辟了我縣柿餅無菌化加工之先河。
10月15日,我鄉第七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拉開序幕,鄉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包村領導及村支部書記會議,全鄉上下精心組織,認真籌備,扎實落實各個環節工作,我嚴格遵照鄉村委會換屆領導小組的安排,積極配合三河村兩委會班子,迅速展開選舉的宣傳工作,并按時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目前,選舉工作已接近尾聲,各個環節均按照《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穩步推進,11月20日,全村將以選民集中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三河村新一屆村委會領導班子。
10月21日--10月28日,按照省市縣統一安排,我鄉集中開展xx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宣講活動,并對全鄉各村群眾的農業收入及外出務工情況進行調查。我與宣講團成員富平縣經貿局王偉濤老師一同深入到三河村,先后走訪群眾110戶,完成調查問卷85份,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的同時,我利用村廣播、板報等資源集中宣傳全會精神。通過一周時間進村入戶翔實的調查統計,我對三河村的農業發展狀況有了大致的了解:三河村目前農民收入主要集中在外出務工及果業收入兩個方面,而傳統的糧食種植利潤較低,(詳見附表)蔬菜、畜牧養殖發展緩慢,預計20xx全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926元。因此,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果蔬和畜牧業,并做好產業鏈開發,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11月5日,經鄉、村領導同意,我前往楊凌農高會,在富平縣農業局有關領導的幫助下,我結合我們三河村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進行重點參觀。咸陽市武功縣推出的“自然養豬法”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該方法養豬綠色環保,而且大大增加了豬肉的精肉含量,打破了傳統養殖的許多缺陷,是國家重點推廣的新式養殖技術。富平縣天成園生產的蔬菜精巧別致,色彩迷人,集食用和觀賞于一體,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臨潼區一家柿子加工企業推出的柿子醋、柿子醬、柿子茶等系列產品,同樣受到眾多參觀者的青睞,這種延長柿子產業鏈,增加柿子附加值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另外,以色列的現代化節水農業;澳大利亞的畜牧養殖;泰國的新奇果品也讓人耳目一新。這次農高會之行,不僅使我了解了目前世界農業的發展狀況,而且深刻認識到了我們三河村農業發展的不足。
11月12日,為了積極響應國務院出臺的10項重大舉措,我們覓子鄉迅速行動,我配合有關領導負責覓子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包裝工作,經過幾天的反復論證和不斷完善,11月14日,該項目最終被有關部門初步肯定。隨后,我協助鄉上組織整理我鄉鐵佛村鐵佛寺的有關文物資料,爭取盡快爭取到項目投資,恢復失修多年的鐵佛寺遺址。11月17日,接富平縣林業局通知,我與三河村兩委會班子共同策劃,對我村三個小組的巷道綠化進行設計,爭取在林業局的支持下,在本周末對全村進行集中綠化。
以上內容,就是我一個多月以來主要參與的幾項工作,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我對村官工作有幾點淺顯的認識,借此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積極的走不去,多了解各地“三農”發展的情況
我們都是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青年,缺少社會經驗,基層工作方法缺乏是我們面臨的共同的難題。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自己所在的村上悶頭干工作,歷史證明: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首先、我們要利用各種傳媒,通過各種途徑積極了解當前“三農”發展的各種信息;其次、要立足于本村,積極地走出去,到所在鄉鎮的其他村去走走,到農業發展較好的鄉鎮去看看。近一段時間,我利用節假日,先后深入到我鄉西呂村、覓子村、鐵佛村、興武村,并與當地群眾交流溝通,吸收他們的成功經驗,對照我村實際,研究探索適合我村“三農”發展之路。
二、積極配合鄉鎮政府的各項工作,全面提高綜合能力
眾所周知,基層政府的業務口多,所管轄的范圍和人口也較多,我們在鄉鎮上參與的眾多工作,看似簡單繁鎖,但能使我們全面接觸到基層工作的全貌,這對我們開展村上業務,不斷進步和發展大有裨益。因此,對于我們每一個村官來說,首先要在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搞好所在村的各項業務,同時也要積極配合鄉鎮政府的總體工作,合理協調、科學安排,多種渠道積累基層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三、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政治覺悟
正確的理論學習是我們加強黨性的基礎,黨中央最近頒布的xx屆三中全會《決定》,是我黨新時期關于“三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國務院最新出臺的10項重大舉措,其中也有許多關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我們要審時度勢、解放思想、認真學習黨和政府這些重大決策,深入領會各種決定的精神要義,找出有關“三農”發展的突破口,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日常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業務素質,為所在村的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以上內容,是我對自己近期工作以及心得體會的簡單介紹,僅供參考討論,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同志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