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感恩的心演講(精選3篇)
公司員工感恩的心演講 篇1
尊敬的各位上司、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
首先,我要感謝將我招聘進機電公司的領導,感謝你們為我提供這份工作,也感謝能夠讓我今天站在這里的人們,讓我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讀《劉志忠董事長的講話》的收獲與感想。
在劉董《依托長嶺求生存,外拓市場謀發展》的講話中,自始至終不忘長嶺這個母體對我們的關心、支持與鼓勵,用 “感恩”這一重要美德影響著企業及企業的每一位員工。他的闡述,使我真正領悟到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情懷,是一種智慧的生存之道,同時也是一種邁向成功的前提和保證。當我認認真真讀完劉董的報告后,深受感染,就像受到心靈的洗禮一樣。沒有了專業不對口的懊惱,沒有了不被領導重視的苦悶,也不再有因為沒有重要的事可做而產生的一種正在浪費生命的心態。有的只是奮斗的激情,成功的向往,還有一顆充滿感恩的心。
20xx年四月,我有幸進入機電公司,并以一名熟練儀表工的身份招聘進來,我以為今后的工作也應像我從前在原單位的工作一樣。經過短暫的車間實習,我被正式分配到生產班組。
當我看到裝置各種類型的新型儀表時,班里的老師傅告訴我:現在的儀表更新換代很快,而且大多都是國外先進的儀表,而這些都是我在原單位所沒有見過的。那時的我充滿了感激,同時也有了一絲緊張,只怕自己學不會這些先進的技術,弄不懂這些復雜的原理而被公司所淘汰。酷熱的夏天,我顧不上在宿舍里的汗流浹背,默默地翻閱著那些先進儀表的說明書,查閱著每一個不熟悉的專業的英文單詞。
回想起在長煉機電走過的一年有余的時間里,我沒有放過每一本可看的專業書籍,沒有停止過每一刻學習的腳步,沒有錯過每一次能動手的機會,這讓我從一名從未參加過儀表工技能等級考試的我,到今年四月,終于通過了高級工技能等級考試。
雖然這也有自己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心懷感恩,努力工作”的機電企業文化精髓激勵著我,它讓我懂得了一個合格的儀表工,必須是學習好,才能工作好,它讓我的思想發生了蛻變,由消極應付工作到積極主動請纓工作,因為學習過程中讓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只有通過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這樣不斷反復的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融會貫通,才會讓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提升,而機電文化蘊含了這樣的精神,它讓你樂此不疲,因為它從精神和物質上都給了員工鼓舞與激勵。
今年正月十四,遠在內蒙古分公司的我驚聞父親病逝的噩耗,正當我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傷心欲絕痛哭流淚之時,是分公司領導一個又一個的電話安慰我,是張經理親自到賓館為我購買機票,派專車送我到機場,讓我當天晚上便趕回到了家里;丶抑螅弥⒌墓究偛坑峙芍鞎、封書記等領導和多名員工,第一時間趕到家里慰問我,讓我深深感到一個員工小家出現困難,長煉機電這個“大家”給予的溫暖和關懷。
“一支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緊緊抱成團”。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長煉機電讓我感知現在的生活已不再是孤單一人,而是整個集體;不再是一個渺小的我,而是無限能量的團隊。目前,內蒙古分公司雖然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雖然天氣環境惡劣,雖然工作勞累,但分公司經常組織一些籃球賽、排球賽、包頭一日游、榆林二日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分公司不斷改善員工學習、生活條件,從幾人一間的宿舍到現在的標準雙人間,從到甲方大澡堂洗澡和用手洗衣到分公司購買熱水器、增設洗衣機等;從到外單位食堂天天吃土豆、青菜到分公司自己建食堂每天雞鴨魚肉的伙食改善,等等這些不斷改善的生活條件,無不讓每位員工深深感受到了公司領導的無私關懷。
學會感恩,感恩之心隨身帶。既然我選擇了長煉機電作為衣食父母,我就要與她連成一體,也就要不單單是索取,更重要的是奉獻。我知道母體成長時期還很短,還面臨著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周轉困難和人才緊缺。
因此對公司的融資我都會積極響應參與,平時除努力工作之外,學習上從不敢放松,我深知只有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才能隨時聽從母體的召喚而不辱使命。
最后我想以“感恩的心”這首歌的幾句歌詞結束今天的演講。“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公司員工感恩的心演講 篇2
大家好!
感恩做人、敬業負責,守法合規,務實工作,大家好!我是來自陜西信合藍田縣基層輞川網點的一名柜員,非常高興能站在這里跟大家一起就“感恩,責任,合規”的主題進行交流和學習,感謝領導為我們創造了暢談心聲、展示自我的機會。
感恩是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恩情,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才能保持做人不可泯滅的良知;敬業是對所從事工作負責任的態度,是干好事業的必要前提;守法合規是銀行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行業自律要求。
感恩做人、敬業做事和守法合規三者相輔相成,沉淀了優秀員工的職業素養。心存感激、明明白白做人,負責敬業、摒棄糊弄、堅持認真,守法合規、務實工作是我們應該永遠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展述:
一是,心懷感恩,做事先做人
我們生活在高速發展的社會,與周圍的環境、身邊的人和事相互依存,我們通過努力工作服務社會,幫助他人,同時社會也給予了我們回報,我們也得到了他人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心生感激。感恩是一種心態,更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體現。我們每天享受著清潔的環境時,我們要感謝那些保潔工作者;當我們遷入新居時,我們要感謝那些建筑工人;當我們出行,要感謝司機……懂得感謝,就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重新看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懂得做一個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做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
在陜西信合,我作為剛剛參加信合工作的新人,更應該時刻注意保持心懷感恩,做事先做人,謙虛謹慎、勤奮好學的優良作風。學歷不等于學問,知識不等于智慧,畢竟我們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沒有實踐基礎,沒有工作經驗,在工作中,我們要虛心向老同志請教,要善于從老同志那里學習好的工作方法和經驗。我始終堅持認真貫徹領導的要求,想客戶之所想,因此,也得到了領導、客戶和同事的支持和幫助,使我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由此,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把感恩化為力量的源泉,做事先做人。
二是,熱愛本崗,把負責敬業養成習慣
國家和企業一直都在在倡導“負責任,敬事業,愛崗位”,其實,負責敬業就在我們身邊,它不只是在槍林彈雨中的輝煌,不只是在緊急危難時的高揚,它更是一種默默的奮斗,是一種高尚的理念,一種強勁的精神力量。 責任就是要多一些踏實、少一些計較,多一些準備、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奉獻、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完美、少一些缺陷,多一些務實、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擔當、少一些推諉,多一些認真、少一些糊弄。
陜西信合的工作,使我們能夠豐衣足食,也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該立足本職工作,養成負責敬業的習慣。作為新時代的金融工作人員,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要不斷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努力掌握廣博的知識,堅持負責敬業原則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三是,嚴于律己,堅持守法合規的準繩
在西方流傳的一個故事: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這個故事發人深省,但是有誰會注意到因為一個小小的釘子的疏忽竟會導致了一個國家的覆滅。
同樣的例子是著名的“蝴蝶效應”:說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在兩周后引起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些都告訴我們,如果一個極小的事物不合規,經過連鎖反應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也就是我們管理理念提到的“細節決定成敗,合規創造價值,責任成就事業”。
在金融工具日新月異、金融產品紛繁復雜、金融機構競爭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要牢牢記住違規就是風險,安全才有效益,要始終堅持守法合規的準繩,這也是我們工作的底線和紅線,不可以逾越!
總之,我們必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良好的敬業習慣和合規的職業道德,做一個優秀的陜西信合員工。最后,我想借今天這個機會莊嚴承諾:作為陜西信合的一員,我一定會感恩做人、負責敬業,堅持守法,合規務實的去工作。謝謝大家!
公司員工感恩的心演講 篇3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會產生抱怨;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會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不會在困難面前退縮;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會覺得工作是為自己;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在受到批評時就不會感到委屈;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才能真正做到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請相信:給你磨練的人,就是給你恩惠的人;給你痛苦的人,就是給你快樂的人;給你批評的人,就是給你成長的人;給你失落的人,就是給你榮耀的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的生命就會充滿溫馨;長存一顆感恩的心,你的靈魂就會更加純凈!
感恩工作,從現在開始
一個人的成功當然跟個人的努力有很大的關系,但也缺少不了別人的幫助。在你努力工作的時候,總有老板和同事的幫助,在你從普通到優秀的時候,你最應該感謝的是曾經幫助過你的老板和同事。
——美國通用電氣前董事長兼ceo 杰克韋爾奇
一、“感恩”的定義
“感恩”是個舶來詞,牛津 感恩之心,是我們每個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 有位普通職員肖蘭在談到她被破例派往國外公司考察時說: “我和另一個同事雖然同樣都是研究生畢業,但我們的待遇并不相同,他職高一級,薪金高出很多。慶幸的是,我沒有因為待遇不如人就心生不滿,而是認真做事。 “當許多人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時,我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項工作。我甚至會積極主動地找事做,了解主管有什么需要協助的地方,事先幫主管做好準備。因為在我上班報到的前夕,父親告誡我三句話:‘遇到一位好老板,要忠心為他工作;假設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你的運氣很好,要感恩惜福;萬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跟在老板的身邊學功夫! “我將這三句話牢牢地記在心里,自己始終秉持這個做事原則。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我也沒有計較。但一個人的努力,別人是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的。在后來挑選出國考察學習人員時,我是唯一一個資歷淺、級別低的辦事員。這在公司里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永遠懷著感恩的心是一種人生態度,它是決定著你能否成功的關鍵。 五、超越雇傭關系 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做的事,而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而工作態度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 拿破侖發動一場戰役只需要兩周的準備時間,換成別人那會需要一年。這中間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正是因為他那無與倫比的熱情。戰敗的奧地利人目瞪口呆之余,也不得不稱贊這些跨越了阿爾卑斯山的對手:“他們不是人,是會飛行的動物! 在拿破侖這次輝煌的勝利之后,一位奧地利將領憤憤地說:“這個年輕的指揮官對戰爭藝術簡直一竅不通,用兵完全不合兵法,他什么都做得出來。”但拿破侖的士兵也正是以這么一種根本不知道失敗為何物的熱情跟隨著他們的長官,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我們敬佩拿破侖,但我們更應該贊美拿破侖手下那些具有無比熱情的士兵,他們才是最偉大的人。 一旦缺乏熱情,軍隊無法克敵制勝;一旦缺乏熱情,人類不會創造出震撼人心的音樂,不會建造出富麗堂皇的宮殿,不能征服自然界各種強悍的力量,不能用詩歌去打動心靈,不能用無私崇高的奉獻去感動這個世界;如果缺乏熱情,你即使有多么美好的愿望,也無法變為現實。也正是因為熱情,伽利略才舉起了他的望遠鏡,最終讓整個世界都為之信服;哥倫布才克服了艱難險阻,領略了巴哈馬群島清新的晨曦。憑借著熱情,自由才獲得了勝利;憑借著熱情,彌爾頓、莎士比亞才在紙上寫下了他們不朽的詩篇。 有人問我,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工作熱情。絕對正確,每一個人都有,也許隱藏在恐懼之后,可是總在那兒。熱情是實現愿望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夠讓人們相信,你的愿望確實是你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那么即使你有很多缺點別人也會原諒你。只有那些對自己的愿望有真正熱情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愿望變成美好的現實。 人是很奇妙的,我相信人性能創造奇跡。多年來我看過許多人都能有意識地創造人生,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度過一生。又有多少次,那些最初覺得自己不可能把握自己、施展力量的人,最后卻都能扭轉乾坤。 每個人內心都有熱情,能感受強烈的情緒,可是沒有幾個人能依此情感行動,他們習慣于將熱情深深地埋藏起來。 曾經有一次,有三個人做了一個小游戲:同時在紙片上把他們曾經見過的性格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寫下來,還要解釋為什么選這個人。結果公布后,第一個人解釋了他為什么會選擇他所寫下的那個人:“每次他走進房間,給人的感覺都是容光煥發,好像生活又煥然一新。他人熱情活潑,樂觀開朗,總是非常振奮人心! 第二個人也解釋了他的理由:“他不管在什么場合,做什么事情,都是盡其所能、全力以赴! 第三個人說:“他對一切事情都盡心盡力! 這三個人是美國幾家大刊物的記者,他們見多識廣,幾乎踏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結交過各種各樣的朋友。他們互相看了對方紙片上的名字之后,發現他們竟然不約而同地寫上了澳大利亞墨爾本一位著名律師的名字,這正是因為這個律師擁有無以倫比的熱情的緣故。 對待工作沒有任何借口,就必須具有足夠的熱情。帶著熱情去工作吧!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熱情的員工能始終如一地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別說做出創造性的業績了。拿破侖在第一次遠征意大利的行動中,只用了15天時間就打了6場勝仗,繳獲了21面軍旗,55門大炮,俘虜15000人,并占領了皮德蒙德。 因此超越雇傭關系,就是要明確自己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工作而非為薪水工作,搞清楚自己到底在為誰打工,為企業工作就是為自己工作,站在老板的角度,多替企業想想。 六、忠誠于企業 現在的職場,企業希望員工忠誠于企業,員工希望忠誠于自己的職業生涯。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假如員工在企業內發展如自己所愿,那勞資雙方皆大歡喜。但往往由于員工的職業生涯與員工在企業內的發展軌跡并不符合,從而造成了“你想留我我偏要走,你要我走我偏想留”的境況。作為企業看中員工的忠誠就是看中員工潛質,希望員工與企業同步發展。 不在乎表面的認同,在意財富價值的趨同例如:你在招聘時能告訴企業,你不但能為企業創造財富,同時也不會因為你而造成損失;離職以前主動為企業招聘到頂替你的優秀員工;自己做錯事情不僅敢擔風險同時能及時找出彌補措施;自己有業績時愿意用自己的人格、財產等與企業合為一體共榮辱等等,往往引導企業對你“忠誠”的好感。 七、企業興亡,人人有責 人人,當然是指每位企業的員工。一個企業的興亡,可能跟一個企業的決策者的決策有很大的關系,但同每一位員工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熱愛企業的最基本表現就是熱愛你所從事的每一項工作。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也是支配我們生活的力量。工作不僅對個人有好處,通過價值交換也讓其他人受益。僅就純粹的個人意義而言,人一生的全部活動不外乎三個內容:生存,發展,享受。無論哪個內容的實現,都無法離開職業生涯的幫助。人需要在工作中尋找歸宿和價值,實現其理想。工作可以滿足個人,讓人快樂。作為一個勞動者要能夠這樣想,企業給了你工作,你成為其中的一員,擔當了一份職責,你只有做好本職工作,才能享受到勞動的成果——安身立命、養家糊口、實現自我、體驗快樂。對待工作要有主人翁心態。 一個人愛不愛自己的工作,能夠從他的態度上反映出來。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總裁赫布·凱萊赫曾經說過:“我們雇傭的不是人而是態度。我們公司最好的口號是:我們之所以微笑,是出于自愿而不是出于被迫!边@家美國最令人羨慕的航空公司連續二十多年獲得盈利。 一個人要熱愛組織、熱愛團隊。認同組織就是認同自己,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觀念。既然必須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那就要認同組織。在你不滿意的組織里工作,你肯定不會獲得成功,那么工作的種種迷人之處很快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個人與組織必須要聯系在一起,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強烈的組織認同感和歸屬感。 八、注重細節,把工作做到位 細節就是那些瑣碎、繁雜、細小的事,而我們日常大量的工作恰恰就是重復這些瑣碎、繁雜、細小的事,所以注重細節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 海爾的服務一直為人所稱道,相對于其他品牌,服務周到是它最大的優勢。拿敲門來說,雖然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普通動作,但海爾為此設定了嚴格的標準動作:連續輕敲兩次,每次連續輕敲3下,有門鈴的要先按門鈴。海爾要求服務工程師平時多加練習,敲門前稍微穩定一下自己的情緒,防止連續敲不停,或者敲的力量過大。如果無人應答,服務工程師應每隔30秒重復一次;如果5分鐘后門仍然沒開,則電話聯系;電話聯系不上,同用戶鄰居確認,確認用戶不在家后,在門上或顯要位置貼留言條,等用戶回來后主動電話聯系用戶,同時通知話務中心。 靠這種貼心周到的細致服務,海爾贏得了顧客的青睞。 細節的力量就是貴在堅持。另外,只有領導重視、基層執行有力,才能體現細節的精髓;只有注重細節,才能盡量減少工作中的失誤,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對于個人來說,同樣需要注重細節,追求細節的完美。細節能夠體現出員工的性格內涵和工作能力,很多員工注重細節、一絲不茍,因此能夠獲得領導的信任,可以放心地把縝密細致的工作交給他做,也常常會考慮并采納他的建議。如果想讓業績攀升,那么我們就得從這一刻開始,摒棄對小事無所謂的惡習才行。 首先,我們在接到一項任務時,對其中的各種細節千萬不要產生輕視的心理,而要把它看做一件重要的大事,這樣才會真正重視它,并開動腦筋、發揮潛力做好它。 其次,工作時一定要細心、認真,不要以為是平凡的小事,就敷衍了事地應付。我們應該像做重要的事一樣認真扎實地處理好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一絲不茍地去完成它。許多人在接到一項新任務后,首先做的事情是剔除穿插其中的諸多煩瑣細節。他們認為這些細節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整項工作由于缺少細節的串聯,在銜接上出現了脫軌現象,進而導致工作進度一再受阻,難以高質量地按期完成任務。 再次,取得成果時要讓周圍的人知道。比如,創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想出了一個好創意,有利于提高工作成績。這些好的想法和創意對于我們更好地完成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是相當有利的。很多人在得到這些“回報”時,習慣于藏起來自己獨享,但這種行為并不可取。與人分享成果有利于得到別人的好感,而良好的人際關系則會使工作速度和工作質量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會引起領導注意,獲得更多發揮才能的機會;還可以提升整個團隊和企業的績效。 細節具有非凡的魅力,它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里。盡管我們看問題時必須站得高、看得遠,但現實中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情組成的,只有把一點一滴做好了,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 工作中,有些員工會覺得,日復一日地干著簡單枯燥的事情,整理一些瑣碎的資料會很無聊。他很有可能因此而消極地對待工作,認為憑自己的能力能輕易做完工作,到最后時刻再干也來來得及。正是這種想法,讓許多優秀員工無法順利完成任務或惹下麻煩耽誤事情。我們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和身邊的新員工,看看他們是否在為瑣碎小事和自認無聊的工作而敷衍應付,是否認為上班是一件苦差事。其實,企業正是用這些小事情來不斷地考驗和提升我們,只有在這些看似簡單其實復雜的“考題”中順利通過,我們才會不斷得分,最終迎來職場生涯的輝煌。 九、自動自發地工作 坦誠地說,我所看到的許多年輕人,大多是茫然的。他們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領回自己的薪水,高興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們從不思索關于工作的問題:什么是工作?工作是為什么?可以想象,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只是被動地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他們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他們只是在機械地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創造性地、自動自發地工作。 我們沒有想到,我們固然是踩著時間的尾巴準時上下班的,可是,我們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氣沉沉的、被動的。當我們的工作依然被無意識所支配的時候,很難說我們對工作的熱情、智慧、信仰、創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了,也很難說我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們只不過是在“過日子”或者“混日子”罷了! 其實,工作是一個包涵了諸多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和創造力的詞匯。卓有成效和積極主動的人,他們總是在工作中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和創造力,而失敗者和消極被動的人,卻將這些深深地埋藏起來,他們有的只是逃避、指責和抱怨。 工作首先是一個態度問題,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愛,一種對工作的真愛。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奮,工作需要一種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精神。只有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工作,我們才可能獲得工作所給予的更多的獎賞。 應該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歸的人不一定是認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優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時打卡、準時出現在辦公室的人不一定是盡職盡責的人。對他們來說,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種負擔、一種逃避,他們并沒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對每一個企業和老板而言,他們需要的決不是那種僅僅遵守紀律、循規蹈矩,卻缺乏熱情和責任感,不能夠積極主動、自動自發工作的員工。 工作不是一個關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報酬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于生命的問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為了成就什么或獲得什么,我們才專注于什么,并在那個方面付出精力。從這個本質的方面說,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們用生命去做的事! 成功取決于態度,成功也是一個長期努力積累的過程,沒有誰是一夜成名的。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責任,并永遠保持一種自動自發的工作態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那些成就大業之人和凡事得過且過之人的最根本區別。 明白了這個道理,并以這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既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當我們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份內的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超越他人的機會。因為在自動自發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得多的智慧、熱情、責任、想象和創造力。 十、停止抱怨,真誠感恩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座寺院里住著一位道行高深的住持,那位住持給寺院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最想說什么,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新和尚心里最想說什么,新和尚說“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沒等住持提問,就說:“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所說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沒完沒了的抱怨。這個新和尚只考慮自己要什么,卻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給予了自己什么。像新和尚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些人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如意,怨氣沖天,牢騷滿腹,總覺得別人欠自己的,社會欠自己的,從來感覺不到他人為自己的生活所做的一切,這種人心里只會產生抱怨,不會產生感恩。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會變成禍。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也很容易抱怨,以至于有時自己都沒有察覺。抱怨生活中的一切,抱怨不公平的待遇、不如意的愛情,甚至抱怨天氣的陰晴。其實,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周圍的一切,你會有另外一種心情。 看我們周圍那些“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只知抱怨而不努力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更沒有對他們的工作心存感恩。他們不懂得,豐厚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認真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抱怨中蹉跎歲月,而技能沒有絲毫長進。最可悲的是,抱怨者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懂得感恩,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只知抱怨的人,不管他們的學歷有多高,總是排在被解雇者名單的最前面。 年輕人往往充滿夢想,這是件好事。但年輕人還需要盡快懂得,夢想只有在腳踏實地的工作中才能得以實現。許多浮躁的人曾經也都有自己美好夢想,但始終無法實現,最后剩下的只有滿腹的牢騷和無邊的抱怨。 所以,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去驅逐心中抱怨的“惡魔”,實現自己多年來的夢想吧! 十一、高質高效,提前完成工作任務 就像是世界上出現鎖以后就必然有與之相應的鑰匙一樣,問題與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適、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每一個管理者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好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我們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為我們節省了時間,更使我們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于領先地位。 正確的方法對于我們的工作很重要。麥肯錫在80余年的工作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對于每個時代不同企業的工作經驗,而又以對當今信息爆炸時代的經驗最為充足。 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員工,成為一個能夠卓有成效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就必須學習,真正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到我們想要做的。 下面是麥肯錫幫助解決諾貝爾獎金問題的經典案例。 諾貝爾獎每次100萬美元的獎金的確值得大家關注,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5個獎項,因而每年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你肯定禁不住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才能夠承擔起每年的巨額支出?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之所以能夠順利支付高額獎金,除了諾貝爾本人捐獻的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應歸功于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有方。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于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由于該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獎金,基金的管理不容許出現任何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確規定了基金的投資范圍,這筆資金被限制在安全且有固定收益的投資上,例如銀行存款與公債,不允許用于有風險的投資,尤其不允許投資于股票或房地產,那樣會使基金處于價格漲跌的高風險之中。 這種保本重于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健的做法,避免了基金損失的情況。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后,低報酬率使得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 眼見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他們馬上尋找咨詢顧問以應對所面臨的不利局面。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在商業界已經聲譽鵲起的麥肯錫咨詢公司。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麥肯錫人迅速地組成了一個團隊,并且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之后,這個團隊意識到提高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并在當年就把這一建議謹慎地交給了諾貝爾基金會。于是諾貝爾基金會在這一建議的指導下,在1953年做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先只準存放在銀行和買公券的資金轉向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其后的幾年,巨額獎金照發、基金會照常運轉。到了1993年,基金會不但挽回了過去的虧損,基金總資產也增長到了2保芬詼嗝澇。 諾貝爾基金會的成長離不開麥肯錫;而麥肯錫的迅速成功又得力于公司總結出的高效工作方法。其實,對麥肯錫來說,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麥肯錫人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在大大小小的商業問題之中。但也正是如此,使得麥肯錫人的經驗以及實踐能力不斷加強,反過來又增加了麥肯錫的實力。麥肯錫自1923年建立以來,一直處于不斷的探索、進步之中,經過多年的積累,慢慢形成了很多理論法則,這些被統稱為麥肯錫法則。它們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法寶,因為麥肯錫法則不僅涉及到了很多工作的不同方面所能夠遇到的問題,而且它對于每個問題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以及可靠的解決辦法。 盡管麥肯錫方法本來是被應用于商業方面,但它同時也具有能指導我們日常生活方式的意想不到的神奇力量。麥肯錫方法主張:以最快捷的方式,最少的時間、資源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當你第一次接觸這些方法的時候,或許你并不認為它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當你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上遇到棘手問題的時候,你都可以用這些方法找到答案,找到解決辦法。不管你意識到了還是沒有意識到,當你接觸了麥肯錫,它總是對你的工作、生活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于是,讓麥肯錫方法融會于簡單的事實中,便成了麥肯錫人的使命。他們要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理智地按照這些方法所昭示的真理前行,不浪費生命中點點滴滴的時間和精力,使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麥肯錫方法本質上是一種效能法則,是使你工作順利與生活幸福的原理。 一言以蔽之,“效能”二字是麥肯錫工作法則的精華。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提出來的一個全新話題,我們必須勇敢地正視,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去實踐和提高。 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