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公益活動的演講5分鐘(通用5篇)
參加公益活動的演講5分鐘 篇1
各位朋友,我們人稱為萬物之靈,在碰到嚴重天災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自己其實非常脆弱,但是許多哲學家還是提醒我們,鼓勵我們說人類畢竟還是偉大的。西方近代法國的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他說人是大自然最柔弱的蘆葦,蘆葦非常脆弱,風一吹它恐怕就折了,人的生命恐怕跟蘆葦差不多,但是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在萬物里面就因為他有理想,可以思考,所以就成為萬物之靈,作為一個人就是要發揮他的思考能力。但是我們在平常的日子里不太想這樣的問題,幾年、幾十年,忽然來一個天災,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思考:到底人生的意義何在?今天面對這樣一個災難,我們活著是應該想一想是為了什么?
說到這里,我就舉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故事來說,幾年前美國拍了一部電影叫《拯救大兵瑞恩》,故事是說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有一位母親有四個兒子全部當兵,三個兒子都陣亡了,美國的參謀本部一看,這位母親有四個兒子,三個已經為國犧牲,最后一個一定要把他搶救回來,就派了一個小組深入敵后,把瑞恩救回來。為了搶救他,又死了好幾個士兵。瑞恩后來就說,我一個人活著,但是好多人為了我而犧牲,所以我今天活著不是只為我自己,我要為那些替我犧牲的人也活下去。
這說明什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對于我們逝去的親友最好的懷念。他們去世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們活下來了,我們就要記得他們在我們的回憶里面,我們這一生要把做人的優良的素質表現出來。通常我們的生活只是一個量的累積,譬如你今年幾歲,你就知道大概做過哪些事,但是你做我做都沒有什么大的區別。當你認真地看待你的生命時,就有質的差別,也就是說,你活多久并不是很重要,你的生活品質好不好,那才重要。因此,很多人為某種情況而走(去世)了,我們留下來的人,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把生命的優良素質表現出來。
法國作家加繆,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有一本小說叫做《瘟疫》,一座城里發生了瘟疫,這座城就被隔絕了,里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進不去,城里有幾萬人怎么辦呢?于是有兩個人開始合作,一個是醫生,一個是牧師。在西方社會,醫生代表科學家,牧師代表宗教家,這兩種人平常不來往,因為他們的想法不一樣,科學家認為你干嗎信宗教呢?宗教是想象的,你不信就沒有了,信才有,這是科學家的立場,認為神不能夠證明;但是宗教家就認為,人的心靈不是只有身體,還有屬于靈的部分,很多人什么都有,但是他照樣需要某種安慰,很多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快樂,其實不一定是真正的快樂。說到是不是快樂,我在這里加一段插曲,我這幾年對于心理學特別關注,是因為幾年前讀到一位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書,他在歐洲替很多人治療心理疾病,后來歸出納一個結論。他說,我當心理醫生三十幾年,很多來我這里看病的都是社會高端上層的人士,這些人都是“身體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樂”。這三句話說得真好,我們現代人不是這樣嗎?身體健康,心理正常,可以跟人來往,但是并不快樂。這時候你就要問:什么叫做快樂呢?通常很多人的快樂都是因為別人的苦難而反應出來的,平常覺得不快樂,看到別人有災難,忽然發現我還是蠻幸運的,如果沒有這些參照的話,恐怕快樂的機會不多,如此一來快樂變得太被動了。所以榮格的觀念,給我很多的啟發,通過這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健康,今年大概幾歲,這個可以通過外表來進行判斷;另外一個是他會不會念書,工作情況怎么樣,心理是不是正常)來判斷快樂與否,是非常冒險的。因為人的身體注定會要結束,據統計,我們過去的人有九百多億人,但是最后都是塵歸塵、土歸土,將來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我們也跟他們一樣,我們的祖先是如此,我們是如此,我們的子孫后代也一樣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能靠身體,身體總是會衰老的,總是會病,總是會結束。那能不能靠心理、靠理智、靠心智能力呢?也不行。現在社會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很多人年紀還不大,就已經開始慢慢地健忘了,患了失憶癥。我有一個同事年紀和我差不多,還不到六十歲,就已經有問題了,他說那天坐在書房想到客廳拿一樣東西,他就走到客廳,到了客廳忘了自己為什么來客廳,他就想回到書房可能會想起來剛才為什么到客廳;他就回到書房,回到書房之后,他又忘了為什么要回到書房,這就叫健忘癥。所以你不能只靠身跟心,因為人的生命還有屬于“靈”的層次。用一個例子來說,譬如,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傳統,叫做祖先崇拜,我們的祖先繼續存在,怎么存在呢?他有靈的存在。你這樣想就很簡單了,沒有什么迷信的問題。
人是很復雜的,平常有時候斤斤計較,等到出現重大的災難,人性的光輝面表現出來,完全無私,完全忘我,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事實。所以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神奇,充滿了奧妙。他卑鄙的時候可以跟動物一樣,他高尚的時候可以跟天使一樣,每個人都是如此。但是問題是:你要往哪里走呢?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每一個人都成為天使呢?這一點要做到不容易,因為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某種修煉。所以我剛剛提到,在加繆的小說里面,當一個城市發生了瘟疫,這時醫生跟牧師攜手合作,他們說了一句話:不管有沒有上帝存在,現在誰都不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要合作來幫助所有的百姓。大多數的人在碰到災難的時候,都會攜手連心來設法化解,為什么啊?通常我們的命運都是被自己的性格所困住的,一輩子性格不改,命中注定就往這里走,這是很簡單的命運,還有很大的災難,也是一種命運,沒有人可以知道為什么災難會發生在四川,沒有人知道。你也不能找任何理由來說,一定是哪些人可以活下來,哪些人就命該如此,因為有很多是天真無辜的孩子。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再作別的解釋顯然太復雜。
在這里,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古希臘悲劇,我們雖然是不一樣的傳統,也可以參考一下。古希臘悲劇對于西方人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啟發?所謂的悲劇的主角就是命運,不管怎么樣,就算你知道了,你也避不開,這就是命運的厲害。為什么需要有悲劇呢?我們都知道在雅典有幾個露天的大劇場,周圍的觀眾可以多達五千人,底下是一個舞臺,整個劇場順著山坡往上蓋,然后就看著底下一些人在表演。大家知道演的是悲劇,都知道事情會怎么發生,所以人們都在內心里呼喊“不要發生,不要發生”,但是命運是不受你操縱的。所有人都說“不要發生,不要發生”,但是該發生的還是來了。為什么希臘人要演這樣的悲劇呢?他要人引發兩種情感,第一種叫做憐憫,第二種叫做恐懼。
參加公益活動的演講5分鐘 篇2
大學生公益活動是大學生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班級文化、校園文化的一個分支,為什么現在的孩子沒有榮譽感、恥辱感,八榮八恥里以熱愛勞動為榮,我認為公益勞動是班級學生向心力凝聚力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識,學生坐在多媒體上馬哲、上法基課有用嗎?有用可用處不大,太理論化,太空洞,小到自身的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大到齊家平天下,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和公益活動的回報、報答、感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就像上次論文交流會上楊長青老師所說,把學習當作快樂,那我們能否把公益勞動,把幫助別人當作快樂,楊老師的學習快樂是因人而異,而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回報他人卻是每個人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勞動我快樂,我幫助人,我光榮,講個例子,一企業面試,30多個碩士生研究生競爭一個職位,在面試門口放了一把倒下的掃把,多數人從上面走過,只有一個人撿起了掃把放好,最后這個人被錄取,從利己到利他主義,怎么培養,如何轉變,感謝父母養育了我,感謝老師教育了我,感謝資本家養活了我,
從措施上來看,我認為每學期每個班至少搞一次活動,比如我班和丁慧班上搞了次活動,打掃學校衛生撿垃圾,后來我聽說打掃衛生要和宿管的說聲,否則就是沒搞,我認為,班級半學期做了公益活動就加半分,沒做也不減分,老師和學生要提高對公益活動的認識,加大公益活動規章的完善,對校領導來說,能否聯系一兩個敬老院,和校企合作一樣,搞校(院)合作,全院班級輪著來,最后獎勵要落實。
一個人就是一面旗,把公益活動抓好,那你這個班級精神面貌一定非常好,讓我用一句歌詞結束我的發言,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公益活動演講稿范文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飄動的紅絲帶,連接著關愛”。
1991年以紐約畫家帕特里克為首,成立了一個叫“視覺艾滋病”的組織,希望創造一種視覺象征,以示對艾滋病患者的同情,該組織制作了3000個紅絲帶,發給在百老匯參加頒獎儀式的明星與觀眾,呼吁關注艾滋病患者,此舉引起轟動。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會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齊聲呼吁人們的理解,一條長長的紅絲帶被拋向會場上空,支持者們將紅絲帶剪成小段,并用別針將折疊好的紅絲帶別在胸前。紅絲帶從此成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著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關心與支持,象征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平等的渴望,象征著要用“心”來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
從醫學上講,aids只是一種疾病,它只有血液、性、母嬰三種傳播方式,其傳染性遠遠低于肝炎。雖然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征服這種疾病,但更可怕的是我們的冷漠和歧視,正如一位教授所說,歧視是防治aids的最大敵人。難以忘記艾滋患者那一雙雙直逼死亡般絕望的眼睛,難以忘記他們刻在手臂上的“仇”、“殺”、“恨”,那是對我們歧視態度的一種控訴。
作為中學生,艾滋病似乎離我們很遠,但我們即將走上社會,我們應該有預防艾滋病的意識,其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我們應該同情和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們的身心已飽受疾病的折磨,而且有些感染者可能是被動的、無辜的。我們應該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更加友好、溫馨,沒有歧視、充滿關愛的社會環境,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親愛的朋友們,“艾”與被愛,連著紅絲帶,愿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條紅絲帶,只有相互關愛,才能共享生命!
謝謝大家!
參加公益活動的演講5分鐘 篇3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共同參與_________與LP79全體同學聯合舉辦的“我相信,不放棄!有愛就有天堂!”主題手拉手大型公益活動,旨在通過開展感恩、愛心教育活動,讓學員學會以愛人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這次手拉手公益活動的開展,既是對________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是彰顯了社會對____人員的關心和期望。在此,我謹代表________職工,向LP79的全體同學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向長期以來支持我______工作的單位、家屬、社會愛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為了此次活動順利開展而默默奉獻、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社會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趨向于和諧、穩定、健康。_____場所對___人員的教育,實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保障。
我______年,地處偏僻的_____鎮,背靠風景秀麗的哀牢山,毗鄰______江;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全年三分之二的時間氣候炎熱,建___初期,當地可以說是一片荒蕪,是一種近乎半原始狀態,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場所環境幽美,堪比院校。隨著職能移交工作的順利推進,__年,是我們________的關鍵一年,黨委抓住機遇,勇于面對挑戰,帶領全____職工,始終堅持安全首位意識不動搖,強化執行落實力度,強化______的提高,確保了場所的持續安全穩定。一是認真貫徹《禁毒法》,全力做好強制隔離戒毒工作,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落實“首要標準”,確立“教育為本、矯治為根”的理念,不斷推進教育矯治工作的良性發展;二是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矯治環境,充分發揮各種配套教育矯治設施的功能,使教育矯治模式新穎多樣,富有實效;三是落實和強化課堂化教育,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業務素質,認真組織開展教學工作,做的任務明確,人員到位,效果明顯,保證了入學率、及格率和獲證率均達到省局規定的標準;四是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功能室的作用,為教育矯治和戒毒康復工作服務;五是建立所內外的互動機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地方機關、社會團體、知名人士和學員家屬到所幫教,同時組織學員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把教育矯治工作不斷向社會延伸;六是抓實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為學員回歸社會擇業就業提供了有效幫助。
學員們,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會走彎路,會有失敗與痛苦,關鍵是在失敗與痛苦之后,要認真吸取教訓,積極改正。可以說,在家中,你們都是家庭的頂梁柱,但是你們因為____,沒有能夠盡到本該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責任,父母妻兒正望眼欲穿地盼著你們好好改造,早日回家。同樣,社會也歡迎你們的早日回歸。近幾年來,社會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的建設呼喚每一位誠實守法的勞動者,社會同樣需要你們。
失足不必千古恨,浪子回頭金不換。雖然你們曾經失足,曾經歷了異常寒冷的冬天,但只要你們擁有信念,擁有理想,敢于去奮斗,去拼搏,用勞動的雙手洗滌心靈的污垢,用科學的知識充實自己,用正確的人生態度激勵自己,勇敢面對過去,堅定戰勝____的信心,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就能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美好新生活。
對于____學員,我提三點希望和要求:
一是調整心態,真誠悔過。你們中的許多人都曾經有理想,有追求,有美滿的家庭,有的還創出了自己的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幸的是你們曾走錯了路。但是,社會并沒有拋棄你們,家人并沒有放棄你們,失足未必千古恨,回頭便是滿園春。希望你們在這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特殊學校里,重新調整人生坐標,把對昨日的追悔、對明天的向往轉化為走向新生、重歸社會的動力,以積極的改造行動回報社會、回報家人。
二是遵規守紀,安心改造。“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因為____已經讓你們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自由、青春、家庭,你們的人生也從此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教訓是極其慘痛的。這也是與平時不學法、不懂法分不開的。學法可以明理,希望你們認真學習法律法規,不斷增強守法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嚴格遵守場所的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強化法制觀念、道德觀念,主動積極接受管教,努力成為回歸社會后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三是學習技能,奉獻社會。希望你們充分利用場所創造的良好條件,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和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為重返社會作準備。同時,通過刻苦的學習和艱苦的勞動,磨練意志,重鑄靈魂,努力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為家庭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天,LP人將愛帶進了一個特殊的場所,體現了社會的愛、家人的愛,更難能可貴的是LP人對失足人員懷著包容大度之心,無私地幫助___人員改造。這次活動,充分體現了LP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精神風貌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LP79的全體同學想通過這次手拉手活動告訴這群需要關愛的人:你們的心聲有人愿意聆聽,你們的快樂憂傷有人愿意分享,你們的未來有人在乎。學員們,今天,你們將與自己的家人以及LP人一起,真誠交流。相信你們能像家人所期盼的、我們所希望的那樣____,堂堂正正的做人!用你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你們是有希望的,因為我們不放棄!因為有一群有愛的人在身后默默的支持你們!
最后,預祝此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參加公益活動的演講5分鐘 篇4
慈善是充滿愛的,人類需要慈善,需要愛。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幾十多年過去了,社會生活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不管什么時候世界都需要溫暖。“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雷鋒這個名字,還有他代表的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什么時代都一樣,他一直在記我的心中。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錢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但是說到做好事呢?需要金錢嗎?我覺得不單純是,而需要的是一顆向善的心,那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在20__年2月16日,剛剛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里舉行了一場慈善晚宴,旨在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在晚宴將要開始的時候,一位老婦人領著一個小女孩來到了莊園的入口處,保安攔住了這一老一小。小女孩露西說:“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巴菲特帶著露西進去,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的安南,不是捐出300萬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
在家里,我也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說起慈善的事,比如說為汶川玉樹地震捐款捐物;為災區兒童獻上自己的愛心;單位里誰生病了,要去探望;幫助有困難的人,還有在街上,看到行乞的,總會給點錢。在學校里,我們也曾為家境貧寒的同學捐款;在同學生病的時候給予關懷;在同學碰到困難時給予安慰……在別人需要時哪怕給予微不足道的幫助,這就是一種慈善。雪中送炭的溫暖遠比錦上添花的燦爛來得實在。慈善不在乎錢財多少,公益也不在乎大小。只要心中有善念、有助人的擔當和責任,善小亦為之。每個善舉都有溫度,千萬個善舉的力量會燃起溫暖和愛心的火焰。
所以,我覺得慈善就是幫助人,關心人,是對他人的關懷,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勿以善小而不為”,慈善本身并不一定意味著你的富有,只要從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人人都可以成為慈善家。對我們學生來講其實也并不難,只要盡自己的力量多做好事,幫助人,關心人。慈善,就在我們身邊。扶起摔倒的老人,扶盲人過馬路,讓座給殘疾人,拾金不昧等等,善良的心態絲毫不亞于捐出千百萬金錢。我們要心存感激,學會感恩,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好好學習,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社會。
每個人在社會上存在的價值和地位不同,對社會的貢獻也有大小之分,慈善的心態與能力無關,心存善念本身就是一種快樂。與人為善,努力營造“人人慈善、慈善可敬”的良好氛圍,才能讓更多的人愿意一起來做好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人間!
參加公益活動的演講5分鐘 篇5
“快點,快點跟上,小心汽車,我們去馬路對面清除`牛皮癬',給小區門口的櫥窗,墻面好好地洗把臉。”
這是居委會的阿姨正帶著我們清潔小隊過馬路呢!在居委會阿姨的帶領下,我們提著小水桶,拿著鏟刀,抺布和刷子,使勁地清除著貼在櫥窗、墻面和柱子上五花八門的小廣告。瞧,大家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在使勁的手鏟子刮,有的在用力的用抺布擦,還有的在吃力地用手撕……
這時,只聽見有人說:“這討厭的廣告紙,怎么粘得這么厚?搞都搞不掉。”原來,小店門口的柱子上貼了一層又一層的廣告紙,于是,我們一起使勁地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它們清除干凈了。望著這柱子,大家都嚇了一大跳,因為在廣告紙貼過的地方,竟然全是小蟲子,于是,我們又七手八腳地繼續清除那些小蟲子。“小鳥因翅膀而自由飛翔,花兒因芬芳而美麗,城市因大家的努力而變得更加文明衛生。”
是呀,美好的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來創造,讓我們行動起來,使嘉興這個“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永遠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