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離我們有多遠演講稿(精選3篇)
文明離我們有多遠演講稿 篇1
我今天想說一下“文明離我們有多遠”這個話題,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世界上為數未幾的文明古國之一,也是禮節之邦,中國人對人類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人類的文明當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物質生活都得到了進步,人類的文明,全民的素質進步,又是當今社會的現實題目。
還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說一個外國人往德國出差,清晨三點鐘他搭乘了一輛貨車,車開到十字路口,正遇上紅燈,司機停了車,外國人不解的問:“先生,半夜路口無車無人,為甚么要停?”司機說:“固然無人無車,但是是紅燈我就要停”。因而可知,當文明成為每個人的一種自覺習慣時,一切就會變得很自然,社會和我們所期待的文明也會自然而然的到來。
還有個例子,也是中心臺的'報導,美國人與香港合辦的迪斯尼樂園里游人很多,但國人很多不文明的習慣如:隨地吐痰、隨地小便、吸煙和脫鞋等等引發了社會和民眾的反感,可見文明和習慣與人的形象是多么息息相干。
說到這里,我們也可問一問,我們新城的同學離文明有多遠呢?當同學們走進教室互致問候的時候,當同學們向老師表達問候致意之時,當同學們忙于晨掃勞動,當同學們相互之間友好相處、互助互愛的時候,當同學們有感父母養育之恩而奮發學習之時。誰又能說?
但是,當個別同學疏忽校規校紀,不服從老師和同學幫助的時候,當同學們不求進取、得過且過的時候,當不文明的語言脫口而出,乃至說臟話、粗話的時候,當少數同學在教學區喧嘩哄鬧影響他人學習的時候,當少數同學為所欲為做出有損公物等不良陋習之時,誰又能說,文明離我們有多近呢?
可見,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具有了文明,我們就有了人類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事實也說明,一所好的學校,他也必定具有良好的文明校風,學生的文明習慣也決不會差,也才能構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成績。
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當同學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了一個習慣,進步自己的品格,讓我們都把文明放在心里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往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當作小事。
同學們:文明習慣有賴于本身的積累,只要你愿意給他人真誠的關心和微笑,只要你愿意彎腰揀取地上一團紙屑,關愛社會,關愛他人,行為上不斷檢點自己,文明就會處處時時陪伴著你。
同學們也是十分榮幸的。伴隨著名校進河西,你們成為師大附中新城初中的首屆學生,同學們可曾想過百年師大的文明規范為甚么在你手中傳遞,祖國的期待、學校的希看,和為你們吃盡辛勞的家長,需要你們甚么、需要你們成人、需要你們成才,所以為了你們的將來,同學們應當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禮貌的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講臟話、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穩定扔垃圾、不損壞公物,管住我們的腳,不往踐踏花草等等,讓文明的行為習慣在新城每位同學身上都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歌德曾說過“理論之樹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樹是長青的”,愿這郁郁蔥蔥的生活之林時時開出文明之花,點綴我們的校園,裝潢我們的生活,愿文明的鐘聲在我校時時響起,校園文明、校園文化一定會更好,到那時,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文明就在我身邊。
文明離我們有多遠演講稿 篇2
坐在沙發上,拿出那本我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女生日記》認真閱讀。這本書是我偶然發現的,那次去書城買書,走到一排排書架前,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便是《女生日記》,受好奇心驅使,將書拿出閱讀,誰知剛看了幾行便愛不釋手了,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用日記格式寫的,日記的主人是冉冬陽,她不是太聰明、也不是太漂亮,卻是個溫柔善良的女孩子,有一顆熱情、樂于助人的心。寫的是六年級發生的趣事。她和同學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六年級。
當她的好朋友梅小雅家的經濟遇到困難,她想都不想就拿出自己的壓歲錢去資助她家,發現錢不夠,還又想辦法想自己的父母及吳緬求助,最后總算湊足幾千元幫梅小雅家開起了小店,還經常去幫忙。
當得知媽媽生下自己有多不容易時,冉冬陽似乎更懂事了。在自己生日的那天幫媽媽買了12朵康乃馨。并且發誓一輩子對媽媽好。
當自己和同學們最喜歡的羅老師在演唱排練期間住院了。她和莫欣兒、吳緬等幾位同學代表大家去看望羅老師。
……
看完這本書,我更加喜歡冉冬陽了,她孝敬父母是他們的貼心小棉襖;尊重老師,是老師眼中的乖乖女;關心同學,是大家的知心好朋友。是我們的學習好榜樣。
看一看吧,因為這本書確實值得一看。
文明離我們有多遠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文明禮貌無處不在。學生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文明之花總是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開放。
然而,我們的校園里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現象,與我們的校園格格不入。希望通過“三中文明禮貌月”的宣傳,糾正學生的不文明行為。
文明禮貌的校園能給人帶來愉快的心情和自信。再好的設施,一個不文明的校園也不可能有秩序,賞心悅目。文明禮貌不僅體現了個人禮貌、校園形象和學生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文明程度。這一點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共識。
文明禮貌需要廣泛持久的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應成為一個有機結合的系統,以增強人們的文明禮貌意識;公共道德意識培養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形成能夠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主動講文明、講禮貌的習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