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精選8篇)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每天清晨,我們伴著《文明在哪里》的歌聲高高興興地走進校園。文明在哪里?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校園生活里。教室里,書聲瑯瑯,我們勤奮學習,快樂成長。整潔文明的校園讓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心情舒暢,溫暖幸福。美麗的校園需要每一個人的細心的呵護,是大家的共同責任,但在我們的校園里,卻總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走進校園,常常能看到同學們隨手扔掉的垃圾;上課鈴敲響后,有的同學仍然在大聲喧嘩;莊嚴的升旗儀式上,總能聽見有的同學在竊竊私語。
同學們,當你將垃圾隨意丟棄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這破壞了校園的環境;當你大聲喧嘩時,你是否想過這影響了他人的學習;當你在國旗下私語時,你是否想到過這五星紅旗是用多少革命烈士的生命換來的。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我們來到學校里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更要學習做人的道理。中國被譽為“文明禮儀之邦”,作為一個中學生而言,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中華民族文明禮儀,更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文明是奠定一切的基礎,我們要管好我們的口,不說臟話;管好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管好我們的腳,不隨意踐踏草坪。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文明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鳥兒因翅膀而自由飛翔,花朵因芬芳而美麗動人,我們的學校也會因文明而更加美好!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2
我演講的題目是“告別陋習,豐富校園文化。”
最近,報紙上頻頻報導武漢科大“食堂浪費“現象,已愈演愈烈,以此為鏡,近觀我們的餐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一個同學平均浪費五毛錢,有多少個同學,有多少天,又有多少頓,這個數目能算下去嗎 我曾問過我們食堂的阿姨,我們每頓倒掉的飯菜有九桶左右!同窗們:
站在青春的起跑線上,我們“應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來!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知浪費可恥!
不要把浪費當成瀟灑,你揮霍的是一種修養!
也不要把節儉當成尷尬,你培養的是一種美德!
要爭做文明,我們就要從點滴做起,提高愛美意識,豐富校園文化。
可一些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決絕態度被判著與他們有著血脈之親的文化傳統,他們不再進行深度思考和理性追問,不再有反思生活意義與考問靈魂的閑暇與平靜,我們要以此為恥,多一份歷史責任感,多一份文化擔當。
我們的大學生應該成為人類大腦的精華,應該成為人們思想感情的寶庫,成為時代良知和智慧的火焰,照亮愚昧和黑暗,驅散迷霧和困惑。
那些于我們校園不相稱的東西應徹底消失!
我們是高雅的一代,應杜絕低俗。
我們是年輕的一代,應蓬勃向上。
我們是文明的一代,應做文明天使!
爭做文明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風度,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品格。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讓我們: 從現在做起,做一個不文明的終結者。
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文明的守望者。
少扔一片紙,多創一份美。
少一些粗話,多一點友善。
少一些浪費,多一份美德。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以行動感召行動,使自己成為“真的種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幟,愛的化身。”
做到“人人知榮而為之,個個知恥而不為。”
讓我們的校園 綠化 美化 文化 俯拾皆是
樹香 花香 書香 撲面而來
爭做文明,義不容辭!
創建和諧,勢在必得!
謝謝大家!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3
講文明、懂禮儀、從我做起。德國文學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評價這個人。因為,文明禮儀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使我們的校園更美好。
我國是文明古國,文明的長河在我國源遠流長。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孔子對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他立刻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交給我。”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他的故事被后人稱為“曾子避席”,他懂禮貌的精神也被后人傳誦。在這個故事中,體現出了孔子與曾子的師生禮儀,也讓我們懂得了文明禮儀的重要和力量。
陽光明媚的三月,是我校文明習慣養成月,同學們要講文明、懂禮貌,養成“講文明話、辦文明事”的好習慣。在校園里,與老師、同學講話時,要注意自己的禮貌用語,遇見老師,要主動地說一聲“老師您好”,下課后,應積極主動地將老師的教學用具送進辦公室。在樓梯道理,同學們要輕聲慢步靠右行,不追逐打鬧。課間,不吃零食,不隨地吐痰,不從高處扔垃圾,不說臟話。在我校“文明監督崗”的監督、幫助下,改掉陋習,養成“講文明話、辦文明事”的好習慣。
同學們:好習慣成就大未來。
作為21世紀的少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繼承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傳統美德,讓文明禮儀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光芒。行動起來吧,青少年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每一位x中學子都成為文明的學習者、傳播者、實踐者,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相信,x中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4
座座造型別致的高樓,一幢緊挨著一幢,錯落有致的豎立在濮陽美麗的大地上。碩大的玻璃窗,透進一縷縷陽光,屋子里是那么的溫暖明亮。晚上,彩色的霓虹燈亮起來了,濮陽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一條條寬寬的馬路上,一輛輛汽車秩序井然地行駛著,各行其道,禮行我讓。汽車里的人,沒有了搶道的煩惱,沒有了堵車的郁悶,個個心情舒暢。
一個個街心公園,里面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鳥兒歡唱。春天,迎春花綻開了笑臉,大樹們傳遞著春天的訊息,這里春機盎然,一切都是朝氣蓬勃;夏天,花兒竟艷,紅的、白的、粉的······姹紫嫣紅,蝴蝶、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秋天,銀杏樹的葉子變紅了,楓樹的葉子變黃了,空中還不時飛舞著幾片葉子;冬天,柏樹、松樹更綠了。老人、青年、孩子,打拳、跑步、嬉戲,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都把笑意呈現在了臉上,處處是歡聲、處處是笑語。
人與人,人與自然,是那么的和諧。人們的禮貌、謙遜、誠信禮讓,撒遍了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濮陽,我美麗的家,我心中的那片圣土,我心中的文明的沃土。
文明是一座城市對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濮陽正在段喜中書記的帶領下創建全國文明城,讓我們濮陽走在文明城的隊伍中。共建文明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生活在一個文明的城市中,人人講文明,社會上少了很多不和諧的音符,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作為濮陽大家庭的一員,我積極響應號召,用自己的全部熱情投入到創建之中。從身邊的事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工作中,我如一只勤勞的蜜蜂,團結、協作、友愛,把我們共同的家園,建成潔凈、共享的樂園;生活中,我如絲絲的細雨,用自己的真心、愛心滋潤著孩子的成長,滋潤著父母的心田;社會中,我如夏天的一陣清風,吹走飛舞的紙片,如冬日里的一束陽光,溫暖著需要幫助的人的心,我又如潔白純凈的茉莉,雖平淡無奇,卻用淡淡的芳香,溢滿公共場所的角角落落。
但我更希望學校成為孩子們向往的樂園,孩子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享受了成長的快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率先垂范,用強烈的責任心肩負起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們個個彬彬有禮,文明的根深深扎入孩子的心中,讓它發芽、生長。社會中的人把文明視為己任,注重生活的細節,高質量做人,用自發的文明意識指導文明的行動。
人人向往的樂園,我心中的文明城,它需要全社會的人,都行動起來,把心中的夢想,變成現實。其實那并不遙遠,我堅信它就在前方等待著我們,我們濮陽的兒女一定會用勤勞的雙手,把濮陽建設的更加美好!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禮儀是什么?文明禮儀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老師時熱情的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是在公共場所不大聲的喧嘩……文明禮儀是一種品質,文明禮儀是一種修養。
文明禮儀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們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
文明禮儀包括禮貌、禮節、儀表、儀式。不但表現在對人的尊重,還表現在對社會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文明禮儀既是人們外在的言談舉止的表現,也反映了人們內在的氣質。在日常生活之中,文明禮儀隨處可見,在深圳這個文明的都市里,更需要文明的禮儀!
中國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素稱禮儀之邦。我們的祖先也以文明著稱于世,在世界文明的長河里,我們是現代文明的使者!
文明禮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說文明話,做文明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以文明的行為來規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學會關心,學會合作,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里處處盛開。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歷史使命。育人為本,養成為先。要建設文明的社會,就必須的從我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我經常看到,有的同學不注意個人衛生,丟三落四,上課不遵守紀律,下課亂跑亂鬧……難道這些就是很文明的行為嗎?“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文明的禮儀將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的美好,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的和諧!
同學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讓我們的校園成為文明的天堂,讓我們的深圳天更藍,水更清,道路更清潔,環境更優美……
讓文明禮儀伴隨著我們一起健康成長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6
近日在網上流傳很廣的視頻:在廣州地鐵上,一位老人與一名20多歲的年輕小伙,因為上車時小伙插隊爭搶座位而發生口角。上車之后盡管位置空余,但兩人之前的爭執還是升級,最終大打出手,一分鐘內血濺車廂。這令人深省的血案,是因為年輕人沒有認識到文明素養的重要性,沒有把文明禮儀變成自己的習慣。文明是習慣,是積累,文明需要社會共同努力去經營。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引導必然是關鍵。
孔子說過"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因此若要防微杜漸,我們要從當下就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不是單憑一點酵母,就發起來了嗎?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雖然我們不是太陽,不能將整個社會照耀,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只螢火蟲,用微光將自身點亮。我們可以努力加強自身的文明修養,為轉變種種不文明行為作出點滴貢獻。
相信有同學去過歐洲,日本或者新加坡,就很有體會。大的不說,只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極少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左右并沒有車輛的情況下,安安靜靜等紅燈,老太太說:"也許,我們身后那棟房子里,會有一個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見我們走過去,以后照我們的樣子橫穿馬路,也許就會出事。"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我相信他們高尚的思想,離不開他們從小對文明的認知,而現在,文明已經不是一種硬生生的規定,而是自然而然的習慣。
然而,在我們的校園里,似乎還有一些不文明的習慣。有些同學集會時在下面自由地說話,樓道和教室還會看到食品垃圾隨手亂扔,在食堂用餐后不收拾用過的餐具,自習課隨意討論聊天、課間時不時還會脫口而出幾句刺耳的粗話。盡管學校作出了規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總有人放縱自己,或稍有好轉,過一段時間又恢復原態。
我們作為師大附中"以天下為己任"的學生,我們是優秀的,也正因為優秀,所以我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們不僅要贏在學業上,而且要贏在文明程度上。從今天開始,我建議每個人要對自已和同學暗暗進行"三比三反對",一比儀表,誰更端莊、清爽,反對染發、燙發、披頭散發;二比語言,"請、你好、謝謝"這些禮貌用語,反對臟話、粗話;三比行為,誰更有修養、守紀律,反對舉止粗俗。在"三比三反對"之中,讓文明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文明在校園蔚然成風。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些人過馬路時只要看見沒有車輛行駛,就迫不及待地橫穿猛跑,毫不顧忌正在顯示的紅燈;有些人候車時見縫插針,公交車一來就拼命的往上擠;有些人走路時不停地吃東西,凡其所到之處必留下他的“劣跡”;有些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些看似個人的行為,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個公民的素質,一個城市文明的程度!
我們都還記得20xx年十一黃金周,北京天安門廣場迎來了成千上萬的游客,節日過后,60多萬塊口香糖污漬留在了廣場地面上,經過近半個月的清洗沖刷,遍布廣場的口香糖垃圾才得以基本清除干凈,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十二屆亞運會在日本廣島結束的時候,六萬人的體育場上竟沒有一張廢紙。這就是公民素質的較量。一個人的文明,是由自身的言談舉止來體現的;一個學校的文明是由每個同學的文明舉動形成的;一個國家的文明,是由每個公民的道德素養決定的。文明不是曇花,今天枝頭傲放,明日就枯萎凋零,它是一種持久的魅力;文明不是強迫,而是一種自覺行為;文明更不是假裝,它是一種美好的習慣,一種久而久之滋養起來的了不起的習慣,這種習慣任是什么超然之力都無法從人們心頭抹除的。
城市文明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校園文明是每一位師生的責任。看看我們的校園,有的同學隨手丟廢紙;有的同學吃飯排隊加塞;有的同學在圖書館吃零食;有的同學臟話滿天飛;有的同學做出不符合我們年齡的不文明的舉動。剛剛發生在湖南校園的學生因為互相擁擠而導致的踩踏事件,再一次給我們敲響警鐘,文明的校園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呵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告訴我們要從小養成講文明、講道德的好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也是保證我們有一個良好學習環境的前提。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時期,文明的行為能幫助我們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態度,能提高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因此,擁有文明,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播下一種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好的習慣會使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進步,更會為我們日后在社會上生存奠定基石。讓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舉手投足都傳遞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折射無窮的文明魅力吧!讓我們記得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當我們聽到國歌奏響、國旗升起時,讓我們停下腳步、不再攀談;當與別人交往時,讓我們綻露笑容,讓誠意隨著眼睛傳遞;當看到地面上有雜物時,讓我們彎下腰,為美化校園出一份力;當不小心碰到了別人時,認真地說一聲“對不起”;當看到不文明的行為時,請大膽地向前制止……
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布滿整個校園。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習慣成為一種自然,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們自己一步步的向著文明習慣邁進。
養成文明的習慣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
在我們身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有些同學寫作業不認真,字寫的歪三裂四,有些同學講話不標準,話說的南腔北調,以至于別人看不清他寫的是什么,聽不出他說的是什么。生活中不說普通話,不寫規范字鬧出的笑話也有很多。有這樣一個故事里說,有一次,一個村長召開村民大會,他說:”兔子們,蝦米們,咸菜太貴,不要醬瓜,要豬蹄。他的這些話惹的村民們哈哈大笑,一次很嚴肅的會議就讓幾句方言給攪得亂七八糟。其實把他的方言譯成普通話是:同志們,鄉親們,現在開會,不要講話,要注意。生活中,因寫字不規范而鬧出的笑話也不少,據說有一個叫吳東坡的人寫字非常潦草,常常把自己的名字寫出笑話,有一次,他到醫院去看病,他先付了錢,大夫讓他簽字,簽完字后,大夫讓他坐在旁邊排隊。不一會,他聽到大夫大聲喊道“吳東皮!吳東皮!”他毫無反應。大夫見無人反應,又大聲喊道:“吳東皮!”見還是無人反應,大夫火了,上前拉住他說,你這個人是怎么回事,叫你幾遍都不答應。吳東坡聽后還和大夫狡辯:“我不叫吳東皮,我叫吳東坡。”大夫說:“你看看你寫的字吧,吳東坡一看傻了眼,原來他把”吳東坡“寫成了”吳東皮“。大家看,這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是多么重要。
爭做文明人演講稿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是文明的象征,是做文明人的開始。文明,代表著道德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文明體現著人的氣質與修養。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做個文明人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使命,是歷史交給我們的任務。歲月滄桑,幾十甚至幾百年之后,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要無愧于我們的子孫,我們更要對得起我們的先輩。
說普通話,要求我們分清平翹,字正腔圓;要求我們抑揚頓挫,擲地有聲。寫規范字,要求我們橫平豎直,端端正正;要求我們遒勁有力,落落大方。做文明人,要求我們踏踏實實,虛心自謙;要求我們言行得體,行為規范。那么怎樣才能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做個文明人呢?
其實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做個文明人并不難,只要我們用一顆真心去對待它,用一種恒心去堅持它,用無比的耐心去完成它,有堅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說寫做習慣,我們就能達到目的。我國的大學問家荀子曾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要想登上高山,要想探尋深澗,我們就必須堅持到底。
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明的傳承。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統的古國,那刻在甲骨背上的象形文字,記錄了華夏子孫殷殷成長的腳步;那刻在石碑上的筆走龍蛇,遒勁中透出中華子孫的剛烈。誰不知,20xx年的奧運會上,一個代表著東方的聲音在”鳥巢“響起,一個代表著華夏民族的”和“字讓世界二百多個國家震驚;鏗鏘有力的聲音,迎讓有序的章法,彬彬有禮的謙遜,又一次讓我們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東方!
說到文明,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神光的”斷臂求法“,楊時的”程門立雪“給后人留下千古佳話。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后來他當了,仍然能以禮待人。他在給他的老師徐特立先生的一封信里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仍然是我的先生“。一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么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讓我們用最美的文字,做文明的使者,做時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