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前行的演講稿(通用3篇)
夢想前行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夢是一種欲望,想是一種行動,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
夢想是一個目標,是讓自己活下去的原動力,是讓自己開心的原因。人生,因夢想而精彩;人生,因奮斗而快樂。
大家還記得兒時的夢想嗎?每當老師問起你的夢想是什么,總能聽到豐富多彩的答案:有人想當老師,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警察,有人想當醫生。隨著時間的流逝,長大后的我們卻發現夢想都是豐滿的,但現實卻很骨感。當我們走進了這個物欲橫流、金錢當道、極其現實的社會中時,許多人的夢想早已漸漸地失去了原先的光彩。
應對現實,夢想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在困難面前,夢想該何去何從?你是否也愿意用低廉的價格拋售自己的夢想呢?“不!我們的夢想不能打折!”雖然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會布滿荊棘,也會有狂風暴雨,但只要我們時刻堅守著最初的夢想,總有一天,成功會屬于我們。
縱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堅守他們的夢想。
司馬遷曾因觸犯漢武帝,被判宮刑,但他依然堅守著“究天人之際”的夢想。最終,他成功了,他用堅強不屈的意志鑄就了千古絕唱,鑄就了終生的夢想!
偉大領袖李德勝也十分重視夢想。他認為人不但要有夢想,而且就應有遠大的夢想。當年李德勝和朋友討論問題是曾約定了“三不談”的規則:一不談金錢,二不談男女問題,三不談家庭瑣事。他們所談論的都守乎人民,關乎國家的大事。假使李德勝當年所追求的只是個人的安身立命,又何來之后的宏圖偉業呢?
你也許聽說過在英國的一個選秀節目上,有一位其貌不揚的大媽用行云流水般的歌聲震撼全場,那一刻夢想的光輝如星潮般漫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眼眶。蘇珊大媽用她的事跡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放下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夢想遲早會實現。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劉偉也同樣用他的事跡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有期望。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捆綁了雙臂,當眾人的目光嘆息其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
夢想前行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們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是懷揣著夢想長大的。
可現行的教育,讓夢想變為現實了嗎?我敢說許多是沒有的。我們想做的事,往往是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不想做的事,卻往往又是非要逼著做的。
學業上就是如此。從入學至今,我們已學了16年的語文、數學等幾十門課程。每門都有至少及格以上的要求,每門都有要你優秀的殷殷期待。不甘心落后的我們啊,個個都學得死去活來、筋疲力盡;個個都考得傷痕累累、體無完膚。有些也許是必須要學的,但精神上肉體上非要如此疲憊一路走來嗎?
韓寒說得好,全面發展的結果就是全面平庸。況且,學好全部學科,也不算是全面發展。辛辛苦苦學習了十幾年,究竟為了什么?是每個人心中真正的夢想嗎?我看不是,而是為了考個好大學——這是大人們為我們設定的目標。如果考不上呢?這個夢想不是破滅了嗎?難道那些落榜生終生都要處在這破滅的陰影中嗎?16年,16年,16年!說起來漫長,其實是彈指一揮間。16年的歲月,我們沒用來去細細體味身邊的生活,沒用來去享受童年、少年的歡樂,沒用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沒用來讓自己的興趣成為特長發揚光大,沒用來讓自己的個性充分張揚。總之,16年的年華沒用來讓我們的天性盡情展露、讓夢想展翅飛翔,而是用在了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上,用在了讓人焦慮讓人頭疼的各種考試上......
老師和家長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夢想在哪里嗎?不是在大學里,不是在仕途間,更不是在掙錢中,而是在我們的興趣里,在我們優于別人的智能里,在我們自由成長的天性中。可是,不斷違拗著我們的意志,能實現嗎?
興趣和專一決定未來。我相信學16年的聲樂,一般人可以成為優秀的歌手;學16年的舞蹈,一般人可以成為優秀的舞者;學16年的繪畫,一般人可以成為優秀的畫家;學16年的足球,一般人可以帶國家隊踢進世界杯......
可現實是,我們的興趣,我們對自身追求的專一,我們一直所夢寐以求的快樂,常常會被背書和做題所無情封殺。玩耍、唱歌、跳舞、上網、旅游、會友等,都會被認為"不是正道",甚至是"玩物喪志"。被冤枉的我們只能把一肚子氣憋在心里。我們明白,跟大人們理論這些,根本無用。他們會全盤否定我們的想法,會講一堆枯燥乏味、令人心煩的經驗理念。他們總是居高臨下,總是引經據典,總是喋喋不休,總是提醒我們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說白了就是"做題做題再做題,背書背書再背書"。對此,我們除了口是心非地默認又能說什么呢?
他們的心距我們的心是那樣的遙遠,他們的"理想"距我們的"夢想"是那樣的風馬牛不相及;ハ喔糸u,互不理解,一道天塹般的代溝橫亙在我們與他們之間。
他們往往會拿成績來判斷一個學生的好與差?沙煽兒糜帜苷f明什么?充其量說明你在課堂認真聽講了。商丘市第四高中校長、特級教師馬廷勛曾說:"國內的應試教育就是“折磨教育”!折磨學生!折磨家長!折磨教師!因此,我一貫建議同學們,要揚長避短強能力。絕不能因為一個學生某一方面的智能差,就說這個學生是笨學生。比如,那么多奧運冠軍,那么多足球巨星,有幾個數學、語文好的?但是你能說他們不聰明嗎?能說他們不是人才嗎?但是,在我們國家的很多學校,在很多家長和教師的心目中,卻只把那些能考上大學的當人才。"他說的多好!他是理解我們的,更是理解教育的?上吆凸,他的聲音傳不了多遠,更形成不了社會共識。
仔細回想這十幾年來的生活,我們只是在拿著青春的籌碼去換取高考的分數。起早貪黑,連個安生覺都睡不好。在校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多,見老師的時間比見父母的時間長。白天坐在教室里,晚上回家還要學到深夜,甚至連基本的睡眠都不能保證。都說付出才會有回報,可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點吧。君不見有多少人一心撲在成績上,卻在社會生活中成了低能兒?君不見一所所中學,有一半甚至超過80%以上的學生都戴上了近視鏡?君不見有多少人報考大學,為確保成功而填報自己并不真心喜歡的志愿?有多少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后又用非所學,甚至找不到工作。當年他們不是被認為最聰明最勤奮嗎?在學校不是總排前幾名嗎?不是父母、學校的驕傲嗎?為什么還這樣?我覺得,這一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十幾年的學習內容有問題,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目標有問題,學習評價有問題!
學習的東西若不生成能力,沒用!社會就這么現實,這么殘酷。適者生存的原理也體現在教育中。不是說會背書本知識,會做全部習題就算成才了。光會讀死書的人,滿腦子之乎者也、幾何證明什么的,根本就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生命?煽v觀現實,有多少人走在這樣的循環里,在混沌茫然中失卻了原本靈性的自己!對此,有誰替我們難過?有誰替我們惋惜?有誰替我們排除其間的障礙?沒有話語權的我們,該向誰訴說?
回望自己走過的路,還有那些逝去的青春年華,真是感慨萬端!我到現在都不明白,為什么某些題目不會做就應該被罵得狗血淋頭,不明白為什么學校怕出事怕承擔后果就禁止學生一切的運動,不明白為什么本應該休息的假期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排上滿滿的課程,不明白我們美麗的青春何以要在充滿焦慮的情緒中度過。我看到的只是,身體垮了,因為沒時間鍛煉;記性差了,因為背書太多;笑容少了,因為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等到成熟了長大了,步入社會的時候,才恍然發現其實自己一無所知,是一個明明記憶很多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運用的文盲。曾引以為傲的高分卷子2毛錢一斤,花大把大把錢買的復習題也瞬間成為一堆廢品......
因為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抱怨過、反抗過,最后只能默默接受現實。表面看,我們被譽為祖國的花朵,然而卻沒能像花朵那樣,去歷經大自然的風雨,去沐浴大自然的陽光。渺小的我們,只能黯然神傷,只能逆來順受,只能不情愿地走在成人們設定的軌道上。
在我即將離開中學時代的當口,但愿這一切不如意的感覺都隨風飄逝;但愿那些深愛著我們的老師、家長乃至一切負責教育之責的人們,能真正走進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意愿,讓他們不再重蹈我們的心靈歷程,讓他們在不可復返的青春路上充滿陽光,充滿活力,與夢想一起飛。
夢想前行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青春無悔,因為我們用熱血渲染青春;青春無價,因為我們用真情詮釋青春;青春無懼,因為我們用汗水滋潤青春。點亮青春夢想的同時,我看到了青春的形狀。
青春是圓的,她充滿生機與希望。青春如同火紅的朝陽,是溫暖的,是濃烈的,她帶著一天的責任從地平線升起,又含著滿腔的憂憤緩緩下落。她又像豐碩的金色果實,帶給人們滿心的喜悅和舒暢。
青春是方的,她充滿無限的力量。青春是軍營中的歡笑,是軍人的憂傷情懷,是鐵骨錚錚的氣概,是保家衛國的忠義,是風雨無阻的堅強。青春是苦惱中的一笑,是偉人的博大胸懷,她賦予了人們真摯的感情,她像是一張宣紙,上面繪畫著生活的點點滴滴,涂抹著人生中的斑斕色彩。
青春是流線形的,她給予人們無限的活力和動力。她如同奔流的江河,永不停息。她是學子汗淚交加的艱苦時刻,是崛起的希望,是不敗的決心和毅力。她是默默奮斗著的人的恒心與堅持,她是最美舞姿,她是最美歌聲。青春,她是暴風雨中的雄鷹,任電閃雷鳴,她也要張開堅硬的、絢麗的翅膀,翱翔于高空之上。
青春是三角形的,她承載著親情、友情和愛情。她是一個三角轉盤,當指針指向親情,她是一種至親之愛,她是無比的,她是溫馨可靠的,她展現個個孝子的身影,當指針指向友情,那是一句朋友,那是一種辛酸,她是忠誠,她是執著,她是如松的情誼。當指針指向愛情,她有一絲羞澀,她是多么嬌嬈,多么可愛,她使人想起“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摯愛,那是令人心碎的、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那是長長久久的溫暖,她觸動了人們最柔弱的心弦,她是多么楚楚動人。
青春有著很多形狀,因為她不受禁錮,她是自由的、成長著的。青春的形狀在變,而在夢想之路中,她對人生是一種充實,她是新時代的希望之歌,她是不朽的精神體現。讓我們共同發自心聲地致青春:青春有“形”,真愛永恒!歲月無情,與夢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