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校園文明我先行主題演講(精選3篇)
二年級校園文明我先行主題演講 篇1
作為具有5020xx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就中學生而言,最本質的是學會做人,也就是要講文明懂禮儀。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的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不一刻往往成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當我們身為游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涂;當我是市民的時候,又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直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人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
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鉆空,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怨氣往服務人員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大挑剔。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于懷甚至拳腳相加。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話送上天,對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
當我們身處校園的時候,總是不注意三輕,總是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總是在樓道內相互嬉戲,因而影響班級考評撓亂學習秩序。
當我們在校園內遇到領導老師,我們又是否真正做到鞠躬、讓路呢?
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為我們太自私,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做一尊重別人。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應改正自我。嚴于律己。應義不容辭地履行義務,帶好頭,做好文明的標兵。毫不疑問,我們每位中學生若都能講文明,懂禮儀,那么我們的班級,我們的校園必然會煥然一新,我們大家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
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班級;為了我們的校園,為了我們的社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講文明、懂禮儀。文明禮儀,人人有責。文明禮儀我先行。
二年級校園文明我先行主題演講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播撒現代文明,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新華社10月7日報道了一則新聞:“十一”黃金周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游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游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游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凈凈。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后,韓國游客才安心繼續游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游客柳仁圭說:“野外應該是一片凈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么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并非頭一遭:在咱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人乃至數十人,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游,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在迎客首日,內地游客在樂園的非吸煙區肆無忌憚吸煙,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迪士尼樂園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再比如到國外旅游,中國游客大聲喧嘩,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衛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再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吧。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里,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說一些時髦的臟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著時尚的發型;不知道認真學習,在校園內大聲喧嘩,亂扔垃圾。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禮儀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現代化的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謝謝大家!
二年級校園文明我先行主題演講 篇3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禮儀我先行 爭做儒雅子美人》。在講話之前,我們先來判斷一些學生言行,你認為做得對就回答“對”,你認為做得不對就回答:“錯”。
1、體育、音樂、美術、品德、科學、微機、綜合實踐等學科每周只有一節或兩節,我要珍惜每節課時間,尊重這些任課教師。
2、升國旗時肅立站好,如果旁邊人與你交談,不予理睬。
3、在家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做錯了事不聽父母勸告,對父母翻白眼、頂嘴,甚至說一些臟話。
4、周三、周四下午校本課我很喜歡,但是給我們上這些課的老師是學校聘請的,不叫他們老師也行。
5、就餐時說說笑笑,打飯時加隊。
6、不亂丟垃圾,見到垃圾、紙片主動撿拾。
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給大家點個贊,說明同學們明辨是非,崇尚真善美。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言行文明,舉止優雅、有涵養的老師和學生。像六六班的薛冰曄同學,成績優秀,才藝精湛,尊敬師長,言行文明,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歡。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儒雅?那就是知識豐富、知書達理、氣度溫文爾雅。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儒雅的學生呢?我想:儒雅的學生,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對知識充滿渴望;儒雅的學生,是一個有良好衛生習慣的人,自覺維護校園環境,把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儒雅的學生,是一個愛護公共財物的人;儒雅的學生,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和同學和睦相處,關愛身邊的人和事。儒雅的學生更是一個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嘴邊,遠離污言穢語。儒雅的學生,是一個尊重他人的人,懂得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懂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通過抽查,座談,有個別學生愛罵人、喜歡嘲弄別人,或者在班里言行霸道,覺得自己了不起,無人敢欺,人脈旺。實際真的是這樣嗎?恰恰相反,那些臟話連篇、污言穢語不離嘴、經常罵人的學生,罵別人的同時也玷污了自己,給自己貼上了不文明的標簽,使自己美好的形象大打折扣。大家從心底鄙視、討厭這類人,非常不喜歡和這些人交往,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同學和朋友,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在學校除了尊重同學更要尊重老師。我們的老師工作很辛苦,每天要備課、上課、輔導、教研、批改作業、接待家長來訪、處理班級事務、參加學校及省市級各項教育教學活動,還要帶大家就餐、進行午間輔導等,每天八九個小時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一天下來,經常累得口干舌燥顧不上喝口水,腰酸腿困沒時間休息。還有很多老師嗓子啞了、喉嚨發炎了、腰椎突出了、頸椎酸困了,仍然帶病堅持工作。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今中外,有許多尊師的感人故事:宋代楊時程門立雪,陳毅元帥馬門立雨,毛澤東為生病的老師捐款,居里夫人敬重小學老師等。這些對國家乃至世界都有巨大貢獻的偉人,對老師都做到畢恭畢敬,更何況我們小學生呢?我們正處在學習做人、學習知識的階段,每天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希望同學們對老師的尊重不僅僅是過節送束鮮花,更重要的是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認真上好每節課,做好每次作業,上好每個課間操,做好每次值日等。學校所有的教職員工,不管是不是你現任的老師,教沒教你們班的課,無論在什么地方見到,都應主動問好。如果違反了校紀,不管哪個老師對你進行批評教育都應該虛心接受。
最后,讓我們牢記一句話:心懷感恩,尊重老師我必行;規范言行,文明禮儀我先行。希望在我們子美校園的角角落落,看到的是互幫互助、團結友愛,聽到的是“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從子美校園走出的是彬彬有禮、溫文爾雅、有涵養的子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