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采征文演講稿2025(精選5篇)
文明風采征文演講稿2025 篇1
各位老師,你們好。
文明,好大的一個詞,許多人都只把它掛在嘴邊,卻忘了用行動來表現。文明好簡單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態度,都是文明的表現。文明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詞,從小我們就在心里埋下文明的種子,用心靈去灌溉、用心靈去養育,它見證著我們的`成長。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橫穿馬路、不亂闖紅燈;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小孩讓座;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當看見別人遇到困難,伸手相助,這是一種文明素質。素質展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
文明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這并不是某一個人做好就行了。在這個暑假里我們應該要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禮貌小公民。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這需要我們全體市民行動起來,按照廣州市的要求在家進行“垃圾分類”的實踐。從自己做起,向家里的親人、朋友宣傳低碳行動,哪怕是撿起一片紙屑、節約一滴水,這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了,相信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城市一定會更加美麗、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所以說講文明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
同學們,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讓文明永遠留在我們心間,爭做文明小市民吧!
文明風采征文演講稿2025 篇2
觸摸城市名片感受文明風采——揚州雙博館游記星期天,爸爸帶我參觀了揚州雙博館,收獲很大,既飽了眼福,又學到了不少知識。上午9點半,我們就到了揚州雙博館。只見博物館緊靠揚城“西區綠肺”——明月湖的西側,外觀采用荷葉造型,使之融入緊鄰的湖濱地理環境,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交融。這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交通方便,游人如織。
博物館的東部是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館,展覽以雕版工藝流程和歷代雕版印刷為重點,陳列有20余萬片古代雕版。
說實話,我看不懂,也不喜歡。爸爸說等我年齡再大些,知識再多些,一定會視這些為無價之寶的。西部是揚州博物館,陳列了各種精美文物近三萬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品1000余件,漢、唐、清三朝的文物頗具地方特色,在國內享有一定聲譽。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博物精品,金器、銅器、漆器、玉器、瓷器、俑器、樂器、印章、文房四寶……真是應有盡有,尤其是漢代與唐代出土的文物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工藝之精為他處無法比擬。在銅器展柜前,我們看到了西周時期的四鳳大銅盤,東漢時期的錯銀飾青銅牛燈,還有唐代的海馬葡萄鏡,只見這個銅鏡古樸典雅,造型別致,裝飾精美,可惜放的時間太長了,那銅鏡已經照不出人的面貌來。
爸爸說,古代人一旦發現銅鏡不亮、模糊的時候,就會請來磨鏡的工人進行打磨,光可鑒人后再使用。爸爸還說,這銅鏡在古代還造就了一種職業,就是磨鏡工人,可惜自從出現玻璃鏡子以后,這種職業就沒落了。哎,看來做個古代人也不容易呀。館藏最多、我最喜歡的是陶瓷制品:唐三彩雙魚壺,唐代阿拉伯文背水扁瓷壺;明代時大彬手制紫砂茶壺……一件件瓷器光彩奪目,精妙絕綸。
其中,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是國寶級文物珍品,也是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全世界僅有3件。回家的路上,爸爸對我說,揚州雙博館館藏的一件件精品,就是代表揚州歷史的一張張文墨飄香的名片,展現出的是揚州昔日不朽的文明。做為今天揚州的市民,做為新新少年的我,要好好學習,力爭上游,為把揚州建設成為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為迎接揚州建城2300周年獻禮!
文明風采征文演講稿2025 篇3
我國是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社會公德的體現,經文明,用禮儀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然而,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有人不講文明、不懂禮貌的現象。比如,在公眾場地上掏耳、挖鼻,甚至摳腳丫;聽他人講話時,東張西望,不屑一顧;上公交車時,蜂擁而上,爭搶座位,甚至大動干戈;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馬路邊便溺。
但我們的周恩來總理,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總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文明禮儀,重在表現:
①、謙虛禮讓
②、談吐文明
③、舉止端莊
④、講究衛生
我想,能做到以上幾點,那真是我們“禮儀之邦”的成員。
在文明中,都會用到禮貌用語,“您好、謝謝、請問、不客氣、再見、晚安、對不起……”這都是對人的一份尊敬呀。升國旗時,我們少先隊員應做到“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文明需要我們的參與,在學校,我們是知禮儀的好學生;在家里,我們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社會,我們是講文明的好少年。我們要從自身做起,革除丑陋惡習,塑造良好形象,向人們展現我們的文明風采。為什么?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讓我們行動起來,人人都自覺地使用文明禮儀語言。讓我們人人都用美麗的語言,給我們的校園再添一份美!
文明風采征文演講稿2025 篇4
各位同學、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做文明學生,創文明校園。話題很老,但不過時。它對學生和學校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文明禮儀發言稿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個答案一定正確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園因什么而文明?校園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們的校園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精神狀態、環境氛圍和文明行為,就不會有校園的文明,文明校園既包含物質的校園,更包括精神的校園,精神的校園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長期的努力。
文明是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從教育成長的角度,文明是告別作日的無知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是人性戰勝,戰勝不符合社會、法律、紀律、公德的本能欲望,是把自己從相互敵視、相互防范中解放出來,從心靈的戰爭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功利的和世俗的羈絆中解放出來
我們同學成長發展的現實,需要呼喚文明的回歸、重建和發展,環顧四同不文明的現象仍然頻繁地出現我們身邊。
例如:語言不文明,有些同學出口成臟,打架罵人的事件還偶有發生;
例如:環境不整潔,伴隨著值日勞動的是一些同學對環境的破壞,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屑隨處丟棄,甚至不辭勞苦將這些東西到處藏,四處塞,垃圾不及時清理并倒入垃圾房,有的將垃圾偷偷掃近床底下,有的將整袋垃圾放在公共樓道上,有的將垃圾由2樓作“高空投擲”,我們還沒有更多的老師同學伸手將身邊的垃圾揀拾起來,這些都映襯了我們衛生習慣差、衛生意識薄弱;
例如:財物損壞不少,在寒假中,我們的寢室門被踢翻很多;男寢走廊上的很多欄桿被踢斷;少數同學洗臉洗衣服后水龍頭忘了關,成噸的水短時間被放干,嚴重影響集體生活,這不只是浪費的問題,而是人性的缺失;
例如有同學過度消費,總在不應該的時間進小店
可見,文明與丑陋的沖突嚴重存在,要引起全校師生的重視,需要大家的行動。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學習的人。他總是對知識充滿渴望,在課內課外都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愛提問題、不怕困難。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遠離污言穢語,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因為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著良好衛生習慣的人。他會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不會隨便買零食吃,因為他懂得隨便買零食既浪費又不利于健康,他更不會亂丟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片,而且會動手撿拾紙片等,因為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護公私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涂亂畫,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而且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為,及時報告。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遵守紀律的人。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齊整,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會大聲喧嘩影響別人的學習,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搞不團結,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我們追求成長和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實踐文明,做文明學生,創文明校園。我們從小就應該做一個懂規矩講文明的好孩子。俗話說:“君子成人之善行,不成人之惡習。”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風采征文演講稿2025 篇5
大家好!
我叫武國寧,是修武縣第二實驗小學五四班的學生。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文明走進校園。”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禮儀之邦的小主人,應該怎樣去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一種律己、敬人的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最近電視里經常報道一些“校園”事件,看著那些和自己同齡的孩子,因為一些瑣事而對昔日朝夕相處的同學輕則拳打腳踢、重則用刀匕相待,那稚嫩的目光流露出的兇狠以及圍觀者的漠然。我忍不住想問:泱泱文明哪去啦?
文明需要刻不容緩走進我們的校園!
當我們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不曾想到旁邊白發蒼蒼的老人;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管他有沒有紅綠燈,有沒有人行道,怎么近怎么快就怎么走,從來不曾想到遵章行駛等候多時的車輛;當我們是游客的時候,隨地吐痰、踩踏草坪,從來不曾想到那一片綠色的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汗水;當我們不耐心的聽著父母的循循教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時候,卻大方地花著他們的血汗錢,挑剔著他們精心準備的飯菜,從不曾想到他們工作養家的辛苦;當我們身處校園,總是追追打打、相互嬉戲,甚至無視老師的教育,從不曾想到老師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個節假日和星期天。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太自私,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尊重別人。
如果我們都能講文明、懂禮儀,我們的校園必然會煥然一新,校園事件必然能夠杜絕。讓文明走進我們的校園義不容辭!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