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精選7篇)
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創文明城市的意義是非同尋常的,文明城市會讓你感覺像家一樣溫馨,像家一樣潔凈,也讓你感覺像花園一樣,充滿鳥語花香。
如果,你隨手把一片垃圾扔進垃圾桶,城市將多一份清潔,多一份美麗。但是,如果你把垃圾扔在了馬路上,那一片垃圾,就會顯得刺眼,因為,它畢竟給文明城市帶來了瑕疵,使文明城市不完美,同樣,這一片垃圾,它也會影響他人,像你見了一個垃圾堆,你會吐上一口唾沫,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沒有人會怪你,沒有人會說你,甚至沒有人會瞥你一眼,誰會在意呢?但是,人多力量大,紙屑一多,誰不會情不自禁的扔一些垃圾?
在公共場合也要注意文明:公共場合不能抽煙,不要大聲說話,注意自己的形象。有一次,我坐公交車,一位阿姨給我讓了坐,我謝過阿姨后坐了下來。我慢慢注意到抱著熊公仔的兩個人,大聲說話,互相打鬧,搞得車上不得安寧,剎車時,她們正在打鬧,一下栽到了別人身上,本來,要抱怨的是別人,可她卻說:“哎呀我的媽呀!”太不雅觀了。我旁邊的人下車了,我正懷著感激之情希望給我讓座的阿姨坐下,可那個座位一下子讓抱著熊公仔的人搶走了,那么快。一共有兩個座,叫她占了一個半。她來了一個電話,她接的聲音那么大,好像想讓全地球的人聽到。我希望大家不要學她。在公眾場合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小事做起,為創建文明城市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希望大家維護日照形象,攜手共創文明城!
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文明”,這個詞說是離我們近,但好像離我們很遠;說是離我們遠,但又很近。為什么這么說呢?現在全球都在提倡“文明”,可······冒昧的問一句,有多少人可以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說:“我從來沒有亂扔過我身上的任何一張的紙屑;我長這么大,從來沒有在大街上吐過一口痰;我從來沒有將吃剩下的食物扔在大街上的某個角落;我從來沒有在超市里拿錯東西后,因為懶得跑,隨便扔在一個地方;我從來沒有講過一次粗話······”我相信所有的人應該都被這些條件給打倒了,就算有人從來沒有做過這些,那也成為極為罕見的了,真的可以稱之為“人中極品”。
以前,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在這個國家,所有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都是用中文書寫的。為什么呢?相信你也和我一樣有著疑問,因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游客所為。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國恥。”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的污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跡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問問自己的良心,自己這么做,是不是有愧于“禮儀之邦”這個稱號。 地鐵上,公交車上,隨處可見的是愛心區、老弱病殘孕專座,但座位上坐著的永遠是一個健健康康的青年。沒有座位的老人,孕婦和抱著小孩的婦女只能站著。與此同時,車內的廣播上正在喊:“請給老人、孕婦和抱小孩的婦女讓座,謝謝合作!”原本我以為會有人起身讓座,可所有人都無動于衷,反而和喊之前的情景一樣,玩手機的繼續玩手機,睡覺的繼續睡覺。心中的怒火不禁油然而生,這些人怎么可以這樣呢!給孕婦和抱著小孩的婦女讓座,等于給世界上一位偉大的母親讓座。如果這樣想還不能讓你起身讓座的話,那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假如你的母親現在懷胎十月或者抱著你搭乘公交車或者地鐵,沒有人讓座的話,你心里也會有一團怒火的。
現在在學校里,有很多同學早上就像沒有刷牙一樣,“出口成臟”。一句話里不帶幾個臟詞,心里就像和自己過不去一樣。你可想過,這些粗話從自己口里說出去,可能會把自己的氣憤排掉,可別人聽到以后會怎么評價這樣一個人呢,是會說他不講文明還是說他已經甩棄了做人的根本?一句粗話,在別人眼里把自己的品味降低了;一句粗話,在別人眼里把自己的素質降低了;一句粗話,在別人眼里把自己的人格降低了········請問,說粗話有意義嗎?
讓一個座位,讓掉自己心中的遺憾;收回一句臟話,收回做人的根本。行動起來吧,用行動讓文明之花開滿世界!
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們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可是有多少人辜負了這個光榮的名字?公園里,人們隨地吐痰;大街上,人們亂扔垃圾……而我們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更要把文明的禮儀發揚光大。
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孔融七歲時就懂得尊老敬長的道理,而我們已經步入高年級,仍有大多數人不懂文明。古人云:“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以有禮也。”是啊!人會的,動物也會。它們饑知食,渴能飲,也會造巢穴。可是人會禮儀啊!這就與動物不一樣了。人若不知禮,又與禽獸何異?
一天放學,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淡紫的小花與白云一同綻放,使人心情愉悅,沿途的垃圾箱也無法破壞我的好心情,可是垃圾箱旁卻堆著沾著面包屑的紙袋、喝了一半的飲料瓶,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衣著華貴的阿姨,她把塑料盒朝垃圾箱丟過去,塑料盒撞在樹桿上,咕碌碌地滾遠了。
而她仿佛只是一個過路人,走開了。我想,把垃圾放進垃圾箱有這么難嗎?
我到樓下玩,兩個媽媽帶著小孩在一起說話,分開時,兩個小孩連再見都沒有說一聲。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沒錯,“謝謝”、“您好”、與“再見”應該是最容易說出的詞了,我卻聽過一首歌謠:最難說出的詞是什么?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謝謝!”
講禮貌是一種文明行為,越是微小的地方越能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讓我們來聽一個小故事:
一天晚上,小學生龔立群在寫作業。突然響起了輕輕地敲門聲,媽媽問:“我可以進來嗎?”他趕緊回復:“媽媽,快進來吧!”媽媽進了門,龔立群不解地問:“您進來就行了,為什么敲門啊?”媽媽說:“你在寫作業,我突然進來,你會嚇一跳的!這也是對你的尊重,是文明的表現!”龔立群每次都推門而入,心想:媽媽是用實際行動教育我,為我做榜樣啊!
寫完作業,龔立群去看媽媽,也輕輕敲了敲門,媽媽說進來,他才推進房門,撲進媽媽的懷里,龔立群說:“向媽媽學習!文明,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
講文明可以收獲快樂。如果人人都講文明,那么社會該多和諧啊!
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文明是一株美麗的花,但一株獨秀不是春天;文明是一棵高大的樹,但一枝獨秀不是挺拔。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與文明攜手,共創美好家園!
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文明,需要我們大家來創造。現在全國都在評比文明縣城,難道我們不希望江華這個48萬人口的小縣城成為文明縣城嗎?那么就靠大家一起來做好下面的事情。
上到公交車,一定要給老人、小孩和孕婦讓座,即使是本應該給你坐的年輕人也要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去給予他們幫助。當別人對你說一聲“謝謝”的時候,你的心情是多么快樂,多么為自己驕傲啊!在公共汽車上如果有人下車了,出了幾個空位。請先看看附近有沒有為站著的人而滿頭大汗。如果有,請一定要挺住,讓他人去坐,因為我們是文明的小學生。
在繁華的大街上,如果你正喝完一瓶飲料或吃完一袋餅干,請不要隨手亂扔,你雖然方便了,但是卻破壞了環境,如果你把垃圾扔了進去,這就是文明的體現呀!
在做文明學生中,遵守交通規則也是一種文明的體現。等紅燈時,如果一些有文化有素質的大人都不在乎地闖了過去,你卻站在那注視著燈一分一秒的過去,即使等待很漫長,但我們不為自己的表現而自豪嗎?
在家里想必大家都是家里的寶貝吧!那么我們想過爸爸媽媽的辛苦嗎?那么就請在他們辛苦的時候,為他們捶捶背,在他們勞累的時候,幫他們倒一杯水,在他們心情難過的時候,用我們的話語去安慰他們。只要懂得這一點,那你必定會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
為了江華能成為文明縣城,請大家遵守文明的體現,如果人人都能這樣,那么江華離文明縣城就已經不遠了。
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晨好!隨著國慶長假的結束,獨領風騷的濃釅盛夏已悄然的逝去,代之而來的卻是令人心醉的滿園秋色!在這‘熔金水色洗空明,不許清秋負晚晴’的美麗寧靜的季節里,我代表學校向教之以才,導之以德,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辛勤園丁們,向學而不厭,誨而不倦,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莘莘學子們,祝以誠摯的祝愿:祝女士們溫文爾雅,落落大方,和風細雨盡顯淑女氣質,做厚文化人;祝男士們寬容誠信,謙恭禮讓,飽德厚識盡展紳士風度,做好文明人。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博學積淀,作厚文化人;尊規守紀,做好文明人。———文明在我心中’。
同學們,當你踏著光潔的地板走進教學樓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位經常手拿拖把,埋頭辛苦擦地阿姨;當你在操場上與朋友盡情嬉戲的時候,你是否看見工人師傅打掃操場的背影;當你在干凈、整潔的校園里漫步徜徉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收拾垃圾的老爺爺的艱辛。校園是純潔的、美麗的,可你更應該知道書香的校園是文明的、文化的!那么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文明與文化的辯證關系如何?如何做一個文明人?
文明,是指人類社會擺脫愚昧、野蠻、落后的程度和社會進步的狀態,是一個國家、民族進步、開化、發達的標志,它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通常也指文明行為,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它要求人們的行為要講究禮貌、舉止端莊、謙虛謹慎、忠誠老實、實事求是、助人為樂,體現社會平等、團結、互助、友愛的新型人際關系。
文化是由人創造的、并可遺傳的下去的物質和非物質的總和,符號文字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范,包括習慣規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則是文化主要內容。文明的本源是文化,文明是文化的外顯與放大。文化是文明內在的思想、價值、理想、道德、藝術,就是構成人的精神與意識的核心內容。文化是文明背后的核心和靈魂,是人們日常行為表現的內在依據。一句話,文明是平臺、是載體;文化是本源、是內涵,所以,學習文化的過程、厚重知識過程、規范行為的過程就是鑄就文明沁潤文明的過程!所以從這個這層面來講,講文明,就是有文化、有內涵、有品味,不講文明就是沒有文化、愚昧、野蠻、落后!
同學們,當你沁潤這美麗的書香校園,如饑似渴的汲取文化知識、厚重自己、積淀自己的時候,你怎么可以漠視那盡情飛舞的果皮紙屑,而不伸出雙手;你怎么忍心讓潔白的墻壁,留下串串腳印,還發出幸災樂禍的笑聲呢;你怎么能讓可惡的香煙在美麗的校園里煙霧繚繞;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上演刀光劍影、插隊哄搶呢;怎么可以背著師長私自出校、翻爬圍墻,怎么不顧家庭的艱辛不切實際的高消費,上網、買手機;怎么不顧自己的學業前途,放任自己而發生男女生過密接觸,全然不顧家長、老師以及所有關心你的人的感受呢?難道你沒有察覺到老師和家長的眼神中那一絲絲擔心、那一屢屢疲憊!
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是我們學習、生活、相處的根基,是我們提升品味提升情操的重要支持條件。學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園地,因為每個人在學校學到的一切都會在思想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會擴大到社會生活以及人際交往之中。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人的性格,而性格決定人的一生。而健康的性格是逐步養成的,但性格養成的“最佳時期”是中學階段,所以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中學生,就要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的小事做起: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自己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不要無假外出;管住自己的心,不放任情感,不要出現男女生過密接觸,不要攀比盲目消費;管住自己的腦,不要沖動不要莽撞,辦事要有辦法要有智慧。我們如果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時時刻刻注意講文明講禮貌,有意識地自覺地規范好行為,養成好習慣、好性格。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自己的一份負責,也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下面我提出學生儀表的幾條標準,請同學們相互對照):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不宜濃。(現在有些同學的穿衣打扮過于夸張,不倫不類,過分追求成熟。蘋果最好吃的時候不是熟透而是欲熟非熟的時候,‘酸酸的甜甜的’,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是你們現在的青春時期,兩個羊角辮、一個馬尾巴、一張素面朝天的面容就可以將青春渲染得淋漓盡至,為什么糟蹋它,蹂躪它呢,你們見過七八十歲的老大娘扎著兩個羊角辮嗎?不要過分渴望成熟,‘成熟是腐爛的開始’)
做一個文明的社會人,一個文明的當代學生,與人相處與人溝通是必須面對的,這就需有一個寬容的心態,寬容會讓你擁有許多新老朋友,與你分擔憂愁,分享快樂。寬容會讓文明與智慧聚集你一身,使你從容、睿智、豁達,充滿親和力。有一句精彩的對話,弟子問師傅:‘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師傅日:‘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這是佛教中的一句名言,也是寬容的最高境界。有如此境界,你還會與人吵罵,與人打架嗎?還愁培養不出自己高尚的情操,還愁做不好一個文明人嗎!
同學們,文明的本源是文化,行為的文明程度取決于文化積淀的厚薄,若想做一個文明人,首先一定要做一個文化人,一個博覽全書、通曉古今、財富五車的人,這是走向文明的途徑,實現文明的根本!青少年時期正是天真爛漫、富于幻想、憧憬未來的時期,也是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你們接受什么樣的文化、教育和影響將對你們的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重大的影響作用,同學們要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在獲得文化的同時,也要學會感悟、體會、品嘗生命的滋味。做到功在學業,心在生命!努力成為有感情、有思維、有靈魂、有個性、有需要、有尊嚴的好人、能人、有品味的文明人!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自覺排隊的意識,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禮讓的行為習慣,提高自身文明素養,學校團委,初高中政教處開展了以‘我排隊、我禮讓、我快樂’為主題的‘請跟我排推動日’活動,通過此活動倡導文明的校園風尚和校園秩序。希望各位同學積極參與、規范自己的行為,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內涵。老師們,、同學們、淑女們、紳士們:‘自覺排成的是一行隊,展現的是自己的品德;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說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做一個文明的大學生是學校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 篇6
文明,一個詞匯,看似簡單,實際上特別復雜,它體現在方方面面。 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 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只要你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注意環境衛生……這些都可以一個人的文明。
文明是尊老愛幼。在馬路旁扶一位年邁的老人過馬路,這是文明。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讓座,這是文明。用心呵護每一位小朋友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也是一種文明。
文明是孝敬父母。父母是偉大的,父母把我們帶來到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用愛的臂膀保護著,讓依偎在他們的羽翼下的我們不受一丁點的傷害。其實,在父母下班回來時,一句溫馨的話語,一杯熱騰騰的茶,都可以讓父母的心溫暖好久好久。
文明是尊敬老師。教師是一種最高尚的職業。他們教給我們知識,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他就是我們的第二任父母。
文明是注意環境衛生。“地球是我家,環境靠大家。”地球環境是靠我們大家來維護保護的。彎腰拾起地上的果皮紙屑,把垃圾丟進垃圾桶,這些都是文明的行為。
生活中處處都是文明,只要我們爭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那么世界將會更加絢麗多彩。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和諧我們的社會。
當文明的 春風吹遍蓉城大地時,文明之舉隨地可見,文明之事時有發生。你看,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
文明在心中的演講稿 篇7
為進一步優化學校育人環境,凈化學生思想,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居義小學將9月份定為該校“文明禮貌月”,以“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展東外風采”為活動宗旨,結合學校實際,通過開展多種形式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全校師生文明禮貌意識和習慣,加強學生日常禮貌常規教育,創設校園良好的育人環境。使師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
為將文明禮貌月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結合學校實際,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在學期開始,就利用國旗下講話、廣播等形式,搞好宣傳活動,使學生了解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在學校充分營造文明禮儀的熱烈氛圍。配合鞍山市創建文明城市,開展學生和家長文明行為問卷調查,并組織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櫥窗小報評比活動。進入9月份,少先隊結合本校實際,開展“今天你文明了嗎?”學生文明行為自查報告活動,讓學生明確校園文明的內涵,規范自身的行為。并以班級為單位結合自查情況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文明禮儀大家談”主題班會。學生會也開展學生志愿者活動,設立課間流動崗監督提醒學生的不文明言行。
居義小學文明禮貌月的活動正在熱烈進行中,并將繼續進行文明行為展示活動,并組織開展校園文明征文活動,使文明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意識,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使該校成為文明和諧的源泉!