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培訓演講稿(精選6篇)
禮儀培訓演講稿 篇1
-4-17日晚上七點,在西北教學樓b棟211,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學生會舉辦了第二期干部培訓講座。參加活動的主要有口語協會,環保協會和團委學生會的干部及各班班委。講座的主講者是輔導員陳桂榮老師,此次講座的內容是職場禮儀教育。
首先,陳桂榮老師給我們闡述了開展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而在職場上,;禮儀又代表了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和個人風度。接著,陳老師就為我們示范在不同場合所需要的不同的禮儀姿態。
首先是示范的是禮儀姿勢。主要有鼓掌姿勢,站姿,坐姿,走路姿勢,談話姿勢以及握手。大家在老師的示范中和自己的親身體驗中學習到許多知識。比如鼓掌的正確姿勢應該是雙手成十字形鼓掌,坐著的時候女生應該雙腿并攏并斜放與地面呈45度角,陌生人迎面走來時眼睛應適當向下看等等。
第二部分是不同場合的禮儀。首先說的是乘車的位置安排。老師分為好幾種情況讓我們討論,并且請了四位同學做情景假設。大家爭論的很激烈,也不時的鬧出各種笑話。但是在討論中,大家學到了知識,知道了在不同情況下哪個位置是主位,哪個位置是最安全的位置。接著,陳老師又談到餐桌禮儀。餐桌禮儀是比較重要的,在我們今后的社交活動中,良好的餐桌禮儀也能提高我們自身的形象。我們需要了解的有很多,比如主位和次位的安排,敬酒時應該注意的用語和行為等等。陳老師都為我們一一做了示范。
第三部分陳老師簡要介紹了流傳至今的一些傳統禮儀。比如抱拳,作揖,鞠躬等。最后在同學們的掌聲中,陳老師結束了這一次的培訓講座。
通過這一次的禮儀教育的學習,同學們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更明白了作為團干部,要作為大家的榜樣,首先要擁有一個良好的禮儀形象。
禮儀培訓演講稿 篇2
老師今天的服務與禮儀課結束了。
老師經過三個課時的辛勤授課,通過講解什么是禮儀禮節、禮儀禮節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禮儀禮節的核心價值、禮儀禮節的表現形式和禮儀禮節在工作中的應用等,使我們受到了一次專業的系統的生動的文明禮貌與個人情操的標準禮儀教育,使我們受到了一次人的高雅舉止與崗位服務相統一的規范培訓,我們的學員都感到收獲頗豐。
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
老師辛苦,在座的學員也辛苦。我們的學員今天都是非常認真地聽老師的授課,積極地與老師互動,很好地完成了這有限的寶貴的培訓機會。大家感到此次培訓非常的及時和有收獲,很多的學員講,我們是鐵路服務性行業,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和本職,都想以高雅的舉止來為人做事,但是就是因為缺少禮儀禮節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行為過枉,很多辛苦的勞動沒有得到他人(客戶)的認同,也就是自己的主觀動機沒有和客觀實際達到完美的統一。
怎么辦?那就是要通過老師的授課,把老師的辛苦變為我們的辛苦,通過我們的辛苦來消化老師的辛苦,也就是說把老師的教誨變為我們的行動,做到學禮知理運用禮,做到嚴格執行企業制度和規范的服務標準,做一個文明的社會人和文明的中鐵人,“人人為企業,企業為人人”,從尊重自己開始達到尊重他人的目的,通過為他人提供服務和提供方便,使自己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同,從而享受服務帶來的快樂和幸福的人生。
分公司"服務與禮儀培訓班",是近年來的頭一次如此規模和系統的組織,特別是我們有一部分新員工,進入企業來還沒有參加過如此規模的培訓。此次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統一的專業化的培訓,提升企業的基礎素質,增強企業的外部競爭力和內部的凝聚力,通過每個員工的共同認知的行為規范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為建設一流的企業,為建設和諧社會,為實踐科學發展觀打開新的局面。
希望我們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老師所希望的“成為服務領域里最優秀的人才”。
謝謝大家!
最后大家起立,再一次對老師的授課表示感謝。
禮儀培訓演講稿 篇3
20xx年11月4日星期三,光電子信息科技學院09級新生在教學樓1-103開展了關于《禮儀培訓》的團校培訓課。
本次培訓課主要以音樂學院輔導員王曉盈老師主講,同學們積極配合老師,互動交流的形式進行。老師講解精彩,同學聽講認真,團校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通過了這次的培訓,同學們都深刻地認識到了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學習到了社交禮儀的基本規范和知識,掌握了交往技巧,積累了交往經驗。學會了在交往過程中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原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禮儀培訓演講稿 篇4
大家中午好: 歡迎大家來參加院青協培訓部舉辦的關于禮儀的培 訓。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 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 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 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 個懂禮儀的人。 有的人認為我們現在是大學生了, 知識儲備增多, 文化水平也上了個臺階,個人教養也 隨著完善。其實知識不等 于文化,而知識也不等于教養。其實知識轉化為人格特征時,先 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知識才會成為一個人的教養。那么其中 的橋梁行為習慣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禮儀。 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范,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及交往的尺度,會的 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范,往往會使人們在 交往中 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于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 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 禮儀,可以變得美好……所以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 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孔子在《論 語.雍也》中這樣定義君子(緩慢) “質勝文則 ,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俄國的哲學家赫爾芩說:“生活里最需要的是禮儀,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從中可見禮儀 是步入文明社會的“通行證” 禮儀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這是一些不好的圖片,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文明的中國人。禮儀的關鍵不在于學到了多少社交技能, 而在于(停頓)你自身的品質能否贏得他人的尊重。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禮儀基本準則(放幻燈片,每一個準則有一張幻燈片,注意慢)誠信為本,謙虛為懷,寬容為福,適度為 慢 美,合作為金,學會感恩。 生活中是離不開語言的, 我們無時不刻的運用它表達我們的 想法和意思。
禮儀培訓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和諧校園需要你我》。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校園的臉面,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嶄新的一年,也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的面貌。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
首先,我們小學生的著裝要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特別在升旗儀式的時候,最為莊嚴。我們一定要穿好校服,佩戴好紅領巾。國旗下的我們一定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其次,對老師和同學講文明,懂禮儀。前幾天,在班主任老師課的課堂上,我和幾個同學在私底下玩游戲,被老師嚴厲批評,并叫了家長。當時我滿不在乎,認為是很小的一件事。后來,在老師和家長的耐心說服下,我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是啊,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這些小事中孕著大道理,比如,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說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如果同學之間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如果我們總是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這就錯了。我們一定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再次,我們離開校園,一定也要把文明禮儀帶到那里。一次,我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兩個大人為了一個座位,大聲爭吵。最后,我把座位讓給了其中的一個人,他們才停止了爭執。所以,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不要為了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甚至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我們一定要做到,見了老人和抱小孩的,一定要主動讓座;麻煩了別人一定要說一聲“對不起”。另外,管好自己的嘴,不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管好自己的手和腿,不在文物上亂寫亂涂,不踩踏草坪。
文明禮儀,離不開你我;和諧社會,離不開你我。中國是50__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我們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祖國是個大花園,你,我,便是其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無負于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禮儀培訓的演講范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永遠的追求》。
站在這臺上,望著老師、同學們認真傾聽的神情,我很感動,因為我知道:這,就是文明!我們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老師給我們講了雷鋒叔叔的故事,雷鋒小的時候,每天一大早就來到學校打掃教室,把桌椅、黑板都擦得干干凈凈,經常幫助遇到困難的同學。老師通過雷鋒叔叔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隨手間的幫忙,就能當一個文明的孩子。我很喜歡雷鋒叔叔,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文明的孩子。于是,我總努力讓自己表現到最好。可是,我看《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電影后,我哭了:是啊!當人需要幫忙的時候,沒有人伸出援助之手,那,多悲慘啊!當人們不自覺遵守律紀,讓人真氣憤!社會需要很多很多像雷鋒叔叔那樣的人,雷鋒叔叔,您在哪里,您在哪里?
乘著溫暖的春風,我們四處尋覓。啊,終于找到了——看吧,在馬路邊,人們都自覺遵守信號燈;看,在校園里,一位小同學磕倒了,大同學就主動跑過去,扶起他;再看那邊,幾位同學看到老師走過來,都在向老師問好呢——到處洋溢著文明禮儀的氣息,到處都有雷鋒似的人。可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某些不文明行為。在我們的校園內,總能見到一點與我們的美麗校園不和諧的紙屑、食品袋,甚至有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就扔了唄;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這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小而不為,老來何為?”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美好。
我還小,但我想用稚氣的聲音呼吁: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我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讓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開滿文明之花!
做個講文明的人,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禮儀培訓演講稿 篇6
經過長期洽談之后,南方某市的一家公司終于同美國的一家跨國公司談妥了一筆大生意。雙方在達成合約之后,決定正式為此而舉行一次簽字儀式。
因為當時雙方的洽談在我國舉行,故此簽字儀式便由中方負責。在儀式正式舉行的那一天,讓中方出乎意料的是,美方差一點要在正式簽字之前“臨場變卦”。
原來,中方的工作人員在簽字桌上擺放中美兩國國旗時,誤以中國的傳統作法“以左為上”代替了目前所通行的國際慣例“以右為上”,將中方國旗擺到了簽字桌的右側,而將美方國旗擺到簽字桌的左側。結果讓美方人員惱火不已,他們甚至因此而拒絕進入簽字廳。這場風波經過調解雖然平息了,但它給了人們一個教訓:在商務交往中,對于簽約的禮儀不可不知。
簽約,即合同的簽署。它在商務交往中,被視為一項標志著有關各方的相互關系取得了更大的進展,以及為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或抵觸而達成了一致性見解的重大的成果。因此,它極受商界人士的重視。
在商務交往的實踐中,盡管君子協定、口頭承諾、“說話算數”,在一定程度上有著作用,但是更有效的取信于人、讓交往對象心安理得的,則是“口說無憑,立此為據”的文字性合同。
商務合同,是指有關各方之間在進行某種商務合作時,為了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而正式依法訂立的、并且經過公證的、必須共同遵守的條文。在許多情況下,合山又被叫作合約。而在另外一些時候,人們所說的合約則是指條文比較簡單的合同。在商務往來中,帶有先決條件的合同,如等待律師審查、有待正式簽字、需要落實許可證的合同,又被叫做準合同。嚴格地說,準合同是合同的前身,也是最終達到合同的一個步驟。
為了省事,在一般場合,商界人士往往將合同、合約與準合同混為一談,統統把它們都叫做合同。這樣做雖不甚精確,但也有助于大家“刪繁就簡”,減少麻煩。
根據儀式禮儀的規定:對簽署合同這類稱得上有關各方的關系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應當嚴格地依照規范,來講究禮儀,應用禮儀。為鄭重起見,在具體簽署合同之際,往往會依例舉行一系列的程式化的活動,此即所謂簽約的儀式。在具體操作時,它又分為草擬階段與簽署階段等兩大部分。
在現實生活中,商界人士所接觸到的商務合同的種類繁多。常見的就有購銷合同、借貸合同、租賃合同、協作合同、加工合同、基建合同、倉保合同、保險合同、貨運合同、責任合同,等等。以下,先來介紹一下合同的草擬的正規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