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通用7篇)
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 終統一了中國。
所以,誠實+守信,才能讓你受用終身。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小公民吧。
謝謝大家!
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 篇2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人,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有位哲人曾說過,人的境界可以分為五種,追求真善美乃是最高的境界。這其中的“真”,便是“誠信”。在“健康”、“美麗”、“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這七個人生背囊中,我們可以丟棄“美麗”而粗陋,可以丟棄“金錢”而貧窮,也可以丟棄“榮譽”而平凡,但切不可丟棄“誠信”而欺詐。
誠信一直是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文化與傳統,她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新世紀的青年。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不立”的俗話,以此激勵著我們爭創新時代的精神。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社會就像一棵參天大樹,沐浴陽光、經受風雨,始終如一地昂首挺立著。我想,誠信就是這棵大樹深入土壤汲取水份與營養的根,它的蓬勃的伸展使得社會有一個很堅實的基礎,從而充滿著活力。
誠信可以是對情感而言的。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氫彈和原子彈的研制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務。他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宇從小就是好朋友。他們的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都住在清華園。很小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塊兒玩,后來還在一個中學讀書。他們倆都很聰明,但是性格不同,楊振宇比較機靈,鄧稼先沉穩老實。可是他們都很敬重對方,比對方的優點為榜樣互相學習。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長大以后,他們都在美國留學,并且都學習理論物理學,搞原子核物理研究。鄧稼先畢業后不久返回祖國,支持祖國的科技建設,楊振宇則繼續留在美國搞科學研究。鄧稼先回國以后,被派去領導和組織原子彈的研制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1964年10月2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楊振宇知道了這個消息后很為自己的祖國高興,同時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好朋友鄧稼先是否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但他知道這是國家機密,如果問鄧稼先,會讓他為難的,所以就一直沒問過。1971年,楊振宇回國,鄧稼先到首都機場迎接分別整整二十年的老朋友,兩人一見面就沒完沒了地聊了起來。但是由于鄧稼先從事的工作都是國家機密,兩人的談話總是點到為止,盡量不涉及這方面的問題。可是楊振宇十分想知道鄧稼先是否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于是就繞著彎子問他:“聽說中國研究原子彈的專家中有美國人,有這么回事么?”這個問題讓鄧稼先很為難。如果回答說“沒有”,就證明了自己很了解參加原子彈試驗的成員,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制;如果回答說“不知道”,又是在欺騙老朋友。于是他就想出一個既不泄密,也不欺騙朋友的辦法,說:“我以后再告訴你吧。”于是,鄧稼先把這個問題向上級匯報,最終得到周的批準。鄧稼先這才如實地答復了老朋友的問題。鄧稼先就是這樣一個誠實正直的人,無論是對待國家還是朋友,都以誠為本。1986年,鄧稼先病逝,楊振宇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朋友而十分悲痛,他在從美國發來的電報中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稼先為便是對友誼的誠信。
誠信亦可對事業而。誠信對待客戶的商家總能博得人們的青睞。就像一位著名企業家介紹的經歷一樣:他13歲的時候在一家糖果店里打工。一天,他在地上拾到一元錢。他明白它不屬于自己,在矛盾了一番后還是將它交給了老板。老板很高興,說:“這是我故意丟在地上考驗你的!”此后,老板重用了他。雖然那件事不足掛齒,但其中包含了多少道理啊。當今社會,物質越來越富足,但更應富足的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人”字的一瞥一捺是互相交叉的。人人都處在這個社會當中,彼此為什么不能以誠相待呢?
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過后,在你層層過濾之后,你會猛然發現,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不花哨的誠信!你會發現,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你就用最陽光的心情高唱吧。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 篇3
晏殊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相比較我們有的同學為了得到一個好一點的成績就徇私舞弊,抄襲夾帶偷看等舞弊,我們要感到汗顏。
晏殊當官后,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里閉門讀書。后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贊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游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獎的。”皇帝又稱贊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為人誠實,表里如一,不弄虛作假,對于取得別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中國是一個以信為本的國家,明代知識淵博的宋濂,自小好學,卻因為家里貧困,只得借書自習,為了能保留好書,又不誤書期,哪怕時值隆冬他也會連夜抄記,為了遵守與老師的約定,即使是鵝毛大雪,他也會奔走上路,只因為信是處事之本。
關于誠信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相信同學們在許多有關人物書上也看到不少,一位經濟界的知名人士曾經這樣說過:“我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人生中最 重要的知識,學會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學會了借東西一定要還,學會了把自己擁有的分享給他人,學會了真誠以對,學會了誠信。”
一個人只有誠信做人,誠信地對待學習,工作,家人,和社會公眾,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提升自我,從而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一個社會只有誠信待事,在這個飛速變化發展的時代,才可以腳踏實地的穩步建設,才可以實現現代化的文明。
同學們,對于我們來說,講誠信就是要履行自己的諾言,兌現對同伴的,你要做一個“勤奮好學,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那你就要積極進取,從點滴做起,你答應同伴要幫助他們解決疑難,那你就要不厭其煩,盡心盡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表里如一,真誠守信。
相信同學們都能成為誠實守信的人,對嗎?
謝謝大家!
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 篇5
大家好!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從我們學校開展誠信文明風這一年多來,每一位同學不但把“誠信”二字天天掛在嘴上,而且把他時時刻刻記在了心里。我也是如此。
記得有一天下午到校,我剛坐到座位上一會兒,就發現了有一本《藍精靈》。
于是就用文具盒動了動后背,轉過頭來說:干什么?
我問,可以看會兒你的《藍精靈》嗎?
他說,當然可以,只不過要在上課前還給我。我高興的不停的點頭,就像小雞啄米一樣。
說完,就把那本《藍精靈》給了我,我一翻開書就被書里面的圖畫和語句吸引住了。這一系列的書幾乎都是格格巫要抓藍精靈,結果每次的行動都以失敗而告終,格格巫卻從不服輸,一次又一次的捕捉藍精靈們。
過了一會兒上課鈴響了,我心想:現在我如果對他說讓我再看一會兒,說不定會同意的,但又轉念一想,我如果這樣就不講誠信了,我還是一誠信標兵呢!我一定要還給。于是我不舍的還給了他。
經歷了這次事情我知道了,我們一定要講誠信。誠信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誠信又像一支畫筆,描繪著我成長的道路。因此,在我心中誠信是最 美的。
謝謝大家!
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個國家有自己的信譽,一個家庭也有自己的信譽,唐太宗以誠治天下,曾子以誠教子女,可見每一個人都應該言必守信。
言必守信體現在商鞅的立木取信中,商鞅能夠做到言出必行,給予取木之人五十金,來體現他的說到做到的品質,才使當時的老百姓相信他所說的話,使商鞅變法得以順利實施,并受到百姓的稱贊。秦國也因此而變得更強,才能夠站在戰國七雄的最 高峰。假使沒有商鞅的誠信,或許就沒有后來強大的秦國,而這龐大的秦國或許也只能走向滅亡,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言必守信體現在學習之中,中國古代的的晏殊就是一位博學守信之人。晏殊從小就養成了事事誠實坦率的好習慣,14歲時就受人推薦去做官,在做官考核中,指出試題是自己以做過旳試題,他的誠實守信得到了皇帝的稱贊,同時也受到了當時人們的敬仰。他這種坦誠相待的品質,這種言必守信的好習慣,他能夠做到言必守信,不被做官的利益蒙蔽雙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假如他當時沒有以誠相待,而是閉口不說,那他就成了一個不誠實之人,就有可能受到世人的唾棄,也不會名流青史了。可見言必守信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言必守信體現在生活中的為人處世之中。你可曾聽過狼來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別人,而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什么人都不再相信他的話了,最 后他也成為了狼口中之食。你可曾聽過德國的逃票事件,一位青年因為在德國有三次逃票的經歷,后來便不再受到當時任何廠家的錄用,任何人都不再相信他的話語,他失去了德國人民對它的信賴,使他后來的生活中舉步維艱,不能在社會中立足。可見一個不守誠信之人,他是無法在社會生活中生存的,一個言不守信的人,是會受到人們的唾棄的。生活沒了信用,就不在是生活:一個人沒了信用,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了。
言必守信要從商鞅立木取信中吸取,在學習中實踐,從社會生活中做起,從國家榮辱中醒悟。學著做一個言必守信之人,才能使你有所成就,才能展現自己的風采,才能成就夢想。
謝謝大家!
有關誠信的故事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幾乎天天跟我講:“誠信是金!”、“是人就要誠信!”我都聽煩了,他們還是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但那一次,爸爸對我說的一個故事,讓我對誠信有了深深的感悟。
那時,表叔剛開始創業,賣的還是一些零件。開張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客戶進了這家店,說:“請給我一個成本價是十元的螺絲刀。”可表叔拿的卻是成本價八元的次品他以十二元的售價賣給了那個客戶。那位客戶回去一看,自己拿的是成本價八元次品,被表叔氣得不得了。從此不再向表叔買零件。原來,那個客戶是個大客戶,他想做一個大項目,需要好幾千個零件,如果表叔誠信的話,他就發財了。為此,表叔懊悔不已。從此,表叔再也不敢不誠信了。憑者講誠信,他的店鋪越開越大,客戶越來越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聽完這個故事,我對誠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對爸爸說:“誠信不僅是金,而且誠信能讓人成功!”爸爸聽了,贊許的點了點頭。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