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青春演講稿三分鐘(通用3篇)
感悟青春演講稿三分鐘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青春是一首贊美的歌,青春是一陣路過的風。走過青春我才發現,青春是春天播下的一粒籽兒,寄托著哀思,孕育著希望。
青春是一場游戲,不要瘋狂的玩一次便揮手而去;青春是一個戰場,不能痛快的打一回便一敗涂地。
人往往因為堅強而實現了夢想,因為沮喪而失去了方向。所以樂觀者揚起了希望的風帆,悲觀者卸下了絕望的舵。
青春的我們有很多嗜好,有的同學是”網蟲“,有的同學是”賭圣“,有的同學愛說長道短,有的同學是情場殺手……
我也和廣大同學一樣有著青春的幻想,但我們首先應該做什么?我們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有同學曾問過我”為什么談到感情的時候你就回避,你在愛情上受過什么打擊嗎?“我回答:”不!是高考的打擊!“正因為高考,才讓我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各方面獲得成功。我努力學習,我努力工作,并不是為了獲得什么榮譽,而是去尋找自己的不足并彌補自己的無知,就因為這樣才激發了我的斗志,讓我迎難而上。
有同學經過一次打擊,便從此不能自拔;有同學擔任過一期學生干部,便失去了自信;有同學因為一場雨下進了心里便淋濕了靈魂;有同學因為一口氣不能蒸發,便輸掉了青春。
這次校園文化藝術節,有很多同學沒有參加,他們的借口很簡單:我沒有特長,我不行!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心態不行。我為什么能在這次辯論賽上拿”最佳辯手“?不是因為我有非凡的才華也不是因為我有過人的智商,而是因為我有良好的心態,我有堅定的信念。
人生是一條河流,水手是自己,而心態就是舵。舵把穩了,浪濤、旋渦、暗礁何足道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觀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不是一番寒砌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惜寸陰于今日,必留遺憾明朝。
我親愛的同學們,拿出你們的熱情,充滿自信,把握青春,和我一起為夢想而奮斗吧!
感悟青春演講稿三分鐘 篇2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最近一部很火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電影取景在南京的幾所高校,看的時候感覺十分親切。去到電影院的時候,我發現觀眾里,有正值青春二三十多歲的人,還有緬懷青春的四十多歲的人,為什么這些人,都會被這部以青春為名的電影所吸引?我想,這正是因為,青春,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的起點,夢之船從每個人的青年時代起航。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剛剛過去,今天,我要做一個關于青春、關于夢想的演講,演講題目是“青春夢想曲”。
在我眼里,青春就像一幅畫,就像一首歌,更像多個樂章交織起來的交響樂,這第一樂章就是“心中有夢”。
青春夢想曲的第二樂章就是“敢于追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設計師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外交部翻譯室的平均年齡只有31歲,百度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6歲,這些青年人不僅心中充滿夢想,而且敢于追求夢想,做出了令人贊嘆的成績,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應該以他們為榜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勇敢追夢。
青春夢想曲的第三樂章就是“勤于圓夢”。停留于腦中的夢想是空想,只有腳踏實地地實干,才能實現夢想。實干就是聞雞起舞,埋頭苦干。就是你追我趕,爭先創優。就是加強專業學習的同時,拓寬各類學科的知識面。青春只有一次,時間不等人。
我自己是一名青年編輯,來自江蘇人民出版社第一編輯室,我們編輯室自從20__年以來,每年都得到了江蘇省團工委授予的“青年文明號”的光榮稱號,我們在工作間隙自由而熱烈地交流思想,討論選題,個人有困難時同事之間彼此無私幫助,可以說我們編輯室每天都在勇敢地追夢,勤奮地圓夢,每天都在奏響著青春夢想曲。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把個人的夢想融匯到集體的夢想當中去,夢想才能成為現實。借這次演講的機會,我想向各位領導提出一個建議,可不可以在集團和各單位團委的領導下,組織青年員工,定期召開沙龍會,集團下各個單位的青年員工完全自愿出席,每期主持人輪流設立,每期主題可以涉及時政熱點、出版業的新聞,還可專門討論一本書、一個電影、一個選題。這樣的沙龍會,可以促進集團內部青年員工之間的互相了解,激發創意靈感,讓我們彼此交流夢想,共同圓夢,一同奏響青春的夢想曲。
感悟青春演講稿三分鐘 篇3
當除夕夜的鐘聲敲過,當新年的鞭炮聲響起,人們告別了寒風飄雪的冬季,迎來了柳枝吐綠的春天。
我就這樣年復一年地走來,已經走過了六十九個春夏秋冬,當明年除夕夜的鐘聲再響,將迎來我人生的第七十個春天。
莎士比亞說:“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致,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么都逃不過他橫掃的鐮刀。”
歲月使我從青春年少變成了個臉面深刻皺紋的老人。詩人杜甫曾經說過:“人生七十古來稀。”青春早已離我而去,我的確已經老了。
不錯,從生理年齡上講,我是老了,但從心理年齡上講,我感到自己并沒有衰老,我還有純真,我還有激情!感到我離七十歲還遠著呢。
80多年前,德裔美國人塞繆爾·烏爾曼在美國發表了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青春》,文中寫道: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一種心態;不是玫瑰般的臉龐,紅潤的嘴唇和敏捷的雙腿,而是堅韌的意志,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無窮的激情;青春是生命深處的一股清泉。
青春意味著勇氣多于怯懦,青春意味著喜歡冒險而討厭安逸。擁有此種品質的人之中,六十歲的老人往往多于二十歲的年輕人。沒有人只因年齡的增長而年老,人們往往因放棄理想而年老。
歲月可以使肌膚長滿皺紋,但放棄激情可使心靈布滿灰塵。焦慮、疑惑、猜疑、恐懼和沮喪——都會挫傷心靈,磨損意志。
不管是白發老人還是青春少年,每個人的心里皆有其喜歡之新奇事物,對星星和類似星星的東西皆有好奇之心,敢于挑戰,對未知事物的孩子般的渴求之心,樂于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我們因充滿信心而變得年輕;因心存疑慮而變得年老;因自信而年輕,因心存恐懼而年老;因充滿希望而年輕,因滿懷沮喪而年老。
人人心里都有一座無線電臺,只要接收到來自地球、人類和宇宙的美好、希望、勇氣、莊嚴及力量,就會變得年輕。
當心靈的天線倒下,心如大雪般的悲觀、如冰塊般的憤世嫉俗時,那時,惟有那時,我們將真正老去。”
無論是青年人、中年人還是老年人,在讀了這段文字后,都會在理解塞繆爾·烏爾曼對“青春”的詮釋中獲得裨益。
塞繆爾·烏爾曼的精辟論述完全說出了“青春”的真諦,也可能就是我感到自己離七十歲還遠著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