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精選10篇)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1
“師以德為本,育師先育德”,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聽了黃豪芳老師“思師德,行師德”的講座,我深深記得了一句話: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黃園長一字一句深刻的透析了身邊發生的事情。孩子說小了是每一個家庭寶貝,精神支柱。說大了是祖國花朵,社會的未來。我深切地感受到師德是作為一名老師的基本品德。
擁有良好的師德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然而師德不應該只成為我們華而不實的口號。孩子是一個弱勢群體,需要我們傾注自己的愛去關心呵護,讓他們在我們的精心培育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教師的工作本身就是瑣碎的。尤其是迎接新生工作期間更讓我們感到疲憊。有的孩子哭鬧嚴重,依賴性很強,每天都纏著老師;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什么都需要老師的精心照料;有的孩子則由于家庭教育方式和特殊背景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行為和破壞性行為。但是不管什么情況,孩子畢竟是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老師的愛。讓孩子們盡快適應幼兒園,減少分離焦慮,是我們的責任。尤其是處于分離焦慮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做到每天給每個孩子一聲鼓勵,一個擁抱,一點安慰,讓他們感受到像媽媽一樣的溫暖。在這期間,老師們付出太多太多。可以說新生入園階段是考驗一個教師實踐師德行為的重要途徑。
然而面對表現各異的孩子,能夠做到尊重每一個孩子是不容易的。我們最需要向黃老師學習的是她擁有這樣的信念:熱愛一個孩子就等于塑造一個孩子,厭棄一個孩子就等于毀壞一個孩子。在面對特殊幼兒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去了解他、關心他,根據其特點采取相應措施,讓那些特殊的孩子也享受到老師的關愛。
非常感悟黃老師的一個理念,每當接新班的時候總是抱有這樣的信念:任何一批孩子到我手里,我一定讓他發展最大化。這個目標雖然聽起來不是什么豪言壯語,但是能做到確實極其不容易。如果我們都能像黃老師一樣,有這樣的信念支持,我們就能實現我們的教育理念: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的童年!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2
朋友,你喜歡聽《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首歌嗎?這首歌曾經傳遍神州大地,唱響了幾十年,至今仍然深受人們的喜愛。她不僅是因為它曲調悠揚,旋律動聽,更重要的是它表現了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情懷。
泰戈爾在詩中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帶著對綠葉精神的追求,帶著對教師的崇拜,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也深深體會到了教師這個職業的神圣。
20xx年5月12日那個充滿陰霾的下午,兩點二十八分,那一刻,無數的房屋倒塌,無數的鮮花凋零,無數的生命消亡,就在那一刻卻有無數的教師用自己的生命挽起學生的生命。
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雷鳴般的巨響,雪崩般的磚瓦像彈片砸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噴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鮮活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卻定格為永恒。他就是譚千秋老師,他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24歲的青年教師茍曉超在地震來臨時一邊喊“快跑,危險,快,快……”,一邊迅速抱起一名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來不及喘一口氣,立即返身沖上三樓。他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去……當他再一次沖上三樓,再一次抱起兩名學生,再一次向樓下沖去時,頂樓轟然倒塌,重傷中的他倒在血泊里,用他生命的最后一絲力氣,艱難的伸出手指指向樓頂,奄奄一息的說:“上……上……上面還有……”你知道嗎?這是他新婚后第一天上班,還是個幸福的新郎呀!
聽,一歲半的小雯欣在不停地號哭:“救—媽媽!救—爸爸!”小女孩張大嘴巴不停地號哭,雙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鄰居的肩膀。她只有一歲半,說話還不清晰。地震之后,她再也沒有聽到過爸爸媽媽的聲音,哪怕一個字。沒有人告訴她,她最愛的媽媽——--映秀小學教師嚴蓉在救下了13個學生后,再也不會回來;而爸爸,依然音訊全無,小小的她已成了孤兒。
讓我們記住這樣一串閃光的名字吧!為救學生身體斷為三截的向倩老師;被鋸掉雙臂的張米亞老師;還有張紅梅、瞿萬容、袁文婷……
他走了,她走了,他們走了……
這是怎樣的一份愛啊,讓你生死相許,矢志不渝。
這又是怎樣的一雙翅膀啊,鋼澆鐵鑄,給人以生機,更托起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沉沉的瓦礫,壓垮了教室,壓不垮的是教師堅毅的臂膀;
茫茫的廢墟,淹沒了校園,淹沒不了的是教師沸騰的熱血;
地震的災難,震動了大地,震不動的是他們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擎天誓言!
敬愛的老師,你們舍生取義,用生命書寫的大愛,是為師的精神,更告訴我們,什么是人類永恒堅守的品質!
汶川的孩子們是不幸的,在他們本該享受快樂童年的時候卻遭遇了災難;汶川的孩子們又是幸運的,是他們的老師用責任將他們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師德,什么是愛,什么是榮耀!
作為一名教師,一個還健康活著的人,我應該做什么呢?我也許不能做像他們那樣的英雄,但我能像他們一樣去無私奉獻。“春蠶到死絲難盡,蠟炬成灰淚不干”是春蠶,就讓我有抽不盡的絲;是蠟燭,就讓我發出奪目的光;是人梯,就讓我為學生架起人生成功的通道!
是小草就讓它去裝點大地,是大樹就讓它長成棟梁!我愿做一片綠葉,映襯紅花;我愿做一縷春風,吹拂笑面;我愿做一滴甘露,浸潤心田……只要我們把平凡的人生獻給這壯麗的事業,用心血與汗水去澆注祖國的花朵,那么,我們平凡的生命將會在壯麗的事業中永遠閃光!
桃李芬芳懷偉志,英才薈萃興中華。我自豪,因為我是一名教師!我自豪,因為我長大后就成了你——人民教師!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3
我趴在窗前,透過眼前厚厚的玻璃,久違的陽光照射在我身上。在這樣溫煦的日子里,我沉思過去,憧憬未來。
現在的我比較脆弱,承受不住壓力,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內心就會感到恐懼不安,想逃避。長大后,我就成為你——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長大后的我遇到艱難困苦,不再畏縮逃避了,而能夠沉著面對,迎難而上,想方設法戰勝困難。
現在的我有點自私,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長大后,我就成為你——一個樂于分享和奉獻的人。學會分享,和他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體會生活中的真善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體會團結合作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樂于奉獻,在生活上,同學和朋友遇到困難,你要伸出援助之手,盡自己的一份能力;在工作上,同事和工人遇到難題,你要伸出愛心之手,盡自己的一份心意。
現在的我對父母有點厭煩,每次父母啰嗦我就感到煩惱:為什么父母這么啰嗦?“百善孝為先!”長大后,我就會變成你——一個孝敬父母的人。孝敬父母,在父母憂愁時與他們聊聊天,談談心,分擔他們的憂慮;在父母哀傷時,安慰他們,緩解情緒;在父母勞累時,給父母捶捶背,捏捏腳,我們在一天天成長,但父母卻在一天天地老去,我要好好的孝敬父母,不讓他們再因我而擔心受怕了。
我深深地明白,成為你的道路非常遙遠,但只要我有堅強的意志,樂于分享和奉獻的精神與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我相信,我一定會成為你的。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4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當我知道演講內容是關于師德師風時,我的腦海里便突然哼起了宋祖英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你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淚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第一次聽到這首歌還是小學六年級快接近畢業考試時,班主任賴老師為了讓我們放松心情而教我們唱這首歌,他拿著二胡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教,我們在底下一句一句的唱,當時賴老師在我們的心里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有力,多希望以后也能像賴老師一樣,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前段時間和久未聯系的初中同學聊天。她說,“你現在當老師了嗎?”我回:“是啊,現在是老師了。”她說:“哈哈,我當時就覺得你一定會當老師。”我懵了,當時,初中,就知道我會當老師?之后是久久的回味,是什么樣的行為,會給她這樣的感覺?而作為老師又應該擁有什么樣的品質呢?
老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是愛心,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圣人”而我們老師就擔當著社會圣人的角色。經常聽到“某某老師半夜來學校送學生去醫院,某某老師傾盡全力幫助學生籌集學費,某某老師利用晚自習時間找學生談心了解他的困難等等”,這些都是愛學生的體現。一個有愛的人才會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在給予學生愛的同時,她們不僅能感受到愛,而且還受到了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不僅要在學習中授業解惑,還應該在生活中關愛學生,用愛去教育感化學生。
老師的另一個重要品質是耐心。耐心是老師與學生建立互相信任關系的重要橋梁。我們現在來玩個游戲,游戲名稱是“你說清楚了嗎?”請舉起你們的雙手,拇指向下,雙手交叉,反扣,用你們的食指捏住自己的鼻子,打開。我的已經打開了,而有些人的為什么打不開呢?那到底我說清楚了嗎?其實還差一點,應該在交叉時,右拇指在左拇指上面,反扣后用食指手背捏住鼻子。現在大家在試試,這樣就都打開了。我們平時在上課也是,也許就是少說了一點點,學生就會不知所措,又怕被說笨,也就不敢再次提問。如果老師在學習中多一點的耐心講解,學生就能夠多一點的理解,就會有多一點的運用;如果老師在生活中多一點耐心解釋犯錯的后果,學生就能少一點犯錯,最后就可能帶來多一點的成功。
老師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公平心,還需要很多優秀的品質。而我認為教師還應該具備一種重要品質是保持一顆初心,一顆堅持走教育之路的初心。
有多少人懷著夢想走進教育的隊伍,有多少人希望自己桃李滿天下,可是漸漸的,不知道什么時候,覺得累了,家庭和學生不能兼顧了。曾經的充滿期待,幾年之后成了一定的職業倦怠。在困難面前我們應該客觀分析,當初做職業選擇時,為什么選擇這條路,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席慕容說過,每一條曾走過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即將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汪國真也說過,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所以我認為在教育事業遇到困難時,仍能保留對學生的所有愛心和耐心,仍能保持一顆走教育之路的初心,是老師的一個重要品質。
在教育事業的滾滾長河中,每一位教師都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每位教師都值得尊敬。我想對所有人民教師說聲,你們辛苦了。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5
難忘二十五年前的那個春天,你第一次走進我們那個偏僻的山村。那是我堂伯在村里開的第一家小雜貨店。從此,村里就多了一位身著藍色制服、腳踏布鞋的身影,這就是你,來自工商所的小王。
最初的時候,村里只有一家小店,小王很少來。不過見過他的人都覺得他為人友善,沒有一點架子。漸漸地,隨著村里各種店鋪越來越多,小王來村里的次數就多了起來。每次來村里,小王總愛到堂伯家坐一會,聊聊天下大事,敘說家長里短。慢慢地,我和小王也熟悉了。那時我還在念小學,特別崇拜那身穿制服,頭帶大蓋帽的人,心想長大后也要像他一樣穿制服,那樣該多威風呀!
可是,大蓋帽卻不是那么威風的。有陣子化肥非常緊缺,村里一家經營戶居然開始銷售劣質化肥,村里人因為鄉里鄉親的,也不好意思說什么。小王得知消息后,立即帶著兩名同事來檢查,不料對方卻沖著小王吼到:“人家買的人都沒意見,你來起什么哄!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話是越說越難聽,還揚言要給小王放放血。小王并不生氣,反而微笑地說:“化肥是莊稼的根本啊,大家鄉里鄉親的,更加不能害人了。況且銷售劣質化肥可是違法的呀!”見小王這么說,對方也覺得過意不去,主動拿出了還沒銷售的劣質化肥。小王心想,他是不賣了,可是制假點還在,群眾的利益還是受到威脅,這可不行。于是他嚴肅的告訴對方:“我們非常理解你,可是你不說出來,不是在包庇犯罪分子嗎?”對方有點害怕了,支吾著告訴小王進貨渠道。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小王一舉摧毀了制假窩點,維護了群眾的利益。
小王不但查處違法行為厲害,在幫助村民致富上也是個有心人。我們村里旱地都種了紅薯,每年秋季時家家戶戶都能收獲很多。農村人除了挑些好的來吃外,大多把它喂豬了。有次小王來我們村里檢查,我堂伯與他聊起了這事。真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過了不多久,小王給堂伯帶來一個好消息。他聯系了鄰縣的一家淀粉加工廠,每年需要十幾萬噸的紅薯,他讓我堂伯將村民的紅薯集中起來拉到那兒去賣,價錢和運費他都已經聯系好了。正是他的這次幫忙,從此我們村的紅薯就告別了喂豬的歷史。單這一項收入,就為每家每戶增加了近千元。
后來,小王就更忙了,誰家種子不發芽了,買來的食品超過保質期了,新買的電視機壞了等等,只要打個電話,小王都會幫助解決。后來,小王變成了老王;后來,我大學畢業,終于實現了小時候的愿望,像老王一樣穿上了制服,成了一名光榮的工商人。
老王啊!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明白在大風浪尖上弄潮,需要怎樣的勇氣;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明白在沒有歌聲的舞臺上堅持,需要怎樣的毅力;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明白在平凡的崗位上,需要的是不屈的信念,才能架設起高高的云。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6
是你,用你的聲音感染我的心扉;是你,用你的心靈觸碰著我們的聲音;是你,用你的急促的鼻息圓了一個又一個的夢。是你……
歲月的年輪急速地轉動著,又是一個孩子入學的花季年齡。
他茫然地在一個個同學中輾轉,又在一個個同學中徘徊。他領略過所有同學的渴望,他嘆息著自己在別人面前的悲哀。可是,在他閑暇無聊時,電視上的主宰者吸引了他。他喜愛他們的談吐,他們的活潑,他們的威嚴,他們的風光。于是,他開始了他的追夢之旅——成為主持人。
他是一個大舌頭。說什么都聽不清楚,但是他并不悲哀自己的舌頭,他認為這是媽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于是,他不放棄,一次次地練習“四”和“十”,一句句地讀好,可能他不是所有人中最耀眼,但他應該是最努力的。
他沒有上過小主持人班,沒有去請什么老師,他全靠自己的努力。追夢的他被一所不是很好的學校錄取。在那個班上雖然他的成績是全班第一,但在同學面前也是一粒小小的一點,裝飾他人的色彩。但是,老師卻讓他去當一次班會主持人,讓他自己安排節目、順序。
他做得很好。
從此,他自信起來了。
現在,他到了一所很不錯的學校,正在學習。他認識了許多好朋友,也在這里開了許多的班會,他學會了朗誦,學會了抑揚頓挫地讀書。他慢慢地堅定起來,主持人就是他永遠的夢。
何炅是他最崇拜的老師。
他會阿拉伯語,會英語,會許許多多他異于常人的東西。他就是比別人努力,因此,他比別人更加地優秀,從而脫穎而出。
追夢的他堅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成為那樣優秀的人!
他就是我。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7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較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十年之后,我成了你,睿智,聰慧。十年之后,在一個樸實而美麗的地方,將再次孕育出一位平凡而樸實的老師。我是一名老師,我會孜孜不倦地來教導學生,假若學生有不懂的地方,我會為他們一一解答。假若有學生厭煩了我,我會耐心地回答他,會讓他喜歡上我。如果他們不喜歡我的教學方法,我會告訴他們教學相長的這個道理,謝謝他讓我得到反思機會。
十年之后,我成了你,仁慈、友善。十年之后,我成了一名仁慈而友善的老師。我會綿善地對待學生。假若有一天,我的學生問我:“怎樣才能當好一名老師?”
我會對他們說:“不刨根問底的話,老師得擁有三個條件,他才有能力當上這無比高尚的職位。第一個條件就是,他必須擁有廣闊的胸懷,能寬容他的學生。第二個條件是他必須有他應有的才華和道德品質,’要成才,先做人’,在這方面老師應以身作則。老師要教孩子的并不多,才華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會對他肯定地說,讀十幾年的書,培養人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許多人看重才華。然而我卻不以為然,更看重品德。第三個條件是,老師要無條件地相信學生,凡事包容,凡事相信,這樣你的學生才會對你信服。”
我的耳邊一直回蕩著你說過的這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奉獻當中,這樣人生才有價值。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8
老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我的家在大山深處,在天真而并不浪漫的童年里,年幼無知的.我有很多很多可笑的想法和看法。
嚴冬季節,看到樹搖枝動,寒風就吹到臉上,我以為,要是把樹都砍了,也就不會有這刺骨的寒風了。
夜晚,看星星和月亮,月亮要比星星大得多,我以為這就如同南瓜要比土豆大得多一樣,天生如此。
對于交通,我們以為,除了在大山深處能勉強見到的冒著黑煙的三輪車、拖拉機,也就再無其他了。
其實,這樣的想法與看法還有很多。
在我的內心,一點都不知道,大山之外,天地之間,還有許多與我生活成長的環境大不相同。
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和小伙伴們一起走進了鄉村簡陋的教室里,開始了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讀書生涯。盡管在當時,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進了校門,在老師的教導下,我們漸漸明白了左和右的方位,明白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明白了晴天和多云天氣的區別。我們知道了在大山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城市”的地方,那里有高大的樓房,寬敞的街道,還有數不清的汽車和行人,那里還有紅綠燈。最為重要的是,城市里的人不需要種田就可以直接買到大米,不需要種菜就可以買到青菜,還有,他們不用養豬卻天天可以吃上豬肉。
背負著父母的殷殷期望,懷揣著對老師所描述的美好城市的向往,我們一點一滴地積累著知識和文化,用稚嫩的小手握著鉛筆填涂著我們思想近乎無邊無際的空白地帶。
光陰荏苒,歲月無聲。轉眼,我們真的暫時走出了大山,來到了縣城讀高中了。
新的環境,新的面孔,新的氣息。我們大致明白了城里人生活的過程,也開始思考過去在大山深處不可能涉及的一些人生的話題。
有著更為豐富閱歷和深厚學識的老師告訴我們,大山之外,還有高樓,高樓之上,還有蔚藍的天空,天空之上,還有浩瀚的宇宙。為了我們能有更好的發展,我們要向理想大學的門檻發起沖鋒。
高中三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各門學科的老師用心血和汗水培育了我們基本的知識架構,同時也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永遠記得,母校的圍墻上那兩行紅色大字:今天,母校是你的搖籃;明天,你是母校的驕傲。
憑借著各位老師的汗水滋養和澆灌,我們在知識的園地里茁壯成長。經過一番艱苦拼搏,我們順利通過了黑色七月的洗禮,踏進了大學的門檻里。
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和同學,營造了一種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氛圍。而具有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個性特點的老師更是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之下,我們開始更深入地思考當下和未來。對于季羨林老先生經常說的那句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也漸漸有了共鳴。時代就是一個大舞臺,他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地戴著枷鎖舞蹈。我們對于人生,對于社會,對于個人價值和時代使命的契合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此時,我們仰望夜空,就不再拘泥于月亮為什么比星星大的問題,而是有了茫茫宇宙,耿耿星河的慨嘆,有了生命的短暫,如何才能讓短暫的生命更加精彩的求索和追問。
親愛的老師,盡管你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你引導了我們很好地去思考,而恰恰就是這種思考增強了我們對生命的把握。
而今,當我們站在三尺講臺之上,認真仔細地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時,我們深深地知道,我們所講授的知識和傳承的理念處處都有老師您的身影。您的汗水和智慧化成了我們不斷前行的巨大動力。而我們也會向您一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奉獻給學生,奉獻給學校,奉獻給這個偉大的時代。
老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初秋的夕陽下,我漫步在校園里,驀然回首,我看見老師就站在我的身后,那一刻,他的臉上充滿慈祥,那一刻,他的身后彩霞萬丈,那一刻,我堅信,幸福的感覺洋溢在他的心間。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9
小巷總理談竹清想必已經家喻戶曉吧!她的事跡還被拍成了電視劇,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她一生沒有太大的作為,一輩子在社區工作任勞任怨,她處處為人民著想,替居民設身處地的著想,拆遷時她的房子最小,她為了大家寧可拆了自己的房子都不愿意讓群眾的利益受損,雖然家里人極力反對,但她極力頂住了!雖然大家用不解的眼光看著她,她堅持守住了自己的信念——我的利益沒有價值,群眾的利益才最有價值,她滿頭白發還在為社區的事操勞,幾十年來她的努力像朝陽下的露珠,被人們看在眼里,最后當她揮手辭世時人們送她光榮的稱號,小巷總理——談竹清。
小巷總理身上有一種一絲不茍的精神,她又是平凡中的偉人,像雜草中的百合花一樣,那么純潔亭亭玉立,她用自己的心血去澆灌每一個人,她對孩子關心的也無微不至,用春風細雨般的愛去滋潤撫慰著。
小巷總理生活極其簡樸,去菜場買菜農賣不出去的菜,沒有人買的,她回家仔細的洗,挑選能吃的,為菜農解憂,自己的衣服補了又補,她省吃儉用,卻把自己辛苦掙的錢捐給了貧困人們而自己卻清清貧貧。
為了安排下崗員工,她決定建設食堂,讓下崗員工去工作,因為沒有場地,所以她拆了自己家的房子。讓自己一家人擠一個租來的小房子,她還熱心地幫助出獄的服刑人員替他安排工作成家立業。 小巷總理,談竹清,一輩子不為所求真正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師德演講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篇10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侯我以為你很神奇,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每當聽到這首宋祖英的《張大后我就成了你》,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您―余老師。
記得那是四年級的時候,學校給我們歡樂老師。我期盼著能來個漂亮又有經驗的女老師。不曾想,您來了。當時您十分年輕,只有二十七歲,戴著副眼鏡。看到您的第一眼,我有些失望,竟是個年輕的男老師。通過您的自我介紹,我們才知道您已經教了十多年書了。
您剛教我們時并不輕松。那時我們班的成績是年級段倒數第一,而且班風也不是很好,紀律是出了名的差。為了提高我們的語文成績,您做了不少的努力。記得第一節語文課上,您聲情并茂的朗誦吸引了我們全班,為了調動我們的積極性,您還為我們找來了許多趙州橋的資料,并為我們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模擬記者和村民,互問互答課文內容。在您不懈的努力下,我們的語文成績水漲船高般提高:在全國比賽獲獎的同學多了,把名字印成鉛字的同學也多了。特別是在上次期終考試里,我們班還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這凝聚了您多少的汗水啊!
若干年后,我也會成為譯名像您一樣的老師,在黑板上耕耘,在講臺上播種,教書育人,把祖國的下一代領進知識的大門。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余老師,我會沿著您的足跡走下去,將這首歌唱下去,將知識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