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德好少年演講稿(通用3篇)
文明美德好少年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前幾日去洛陽市游玩,本尋常的一座城市,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剛到洛陽市的第一天,天氣炎熱,打車打了好久沒打著,只好就坐公交嘍!一到車站,就慌了神,天呢!26。31。9。8。7。11……這么多公交到底坐哪一輛?一站一站地查,腦袋都忙開花了!于是,媽媽便急切地詢問一名身邊的大學生。她有著一張瓜子臉,水汪汪的大眼睛上眉如新月,臉色白皙,衣著素凈淡雅“你好!請問到”王城公園“該怎么走?”這位姐姐愣了一下,然后急切地將目光轉向站牌。隨即她笑盈盈地對我們說:“63路就能到,在王府站下,然后再轉站,坐6路直達王城公園。”我緊張的心一下輕松了許多。
果不其然,我們在王府站下后,6路車接踵而來,一路前行,順利到達目的地。“王城公園”幾個大字出現在我們眼前,回頭看看川流不息的人們,耳邊又想起了那位女學生柔和的聲音。“阿姨,小妹妹,下一站就到王府站了,別忘了轉6路呀!”一句簡單的提醒,讓我感到“人間自有真情在。”
暢游玩公園,小息片刻,便又來到車站,去新區音樂廣場欣賞噴泉表演。查看車牌9路直達,我便拉著爸爸媽媽上了車。
我一邊欣賞路邊的建筑,一邊又有些忐忑不安,。爸媽讓我當小導游,我別領錯路了。因此,在車等紅綠燈時,便走到前排問了一下開車的女司機。
“阿姨,您好,請問一下,這輛車是不是直達開元湖音樂噴泉廣場?”
那位女司機看了我一眼,笑著對我說:“小朋友去玩呀,有音樂噴泉這一站,但是,還的走一會才到。”
“為什么還要走?”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沒車直達那。”女司機一邊解釋一邊開車。“小朋友,過兩站就到了,然后向前看,會有一個藍色的牌子寫著”音樂噴泉“你順著牌子指的方向走,過一條馬路就到了,懂嗎?”
我笑瞇瞇地連忙答到:“謝謝阿姨。”
兩分鐘過后,站到了,這位相貌平平,和藹可親的女司機回過頭:“小朋友,再見!一定要看路呀。”
我沖阿姨揮揮手:“阿姨再見!”
下了車我看到了藍牌子,順著方向走,不一會就到了大廈如林,赫赫有名的開元湖廣場,做為一名小導游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女學生的指路,女司機的叮囑,一直回響在我耳邊,文明需要傳遞,文明就在我身邊!
文明美德好少年演講稿 篇2
“道德”一詞,源于老子的《道德經》,是“取法自然,順應自然”的意思,但不知從何時起成了人們行為規范的一種代名詞。
最早的人們是沒有行為規范的,和動物一樣,發情的時候發情,獵食的時候獵食。沒有人來互相指責:你欺負了弱小,你了雌類。所以道德是人類社會化的產物,而且是私有化以來產生的東西,那時候,各種東西都有了主,包括人類本身。
你要動有主的東西,不得到主人的同意,你的行為便會被譴責。但如果你夠強大,他們就不敢或不能把你怎么樣,甚至口頭的憤怒也沒有,你還可以給他們制定規則,讓他們來遵守,那便是律法。但如果是一群實力相當的人,誰也不能把對方怎么樣,他們便互相指責,你說他不好,他也可以說你不好,沒有一個標準,這便是道德。所以說道德這個東西,在各人的眼里都不一樣,所以道德這個東西,誰都可以拿來當作武器,來譴責別人,當作狗屎盆子往別人腦袋上口。
后來出了一個大學者,叫孔老二,教了一幫學生,他能說會寫,便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寫了一本書,叫《論語》,告訴人們說這個好,那個不好,他后來的徒子徒孫又加以發揮,讓人們來遵守。但他又一直沒有成為統治者,不能把那東西制定成律法,讓人們必須來遵守,不聽話便砍頭、坐牢。
可他們又靠吹拍奉迎,投靠了統治者,統治者也覺得他們還有點用,他們靠著狐假虎威,掌握了話語權,所以,一些軟弱者也不得不遵守他們說得那東西;而那些強者只把它當作狗屁,譬如:這天下本無主,但皇帝非說這天下是他的東西,他便想要什么要什么,想搞多少女人搞多少,甚至把他們的老婆干了,他們也不敢放個屁。但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就是看他的女人一眼,他便說你不道德,便和你臉紅脖子粗的干一架,甚至找人來揍你一頓。所以道德就成了只能譴責、逼迫弱者,而又不能奈強者何的狗屁。
就拿這回的汶川大地震來說,其間出了兩個“著名”的普通人,一個是高千慧,她因為無知說了兩句怨言,于是鋪天蓋地的討伐聲來了,不僅掩蓋了她的罵聲,甚至會壓壞她那單薄弱小的身子,他們說她不道德,沒有同情心。可反過來想想,如果譴責者真是講道德,有同情心,能夠“愛別人的子女象愛自己的子女一樣”的話,讓她多少感受到一點社會的溫暖、人間的真情,她還會罵人嗎?她肯定也會把自己的零花錢、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拿出來捐獻給災區的小朋友。
英雄常有,但畢竟是少數,深受道德教化出來的英雄,也畢竟是少數,人類大多還是遵照自己的本能生活。這時有了一個“范沒種”(美忠)。可以說逃跑是他的本能,講真話也是她的本能反應,他也受到了那些自以為很講道德的人的譴責。我不知道那些講道德的人處于同樣的條件下會不會比范美忠跑的更快?
而且如果他們兩個不是普通人,那些人還會不會這樣說他們?但至少余秋雨這個掌握了一些話語權的虛偽的衛道者不會這樣說,不敢這樣說,說不定還會加兩句贊美詞,單看他對那些悲痛的受害學生的家長們的說教,何對那些貪污造假者明明暗暗的開脫,就可以斷定他的行為了。
所以說道德是狗屁,所以一個人最好不要用這種狗屁去左右別人,不要拿自己的好惡去衡量別人,浪費別人和自己的時間,讓道德回歸自然,也許只有這樣,這個國度的民主進程才能更快一點,這個國家的強盛的速度才能更快一點。
強,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文明美德好少年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永慶鄉中心學校的高揚。今天我帶來的是大沙河的清瑩和淳樸;是鄉下人家的熱情和奔放;還有我成長路上的心聲:文明美德助我成長。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她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故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樂于助人,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之一。每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給予的問候和幫助。雷鋒就是樂于助人的楷模。當時在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正在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在工作。” 然而,學雷鋒并不只是解放軍叔叔的專利。如果每個人都像雷鋒叔叔那樣樂于助人的話,如果人人都多獻出一點愛的話,我們將不再看到人們得不到幫助時那焦急的臉龐。而且這也會成為我們快樂的源泉,古語有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 看,在馬路邊,人們都自覺遵守信號燈;瞧,在公交車上,人們紛紛
給老人、孕婦讓座——到處洋溢著文明美德的新風尚。
然而在這文明和諧的大環境里,卻也存在著某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街道上還能見到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校園里還有的同學講臟話、粗話,這些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小而不為,老來何為?”作為學生,除去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儀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而今日的行為將決定明天的命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文明的小使者,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與美德伴隨我們健康成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