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明演講稿(精選4篇)
旅游文明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香港尖沙咀海運碼頭展出的巨型塑料大黃鴨,近日泄氣變成“片皮鴨”。有傳言稱,“大黃鴨爆掉,是內地旅行團游客扔煙蒂所致”。展出方海港城發言人表示“這完全是謠言”。發言人稱,巨型塑料鴨已經展出近兩個星期,其間港口風浪很大,且陰雨天較多,所以需要對大黃鴨“檢查身體”,做例行檢查。
看來,無緣無故地“躺著中槍”,并非只是某些名人明星的“專利”。譬如,這次香港大黃鴨的正常“放氣”和“檢查”,經過網絡傳言的“眾口鑠金”,結果就成了內地游客的“亂扔煙蒂”所致。好在謠言迅速得以澄清,真相替代了“冤情”。但風波稍平,我看有些人也不必急于矯情叫屈,倒更該去想想,香港大黃鴨究竟“咬”疼了內地游客的什么?假若不是諱疾忌醫或刻意回避,許多人應該能夠得到反思,香港大黃鴨雖然“咬”錯了內地游客,可網上謠言一度傳得活靈活現,且大有人信。大黃鴨“檢查身體”,竟然“情有獨鐘”地讓內地游客惹上“煙蒂風波”,主要的誘因,恐怕還是緣于部分內地游客的素質和修養不高,進而潛移默化地損害了“整體”印象與評價。
我若去香港旅游,自然也要歸入“內地游客”;而我這種“胳膊肘兒朝外拐”的思索與言說,顯然是會引得不少人的不快。可問題是,近些年來,瀏覽媒體報道,環顧四處周遭,某些富裕起來游興大發的國人,無論作為“中國游客”,或者作為“內地游客”、“大陸游客”,除了大把大把的“旅游銷金”,其在“旅游文明”、“旅游形象”等的“軟實力”得分上,到底有了多少能令外界刮目相看的提高和改變呢?的確,塑料充氣的香港大黃鴨并不“咬”人,讓眾多內地游客最感郁悶和難受的,其實是那些常常無端來襲的“疑人偷斧”和“被潑臟水”。但顯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還是一句老話說得好: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被香港大黃鴨“咬”疼的內地游客,乃至聞悉此事而“聽”疼的內地游客,若能痛定思痛,從我做起,在筑造文明旅游上不斷添磚加瓦,相信“疼感”會越來越少,而“喜感”會越來越多。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旅游文明演講稿 篇2
文明旅游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有效途徑。為了促進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提高中國旅游文明的質量,山東文明網以“文明旅游從我做起”為宗旨,特此向全國網民發出文明旅游倡議。
第一,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我們的民族傳統。在旅游活動中,廣大游客應自覺遵守文明旅游的規范。在旅游過程中,要遵守公德,講究禮儀,文明游覽,安全出行,摒棄陋習,注意言談舉止,不在旅游景點亂丟垃圾、紙屑、煙頭、塑料袋等廢棄物,不亂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文物和建筑物上攀爬和踩踏,不要亂涂亂畫。
二、每個游客都要自覺樹立文明、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參與有益于旅游者身心健康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旅游消費活動,接受文明健康的旅游產品和咨詢服務,自覺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旅游消費行為,使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并付諸行動。
第三,廣大游客要在提高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方面以身作則,發揮帶頭作用,做好旅游活動中的文明示范和禮儀指導,積極宣傳文明旅游知識,對游客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及時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為。
讓我們文明游客攜手提高旅游文明素質,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營造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圍,做文明友好的游客!
旅游文明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旅游,是很多人愛做的事,偶爾抽出一兩天時間去到別的地方欣賞風景,讓自己得到全身心的放松,緩解壓力。
然而,在別人享受快樂時光時,你有沒有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呢?每個人都知道文明就是要禮禮貌貌的,要守規則,可是在我玩的時候,有些人就有了很多文明的行為。有一次,我和家人到梅山去欣賞梅花,那時正式梅花開放的旺季,到梅花山不僅是看五彩繽紛的梅花,還要看梅花山的古跡,我想去梅花山的神道上看一看,沒想到人這么多,神道兩旁有很多石像,有老虎的,有大象的,有駱駝的,有的或立,有的或蹲……正在我拍照,我看到有小孩騎在了老虎的背上,很是高興,家長給他拍了照,這種行為很不文明,惡意破壞文物,這可是有幾百年歷史的呀!這樣可是在破壞我們中國的文明形象呀,我真為他感到恥辱。
這樣不僅破壞了文物,而且也讓人看著不舒服,雖然自己很開心了,但別人不開心,你這樣做不是太不文明了。為了讓別人文明,我就要做自己做到文明。
爸爸經常告訴我,文明要從小事開始,爸爸叫我一定要把果皮紙屑扔到垃圾桶里,還不能破壞古跡等等,于是,我養成了這個習慣,常常在旅游景點的地圖上把洗手間的位置給記下來,方便我有垃圾的時候或要上洗手間的時候更快,找到垃圾桶在丟垃圾,正是因為這些小事,我在不會做出不文明和讓人不快心的事,在游玩過程中,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文明,體現在人的外表,也體現在人們的心中,沒有文明就沒有當今發展的社會,文明,要從小事做,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這樣才可以讓人文明一生,不要做不文明的事,記住,文明也是一種風景。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旅游文明演講稿 篇4
各位教師們:
中國是禮儀之邦,當中華民族的歷史掀開第一頁的時候,禮儀就伴隨著人們的活動而產生了,人們的言談舉止歷來是被納入禮儀范疇的,而今提升公民文明素質這個課題,是我們在回望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我們應該做的是,在全社會的范圍內、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和每一個角落,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逐步養成文明的習慣,形成文明的大環境。當普通中國公民彬彬有禮地出現在國外,展示中華民族的良好風范之時,世界將會感受到中國的親和力,這將大大提升中國的國民形象,展現出我們華夏文明的無限魅力。作為河東職專人,更需要文明旅游。為此,我代表校委會向全體師生們提以下幾方面要求:
一、自覺恪守公德、講究禮儀、文明出行、文明游覽,主動提醒和制止他人在旅游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
二、遵守法律法規、講究衛生禮儀、愛護環境設施。 應自覺遵守“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維護環境衛生和公共秩序,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愛惜公共設施,尊重他人權利,以禮待人,健康娛樂,文明旅游。
三、要講究社會公德,堅決糾正旅游中的不文明陋習,杜絕“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等不文明行為。特別在無人知曉、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要堅持文明禮儀和道德規范,不做任何不文明的事情,努力形成知榮辱、促和諧的文明風尚。全體教職工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踴躍投入到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中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為全面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