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美德演講稿(精選3篇)
寬容是美德演講稿 篇1
生活中總會與一些與世俗不一樣的人,他們的思想、性格、言行舉止往往與眾不同。其實,他們的本性和我們一樣的,只是生活的方式或某些生活細節與大多數人不同罷了。所以,不管我們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遇到什么樣的人,我們都應胸懷一顆坦蕩、隨和、寬容、大度的心去面對。
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家卡耐爾基說過:“我們不應該戴著放大鏡去看細節,只要對方是好人,我們不必如此苛求小處。”
寬容是一種美德,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哪一個不是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呢?
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就是寬容與高尚人格典范。秋天,北京大學新學年開學了。一個外地學生背著大包小包走進校園,實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個老人迎面走來,年輕學生上前說:“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的答應了。那位新生于是輕裝地去辦理各種手續。一個多小時后回來了,老人還盡職盡責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年輕學子謝過老人,兩人各自離去。幾天后,北大開學典禮,這位學子驚訝的發現,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堂堂一個北大校長給學生看守行李,這是何等寬容的胸懷。季老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我們中學生倘若擁有這樣寬容的胸襟,那也就無愧于“人”這個高尚而又神圣的字眼了。
一個人若動不動就為身邊的小事計較半天,那么這個人的人際關系又能處得怎樣呢?無獨有偶,但世上依然還是有人能夠放下架子來寬容他們。實質上,寬容是一種氣度,寬容他人,我們就是仁者;寬容自己,我們就是智者。若要想我們的人生變得從容,我們就必須學會寬容,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獲得輕松、瀟灑,人性也才會得以升華。
在這個紛擾的世界里,什么樣的心態就決定著什么樣的人生,什么樣的精神,就決定著什么樣的生活。大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千變萬化,我們必須學會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適應我們。當寬容成為我們的一種品性時,生活境界也算是達到了一種極致!
還記得有這樣幾句話:“寵辱不驚,坐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云卷云舒。”倘若我的品性能達到這種境界,也算夠得上擁有博大寬容的胸懷了。
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德,寬容并不是膽小無能,而是一種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大度。在生活中,難免會與人發生摩擦,對于別人的過錯,我們應該學會禮讓和包容,常言道比天地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
寬容似水的溫柔,往往比以牙還牙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了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真正緣由,理性地對待問題,用愛心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心平如水的寬容,已屬難得。以德報怨的寬容,更為難能可貴,讓人動容。
寬容是美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文化的國家,素來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誠實、守信、寬容、孝順、節約……許多的文明美德,沒有被千年的古風忘記,古風把他們從遙遠的古代吹到現代,給人們以心靈的盛宴。
說到寬容,我不得不說,自古以來,狹隘都是小人的代名詞,而寬容則是人們精神的一種表現。周瑜是狹隘的,他不肯讓諸葛亮勝于他,百般算計,最后卻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而死。慈禧太后和別人下棋,別人吃她一個馬,他殺對方全家,死后被人唾罵;龐涓也是狹隘的,他不想孫臏勝過自己,絞盡腦汁,誣蔑孫臏,最后拔劍自刎……把狹隘丟下,緊握寬容,學習安德魯•馬修斯筆下小小的紫羅蘭,“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
美國總統林肯,對政敵很是寬容,這讓許多官員很是費解,當一些官員向他提出應該將政治消滅時,他卻微笑著搖搖頭說:“當我們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朋友時,不正是消滅了自己的敵人嗎?”林肯正是憑著一顆寬容之心,成了美國總統。
在“將相和”中,趙國大將軍廉頗,因不滿藺相如的官職比自己高,設法羞辱他。而藺相如聽說后,開始躲避廉頗,廉頗知道自己做錯后,背著荊條去藺相如家道歉。藺相如原諒了他,二人結成誓死同生的朋友,才了流傳至今的“負荊請罪”。
劉秀攻入鄲后,面對人們的不滿,辱罵甚至是謀害,他都不聽大臣們的勸阻,將全部一筆勾過,最終用用寬容把敵人變成了朋友,壯大了自己的隊伍,充實了自己的軍隊,從而完成了自己的帝王之業,統一全國。這些難道不是對寬容最好的詮釋嗎?
仔細想想,若是天空沒有了寬容,怎會有烏云密布后的彩虹?若是森林沒有了寬容,怎會有精彩紛呈的生物世界?若是人類沒有了寬容,怎能共建和諧的社會?
說完了寬容,我們再來說說孝順吧。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孝”在中國古代就是人們的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不可推卸的義務。古人在王祥臥求鯉,現在呢?現在有什么?我叩心自問,我為父母做了什么?
記得那是月考的前幾天,老師抓得經較嚴,每天都到十一二點才上床休息。我的膽子小,即使開著燈身邊也得有人陪著。于是,爸爸和媽媽成了我的“陪讀”,那時我學著學著就會感到厭煩,但稍稍一偏頭,看見坐在身邊的父母,看見桌子上那杯冒著熱氣的提神茶,就好比注射了興奮劑一般,立馬又投入到“戰斗”中。
很長時間過去了,“革命尚未成功”,我輩仍需努力。父母也累了。媽媽讓爸爸先去休息,爸爸幽默地說:“一會兒來換班”。媽媽依然陪著我,偶爾會拿起我的一本書,借著燈光看看,不時也幫我做做后勤工作。幫我拿拿工具書,翻翻資料……經過幾個小時的“戰斗”,我勝利了,再看看身邊的媽媽,已經睡著了。
我起身走出臥室,突然一碗冒著熱氣、香噴噴的雞湯映入我的眼簾,原來爸爸并沒有睡……我走上前去,伴著淚水一飲用水而盡。
從那次月考事件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父母對我的愛,正如政治課本所講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我也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在生活中多體諒父母,多關心父母,少惹他們生氣,少讓他們操心,“孝”不只掛在嘴上,而是融在行動中。
親愛的同學們,撩開心湖的面紗,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折射出的不正是“文明美德”嗎?如果人人都講文明,人人爭做好公民,那么社會不就更美好了嗎?讓我們與文明攜手,與美德相伴,共同努力,讓“文明美德”一直與我們同在,讓“文明美德”一直伴我們成長!
我的演講到結結束,謝謝大家!
寬容是美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寬容,快樂生活》。
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姓張的人家蓋房子,院墻向外擴大了三尺。鄰居見了,不愿意,也向外擴大了三尺。張家有人在京城做大官,便派人告到京城,想出出這口氣。京城的張家人接到信后,不但沒有替自家人出氣,反而寫了一封回信:“千里求書為道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后翻然悔悟,拆掉院墻,向后縮進三尺。鄰居大受感動,也向后縮進三尺。于是就出現了一條傳為美談的“六尺巷”。
寬容,是愛心的傳送、是智者的寧靜;寬容是信任的途徑,是理解的橋梁。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因此,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和胸懷,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是一個人有涵養的重要表現。在生活中學會寬容,你會明白很多道理,才不會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迷失自我!
寬容是一種風范,一種豁達的氣度、一種偉大的仁慈。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終于引起一個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是正在消滅我的敵人嗎?”是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敵人或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我們饒恕別人不僅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我們也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寬容不等于懦弱,也絕不是縱容,而是人世間永恒的愛與被愛——投之以李,報之以桃。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璧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同學們,從現在起,讓我們學會忍耐、學會諒解、學會寬容,做個快樂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