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演講稿(精選7篇)
慈善的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江門中支的各位員工:
大家好!
我是張斌,受學校的委托來參加今天的募捐活動。
在 月14日上午,一場意想不到的7.1級地震災難突然降臨青海省玉樹縣。在危難之時, 的全體領導和員工,積極行動起來,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美德,聚集在這里舉行“心系災區,奉獻愛心”的募捐活動。 公司全體員工慷慨解囊,積極踴躍募捐。
這充分體現了 公司全體員工,具有高尚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了 對生命的深切關懷,對人的充分尊重,也向社會展示了 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也代表了 行業向災區人民送去了一份愛心和問侯!謝謝大家!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歡聚在一起,舉行一年一度的慈善萬人行的捐款活動,“萬人行”中的“萬”不是表示數量一萬兩萬,而是代指眾人的力量;“人”是指個體的人,表示萬人行的活動來自民間,是社會中每個人的自愿參與;“行”非“行走”之意,而是慈悲為懷、行善為樂的行動。
“慈善萬人行”已經進行了第23個年頭,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那是因為它承載的是人類永恒的精神財富,承載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承載的是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它傳播的是人道主義、博愛精神,這種精神潛移默化地、23年持久地影響和培育了中山一代新人,培育和同化了中山的新移民---外來民工、外來打工創業者。這種潤物無聲、春風化雨般的影響,使無數外來工與中山人一道自覺地加入到捐款做善事的行列?梢哉f,在中山不知道萬人行、紅十字會的人已寥寥無幾,沒有捐錢出力做善事的人則是少之又少。這里面,感人的事例舉不勝舉。
剛剛誕生的孩子的父母親會親自找上紅十字會的門來為兒女捐善款;臨終前的人寫下遺囑將存儲的積蓄托付給親友,請其年年代之捐款;致富的個體私營企業主捐出數百萬巨額資金,而靠領低保金及維修自行車為生計的殘疾人士們也會將積蓄已久的、夠其一年生活費用的錢捐出來;一名退休老教師會將一生的積蓄的一半6萬元捐出;一個不愿留姓名的梅州“客家人”多次捐款累計捐款逾7萬元;學校、幼兒園的孩童們捐款,村里的農民、社區的居民捐款,就連大墻內的“犯人”聽到萬人行歌曲、看到萬人行電視也自發地捐款……
同學們,關注弱勢群體,關注慈善事業,是一個城市走向進步和走向文明的標志。二十多年來的籌集的善款建成了紅十字啟智學校、博愛醫院、120急救中心、度假式養老院、集備災、倉儲、培訓、災民庇護于一體的賑災中心和紅十字中心血站等,
同學們,圣人孟子曾經說過:愛人者,人恒愛之。讓我們獻出我們的愛心,伸出我們的雙手,為弘揚中山人的博愛精神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慈善的演講稿 篇2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舍——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饑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么讓人心寒!比起施舍,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筑起冷酷高墻,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并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于外物,發于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么日后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么日后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于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并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慈善的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們、朋友們,親愛的同學們: 臘盡千門暖,春歸萬物蘇。春芽已經吐蕊,但冬寒遠未褪盡。在 這春的暖意還在殘冬的余威里顫抖的三月,隆化一校的領導、老師和 同學們,以及方竹論壇的朋友們為我們送來了一份不一樣的溫暖。借 此,我謹代表騎龍鄉黨委、政府和一萬多鄉親,向他們表示最熱烈的 歡迎和最誠摯的問候! 隆化一校位于南川的城市中心,它風景優美,設施完善,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美麗儒雅與智慧兼具,寬容博愛更彰顯德厚,是全區少先隊員心中向往的圣地,也是我區教育教學的優秀示范陣地和金字招牌。
它在_的帶領下,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更煥發出勃勃生機,正越來越成為重慶市的一張耀眼名片。騎龍是塊寶地,有山,山蔥郁;多田,田成梯。千年古寨懸峭壁,百年古寺貌依稀;魚跳廣場初落成,龍梅雅苑新民居。隨著緊鑼密鼓的楊梅節即將拉開序幕,大溪河上龍舟節的鼓點快要敲響,這個昔日的勞務輸出大鄉,將會走上一條特色種養殖業和環大溪河旅游業并駕齊驅的更為寬廣的內涵發展之路。而正在成長中的我鄉中心小學校,在以陳福明校長為舵手的600多廣大師生員工的努力下,積極進取,苦干創新,正朝著水江片的教育教學質量高地、課堂改革橋頭堡壘的目標堅實邁進,為我鄉經濟發展提供著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持和儲備人才。今天,我們最尊貴的客人們為我們送來了衣服抵御天寒,為我們
帶來了書籍增長智慧, 為我們獻上了愛心滋潤心靈。 兩地朋友手拉手, 天南地北心連心。在這里,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真誠 的祝福! 我們深深明白:有一種溫暖叫做感動,有一種價值叫做奉獻,有 一種友誼叫做永久,有一種感恩叫做奮斗!朋友們,孩子們,讓我們 共同努力,奮斗出一個和-諧校園、愛心樂園、盛世中國! 人間有愛,大愛無疆! 謝謝大家。
慈善的演講稿 篇4
現在,讓我們用記憶,一起來回想一張照片。它的色調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課桌前溫習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齊的流海下,有一雙特別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聰慧。膠片將畫面定格在了女孩與鏡頭凝視的瞬間,她的眼神純凈不含雜念,卻讓看過的人難以遺忘——這就是希望工程一張真實的宣傳照。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一個偏僻的鄉鎮小學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從此,這張簡約卻不簡單的照片就與希望工程的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曾經,“失學兒童”是我們每個關心兒童成長問題的人的痛處,但“希望工程”的誕生和發展,給他們帶來了筑夢的空間和圓夢的機會。可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許多比“失學兒童”更嚴峻的問題正一點一點地浮現在人們眼前。
近幾年,有一個詞兒,在社會各個階層里廣泛流傳著,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務工的父母留在農村的孩子。正是根據這樣的現象,這些孩子被統稱為“留守兒童”。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__萬的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的占86.5%。這種現像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去年春節期間,有12名留守兒童在某新聞媒體的幫助下,從全國各地來到烏魯木齊,和分離了許多年的爸爸媽媽見了面,吃上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只是,當孩子面對這么長時間以來父母第一次的擁抱,竟然顯得有些淡漠和被動。同樣的,這頓看似平常的團圓飯,也因為時間的痕跡,夾雜著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對記者說,在得知自己能夠去新疆見到分開了8年的父母的時候,心里很激動,但是又有點膽怯。在見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還有點兒不知所措的感覺。這些,我們都能夠理解。父母給孩子的感覺,本來應該很近,可是在沒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顯得那么遠。
河南駐馬店的小王博說,每每當他看見同學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的時候,心頭時常會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陣子!拔蚁胗袀家”,小王博曾這樣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說,雖然爸爸媽媽會給他寄來錢、和衣服,但他總覺得自己像個沒人要的娃……
家是什么?在這些留守兒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戶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爾,我也會到農村去。那里不乏留守兒童的身影,在當地人的眼中,留守兒童比不上那些有母親時時帶著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親的督促下練習寫字的孩子可愛。也許,當留守兒童在為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別人打罵的時候,還會有過路的人指著他們說,“瞧,這都是些沒人管的野孩子”。這樣一句話,足以刺傷一顆小小的心靈。夜幕下的留守兒童,避開了喧鬧人群的他們,唯有對這漫天星空訴說滿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會里,我們應該嘗試著放慢腳步,會看出我們身邊留守兒童的脆弱和無助,如果能在傷害來臨之前幫助他們,至少,會帶給他們一些依靠。不計較得失,因為我是一名志愿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為我代表陽光灑下溫暖。其實,假如每一個人在生活里都做一個有心的人,就會發現社會會因為你存在,變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是夢與夢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是愛與愛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近,是心與心的距離!讓我們向留守兒童伸出雙手,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給他們帶去光和熱,用多一點點的愛去開啟那些緊閉的心扉,用多一點點的行動牽著他們快樂成長!
愛心牽手,共享陽光。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兒童的身影,請不要只是從他們身邊淡漠地走過,試著給他們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只要點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盞燈,心的溫度,會把希望點燃;愛的光芒,會把奇跡創造!
慈善的演講稿 篇5
近年來,蓋茨、巴菲特來華勸捐,陳廣標“高調慈善”甚至“暴力慈善”,眾明星“詐捐”事件將”慈善“二字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使這原本清凈溫暖的二字蒙上一層尷尬的塵封。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該以怎樣的標準衡量慈善?
今年新出爐的“中國慈善排行榜”似乎給了我們一種誤導。且不說又僅憑捐款發票評定企業家是否慈善客觀與否,僅是憑金錢數額多少來衡量慈善便已經不是一種完全科學的導向。猶記得20__年美國一場慈善晚宴,捐出25美分的小女孩說的那句“慈善不是錢,是心”,猛然敲醒了無數為慈善問題而迷茫的人。是的,“心”,才是衡量慈善的真正標準。
細觀當下,我們不難發現,“慈善”在“金錢至上”的觀念中,竟逐漸變了味道,甚至向病態發展。層出不窮的“詐捐門”和質疑“炒作”的聲音所折射出的并非只有社會信用的缺失,歸根結底,還是慈善心理的扭曲。這些人把慈善看做噱頭,看做炫富的工具,甚至看做滿足虛榮心的“秀”以及獲取道德優越感的途徑,這樣的慈善、毫無高尚可言。正如前幾日微博上盛傳的那張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蒼白的臉與鏡頭著重表現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幾十萬現金,強烈對比之下,女孩無奈地眼神正式對這種以犧牲他人尊嚴為代價的“偽慈善”行為的最好控訴。真正的慈善應當從心出發,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內心的關懷與給予。
如今的中國乃至世界,需要的就是一種滲透了真切人文關懷的健康的慈善觀。金錢的多少絕不能用來衡量心靈的重量。去年被美國總統授予“公民獎章”的關惠群,每天兩點起床曲接濟各地的流浪者,在他看來,并不富裕的自己在行善中最關鍵的不是錢。而是真誠與尊重。他堅持和他們吃一樣的飯,并從不吝嗇給他們擁抱。關惠群這一游樂場管理員用來為善舉買單的微薄薪資與“慈善排行榜”上動輒上千萬的數字相比,的確是微不足道的,但他靈魂的高度絕不會因此減損一分一毫。因為,他與那些得意地對乞丐說“嗟,來食”的人不同,她的每一份善舉都是從“心”出發。
金錢從來就不是慈善的唯一衡量標準,這世上也并非“達”方可“兼濟天下”,只要我們從“心”出發,用與他人平等的靈魂,給予愛和尊重,每個人都可登上“心靈的慈善榜”;施舍永遠不會帶來真正的道德優越,我們生來就虧錢這個無私的世界陽光空氣和水,每個人都是負債者,對他人的幫助是以感恩的心對這世界微不足道的償還。所以請讓慈善從心中起飛,以感恩和尊重做翅膀,融入溫暖的天空,世界安詳。
慈善的演講稿 篇6
慈善是一縷陽光,給人溫暖和希望;慈善是春天的雨露,給人清新的氣息;慈善是暗夜的星光;給人前進的勇氣;慈善是溫柔的眼神,撫慰孤弱的靈魂;慈善是無語的呵護,給人溫馨和安詳……正是因為世界上有那些熱衷于慈善事業的人,這個世界,才少了一些忍饑挨餓的人們,少了一些無家可歸的人,我們要感謝他們。慈善,不需要過多的豪言壯語,不需要一句句空頭口號,只需要一個個發自內心的慈善之舉,就能讓人的心如沐春風,滿滿的快樂、滿足填充在其中。這一天,不少同學帶著自己攢了好久的零花錢來到了學校。
這是在干什么呢?原來,學校組織了“獻愛心”的活動,要為貧困山區捐錢。同學們自發的排成一隊,將要捐的錢投入捐款箱。慢慢的,空蕩蕩的捐款箱落滿了同學們的心意,里面有五元的,十元的,二十元的,五十元的……他們或許還有許些不舍,但是,一想到那些盼望學習的山區孩子,他們還是不舍地將錢投入捐款箱中。那不只是錢,而是同學們那沉甸甸的愛心。
慈善,不在于錢的多少,只在于你哪一顆心,有多重。正所謂:“慈善的不是錢,是心。”沒錯,我們需要的不是錢,是心,是熾熱的一片真心。來!讓我們伸出慈善之手,去幫助所有有需要的人們吧!有時候,慈善只在一念之間,是選擇慈善,還是選擇袖手旁觀呢?我很慶幸,我選擇了前者。
其實,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你可以多多去幫助別人,那也是一種慈善。正如《愛的奉獻》里面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慈善,不應該只是少數人才會去做,而應該大家一起去做。一個人的力量很微薄,但是,只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力量就會變得無窮大。所以,讓我們一起行動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既美好又溫馨的充滿幸福的社會吧!為了這個美好的將來,趕快行動起來吧!
慈善的演講稿 篇7
老師說,愛心是默默奉獻,是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在我家的附近,有一個小房子,里面住著三口人,家里的小女孩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他們家生活條件很差,靠爺爺撿破爛賣錢為生,一年四季她好像只有一套衣服。每次看到她,我的心里老是酸酸的,我覺得我應該幫幫她。
一天,爸爸媽媽正好都在家,我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媽媽。媽媽高興地摸摸我的頭說:“好孩子,你真是個有愛心的小男孩,我們支持你!你要怎么幫助她呢?”我想了想說:“媽媽,我不是有壓歲錢嗎?我想拿出100元,買件衣服送給小妹妹,可以嗎?”媽媽說:“這真是個好主意,我們現在就去吧!”于是我和媽媽給她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送到她的家里。小女孩開心地對我說:“我從來都沒有穿過這么好看的裙子,謝謝你,小哥哥!”我說:“不客氣,小妹妹,幫助了你,我也是快樂的!”看到她開心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慈善在我們心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會更美好!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